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跟法官协商推迟开庭吗
㈠ 你好,我今天下午3点开庭,因为我目前所以的地区昨天凌晨发生了疫情,请问我可以找人帮代理开庭吗
你好,可以找人代理开庭。问题是在开庭前一天,你必须把委托书交到法院才可以的。
㈡ 打官司法官说被告有事推迟开庭可以吗
被告有正当理由可申请延期开庭,法官认为理由成立,决定延期开庭后应提前通知原告。
㈢ 你好!由于年底很多事不能丢,可是法院开庭时间又到了,路程也遥远,怎么延迟开庭日期!
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可能不能按时出庭,可能就会寄希望于延期审理。有的人就会问,开庭时间能申请延后吗?
根据《中年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以上就是关于“开庭时间能申请延后吗”的解答。
㈣ 你好,法官可以以出去学习为由,推迟开庭时间吗
您好!当事人迟到在法庭中是常见的事情,法官都经常迟到,所以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你觉得能赢,是因为你知道事实,可是法官是不知道事情真相的。诉讼中你们的策略选择、证据提交、当庭陈述未必满足胜诉的条件,这也是律师的价值所在。所以说,案件不是必须要请律师,但是你要自己上,就得确保有这个能力。案件总有输赢,不是每个案件都有人去买通法官的。
㈤ 投诉法官故意拖延开庭时间,会有什么后果
法官是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延迟开庭时间的,没有后果自负,要是版法院延迟毫无理由,可权以向检察院反映情况。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㈥ 协商好了可以到法院不开庭的情况下出证明吗
原被告双方协商一致之后,可以到法院和法官说明情况,法官会判断协商内容是否合法,协商内容合法的,则可以不再开庭,根据双方的协商一致情况出具调解协议(也是法律文书的一种,双方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
㈦ 原告开庭迟到20分钟与法官协商无果被撤诉,法院做法合理吗
怎么说呢,严来格从法源律上讲法官这样做是合法的,没有按时到庭可以给你撤诉处理。从情理上讲,如果你们沟通过得,你有合理理由迟到了,他就给你撤诉,不合人情。我前几天开庭,对方当事人迟到半小时,也没有给我缺席判决,我是原告。
㈧ 请问法院通知被告后被告要求先协商,请问还按时开庭吗
1.民事案件,开庭时法官都会先询问是否调解,被告要求调解,需要原告同意调解,如果原告不同意,法官会按程序判决。开庭传票送达之后,当事人一方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延期,申请延期被批准后,法官会通知改期开庭。没有延期开庭的,需要按传票时间开庭。
2.《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当事人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
㈨ 法官没有任何理由就不开庭或开庭延期吗
法官审理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刑诉法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㈩ 法院开庭时间可以推迟吗
以下情况法院开庭时间可以推迟: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五十五条 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一)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补充侦查或者补充提供证据的;
(二)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需要补充侦查进行查证的;
(三)发现遗漏罪行或者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虽不需要补充侦查和补充提供证据,但需要补充、追加或者变更起诉的;
(四)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出意见的;
(五)需要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六)公诉人出示、宣读开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证据以外的证据,或者补充、变更起诉,需要给予被告人、辩护人必要时间进行辩护准备的;
(七)被告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公诉人不掌握的与定罪量刑有关的证据,需要调查核实的;
(八)公诉人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证明,需要调查核实的。
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前发现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建议人民法院延期审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10)可以跟法官协商推迟开庭吗扩展阅读:
审判程序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
具体步骤
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三,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第四,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五,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