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起诉范围
Ⅰ 诉讼有几种,包括哪些范围
根据案件性质和所依据的法律,诉讼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该受到惩罚的犯罪行为,从而通过侦查、起诉(包括自诉)和审判活动,适用刑法定罪量刑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诉。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人民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2.刑事自诉。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及轻微的不需要侦查的刑事案件,可以由被告人或者其他的法定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人民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受到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人予以经济赔偿。
民事诉讼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活动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其诉讼包括以下三类:
1. 由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民事实体法律规范调整的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发生的民事诉讼。如由于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所产生的纠纷,由于财产继承所产生的纠纷,由于婚姻家庭中的离婚、赡养、抚养、收养等所产生的纠纷,由于公民的人身权如姓名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所产生的纠纷等等。
2.由经济法、劳动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所引起的民事诉讼。
3.法律规定适用 《民事诉讼法》予以解决的其他案件,也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
经济诉讼从严格意义上说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但有其自己的特点,所以各人民法院均设立经济审判庭,专门审理经济纠纷和涉外经济案件,并且适用《民事诉讼法》经济诉讼主要有以下三类:
1.经济合同诉讼。包括法人之间、法人与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因经济合同所产生的纠纷案件。
2.经济损害赔偿诉讼。即经济组织在生产、流通领域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发生的损害赔偿案件。
3.其他经济纠纷诉讼.如承包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纠纷、股票纠纷、期货贸易纠纷等。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处理决定,依法起诉,人民法院适用行政法,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审理和裁决的活动。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主要有九类: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生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出的其他行政案件。
Ⅱ 法院受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和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我国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类:1.民事案件。具体包括:(1)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人身关系引起的诉讼。(2)由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引起的诉讼。(3)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属于民事性质的诉讼。2.商事案件。是指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引起的诉讼。如票据案件、股东权益纠纷案件等。3.劳动争议案件。在订立、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劳动争议,双方还会发生其他方面的劳动争议。4.法律规定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非讼案件。其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包括民诉法规定的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二是适用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三是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Ⅲ 劳动仲裁和法院起诉的管辖范围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除劳动仲裁委不予受理或逾期未做裁决的外,未经劳动仲裁裁决的,法院不予受理。除劳动争议案件外的其他民事纠纷,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属于刑事自诉范围的案件,被害人也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解释一》 第九条 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Ⅳ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1、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二十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第二十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第二十一条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4、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四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十五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Ⅳ 法院起诉条件
【法律分析】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Ⅵ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 基层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中级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 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 高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 最高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 特别规定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以上知识就是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关注无讼,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