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法院
❶ 别人转账转错到我的银行卡怎么办
如果对方直接和你联系或者通过银行工作人员和你联系,你一定要转回给对方,否则对方可以到法院起诉你,银行的转账记录是法院认可的证据,到时你不光要返还别人的钱,还要承担诉讼费、误工费等,既损失金钱又损失名誉。
有一点要注意,你转回给对方的时候,一定要转回给对方转出的账号,不要转入对方提供的其他账号,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安源区法院扩展阅读
萍乡男子谢某一时大意将7000余元存到了别人的账户上。为了拿回自个的钱,谢某可谓是历经艰辛、几经波折。最终,在安源区法院执行法官的帮助下顺利拿回自己的钱款。
2017年6月间,谢某通过ATM机将7200元钱存入自己钱包内的银行卡内。9月,谢某急需用钱时发现自己银行卡内没有余额。焦急不已的谢某在银行系统查询才知,自己手持的银行卡是自己前段时间捡到的,随手放进了自己钱包,这才出了这么一个乌龙事件。
既然明白了事情缘由,那就好办多了。谢某经与银行协商履行相关手续后取得该卡用户陈某的联系方式和地址,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顺利,电话号码失效、住址怎么都找不到人...
...银行方也表示他们也无权直接将钱款取出来归还给谢某,谢某再次陷入无助的困境。
在家人的建议下,谢某拿起了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去年年底,谢某向安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返还7200元钱。接到法院传票后,陈某终于现身,并与谢某达成调解协议,答应归还7200元。按捺不住的谢某多次催促,左等右等、数星星盼月亮还是没等到陈某承诺归还的7200元。
近日,谢某依法向安源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执行法官依法对被执行人陈某进行“四查”,在陈某的一张银行卡内查询到存款一万余元,法院依法将执行款扣划并交付给谢某。“关键时刻,还是法院靠谱!”拿到钱款的谢某对执行法官连连称谢。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存取款、转账时一定要仔细核对银行卡卡号等相关信息,以免因疏忽造成财产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在发生操作失误时,一定要留存相关证据,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❷ 在网上发布别人的照片是不是侵犯他人肖像权
在未征得被拍摄者的同意下将别人的照片发布到网上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但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从来就不是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必要条件。《民法通则》第一百条是一个禁止性的规定,它是从使用人的角度来对使用人作出的一个禁止性的规定,并未对侵害肖像权的构成作出界定,不能据此就认定以营利为目的是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
(2)安源区法院扩展阅读: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句话并不等价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就可以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公民的肖像。从形式逻辑上来看,“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权”,该句属于逻辑学上的否命题,包含条件P:“经本人同意”,结论q:“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该句命题可以表述为:“非p,则非q”。经过双重否定,该否命题还原为其原命题 “若p,则q”,即“经本人同意,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此句含义与条文句式含义完全相同。
但如果将该条理解为“未经本人同意,可以非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条件p未变,而结论已经从原来的q改变为w(可以非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该命题则变成了“非p,则w”,已经与原命题大不相同,不能从原命题推导得出该命题。
实践中,也不乏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比如蓄意报复而故意污损公民肖像。因此,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影响认定构成侵犯肖像权,只影响对于侵权赔偿责任大小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