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与正义
❶ 请问,如何理解“法官的人格是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这句法律格言(谢谢!紧急!)
这句法谚我是这么理解的:
法律作为维护正义的手段,是属于最后的手段。也就是说,通过内法律法容规所规定的刑罚等措施来维护正义,是在道德观等手段无效后才启用的。
而当法律维护正义的时候,法官作为中立的审判者,,其自由心证是否公正直接关系到判决是否公正。也就是说,其直接影响到法律能否作为最后的手段维护正义。而法官的人格对于他心中的“内心确信”以及“排除合理怀疑”等心证规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❷ 试述法律与正义的一般关系
这个要区分是自然法学派还是分析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非法,即正义的法才是真正意义的上的法
分析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即法律与正义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❸ 求法律与正义名言一句
作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正义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之中,贯彻于司法裁判的结论上面,构成一种对法官的实体性的道德限制。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实体正义具有一系列明确的价值标准。刑法学者所研究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对类似案件给予相同处理等法律原则,大体上可以视为实体正义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实体正义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几乎所有案件在事实和情节上都不完全相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互有差异,而案件在裁判结论形成之前,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要想给所有案件的裁判活动确定一个统一适用的公正结果,确实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现实的。
尽管如此,人类法律价值中还有一些内容与裁判的结果或结论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当中。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道德标准,属于“看得见的正义”。如果说一个案件最终裁判得是否公正,往往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的话,那么,一个案件的裁判过程是否符合公正的标准,有无明显的不公之处,则不仅为当事人所能感知,而且还能为一般社会公众所察觉。甚至在有的时候,普通公众进行的价值评价就是通过观察法律实施的过程来进行的。很明显,这种“看得见的正义”就是程序正义。
将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其实是英美人的一种法律传统。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
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并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针对这一问题,前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佛塔斯(Fortas)曾从宪政主义的立场阐述了法律程序的意义:
坚持那些为我国宪法所要求的程序保障,并非只具有技术性意义……宪政主义不是一种技术问题……宪法性权利也不是一系列技术性规则……宪法性程序是我们文明社会的核心、良心和灵魂。这是一个人们一直为之奋斗和牺牲的基本原则。在国家将我们投入监狱或者剥夺生命之前,如果自由不是指正当法律程序的权利,那它还能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佛塔斯的观点,不能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程序的意义,法律程序的建立实质上是对个人自由提供的一种重要保障。这就使程序与道德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另一位大法官杰克逊(Jackson)曾就此作出过进一步的解释:
只有那些未经教化的粗俗之辈或者骗人的律师才会说程序是无关紧要的。程序的公正与合法是自由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实体法只能得到公平和无偏见的适用,那么即使它再苛刻,也是可以忍受的。……不要忘记,正当法律程序并不会使被告人成为惟一的受益者,它还是使政府拜托一些错误的最好保证,而这些错误会不断地玷污一个司法制度,并注定以单方面的形式发生……。
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大法官则更加明确地论述了遵守程序在美国制度中的重要性:
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任意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享有正义的主要保证。
实际上,美国法官对法律程序的“极端强调”,源于英美普通法的法律传统。程序正义作为一种观念,早在13世纪就出现在英国普通法之中,并在美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序正义观念的古典表述在英国是“自然正义”(natural justice),而在美国则是“正当法律程序”(e process of law)。
英国法律制度在其发展的较早时期即有注重程序的传统,人们相信“正义先于真实”(Justice before Truth)。自然正义是英国法治的核心观念,它要求法官在审判中不得存有任何偏私,而且须在外观上使任何正直的人不对其中立性有任何合理的怀疑。
根据美国学者和联邦最高法院的解释,正当法律程序可分为“实体性正当程序”(substantive e process)和“程序正当程序”(proceral e process)两大理念。其中前者是对联邦和各州立法权的一种宪法限制,它要求任何一项涉及剥夺公民生命、自由或者财产的法律不能是不合理的、任意的或者反复无常的,而应符合公平、正义、理性等基本理念;而后者则涉及法律实施的方法和过程,它要求用以解决利益争端的法律程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
按照通常的说法,中国社会存在明显的“重实体、轻程序”问题。在任何一种司法裁判过程中,无论是法官、控辩双方还是普通公众,所关注的往往是裁判的结果,而不太重视司法裁判的过程、步骤和方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司法官员出于效率、便利实用的考虑,还会故意地通过牺牲程序来保证某种预期的结果。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重实体、轻程序”终究是一个表象。中国人其实在其他一些场合并不忽略程序,甚至还将程序问题提到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步。例如,向政府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向某一机构申请办理某种许可证……这时人们往往要经受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式。这里的程序不仅繁琐复杂,而且费时耗力,甚至演变成专门限制、刁难百姓的手续。联想到司法官员在诉讼中经常迫不及待地作出结论的情况,这里的程序为什么会受到如此不正常的重视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里的程序是政府机构专门用来管理、控制社会的手段,也是对个人权利的一种限制方式。这种对程序的重视仍然是一种表象。因为官员们通过使程序繁杂化,逐渐将自己的衙门和权力在百姓心中神秘化甚至市场化,使宪法和法律上确立的公民权利透过自己对权利的恣意行使,而受到近乎苛刻的“过滤”。
显然,司法制度中的“重实体、轻程序”也罢,行政管理中的“重手续”也罢,实质上不过是“重权力、轻权利”的表现形式。具体到诉讼领域,这种对国家权力的畸形重视以及对个人权利的极度轻视,显示出这是一个“重国家,轻两造”的社会。在此情况下,重视手续和轻视程序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使处于弱者地位的被裁判者、被管理者、被控制者都不具有人的尊严,其本身也都不成其为目的,而不过是用来实现他人、社会、国家甚至衙门本身目的的手段。
或许,人们永远不能将程序正义的内容揭示到“穷尽”的程度。但无论如何,程序的不公正和非正义都是有着固定标准的。那就是使人仅仅成为手段或工具,而不成其为目的。只要人们受到这样的对待,非正义也就发生了,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道德正当性也就会引起普遍的质疑
❹ 道德、法律与正义:如何看待马加爵案主审法官
违法、犯罪是体制永远的敌人,任何体制都在打击犯罪,但永远也无法彻底肃清,这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存在的现实。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再来审视“马加爵案主审法官刀文兵涉嫌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会避免很多不客观。
首先我要声明有两个观点我不说:1.法官也是人,犯罪谁也没想到。2.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道德会给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答案,而法律则会给所有人同样的结果。如果不能避开情绪上的宣泄,讨论也会失去意义。
一、马加爵案于此,有什么关联?
答案是没有关联,但却仍然被提起,通过浏览相关内容,核心就是舆论宣传,再直白点就是营销炒作,我认为这是个失败的策略,马加爵案至今已经将近20年,以此介绍被告人刀文兵显然没有孙小果效果好,毕竟孙小果这两年还被提及,而马加爵案被年轻人所知,要么是课上听说,要么是检索了解。
这里我想说吐槽的是某些新闻媒体,过去他们都强调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论,而现在个别媒体人先站边后挖掘事实,甚至有些人直接就不管事实就一通有感而发,这种会导致事实被歪曲传播的行为,不单被冠以违背职业道德即可,更应该被我们所有人抵制:推给我的信息已经太多了,我只想知道事实,不想看你们宣泄或炒作。
二、道德解决不了法律问题
同样涉及职业道德的问题,不只存在于新闻媒体行业,法律从业者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拿律师来说,前些天某律所副主任洋洋洒洒的辩护词,居然认同法院的定罪量刑,这种所谓为了正义而抛却当事人利益的做法,是整个法治体制所排斥的——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哪怕为全部罪犯都做无罪辩护且成功了,这对体制也是积极有效的:眼前看好像某个人脱罪了,但往远看这是完善犯罪打击和制裁体制。
否则,要律师干嘛呢?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有些法检工作人员,以至于会曲解律师的作用和价值。
某律所副主任所为是律师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多少有些抽象,而法官刀文兵所做的,则是《刑法》严厉制裁和抵制的,虽然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二者终究不同,若不加以区分会增添很多烦恼:你可以用法律去约束一个人,却只能拿道德评论他。
在他已经抛却法律的情况下,我们再来分析他的道德感、专业度,谈不上落井下石,起码也算得上马后炮,我们无法超越当时的局限性,评价和判断也是,就连刑事案件也是,如果当时证据不足,那很可能就是无罪,现在再回头来讲道理,当时的判断和分析也不会改变,作用也已经发生,除了直接相关联的案件,不要指望因为该法官犯罪就能翻案,如果有这种想法就直接放弃吧。
三、正义在法官,更在法律
本案之所以被关注,其根源在于为什么法官会杀人呢?这种困惑和动摇来自于我们对法律的信仰,哪怕现实中我们并不会这样讲,但我们还是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该怎么看待法官?
法官经常与公平正义划等号,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了正义本身,就像有人认为律师代表正义一样,法官、律师都只是正义的栖身之所,正义本身其实是法律,因此才会产生“恶法非法”“恶法亦法”的争论。
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法官犯罪会影响正义,也不用顾虑他当过法官会有特殊待遇,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正义可以栖身法官,也能栖身律师,能栖身这个法官,也能栖身那个法官,但某个法官本身不代表正义,也不代表法律的权威。
所以说,犯罪就是犯罪,不会因为他是法官而会免责,更不会因为他审理过某案而被针对,也许在若干年后的午后,人们谈起来马加爵,论起来孙小果,再提及刀文兵,不过是寥寥几句:他原来当过法官,后来他杀了人收起全文d
❺ 法官需要平衡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吗
结果是人言,程序是规定。
我信程序多一点,
❻ 法官是维护法律的正义和公平这些词还有哪些
中国法律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内推动了中国的容发展进步,但是法律是靠人来实施的,中间有很大操作空间,影响了执法效果。由于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治”大于“法治”,人情大于法律,不仅是很多人普遍信奉的准则,更实际存在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中国的法律要真正实现维护公平正义,执法者必须严格贯彻各项法律规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❼ 假如你是法官,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当代法律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法官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正义感,回精通并遵守法律,答但即使是现行法,也会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有违反正义的情况,因而,法官就要在国法的基础上利用法律原则进行修正,尽量维护公平正义,如果不能维护,就尽量地接近公平正义。
❽ 法官为谁伸张正义
法官为正当权益受到侵害者伸张正义。因为法官执行的是法律,代表公平和公正专。
法官:《中华人民属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并受国家法律保护。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民事诉讼审判中法官应当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的,依法行使国家民事诉讼审判权的审判人员,而且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不应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干扰。法官应当是独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权,具有当然的裁判权威的第三方。
❾ 法官应当如何保持本心与公正
把关应当如何保持本心与公正?法官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怎么能去做法官呢?我受了委屈的人,就得去找法官来给他来公证。
❿ 法官如何实现对正义的追求
我们说,罗马人把他们自己认为是狼的传人,一方面意味着他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现实,人的生存处境,人的生存环境,其实是很艰难的,这个是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空想。你必须要现实地对待、现实地面对,这种生存的现实他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样一种冷酷,这样一种征战、战争的品性是必须要保持。但是,要长久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那也不是人的所需,我们人又同时总希望进到一种和平、安宁、美好的状态下,我们需要有一种正义的秩序。
母狼哺婴,它又显示了这样的一种正义的、这样一种爱的,这一对孪生兄弟是被仇人完全不讲道德、没有正义感(丢弃),狼可偏偏体现出了这一点,所以这个隐谕是非常深的。说到罗马城,说到母狼哺婴,我们可能也联系得起来,大家都知道,一说到罗马,最残忍的一个场景,就是那个古代的斗兽场,那些奴隶,把他弄去和饥饿难忍的这些野兽一块儿搏斗,这个是非常残忍的,那些贵族就坐在上边观看、喝彩。但是就在罗马城传说当中,两兄弟建立起来的罗马城,里边后来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说世界上著名的罗马城有三多,一个是教堂多、一个是喷泉多、一个是雕像多,它还有很伟大的其他文明成就,就在那个罗马法院的广场上,就竖立了一座非常著名的石雕像,就是正义女神。
当我们看到这个正义女神,这个雕像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和那个母狼哺婴这个青铜像关联起来。这允许我们联想的,而这里边确实是韵味无穷的。罗马人他们为了生存,他们确实曾经征战四方,没有少干那些残忍的事情,但是当他们一旦成为了世界的霸族,他们非常清楚,不能不理性地来对待自己的帝国,来对待被自己所征服的那些人,那些地区,它不能不传承一种正义的精神。
就像母狼哺婴一样,我征服了你,吃掉了你,打下了你,这是狼的残忍一面,还得哺育你,不然你长大以后恐怕比我还残忍,这个帝国恐怕就如坐针毡,恐怕很难稳定,所以它有另外一个,正义女神像,这很有意思,同时在罗马城里边,那个正义女神她是个什么形象呢?怎么雕塑的呢?她是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拎着天平,注意,这个正义女神,她的双眼是用布给蒙住的,就在这个正义女神雕像的背后,还刻有一句著名的罗马法律的箴言,说“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这表达了罗马人要统治他们的世界,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法律的秩序,必须要惩治罪恶,伸张正义。他们认为,这就是爱。就像那个母狼要哺婴一样,这就是爱,是大爱。用法律、用秩序、用追求正义、主张正义来体现这样一种爱。
这个正义女神,她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法官,她来自于哪个地方?这个正义女神实际上继承了希腊文明的,在古希腊神话当中,这个正义女神有很高的地位,在希腊神话里边,这个正义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她是天地的女儿,泰米斯在希腊文明里面,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大地,她的引申意是生命和稳定。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雕像当中,正义女神被塑成了一个什么形象呢?是一个庄严的、慈祥的母亲形象。她手中拿着个什么东西呢?只是托着一架天平,没有那把利剑,它象征的是什么呢?象征的就是法律它应该是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只有这种成熟、稳重、公平、正义,才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祥和、一种生命的希望。
这个正义女神她主要的职责就是主持人间的正义,哎呀,那可忙了,忙死了,累得不行,怎么办呢?总得有个帮手吧,总得有个助手吧,神话里边说,这个正义女神就和这个最高的神宙斯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命名叫什么,叫狄克,那么这个女儿跟她母亲不太一样,她的性格恐怕比较暴烈一些,她也要帮她母亲主持伸张正义,可是她干什么呢?她不是静静地坐在那个地方等待有案件来了,然后我给你主持一下正义,公平地审判,不是这样,而是提着一把利剑,对那些犯罪,对破坏人间秩序的这些犯罪分子,四处追杀,杀掉他,显得跟她母亲不太一样。
我们看,罗马人塑的这个正义女神的形象,正好是把泰米斯和她的女儿狄克,把她结合起来,她是一手拎着天平,一手握着宝剑、利剑,这预示着我们对于法律、对于法官那些主持正义的人,他的职责,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它向整个罗马人,乃至于后来整个欧洲人,甚至可以说向我们全世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法就是公平正义,就像那个天平,同时谁要是违法,破坏秩序,那就是犯罪。就要遭到惩罚,那就是那把利剑,在罗马女神的前额上,还有一绺头发、秀发,很美的,这一绺秀发象征什么呢?真相。哎呀,挑开你这一绺秀发来看看长得怎么样?看出真相。你要主持正义,你要惩罚犯罪,就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而且他的名字改了,改成什么呢?改成朱丝提提亚,这是中文音译,实际上就是拉丁文里边的jus,就是法律这个词。
更有趣的是,为什么这个女神的眼睛给蒙住了,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国也有关于主持正义的,类似于法官的这样一种形象,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法学院的门口几乎都要塑这个东西,一只神兽,这个神兽眼睛没被蒙住,反而是怒目仇视,哎呀,看着就恐怖,两个眼睛圆圆的、大大的、凸凸的,凸出来的,一个怪怪的,很恐怖,可能我们更多看重的是打击罪犯这样一个方面。她为什么要蒙住眼睛呢?这个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很有意思。
法官你要主持正义,你要了解真相,肉眼看到的恰恰是表象,恰恰不是真实。而且我们肉眼常常容易被那种表象所蒙蔽,所以你要真正看到真实,你要用你心灵的眼睛去关照,用心灵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而一个法官,你要真正了解事实的真相,要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判,不需要你四处去搜寻,用你这一双肉眼,因为罗马这个时候法庭已经建立起来了,有公诉人、有辩护律师,法官干什么?就需要你坐在那个地方,静静地倾听,你动脑筋、用心,不要开小差嘛,这个时候你才能把握真实,所以最好把你眼睛给蒙上,不要开小差,不要受那些外在的其他的一些现象的干扰,要洞察事情的真实,用心灵的眼睛,听,用心灵去洞察真实,最重要的有一个途径,就是语言和逻辑,听你怎么说?这个怎么推导,这里边有什么样的逻辑矛盾?你法官就干这个,仔细地倾听,用心灵去倾听,不需要你睁那么大的眼睛。这是法官要做出公正裁判的基本要求。用你那颗正义的心灵去裁断,那么这就是罗马的那尊正义女神像的法律隐谕,我们今天正在推行司法改革,这个雕像值得在我们的心中多留一段时间、多思考一下 一个象征权力、荣耀的帝国
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过世界;
一个关于母狼哺婴的传说;
罗马人自己认为他们是狼的传人;
一则关于正义女神的希腊神话;
她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法官;
一位蒙眼的正义之神;
你要用心灵去关照,用心灵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一个象征权力、荣耀的帝国
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过世界;
一尊象征公平、正义的雕塑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
她只是着一架天平,没有那把利剑;
一位手持利剑的女神;
对破坏人间的犯罪分子四处追杀;
一则关于正义女神的传说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蒙眼的正义之神;
你要用心灵去关照、去洞察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