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法庭上
A. 在法庭上要注意什么
第一条 为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合议庭的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的审判员主持法庭的审判活动,指挥司法警察维持法庭秩序。第三条 法庭下面应当悬挂国徽。第四条 出庭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公诉人或者抗诉人、司法警察应当按照规定着装;出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衣着整洁。第五条 审判人员进入法庭和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宣告法院判决时,全体人员应当起立。第六条 审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判活动,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第七条 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许可。第八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需要时,持人民法院发出的旁听证进入法庭。下列人员不得旁听:(一)未成年人(经法院批准的除外)(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三)其他不宜旁听的人;第九条 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一)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二)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三)不得发言、提问;(四)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第十条 新闻记者旁听应遵守本规则。未经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许可,不得在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和摄影。第十一条 对于违反法律规则的人,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可以口头警告、训诫,也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第十二条 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第十三条 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采取强制措施,由司法警察执行。第十四条 外国人或者外国记者旁听,应当遵守本规则。第十五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四一月一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B. 在法庭上……
1、如果你们的案子是公开审理的话,法院应当提前公告,公民就可以旁听了,新闻记者当然也可以旁听了。进一步来说,经过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许可,两家电视台是可以在审判过程中录像的。如果庭长就是该公开案的独任审判员,经过他或她的许可,当事人就无权提出异议了。因此,只有是公开审判的案件,而且是经过经过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许可,这2家电视台才可以对官司进行录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122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包括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除了特殊情况外,应当依法一律公开进行;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公告,包括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和地点。)
2、如果你们的案子不公开审理,新闻记者何来旁听?那2家电视台也就更不能录像了,即使是庭长答应了也不能。要对录像提出异议,得清楚不公开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第2条,可知以下案件为不公开审理的:(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3)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4)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5)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6)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如果符合其中一种情况,被告便可以提出异议,反对进行录像。
3、根据《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果本案没用不公开审理的情形,被告可以从保护自己的肖像权出发,对录像提出异议。对于不是出于自愿下被录了像,被告可以向2家电视台作出坚决不愿公开的说明,并要求对录像进行隐蔽处理,阻碍电视台以营利为目的就此事宣扬报道,防止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如果此事已经扩大化了,已经公之于众了,并且被告已经明显受到损害了,就可以向侵权的电视台提出相应的赔偿。
C. 被告在法庭上说话技巧
1,作为被告方在法庭上一定要认真对待法官的提问,千万不要感情用事。回答法官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进行回答。否则不仅会被对方抓住把柄,还会给法官造成不良的印象。
2,被告方上庭后,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注意谈吐,不说脏话、气话,不抢话、插话,当需要你发言时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有律师陪同,则由律师为主陈述你的观点和证据,如果需要补充,请三思而后“言”。
3,被告方在庭上不能接打电话,不能随意发言等,总之,法庭是讲道理的地方,法官安排你发言的时候你才发言,别人发言的时候,你就算有再大的意见,都要等对方说完了,法官允许你发言的情况下才能说。在法庭上不听从法官的指挥,就是违反法庭纪律。
(3)在法院法庭上扩展阅读:
被告人是指被诉称侵犯了原告民事权益,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是“原告人”的对称。被告是民事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凡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被告人,被告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被告人的称呼只是诉讼程序发生的一种假定,被告是否确实与原告发生民事权益争执,是否应追究民事责任,只有通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后才能确定,因此不能认为被告人都是无理的,被告人在民事诉讼中与原告人的诉讼地位平等,同样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
D. 法庭上开庭的基本流程
法律分析:法院开庭流程具体如下:1、准备开庭:书记员查明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以及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口头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2、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结束前,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就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寻问当事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是否还有意作最后陈述。3、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辩论,审判长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最后意见。4、评议: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长宣布休庭,进入评议时进行评议,实行少数服从数的原则,评议的情况应当如实制作笔录。评议笔录不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查阅、复制。评议毕,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当庭公开宣布判决结果,10日内向当事人发送判决书;或定期宣判,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要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上诉法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三十九条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第四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E. 作为当事人在法庭上应该注意什么答辩是否要有怎样技巧
F. 请问法院是如何审理案件的只要在法庭上的
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宣读答辨状
法官审理
举证
法官提问,答辩
最后陈述
G. 审判长在法庭上都需要干什么
摘要 审判长职责一般有:(1)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2)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3)主持庭审活动;(4)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5)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6)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7)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H. 法官在法庭上一般都说什么
法官开庭复的重要工作就是调查制了解事实,以便寻找对应的法律来下判决。
I. 在法庭上应注意哪些话
自己去法院打官司的,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有:
(1)自己的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证据是否充足,如何通过诉讼来完善自己的主张。
(3)对方可能会如何抗辩,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另外,在法院诉讼中,牵涉到许多专业的法律知识,如果自己没有相关法律知识和处理经验的,建议还是委托专业律师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你的权益。
J. 作为原告在法庭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当按照传票上规定的时间,按时参加诉讼,不要迟到。
2、携带好本人身份证、起诉状等诉讼文书,并熟悉起诉状里面的内容,做到有备无患、应答自如、实事求是
3、携带所有证据的原件。
4、开庭时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比如不能高声喧哗、吵闹、对当事人恶语相向等,双方共同保持审判的严肃性,尊重法庭的审判程序。
5、禁止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6、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10)在法院法庭上扩展阅读:
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鼓掌、喧哗。
2、吸烟、进食。
3、拨打或接听电话。
4、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
6、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
7、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
8、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6、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
参考资料来源:白度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