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香港法官判决依据

香港法官判决依据

发布时间: 2022-02-13 05:11:46

『壹』 像香港这样的地方,法院判决案件的决定权是不是在陪审团,而不是法官

先区分两个来概念,一个源叫定罪,一个叫量刑。
定罪,就是说XX到底算不算犯罪,犯罪了的话到底犯的什么罪。量刑,是已经在定罪的基础上,那么到底要判多少年,罚不罚钱,罚多少。要不要剥夺政治权利,这个部分叫量刑。
简言之,定罪是到底成不成立犯罪,量刑是到底该怎么处罚
中国其实没有法官,中国的法官其实叫做“审判员”
审判员可以定罪+量刑,这也就是我国的法律。也就是所谓的职权主义国家(国家依职权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香港属于英美法系,英国,美国都是这样,这种法系,定罪和量刑分在两方手中,定罪,是陪审团的事儿,量刑,是法官的事儿。但是很简单的案子,法官可以说了算,只有重要的案子,才需要上庭审。也就是说,如果陪审团不给定罪,那法官就不能量刑了,但是陪审团给定罪,法官就必须量刑,决定量多少,换言之,法官没有决定“是否量刑”的权力,只有决定“量刑量多少”的权力
另外,中国虽然有个“人民陪审员”,这个和陪审团差别很大,人民陪审员,只是陪着的,提提意见,真的是正经的“陪审”。英美法系的陪审团权力很大,可以决定是否定罪

『贰』 香港裁判官和法官要符合什么条件

裁判官:来供职于香港裁判源法院,至少五年的私人律师执业、政府律师之类的资历,裁判官的任命比较简单,权力也比较小。但工资奇高,每月9万以上。
法官:泛指供职于区域法院、高等法院、终审法院的法官。均由一个专门的独立委员会向行政长官提名,行政长官点头了,还要立法会同意,但行政长官不能提名,只能根据别人的提名任命。一经委任,法官是不会被随意撤职的(很少有过法官被撤)。在香港,法官的权力非常大,大到足以挑战政府和立法会。新闻机构也很少胆敢公开批评法官的判决,因为司法独立~~
有句话说得好:“香港的法律,就是双方把情况按程序跟法官说一遍,然后法官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怎么判你也不能质疑他。
裁判官要晋升法官,跟普通人晋升法官的程序一样,不会因为你是裁判官就有优惠。法官跟裁判官压根是两样事物,虽然有联系。

『叁』 香港法院的生效判决,如涉及财产在内地,可否在内地申请执行

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2006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0次会议通过法释[2008]9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协商,现就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认可和执行问题作出如下安排:

第一条 内地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具有书面管辖协议的民商事案件中作出的须支付款项的具有执行力的终审判决,当事人可以根据本安排向内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申请认可和执行。

第二条 本安排所称“具有执行力的终审判决”:

(一)在内地是指:

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

2.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以及经授权管辖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名单附后)依法不准上诉或者已经超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判决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审后作出的生效判决。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指终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及原讼法庭和区域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

本安排所称判决,在内地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判决书、命令和诉讼费评定证明书。

当事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申请认可和执行判决后,内地人民法院对该案件依法再审的,由作出生效判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审。

第三条 本安排所称 “书面管辖协议”,是指当事人为解决与特定法律关系有关的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自本安排生效之日起,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内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具有唯一管辖权的协议。

本条所称“特定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的民商事合同,不包括雇佣合同以及自然人因个人消费、家庭事宜或者其他非商业目的而作为协议一方的合同。

本条所称“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的形式。

书面管辖协议可以由一份或者多份书面形式组成。

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合同中的管辖协议条款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管辖协议条款的效力。

第四条 申请认可和执行符合本安排规定的民商事判决,在内地向被申请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

第五条 被申请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在内地不同的中级人民法院辖区的,申请人应当选择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出认可和执行的申请,不得分别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被申请人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既在内地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申请人可以同时分别向两地法院提出申请,两地法院分别执行判决的总额,不得超过判决确定的数额。已经部分或者全部执行判决的法院应当根据对方法院的要求提供已执行判决的情况。

第六条 申请人向有关法院申请认可和执行判决的,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 请求认可和执行的申请书;

(二) 经作出终审判决的法院盖章的判决书副本;

(三)作出终审判决的法院出具的证明书,证明该判决属于本安排第二条所指的终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地可以执行;

(四)身份证明材料:

1.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当提交身份证或者经公证的身份证复印件;

2.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注册登记证书的复印件;

3.申请人是外国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相应的公证和认证材料。

向内地人民法院提交的文件没有中文文本的,申请人应当提交证明无误的中文译本。

执行地法院对于本条所规定的法院出具的证明书,无需另行要求公证。

第七条 请求认可和执行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其姓名、住所;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住所;

(二)申请执行的理由与请求的内容,被申请人的财产所在地以及财产状况;

(三)判决是否在原审法院地申请执行以及已执行的情况。

第八条 “申请人申请认可和执行内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判决的程序,依据执行地法律的规定。本安排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申请认可和执行的期间为二年。

前款规定的期间,内地判决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申请执行的,从判决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香港特别行政区判决到内地申请执行的,从判决可强制执行之日起计算,该日为判决上注明的判决日期,判决对履行期间另有规定的,从规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开始计算。

第九条 对申请认可和执行的判决,原审判决中的债务人提供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请的法院经审查核实,应当裁定不予认可和执行:

(一)根据当事人协议选择的原审法院地的法律,管辖协议属于无效。但选择法院已经判定该管辖协议为有效的除外;

(二)判决已获完全履行;

(三)根据执行地的法律,执行地法院对该案享有专属管辖权;

(四)根据原审法院地的法律,未曾出庭的败诉一方当事人未经合法传唤或者虽经合法传唤但未获依法律规定的答辩时间。但原审法院根据其法律或者有关规定公告送达的,不属于上述情形;

(五)判决是以欺诈方法取得的;

(六)执行地法院就相同诉讼请求作出判决,或者外国、境外地区法院就相同诉讼请求作出判决,或者有关仲裁机构作出仲裁裁决,已经为执行地法院所认可或者执行的。

内地人民法院认为在内地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判决违反内地社会公共利益,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认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执行内地人民法院判决违反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政策的,不予认可和执行。

第十条 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作出的判决,判决确定的债务人已经提出上诉,或者上诉程序尚未完结的,内地人民法院审查核实后,可以中止认可和执行程序。经上诉,维持全部或者部分原判决的,恢复认可和执行程序;完全改变原判决的,终止认可和执行程序。

内地地方人民法院就已经作出的判决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作出提审裁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提起再审裁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审查核实后,可以中止认可和执行程序。再审判决维持全部或者部分原判决的,恢复认可和执行程序;再审判决完全改变原判决的,终止认可和执行程序。

第十一条 根据本安排而获认可的判决与执行地法院的判决效力相同。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认可和执行与否的裁定不服的,在内地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根据其法律规定提出上诉。

第十三条 在法院受理当事人申请认可和执行判决期间,当事人依相同事实再行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

已获认可和执行的判决,当事人依相同事实再行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

对于根据本安排第九条不予认可和执行的判决,申请人不得再行提起认可和执行的申请,但是可以按照执行地的法律依相同案件事实向执行地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法院受理认可和执行判决的申请之前或者之后,可以按照执行地法律关于财产保全或者禁制资产转移的规定,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或强制措施。

第十五条 当事人向有关法院申请执行判决,应当根据执行地有关诉讼收费的法律和规定交纳执行费或者法院费用。

第十六条 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的标的范围,除判决确定的数额外,还包括根据该判决须支付的利息、经法院核定的律师费以及诉讼费,但不包括税收和罚款。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诉讼费是指经法官或者司法常务官在诉讼费评定证明书中核定或者命令支付的诉讼费用。

第十七条 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自本安排生效之日(含本日)起作出的判决,适用本安排。

第十八条 本安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或者需要修改,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协商解决。

『肆』 如果对香港最高法院的判决有意见,能否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

不可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八十二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

『伍』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什么区别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可进行聆讯的控罪包括简易程序罪行回和可公诉罪答行,较严重的可公诉罪行会移交区域法院或高等法院原诉法庭审理。所有刑事案件的程序都是在裁判法院开始。与香港其他法院不同,裁判法院的裁判员称为裁判官(主权移交前称裁判司),而非法官。
香港有一套比较完善和复杂的法院系统。分别是:(一)终审法院。(二)高等法院。(三)区域法院。(四)裁判法院(五)审裁处和专责法庭
法官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任职的法院也不同

『陆』 在香港,高等法院中判决都是由陪审团决定的,那么法官干什么

陪审团审理的多为比较严重的刑事案件,普通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一般不适用陪审团。 法官主要维持法庭秩序,向陪审团解释法律,量刑。

『柒』 香港法院分几级,各级权限划分

香港法院组织系统分为三级:

1、基层法院组织。由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组成。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可以聆讯的控罪包括简易程序罪行和可公诉罪行。裁判法院可审理多种刑事可公诉罪行及简易程序罪行。

区域法院是香港次于高等法院的原讼法院。香港主权移交前称为地方法院,具有有限的刑事及民事司法管辖权。刑事审判权方面,除某些极严重的罪行如谋杀、误杀和强奸外,一般刑事案件均可由区域法院审理。

2、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设原讼法庭和上诉法庭。

原讼法庭可审理任何刑事和民事案件,也可审理来自裁判法院、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及淫亵物品审裁处的上诉案件;

上诉法庭负责审理来自高院原讼法庭和区域法院的所有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亦会聆讯来自土地审裁处和其他级别较低的司法机构的上诉案件。

3、终审法院。终审法院聆讯来自香港高等法院(包括上诉法庭及原讼法庭)的民事及刑事上诉案件,对香港司法管辖权范围内的诉讼有最终审判权。

(7)香港法官判决依据扩展阅读

香港的法院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带有明显的普通法国家法院制度的特点。1844年,港英政府颁布《最高法院条例》,并成立香港最高法院,标志香港司法制度尤其是法院制度的建立。

为确保香港繁荣稳定,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区的司法制度基本没有改变。目前,香港法院主要由裁判法院、区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等构成。

除上述之主要法院外,香港还有数个法庭和审裁处能就指定范畴内的纠纷作出判决,这包括死因裁判法庭、少年法庭、土地审裁处、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和淫亵物品审裁处。

『捌』 在香港法律里,裁判官与法官有什么区别

在香港法官申案是有陪审团的,案件的判决由陪审团裁定法官宣读,而裁判官不需要可以有裁判官本人对案件进行裁决.

『玖』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何不同

裁判官主要是在各裁判法院及审裁处工作.

至於法官则主要在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及区域法院工作 原则上,裁判官与法官不算是同一个人,因为他们要处理的案件不同裁判法院的定之刑罚不会超过两年但区域法院或以上的法院,定之刑期是两年以上,没有上限。其次是裁判官和法官的服饰,也有所不同裁判官只身穿黑色法官袍,没有戴假发而区域法院以上之法官,都会戴上假发,和穿上红色或紫色的法官袍。

热点内容
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5 19:04:56 浏览:755
丁志刚法学 发布:2025-05-25 19:04:53 浏览:500
海商法中的船方义务 发布:2025-05-25 19:02:37 浏览:234
江山法院面试 发布:2025-05-25 19:01:05 浏览:430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与财务会计 发布:2025-05-25 18:59:33 浏览:338
2018注会经济法视频百度云 发布:2025-05-25 18:55:08 浏览:160
军人道德与修养 发布:2025-05-25 18:53:37 浏览:8
民法典哪有 发布:2025-05-25 18:50:14 浏览:638
教授法学院 发布:2025-05-25 18:48:46 浏览:240
梅芳法官 发布:2025-05-25 18:47:59 浏览: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