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耿转成法官

耿转成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2-13 17:13:11

❶ 耿定向的人物轶事

【原文】
耿楚侗[定向]官南都。有士人为恶僧侮辱,以告公,白所司治之,其僧逋。公意第迸逐,不令复系籍本寺。士人心不释然,必欲捕而枷之 。[边批:士多尚气,我决不可以气佐之。]
公晓之曰:“良知何广大,奈何着一破赖和尚往来其中哉?”士人退语人曰:“惩治恶僧,非良知耶?”或以告公,公曰:“此言固是。乃余其难其慎若此,胸中盖三转矣。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此名谊心也。又谓法司用刑,自有条格,如此类法不应枷,此则格式心也。又闻此僧凶恶,虑有意外之虞,故不肯为已甚,此又利害心也。余之良知乃转折如此。”嗣姜宗伯庇所厚善者,处之少平,大腾物议。又承恩寺有僧为礼部枷之致毙,竟构大讼。公闻之,谓李士龙曰:“余前三转折良心不更妙耶?”[边批:唯转折乃成通简。]
[冯述评]
凡治小人,不可为已甚。天地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此亦自然之理。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译文】
明朝人耿楚侗(耿定向,黄安人,字在伦)任职南都(明、清时称南京为南都)时,有个书生被一凶僧侮辱而来告状。耿楚侗交代有司处理,这名僧侣却逃走了。耿楚侗心想,只要驱逐他,使他不再隶属该寺的僧侣就可以了。
但人心不安,民众认为一定要把他逮捕且上枷锁。耿楚侗开导他们说:“良知是何等的广大,何必受一个烂和尚的拘束呢?”
书生退下后告诉别人说:“惩治凶恶的僧侣难道不是良知吗?”
有人将此话告诉耿楚侗,耿楚侗说:“这句话很对。但我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我心中有三层顾虑:一是立志向学的人,就应受人冒犯不予计较,遭受横逆不畏艰难,不然就落入一般人的窠臼。这是名谊心;其次认为法官用刑,各有条律格式,像这类犯人于法不应上枷锁。这是格式心;又听说这名僧侣极为凶恶,担心有意外发生,所以更不肯过分追究此事。这是利害心。我的良知就是如此顾虑的。”
后来姜宗伯为了保护自己私交亲密的人,判案不太公平,引起世人极大的批评。又承恩寺有个僧侣,被礼部施枷锁以致于死,结果构成大讼案。
耿楚侗听到这些事,对李士龙说:“我以前良心上的三件顾虑不是更妙吗?因为考虑周到,乃能大事化小。”
[冯评译文]
凡是处置小人,不可以太过分。天地之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这是自然的道理。容得了小人,才能成为君子。

❷ 诚实信用在民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民法中被誉为“帝王条款”[1]的诚实信用原则,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不管法律条文的制定如何完美,如果执法者对其内涵没有真正了解、对其本质没有真正把握、在司法活动中没有对其准确地动用,其价值必然难以实现。诚实信用原则本身所具有的“非规范性、模糊性、衡平性、强行性、强制性补充性”[2]等特点,决定了其在适用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困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官如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甚至比作为法律条文的诚实信用原则来的更为重要。本文在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条件,同时,对与此相关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探讨。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行为规则,当事人依照其约束自己和他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二是作为司法规则,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依据其行使自由裁量权,其实质是法官如何依据其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但作为行为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因为其功能的实现是以作为司法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实现为保证的。[3]因此,法官如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是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的核心。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诚实信用原则是一模糊性原则,弹性较大,法官适用极为便利。[4]这种“弹性”和“便利”可能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司法机关消极适用,即应当适用时而不予适用;二是司法机关积极适用,即将其作为一只“口袋”,恣意适用。这两种情况,无疑都会使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使当事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后者,随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领域的不断扩大,[5]不利于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学者将诚实信用原则喻为“双刃剑”。[6]就目前我国司法机关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况来看,仍存在把握欠缺的情况,[7]因此,有必要在对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本质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适用条件和完善方法等有关问题予以研究。

[关键词]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行为 行为规则 司法规则 民法价值理念 实质正义 自由裁量
(权)

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本质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本质是,法官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扩张性解释,并依其处理一些特殊的案件,以实现个案处理结果公平、正义之目标,从而对法律进行实质性发展的能动性司法活动。本文之所以将其本质作以上定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是现代民法价值理念的体现。现代民法的理念价值——实质正义是历史的产物。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19世纪的近代民法基础的两个基本判断,即所谓的平等性和互换性已经丧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对立,[8]造成当事人之间经济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迫使法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必须面对现实,抛弃近代民法的形式主义。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20世纪之初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所共同面对的难题,诚实信用原则就是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应孕而生的。其经过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的不断挖掘,被予以重新解释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最终从近代民法中的契约原则和上升为民法的基本原则,适应了历史的需要。可以说,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理念——实质正义,逐渐取代近代民法理念——形式主义过程中,在民法立法模式上的重要体现之一。现代民法实质正义的理念的形成,促进了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而诚实信用原则则全面贯穿了实质正义的精神。现代民法理念的形成与相应的立法的出现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互相促进,互为条件。贯彻实质正义精神的诚实信用原则,在客观上体现为两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即社会妥当性。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必须以这两点为价值目标,其本质体现为公平、正义。

第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首先是法官对法律进行解释的过程。社会生活条件在空间上涵盖范围的无限性以及其时间范围内的千变万化性,与体现了认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的成文法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法律既不可能对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社会关系都予以明确规定,也不可能在时间上随时根据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致使成文法存在“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等局限性。[9]为弥补成文法的不足,大多数成文法国家除采取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条文这一措施外,大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明确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承认法官有造法之功能;二是立法者在法典中建立一些“框架”概念,通过法官对这些“框架”概念的解释和适用,以处理应对各种难以预料的社会现象。就目前我国的司法制度来看,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赋予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即法官通过司法活动直接造法的行为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授权。我国弥补成文法的不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官对法律作出相应的解释,并以之来调整相关的社会关系来实现的。因此,对作为“框架概念”的典型代表之一的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首先是法官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过程。

第三,法官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具有能动性。这是由于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弹性规则和强制性、补充性规则[10]的特点所决定的。立法者为弥补成文法的不足而建立起来的“框架”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乃属白纸规定”,“无色透明的”。[11]也就是说,诚实信用原则的补充作用无所不在。只要在适用成文法的过程中出现漏洞与不足,诚实信用原则的补充作用就会被运用和体现。这也决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适用上的强制性。在民事活动中,其具体体现为:无论当事人是否约定,诚实信用原则都是约束双方当事权利义务的当然条款,使当事人不仅要承担约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这种强制的补充性义务。并且当事人也不得约定排除其适用,即使约定排除,其效力也归于无效。从这个意义上讲,诚实信用原则是当事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时,所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当然组成部分。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首先应尊重这种体现为民事权利的私权,并当然地适用作为私权表现形式的诚实信用原则,不须以当事人是否明确作出意思表示为标准。因此,法官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具有能动性。

第四,法官适用诚实任用原则在实质是发展了现行法。成文法的局限性决定了补充性规则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也决定了这些规则只能处于补充性地位,这种补充地位是相对于其它现行法规定而言的。这就决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只有当现行法律规定没有规定如何处理,或者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处理,会造成当事人之间实质上的不公平或使社会利益遭受损害的情况下,法官才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并依据某种价值观念、判断标准对其作出相应解释后,继而作出裁判。因此,法官司作出这种判决的实质依据是某种价值观念、判断标准,而不是已有的法律条文。而依据这些价值观念、判断标准所作出的审理结果,无疑是不可能依据其它已有法律条文所能达到的。总之,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无论是在审理依据上还是在审理结果上都不同于适用其它现有的法律条文,并且在审理结果上应优于现有法,否则有背于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目的。

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条件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的本质决定了其对于弥补现行法律规定之不足、实现个案审判结果之公正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不并意味着,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代替其它一切法律条文而被任意适用,否则只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的再现,背离法律价值目标的实现,本人认为,从其本质出发,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条件:
1、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必须以案件“隐性违法”为前提。所谓“隐性违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事人行为的“隐性违法”。指当事人的行为在客观上符合法律规定或不违反禁止性规范,但其行为在事实上会给他方当事人或社会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二是司法行为的“隐性违法”。指对于一些特殊的民事案件,法官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处理时,会造成案件处理结果实质上的不公平,客观上表现为,使两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和社会之间的得益关系处于失衡状态。这两种“隐性违法”行为,无疑都有背于现代民法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这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最根本的任务。如何判断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和社会之间利益关系是否失衡,笔者认为除考虑民事主体的经济利益和民事责任的合理分担外,[12]还应综合考虑行为的时间、地点、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并从中立人的心理态度来分析,作出决定。

2、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必须以法无明文规定为客观标准。只有对现行法律中没有提供处理依据的案件,才能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对于那些已有法律规定,即使其是错误的“恶”法,也不能弃之有用而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这是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补充性规则的具体表体现。有的学者指出,诚实信用原则可以排除现行法律规定,而直接依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进行裁判,[13]笔者以为不妥。因为一方面,我国尚未明确允许法官可以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创制判例法,[14]法官造法仍未被法律所确认。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法官的素质,以及执法情况也不适合法官可以直接排除现行法律规定,而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目前我国法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司法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这些都极其容易导致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可以想象“上至最高法院,下至乡镇法庭,数十万法官都按诚实信用原则自由地解释法律并据此判案,那将是一片什么样的场景”。[15]因此,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必须以法无明文规定为客观标准,诚实信用原则并不能对抗现行法律规定。

3、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必须以实现个案处理结果实质上的公正、正义为价值目标,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根本精神。首先,从宏观上进,实现个案处理结果实质上的公平、正义,是由现代民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所决定的,这也是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发展现有法的根本原因。此一内容,在前文已有论述。其次,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结果体现为,使有关当事人承担没有为以前制定法所规定的或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直接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根本精神,合理分担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绝不能滥用。

三、其它的相关问题
1、关于程序。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是以判例法为主,法官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中重视程序对自由裁量权的制约。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家们完全相信,只要遵守细致规定的、光明正大的诉讼程序,就几乎有把握使案件获得公正解决。高度发达的正当程序规则迫使英美法系的法官收敛滥用自由裁量权之心,不得不做个好人。[16]完善程序,加强程序控制,对于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现象,实现诚实信用原则的公平和衡平价值十分重要。程序不应被理解为法官实施实体法行为,而应当是体现为以中立为核心的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法官应被设计为一个始终不折不扣的中立者,不带有任何的私欲和恣意。同是,法官应确保为当事人提供平等、全面、彻底对抗的机会,并力求其发挥至极至。最后判决必须明确详细,包括事实认定明确,适用法律准确,对法律条文和原则内容的解释与本案事实是相符的。但就目前我国的民事判决的情况来看,往往对所引用之条文不加任何说明,似乎其含意十分明确,有的对法律规定和本案事实没有对应的分析,让当事人从判决书中摸不到头脑,这种判决即是很难被当事人接受。[17]这些显然是不符合程序的本质意义的。

2、关于判例。尽管目前我国仍没有判例法,但判例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于这类适用法律弹性较大的判例,对帮助司法人员理解、掌握诚实信用原则实质和精髓以及其适用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仍不够。以合同纠纷的判例为例,截止1999年4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合同纠纷的判例仅有4起,[18]这对于指导各地司法机关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办理案件来说是明显不足的。

在增加判例数量的同时,应加强对判例适用的研究,促进成果向法律规则的转变化。法律原则或规则的形成是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司法机关在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促进制定法解释适用妥当性的同时,应加强对逐渐增多的判例进行分析总结,抽象总结出其共性,促进个别法原理以及具体规则的形成,进而在这一方面替代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这样,一方面发展了个别,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相对减少了司法人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范围,促进司法公正。

3、关于法官。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司法原则,其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是由法官来完成的。法官人格的好坏是决定诚实信用原则是否会被滥用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需要正义的法律,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同时需要正义的法官。再正义的法律如果没有正义的法官来执行,不仅达到原本的立法效果,甚至还不如没有法律存在来的更好。这不仅需要司法机关不断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更需要法官自律、自省和勇于牺牲。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和制约,因为没有限制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要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切实行为可行的内外监督机制同时,尤其是要增强社会透明度和公开度。同时,要保证法律正义、公平目标价值之实现,仅仅寄望于法官的高贵品格是不够的,法官还必须要有正确实施法律的能力和水平。诚实信用原则从最初的商业道德规范,发展成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其深刻地历史原因,也有与现代民法精神相适应的深刻地历史内涵,只有结合现有的规定以及道德、习惯等多种因素,才能把握领会其实质和精髓,进而正确适用。这并所有的法官都能胜任的。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梁慧星:《诚实信用与漏洞补充》,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认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36页。

[3]笔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行为准则,只是要求有关当事人自觉遵守,当其中一方当事违反有关规定时,其他各方当事人并不能直接向对方主张权利,即使主张,也不可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试想,如果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承担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在正常情况下0是不可能同意的)。只有司法机关依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适用诚实信用则时,才会对有关当事人起到实际上的约束作用,因此,从对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效果上来看,作为行为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而是有赖于作为司法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而存在的。

[4]参见: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历史沿革》,载于《法学研究》,1989年第3期。

[5]徐国栋先生认为:20世纪,是诚实信用原则得到充分利用的时代。见: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

[6]石田穰:《法解释学的方法》,法律出版社,第112页。转引自梁慧星:《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载于:《民法学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7][11]张式华 谢耿亮:《诚实信用原则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适用的述评》,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4卷,法律出版社。

[8]有关近现代民法理念问题,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9][10]参见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181页。

[12]谭玲:《论公平原则》,载于《现代法学》,1989年第4期。

[1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立法纲要》第一章[14]虽然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只要承认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权,就应承认判例法。

[15]孟建国:《质疑帝王条款》,载于《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16][17]陈年冰:《规则、原则、程序》,载于《法学》,1997年第9期。

[18]参见:《最高人法院公报典型案例全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部编,1985年1月至1999年2月,警官教育出版社。转引自:张式华谢耿亮:《诚实信用原则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适用的述评》,载于《民商法论丛》,第14卷。

俞锋

❸ 激情犯罪的法律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是在绝望、暴怒等剧烈情绪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它缺乏明显的犯罪预谋,是在强烈的情绪冲动支配下迅速暴发的犯罪行为, 犯罪人缺乏自制力,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意义及其法律后果。激情犯罪的破坏性大,容易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而且难以预防。
2、犯罪类型之一。当人处在消极的激情状态时,如处在暴怒、仇恨或绝望状态时,由于认识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从而实施的触犯刑律的行为。常见的有杀人、伤人、毁物等暴力性犯罪行为。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激情状态下发生的杀人、伤人、毁物等暴力性犯罪行为.激情是一种爆发性的、短暂的、比较猛烈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振奋、愤怒、恐惧、绝望等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两种。
2、激情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激情状态下的犯罪,其行为特征是伤害、杀人、毁物、爆炸等暴力性犯罪,其主体多为青少年。
3、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而在瞬间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却又缺乏自动自控能力。
4、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受到某种外界情境的刺激、整个身心状态都极其异常时所产生的犯罪。可见,激情犯罪是个体心理不平衡最激烈的爆发性的反映,其后果十分严重。
5、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含义与特点所谓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一种强烈而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
6、激情犯罪是指人处于强烈奢的爆发性的和相当短暂的鬓情绪体验中,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歌处罚的行为。
7、尽管一般人受到某种刺激通所谓激情犯罪,简言之,就是指行为在常不会产生激情,但由于具体的时间、地点激情造成的非理性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
8、法律上把这种没有预谋过程,有较强的情境性犯罪称为激情犯罪,在爱虚荣、好逞强、逞“英雄”、讲义气的心理支配下,他们动辄就动刀动枪,不把对方打服誓不罢休。 从犯罪主体看
一般容易诱发激情犯罪的人在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上都与平常人存在着一些差异。他们的生活经历坎坷,遭受过较多失败,或是与自己的理想有较大差距,经常产生挫败感。如果他们没有恰当而有效的渠道排泄心中的压抑与愤恨,一旦遇到消极激情事件的发生,立即会产生犯罪冲动,引发犯罪行为。
从犯罪主体的社会地位看
社会弱势群体更容易产生激情犯罪;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自然在心理上更多地体验到不平衡感与生活挫败感。同时,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使得他们在面临冲突时难以求助于法律或其他更理智的解决方式,从而可能采取原始手段发泄情绪。
从犯罪行为看
激情犯罪案件的诱因多为强烈的刺激事件,具有突发性。激情犯罪的发生似乎具有偶然性,但从整体而言,这种偶然行为又是必然发生的。因为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因素决定他必然会采取激烈的方法解决纠纷,所不能完全确定的只是犯罪实施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被害人。
从司法的途径看
司法失信于民也是导致激情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法院本来是解决纠纷的最有力与最终目的的地方,但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知不觉之中变成当事人和司法机关的矛盾,这一现象值得反思。如果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还不能实现公平,他们只能自己解决问题,那就会刀枪相见、拳脚相加,导致激情犯罪的频繁发生。 激情犯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而且属于中国刑法研究中所指的间接故意犯罪。
激情犯罪往往是一种暴力性犯罪,即行为人采用暴力作为其犯罪的手段。
激情犯罪相比较有预谋的故意犯罪而言,是一种情节较轻的故意犯罪,往往是量刑时需要加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待的犯罪。
激情状态下实施的危害行为往往是有罪的行为,而非无罪的行为。 各国刑法都对激情犯罪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在处罚上往往轻于同种罪质的一般故意犯罪,以德国为例,德国刑法将故意杀人分为谋杀罪和故意杀人罪,对于谋杀罪的法定刑是终身自由刑;故意杀人罪(非谋杀)是5年以上自由刑或终身自由刑(情节特别严重);而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减轻情节激情犯罪的处一年以上10年以下自由刑,这是明显低于谋杀和一般的故意杀人罪的。
中国的刑法虽然没有具体规定“激情犯罪”,但立法上变相的承认这种犯罪,而且考虑了这种因素,还多方面表现从轻或减轻处罚,比如人们常见的刑法酌定量刑几种情节:(1)犯罪动机。(2)犯罪手段。(3)实施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4)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5)犯罪侵害的对象。(6)犯罪人的一贯表现。(7)犯罪后的态度。等等。都作为法官量刑时考虑的因素。另外,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确实是作为一个从轻量刑情节而作用的,如常见的大义灭亲就是一例,通常认为是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的犯罪处理的,在3年以上10年以下具体裁量刑罚。 必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激情犯罪虽然表现为行为人大多没有预谋过程,只是瞬间心理失衡而导致犯罪,但这类犯罪并非不可避免。第三方的积极介入调处,可以及时制止激情犯罪。因此,应该加强日常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设,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日常生活、生产环境,降低诱发各种犯罪的社会矛盾根源,以有效地避免激情犯罪的发生。
必须加强社会文化娱乐活动
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只有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环境里,个体才会形成健康的性格和情感。而在现代生活方式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的疲惫和心灵的孤独,很大程度就是缺乏与外界的有效交流。所以应该开始着手加强对激情人群的帮助和精神关怀。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使激情人群的情绪得到调整,缓解压力,减少烦乱。同时,社会、单位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及时发现问题,调解矛盾,解决争端,避免各种激情伤害案件的发生。
必须建立社会心理辅导机构
中国从事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专业的人员很少,心理疏导队伍缺位严重的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着手做一些适当补位的工作。如在打造社会治安防御体系和社会纠纷调节体系工作中,应建立心理干预机构,如心理咨询、热线访谈等一系列心灵工程。 特点
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对象、时间、地点、原因等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1.从犯罪动机上看,其形成的时间极短,都是在瞬间突然发生的。从调查中发现,他们事先并没有特定的目标及作案动机,常常因为一种极为单纯的欲望顿生犯罪动机,即刻实施。如:在校学生石某(16岁)等人入室抢劫一案中,石某与他人喝过酒后,突发奇想,想弄几个钱花花。这伙人不谋而合,于是随手抄起木棍、手电等工具窜至某乡中学,先后对5个学生宿舍实施了入室抢劫,并对数名学生殴打,共抢得现金30余元,饭卡3张。
2.从犯罪主体上看,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道德修养差、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青少年在情感上活泼、变化多端,但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善于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一件小事极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而导致犯罪。无业或下岗在家以及农村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青少年激情犯罪的较多。
3.从犯罪的起因分析,多数是因为被害人的语言、行为不当所引起的,事先没有预谋,犯罪人一时冲动丧失理智进行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被害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如:刘某某故意伤害一案中,被告人刘某与韩某在一起喝酒时,因韩某对其出言不逊,刘耿耿于怀。于当晚即窜至韩某家辱骂,后又持刀将韩某捅成重伤。
4.犯罪的后果非常严重,直接造成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多为恶性犯罪,给社会造成较大危害。在“激情”犯罪案件中,属杀人、抢劫、伤害、强奸等恶性犯罪的占多数。 1.社会的原因。一是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文化管理市场的疏漏,现在的一些电视、图书、互联网等,充斥色情、暴力的内容,对尚处于生理发育阶段,缺乏自制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犯罪诱导。二是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学校附近的桌球室、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常常吸引孩子们沉溺于玩乐和赌博之中,有些不法店主更是采用赊账、以物抵账等方法,成为助长孩子们无钱时去偷去抢的诱因。三是不良交往的影响。辨别是非能力差、抵制能力较弱,使得孩子们受到同伴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2.个人素质低是青少年激情犯罪重要原因。据调查,在“激情”犯罪案件中,小学文化程度者(有的甚至是小学辍学)往往占绝大多数。有的犯罪行为人仅能写自己的名字,这样低的文化素质,对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这类青少年大多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自我控制能力差,遇事爱冲动,不计后果。
3.学校教育的不足是青少年激情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青少年学生激情犯罪问题突出足以说明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目前“升学教育”涵盖了一些学校教育的大部分内容,素质教育近为空谈,青少年学生除了专业学习还是专业学习,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青少年学生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他们接触社会较少,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经不起挫折打击,一受刺激,就扭曲变形,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普法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是青少年激情犯罪又一重要原因。 1.净化外界环境,消除不良因素
外界不良因素诱发和自我抑制失控的相互作用,是激情违法犯罪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因此,要大力净化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满足青少年正当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律常识和道德教育。
2.发展社会化教育,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就必然要经过社会化过程。因此要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社会学教育,把人的社会化作为自我适应社会,预防和减少社会越轨行为的有效措施。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对外界环境与主观愿望、社会化与个性区分、鉴别、选择、控制、调节的过程。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思想意识的最高调节器,对其心理活动起支配作用。如果社会适应性出现障碍,将直接影响心理各因素的协调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必然出现病态心理和不健全人格,形成违法犯罪心理的潜在隐患。
3.注意心理卫生,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品质
个体心理健康与否,对其是否能够自觉抑制不良环境的侵蚀有重要作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预防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的基本环节和措施。要促进青少年个体形成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且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以及变化的客观环境,达到心身和谐,使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完善。
4.克制冲动情绪,避免不良后果
要引导帮助青少年做到:(1)控制不良情绪。在情绪即将发作时,可以用一种机械动作如心中默数来延缓其发作的时间。(2)学会心理按摩。心理按摩的方式很多,听音乐、做操、打拳、散步、郊游、垂钓、爬山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人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注意力被分散,紧张情绪被缓解。而越是处在竞争性强、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中,越要注重心理按摩,让不良情绪适时得到疏导。(3)学会冷静处理。在怒火中烧时,“逆向思维”有助于冷静。“回头想”可以把自己的思维从愤怒中拉回,使自己考虑到问题的其他方面。这样,青少年的头脑就会转为冷静,较为理智,避免做出过激的举动和后悔莫及的蠢事。而最重要的是,在怒火已经产生时,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行为的失控而产生危害他人的事情。

❹ 急找!!关于耿仁杰和东文朔的文言文译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跑去找鲁哀公想混个官做,结果过了七天了,鲁哀公都不铞他,他觉得很没面子,就叫仆人捎话给鲁哀公,说:“我听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远千里,冒着寒流和沙尘暴,不眠不休跑了N天才跑到这里,结果你过了七天都不铞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暴喜欢龙,全屋上上下下都是龙的雕刻,天上的龙知道自己在地上居然有这么狂热的FANS,也很兴奋,跑来见他,还摆了个自以为很个性的姿势,尾巴放在客厅,把头探出窗户打望,被叶公发现了,叶公幡然醒悟,原来平时看的龙的写真集不够真实,真的龙太难看了,由于打击太大,顿时大脑一片茫然,吓得转身就跑。原来叶公只是龙的假FANS啊,他喜欢的只是似龙非龙的东西。我听说你在诚聘英才,千里迢迢跑来,结果被你在这里晾了七天,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只是想靠招聘所谓的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已。诗经早说过:‘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所以很抱歉,我先走

❺ 求一个笑话

有两个顶级极品笑话,还没看过比它们更好笑的长篇笑话了。

1.放屁的超级笑话

女友早早的打来电话说晚上要到家里去为我祝贺生日,还要带给我惊喜!听了这个好消息!我今天工作起来是格外买力,一下跑了十几个客户!回到公司。都下午三点了,到食堂一看,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一菜一汤了,肉炒三豆(肉炒黄豆、青豆、豌豆)和萝卜汤。没办法,跑了一上午客户,肚子早就咕咕的叫了,只好要了一大盘肉炒三豆和一大盆萝卜汤,吃了起来!没想到临下班了,我的肚子里就像一台越野吉普的发动机!--开始了剧烈的活塞运动!刹那间,一股股气体来势争先恐后的从我的体内冲了出来!我赶紧冲到没人的地方,肚子开始还是不好意思的轻声吟唱,但马上就变成了连珠炮似的噗噗做响!肚子好涨呀!而正在这时,女友却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到家了,叫我赶紧回家。唉!没办法只好回家去了,希望她不会看见我这幅狼狈样呀!…… 在回家的路上我刻意努力的放了很多的屁。快到家了,肚子好受了很多,我觉得应该不会再出什么问题了。远远就看到了在门边等着我的女友,她看起来有点兴奋。她大叫着说,“亲爱的,今晚,我为你准备了一份非常奇妙的、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礼物。” 还没进门,女友就用一块布把我的眼睛紧紧蒙了起来,说是要给我一个惊喜!还领着我坐到位于餐桌前头的椅子里,并且让我发誓不会偷看。突然,我感到又想放屁了。恰恰就在这时,女友的手机响了。这可救了我的命了!我找借口说嫌乱让她到另一间屋子里去接电话!她却非让我不能揭开蒙着眼睛的布,还让我发誓!之后才跑去另一间屋子里接电话。她一离开,我就抓紧时机,把全身的重量都移到一条腿上,把屁放了出来。这个屁放得不仅声音很大,而且气味就象是腐臭的鸡蛋散发出的臭味。我几乎不能呼吸,因此我摸到椅垫,使劲的向四周扇着,妄图扇掉这难闻的气味。就在我刚感觉好一点的时候,另一个屁又来了。我又抬起腿开始放!它听起来就象是柴油发动机快速转动的声音,而且这一次气味更难闻了。为了不让自己窒息,我用胳膊挥舞着椅垫扇了起来,希望气味会尽快散掉。又是在一切将要恢复正常的时候,另一个屁又迫不及待的冲来了。于是我站起来,弯下腰,把屁股向后上方撅了起来!把它放了出来。这个屁放得真正称得上是一流,连身后的报纸都被吹散到了地下.......... 我侧耳倾听另一间屋子里女友交谈的声音,因为要遵守不偷看的诺言,我也不敢打开眼罩,只能在漆黑中不断放着屁,为了赶快把肚子中的气体全部排出,又不使屋里变得更臭!我解开了裤腰带,把内裤和长裤褪到了小腹以下,把屁股露了出来,并摸索着打开了身后阳台的门,几乎是将整个屁股都伸到阳台上,开始疯狂的放起屁来……,啊!好受多了!之后,我又手舞足蹈的用椅垫满屋乱扇,祈祷这股恶臭能赶快散去……,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以内,我一边不断的放着屁,一边不断的扇着椅垫,终于,当我听到她在电话里说再见的时候,屋里的空气和我的肚子都已经好多了!我迅速的系上裤子,整理了一下头发,开始优雅地、微笑着等着我亲爱的她来带给我惊喜。当她走近的时候,我脸上带着满足地微笑,一付温存的样子。女友首先为她打了这么长时间的电话向我道了歉,然后问我有没有偷偷掀开过布。在我向她保证没有偷看之后,女友移走了遮在我眼睛上的布,并对我说道,“意外吧!我的女友今天非让我带她们来看看你,她们说你在照片上很有风度,人长的很帅!喏!你看,坐在桌前的这五位都是我单位里的好姐妹,而站在阳台上的那六位是我上学时最要好的朋友!” 这时,我才极为震惊和恐惧的发现,有一大堆女孩正围坐在我对面的餐桌边,而身后的阳台上则站着另一堆,她们都是来参加这个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的生日宴会的。现在,她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无法言表的表情看着我,就像发现了火星人………………

2.曹操放屁(经典)!!!

一日曹操和刘备喝酒论英雄。二人小酌了几杯,刘备忽然放了个响屁,十分尴尬。正窘迫时,只听身后关羽坦然地说道:“诸位莫见怪,屁从羽(雨)中来!”
关羽话音刚落,一旁的赵云跨前一步,道:“诸位莫见怪,屁从云中来!”
赵云刚刚说罢,张飞又接着叫道:“方才一响屁,屁是飞来的!”
大家一阵哈哈大笑。刘备也已恢复常态。

曹操没有笑,他对此事深有感触。送走刘备等人后,曹操对部下们说道:“刘备的属下,一见主公有个闪失,都争先恐后抢着承担和弥补,真可谓忠心耿耿。此事要是轮到尔等,能够办到吗?”
众人都忿忿不平,均想:“不就是个屁事,这有何难!”

过了几天,曹操又请刘备喝酒,席间他想放个屁,看看部下反应如何。憋了半天,终于硬憋出个小屁。众人早已等候多时,听到“咕”的一声,大将许褚连忙抢先喊道:“屁是褚(猪)放的!”
侍中王朗紧跟着说道:“屁是朗(狼)放的!”

曹操一听瞪起眼来,其他人以为曹操嫌自己缓慢,都抢着往自己身上揽,夏侯敦争着道:“屁是敦(蹾)出来的!”
“不对!”徐晃听了大声反驳,“屁是晃出来的!”
荀攸说道:“屁是攸(悠)来的!”
满宠说道:“屁是宠(冲)来的!”
蒋济说道:“屁是济(挤)来的!”
郭图说道:“屁是图(吐)来的!”
钟繇说道:“屁是繇(摇)来的!”
接着....
牛金:“屁是金(金)的!”
曹洪:“屁是洪(红)的!”
张南:“屁是南(蓝)的!”
...........
曹操早已面红耳赤,正要发怒。
谋士郭嘉嚷道:“都不对,都不对!大家说的不对!”.....不愧是我排名第一的军师。曹操暗暗想到。

郭嘉接着说道:“屁是嘉(夹)出来的!”

刘备一等人已笑的东倒西歪........
曹操气的昏过去了

热点内容
合同法解释无权处分 发布:2025-05-25 13:37:47 浏览:131
广西大学法律硕士英语复试真题 发布:2025-05-25 13:37:46 浏览:818
南财经济法试卷答案 发布:2025-05-25 13:37:44 浏览:738
珠海时司法 发布:2025-05-25 13:36:19 浏览:42
民事诉讼法141条 发布:2025-05-25 13:31:18 浏览:377
酒店客房奖罚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25 13:19:56 浏览:882
关于下发规章制度的红头文件 发布:2025-05-25 13:16:50 浏览:18
海宁法院骆益 发布:2025-05-25 13:14:18 浏览:377
前卫警察与法治网 发布:2025-05-25 13:11:31 浏览:759
越南新劳动法2015年 发布:2025-05-25 12:58:46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