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李行道法官

李行道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3-03 01:36:53

㈠ 李行道的介绍

[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一作行甫)名不详,绛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

㈡ 灰阑记李行道中“灰阑拽子”的社会根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1

㈢ 数典忘祖下一句是什么

“数典忘祖”下一句是“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 [ yǐn shuǐ sī yuán ]

释义:喝水时想到了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南北朝·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译文:吃到树上结的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

近义词

结草衔环 [ jié cǎo xián huán ]

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也作“衔环结草”。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多谢大娘子,小人结草衔环,此恩必当重报!”

示例:感激先生的救命之恩,日后我一定结草衔环,以死相报。

㈣ 林文栋为什么杀法官

当林文栋等五人驾车行驶至贵阳市延安西路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口时,回发现被害答人高某和李某(两人系来自毕节的青年法官)在人行道上行走,便商定停车对二人实施抢劫,并进行了分工。后杨胜才、李青松上前将李某踢倒并予以控制。林文栋、王江上前踢打高某,高某反抗并欲逃跑。赵国福见状上前拦住高某,林文栋、王江分别持随身携带的猎刀朝高某的腰、背部及大腿、臀部等处捅刺,致高某左侧股动静脉断裂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林文栋、王江、赵国福、杨胜才、李青松劫取高某、李某的现金人民币1700元,后驾车逃离现场。

㈤ 凤凰心计怎么掌嘴教教我喽,就是给别人掌嘴,不是任务

古代的掌嘴就是掌脸。
资料链接:
1、掌嘴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刑堂上犯人如果狡辩或口出不逊,鼻。相反。掌嘴,如果下人犯错,即打嘴巴?这与受罚的“对象”有关,掌嘴也是封建社会一种家法:俗称”耳光子“。
2、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 赵令史 云:‘掌嘴!我这衙门里问事,真箇官清法正,件件依条律的。”
3、清 袁枚 《续新齐谐·子不语娘娘》:“﹝女﹞厉声喝曰:‘捆起来!’ 王五 双手反接跪矣。又喝曰:‘掌嘴!’ 王五 自己批颊不已。”罪行)就会被施以杖刑,都会打在脸上,往往会当堂掌嘴,罪过在“嘴”。

㈥ 从长计议的主人公是谁

从长计议
【拼音】:cóng cháng jì yì
【解释】: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示例】:少奶奶到了此时,真是无可如何,只得说道:“公公婆婆,且先请起,凡事都可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

【近义词】:从长商议、稳扎稳打
【反义词】:操之过急、仓促行事
【歇后语】:扑在床上数蚂蚁
【语法】:作谓语;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

㈦ 🎭🔪🔪🔪 这是什么成语

🎭🔪🔪🔪 这是什么成语?——谜底:两面三刀。

两面三刀

【拼音】: liǎng miàn sān dāo

【解释】: 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举例造句】: 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拼音代码】: lmsd

【近义词】: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反义词】: 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歇后语】: 瓦匠砌墙;杨二郎的兵器

【灯谜】: 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阴险的人

【英文】: double-dealing

【故事】: 马均卿妻子和赵令史同谋,诬告马均卿的小妾张海棠害死丈夫,并强夺张海棠的儿子。后经包拯查明真相,将儿子判归海棠,在调查过程中,马妻竭力为自己辩护,说自己不会玩弄两面三刀的手法,是一个贤惠的女人。

㈧ 中德两部灰阑记的异同

摘要 李行道所写的《灰阑记》是一部公案剧,其主要内容是郑州妓女张海棠与马员外相爱,两人结合后生下一子。而马妻妒恨海棠,又与赵令史私通,于是她先用毒药害死马员外,嫁祸海棠,使得海棠入死牢;又买通邻里,霸占海棠之子。包拯在审理案件时发现有冤情,却因为证人被人买通,无法断案。后来,他采用了“灰阑断子”的方式,证实了海棠是孩子的生母,于是将孩子和财产都判给海棠,并法办马妻和赵令史。在这部杂剧中,通过塑造包公这一形象,赞扬了包公的智慧。而更突出的是,通过他以灰阑来断子的办案方式,也表达了对人伦亲情的肯定与对人性的强烈呼唤。 而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却不大相同。此剧的原来意旨是想运用古老的传说,以解决一条山谷的战后归属问题。剧中主要讲述的是格鲁吉亚发生贵族叛乱,大公潜逃,省长被杀。省长夫人在逃命时却只携其首饰,将亲子丢弃。女仆古如莎冒险救出孩子,并含辛茹苦地抚养他。战争结束后,省长夫人为谋遗产,强索孩子,将古如莎告至法院。法官艾兹达克处理这一案件,他也是采用“灰阑断子”的方式,结果,真正疼孩子而不忍心拉孩子的不是他的生母——省长夫人,而是女仆古如莎,于是法官把孩子判给了古如莎。从中传达了“一切归善于对待的”这一道理,归属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这个断案的结果与李行道的《灰阑记》相反,其主题也随即不同。在剧中,把孩子判给古如莎,即表明母爱已超出血缘关系,并赋予它崭新的扩大了的社会意义。并且,与张海棠相比,古如莎的形象也更为光彩照人,她有着奋进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尽管经历了追捕、挨饿、下嫁农夫等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依然对米迦勒不离不弃。她有着更高远的理想——放弃总督财产,奔向新生活。这就暗示着新时代的即将到来,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㈨ '结草衔环'何解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秦军大败。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杨宝小的时候,在山林中见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雀。杨宝见它可怜,便带回家中精心照料。等小黄雀的伤完全养好后,杨宝就把它放了。当天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祝愿杨宝子孙几代都做大官。后来,杨宝的儿子、孙子、曾孙果然都做了大官,享尽了荣华富贵。
根据这两个传说,人们概括出了“结草衔环”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后以“结草衔环”为感恩图报之典。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