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法院骆益
『壹』 民间借贷,《多笔借款的归还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0条的规定:“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对同一债权人所负的数笔相同种类的全部债务,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
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
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清偿的债务或者清偿抵充顺序有约定的除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多笔贷款归还认定)的内容为:
借款人对同一贷款人有多笔借款,借款人偿还的款项属于归还哪笔贷款,按借款人与贷款人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贷款到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推定。
在数宗债务均已届满清偿期或均未届满情况下,债务担保是相同的,以债务人因清偿获益最多者优先抵充;债务担保并不相同的,以无债务担保或者债务担保最少者优先抵充。
第二十五条(本息归还顺序确定)的内容为:借款合同对借款人偿还借款时本息如何计付没有约定的,用款人偿还的款项应先抵充费用、次充利息、最后抵充本金。
(1)海宁法院骆益扩展阅读:
案例:
2012年7月,海宁的贾某将朱某和肖某告上了海宁法院,贾某说朱某在2010年曾两次向其借款共2万元,他们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利息,肖某对这2万元借款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然而借款到期后,朱某迟迟没有动静,而肖某也没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无奈之下,贾某只好将二人告上法院,请求判令朱某立即归还借款2万元,并支付利息9600元,肖某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案件审理过程中,贾某放弃了让肖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请,而另一边,朱某却玩起了失踪,法院采用各种方式均无法向朱某送达法律文书,最后只好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案件开庭时,朱某经法院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贾某的诉请。
贾某等案子生效后,向法院申请了执行,而这时,朱某出现了,还拿出了4份由贾某出具的收条原件,收条总金额21000元,朱某说涉案借款已经归还。为此,朱某还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已归还借款为由向法院申请再审,案件真相顿时破朔迷离。
在再审审查过程中,贾某向法院提供了另外一张3万元的借条,证明朱某的还款收条归还的是这笔借款,而非涉案借款。
到底还的是哪笔款项,贾某和朱某各持己见。
再审法官确认了贾某借条的真实性后,向朱某辨法析理,最终朱某自愿撤回了再审申请。
『贰』 “驾照吊销”浙江男子醉酒帮人挪车9米被处罚后告交警,小区内为何也不行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喝酒之后人很容易失去自主行为能力,因此这时候开车的话会有很大的风险。浙江一名男子在喝醉酒之后找人载自己回去,但是在朋友开车时出现了一点麻烦时,他上车帮忙解决了,不过这一行为刚好被交警查到,交警当即对他进行了处罚,吊销了他的驾驶证。关于他是否属于酒驾,很多人的意见不一。最终,这名男子将交警告到了法院,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胜诉了!
法官也认为钱某的看法有道理,最终法院判定钱某无罪,归还他的驾照。这个判决我认为很有道理,所谓醉驾是嫌疑人明知自己无法开车还要继续开车,但是钱某只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帮朋友解决麻烦,在帮忙把车开出小区后,钱某还是会让章某继续送自己回家,没有继续开车的嫌疑,因此法院的判决是对的。不管我们也要注意,钱某的行为事实上是属于醉驾了,只是法院基于后果和目的判定钱某无罪。当我们喝醉酒时,最好还是不要坐上驾驶座,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在钱某身上的情况是特殊中的特殊,并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叁』 浙江海宁一父亲倒车压死2岁儿子,此事处理的最新进展如何
引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所有的希望,想给孩子最好的未来。不过有的时候也会发生一些意外,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不过在小编看来,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说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那么就只能怪自己。
三、车辆上路前需要检查。
这位父亲在倒车的过程当中与孩子发生了碰撞并且碾压,导致孩子当场死亡。这个消息真的让人非常的痛心,一个家庭就是这样破裂了,小编也再次提醒各位,如果说在开车上路之前一定要绕车检查一周,不要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忽略。毕竟这个检查可以减少很多事故的发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肆』 海宁法院属于高级法院吗
海宁是县级,属于基层法院
市法院属于中级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杭州,每个省就一个高级人民法院
『伍』 法院能不能开协查函
各地的法院的规定不一样的,就像是上海的,法院可以开调查令给律师,内律师可以凭容调查令去调查取证。但是我遇到一个浙江的案子里,海宁法院就不给开调查令,海宁法院的法官甚至不知道有调查令这么一说,她说浙江的法院没有这种规定的,法官不能开调查令。
你这种事情,我建议,先找楼上的业主协商,看看能不能双方协商解决,毕竟诉讼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如果不行,你再找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居委会反映,一般来说小区物业会配合的,如果他们不给你解决或者调解,你就不交物业费。
如果还是不行,你就找居委会要楼上业主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只要有这两样就可以委托律师去当地派出所查人口信息,然后再去法院立案诉讼。
如果没有被告具体的身份信息,法院是不会给立案的
『陆』 解除限制出境有几种办法
解除限制出境只有两种办法,
1、提供担保。
2、案件被检察院撤销、法院下达判决。
法律法规:《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出国、出境的暂行规定》第九条:
已被执行法院决定限制出国、出境的被执行人,因特殊事由,确需出国、出境,被执行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申请,说明理由或提供担保。
执行法院作出准予解除限制决定的,应当制作《撤销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通知书》,送达出入境管理机关。
(6)海宁法院骆益扩展阅读:
限制出境:
一、限制出境是司法机关对未结民事案件当事人依法控制出境的一项专门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本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依法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治统一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和规定办理。
二、在执行案件中,省法院对限制出境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各级法院需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应当填写《限制出境内部审批表》,并附有关法律文书和需限制出境的相关证明材料,逐级报省法院执行局审查后,由主管院长批准。
经审查批准的,由县级以上法院填写《法定人员限制出境通报备案表》,到限制出境对象户口所在地的州、地、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通报备案手续。
三、在执行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1、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无法执行的;
2、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责令其报关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柒』 嘉兴市,海宁市许村镇许巷村志达织造扣压工人工资70余天不发放,员工递交辞职信上级不受理工人要如何维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非法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报警没有用,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有欠条的,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38条规定,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服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