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没判换法官

没判换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4-01 18:22:58

㈠ 形式案件一审久拖不判法院法官为啥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最长是三个月。
如果七个月没有审结,就严重超期了,是违法的。无论是否换人审理都违法。
这种情况,可以向院长或者上一级法院的监察室投诉,要求尽快审结,并要求按照《人民法院纪律处分办法》的规定,对案件承办法官进行处理。

㈡ 民事案,审理中的案子,突然换了法官 请问这样正常吗是不是法院又在搞鬼

你好来
首先明确一下,5月3日的离婚源诉讼的判决书上是否判决准予离婚?共同财产有无分割?子女抚养权有无确定?夫妻共同债务有无判决?双方是否放弃过上述诉请?
如果上述有一项问题是否定的话,那么你前妻可以就其中的任何一项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又一案件,审判员不同是可以理解的。(虽然,这种一般都是同一审判员审理的,但不排除该审判员工作调整或者长期请假的可能性)
但是你的陈述中有诸多疑点:
1、实践中,第一次离婚诉讼是不予判决离婚的,而且需要先行调解,如仅是感情不合等原因,法院判决离婚,实在少数;
2、邮寄回执上如有你的签名,请予以确认。如不是你所签收,即系有人模仿,可向该院审监庭,同地区人民检察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审监部门投诉,要求查清处理。判决书未按期送达不能生效。
3、从你的表述中看,你所委托的律师要么是过于繁忙,要么是收费过低,未能正常地尽到代理人的责任。
其他还有种种疑惑之处,因为没有更详细的题目。所以无法解答。
就目前而言,接到传票去开庭即可,不用找关系,只要发现法院有程序上或者实体上的瑕疵就投诉。司法队伍当中容不得任何一个枉法裁判者的存在,必将其清除。
可网络HI联系我。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㈢ 民事诉讼可以要求换法官吗

一般不能,关键看有没有属于回避等符合法定条件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最好联系你们当地律师详谈帮助。

㈣ 这种情况可以要求更换法官吗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律相关规定,如果不是自愿和解并申请撤诉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回无权要求或判定你撤诉,法官最答多只能是跟你进行协商,要你们当事双方进行调解,而不得强行要求某一方撤诉或违背当事人的意愿宣布和解,所以你可以不用去管他要求你撤诉的要求。
至于你要求更换承办法官,这个是属于法律上的申请回避,一般情况下,申请回避的理由主要有三种:承办法官跟当事人一方有相关厉害关系(例如亲戚关系);或有证据显示承办法官违反法律程序(如同你所说那种情况);或法官违背相应职业道德收取或接受当事一方的利益(不一定是收钱,只要你有证据表明他们曾在私下里非公开场合进行接触就可以了)。
在正常情况下,当事方提起法律诉讼,没有特别的原因,一般是不会更换当事法官,而要更换当事法官你必须有相应证据进行证明该当事法官属于上述三种情形之一,依照你的简单表述,基本可以判定该法官已经违反了相关诉讼法律程序,对你进行私下接触,要求你不按照法律诉讼程序、原则进行撤诉,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提供了相关的证据(例如录像、录音等),那么你就可以向该法院主管人员或审判委员会要求更换法官。

㈤ 一审尚未判决,我申请更换法官会重新审理还是仅仅换个人,此时还有办法提交证据吗

对于更换法官的要求,如果你有明确理由是可以提出法官回避的,但是法院不一定对此予以批准。而且不知道你的案件走到什么程度了,要求更换法官是有期限的,要在辩论前提出。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关于举证,对于举证法官会在庭审过程中,设定一个举证期限,超过了举证期限,是不能够在举证。

对于你想重新审理案件,你可以以证据不足,难以胜诉等法定理由要求撤诉,然后再次立案,所有程序都可以重头再来一遍。但是其中涉及到一个,法院是否准许的问题。一般情况都应该准许,撤诉期限为宣判之前,所以你要抓紧了。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㈥ 什么条件可以要求更换法官

可以申请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版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权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㈦ 法院不通知当事人就可以更换主审法官吗

1、法院对于案件的审判法院必须在开庭前告知当事人,当事人认为有理由的可以提出回回避申请。
2、相关答法条: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七条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㈧ 在法院开庭时,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更换法官

还有就是法官在庭审过程当中,因为与当事人发生矛盾,当事人要求更换法官,这是不允许的,当没有发生法律规定的法官必须回避的情况下,是不可以申请更换法官,因为更换法官就必须符合回避条件,然后回避的条件就是法律规定的法官必须回避的时候才可以回避。

㈨ 法官开庭后,还没有下判决书,中途能不能换法官

如果法院的法官因为回避事由可以由法院自行决定该法官回避。如果原被告双方对该法官提出回避申请,法院根据情况可以更换法官,先前的程序有效,案件继续审理。

㈩ 申请更换法官的条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行回避: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②本人或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请回避时,司法机关有权决定其回避。侦查人员在回避的决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当事人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均可申请回避,如回避的申请被驳回,可申请复议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回避也有专门规定。关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本相同。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除外。法院应在回避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法院应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如果检察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自行回避”;根据这一法定原则,《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十条进一步明确规定,检察人员在受理举报和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前述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没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决定其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对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现象和人员,2000年7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65次会议通过的《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要“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组织调整或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热点内容
尹田关于合同法的理解 发布:2025-05-02 05:52:57 浏览: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认类推解释 发布:2025-05-02 05:50:12 浏览:782
民事诉讼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发布:2025-05-02 05:43:44 浏览:29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发布:2025-05-02 05:07:33 浏览:580
离婚案能法律援助吗 发布:2025-05-02 05:06:49 浏览:588
施工方擅自停工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2 05:06:04 浏览:447
泰安苏律师 发布:2025-05-02 05:04:29 浏览:586
刑事诉讼法上缴法条 发布:2025-05-02 05:03:03 浏览:107
夏令营法学 发布:2025-05-02 05:02:22 浏览:438
宠物用品前台接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2 04:55:23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