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法院清理案件
『壹』 今年疫情刊事案件法院判刑有减轻度吗
如果案情与疫情无关
量刑时不会考虑这个因素
『贰』 疫情期间法院如何判决
疫情期间,一般来说法院对于案件原则上是延期审理的,符合中止案件的就中止审理,但是对于紧急情况的案件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开庭,但是能视频审理的最好是视频审理。
【法律依据】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
在诉讼程序方面,强调了疫情防控期间该延期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延期审理,对于符合诉讼中止条件的案件,依法中止审理或执行,对于申请诉讼期间顺延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于情况紧急的案件,应当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庭审理,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视频开庭形式。
『叁』 经济被告人前面有刑事案件没处理完 又在疫情期间 法院让我们撤诉怎么办
『肆』 疫情期间一般刑事案件收监吗
该收监的还是要收监的,不会因为特殊时期就放纵犯罪。但是具体什么情况需要根据当地情况来说。
【法律分析】
罪犯被判处刑罚后,人民法院会将生效的判决书送达至监狱,然后监狱在收到司法文书后,会对罪犯进行收监的。疫情期间能否直接到人民法院立案诉讼需要看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对公众公布的具体规定。一般情况下,若案件管辖法院所在区域疫情严重,那么可能无法进行线下立案,无法直接到人民法院递交材料进行立案诉讼,可以采取网上立案的方式,建议查询案件所在管辖法院公布的相关信息或者拨打管辖法院的诉讼服务电话就立案诉讼进行咨询,以确保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救济。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
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伍』 疫情期间法院经济判决执行能缓一步吗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现在的执行案件,因为法官还没有上班到位,案件都会缓一步执行的。
『陆』 最高人民法院疫情期间不受理,请问什么时间开始受理!
非常时期
等候通知
一般也会公告的
『柒』 疫情期间法院正常受理案件吗
疫情期间法院正常受理案件。
符合起诉条件的,然后没有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的,法院是会受理案件的,不会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受理的。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捌』 法院说现在疫情期间不能拘留
不是的。
防控疫情期间,各级法院对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要慎重采取拘留措施。确需拘留的,送拘时应遵从拘留所的防疫要求。拘留所明确告知因疫情原因无法收拘的,执行法院应在确认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无感染症状的情况下解除拘留措施。
有关案件需要跨区域执行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原则上应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事项委托系统,委托当地法院协助办理;执行法院确需派员赴异地办理的,应层报执行法院所在地区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备案。受托法院因疫情防控原因表示不宜受理事项委托的,委托法院应及时撤销委托。
(8)疫情期间法院清理案件扩展阅读:
法院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级法院要严格对执行干警的管理,严禁执行干警组织或参与群体性聚会,教育执行干警不得编造或转发与疫情相关的不实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各级法院要切实关心、爱护执行干警,加强对执行干警防范疫情的宣传、教育,强化执行干警特别是外出办案干警的自身安全防护。如发现执行干警或家属有确诊或疑似感染情况,应立即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第一时间协调送医救治,并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玖』 疫情期间己签收了法院判决书还能说是不可抗力吗
摘要 《意见一》为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及时正确地化解合同履约、企业债务、劳资关系等纠纷,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
『拾』 判决书下来疫情期间不能收监在看守所能减刑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法〔2020〕49号)中提出,刑事案件可以采取远程视频方式讯问被告人、宣告判决、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等。
各省、地市根据其地方防疫情况部署减刑、假释工作,例如:2020年2月25日,湖北高院专门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各级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就疫情防控期间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通知》要求,对监狱报送的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依法立案、审理,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而不予立案或拖延办理,相关法院在参与防控工作的同时应克服困难,抽调审判人员对减刑、假释案件依法进行审理;
减刑、假释案件立案、审理,应当通过减假暂办案平台进行,除依法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外,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进行;对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减刑案件,相关法院要与辖区监狱、检察院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可优先报送审理减余刑的案件;对于依法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具备视频开庭条件的地区,一律采取视频开庭的方式进行审理;开庭审理职务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金融犯罪等三类罪犯(以下简称三类罪犯)减刑、假释案件时,应当对庭审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备查;
对于三类罪犯以外的假释案件,依法应当提讯被报请的罪犯,具备视频提讯条件的,采取视频提讯方式提讯;不具备视频提讯条件的,待具备提讯条件时及时予以提讯;对有财产刑等需要履行的,应告知罪犯家属通过网上转账等非现场缴纳的方式办理,并将履行财产刑情况及时告知罪犯服刑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