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类是道德

人类是道德

发布时间: 2021-02-07 06:09:31

A. 人类为何会产生道德是生存需要吗

纵观人类道德文明演绎的历史长河,人类对于道德的研究可谓横穿古今,纵贯东西.虽然差异、分歧一直是引起人类各种纷争和杀戮的基本源头,但人类在道德的需要和需要的道德方面却总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种共同的需要促使人类最终把道德的探究作为他们共同的主题.于是,一批批杰出的道德文明探索者和诠释者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涌现出来,逐渐架构起道德文明的基本框架并引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以及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就自然成为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
1.“道”字在传统的古书解释中,大约有三种意义.1),“道”的本义:道,就是指人世间所行走的道路.如《说文》曰:“道者,径路也”.2),“道”的引申义:道是指抽象的规律、法则.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说:“兵者,诡道也”.3),“道”的拓展义:道是形而上的意思.如《易.系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德”字在传统的古书解释中只有本义和引申义两种意思.1),“德”的本义为“得”.如《说文》曰:“外得于人,内德于己也”.“得即德也”.2),从“德”的结构与字型看,德包含了从古直字,从心之意.因此,‘德”便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所以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因此,“道”与“德”的词源含义都明确指向为——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但是,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并非都是道德.道德与其他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是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规范,它和法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却又不同于法的肉体强制和行政强制,只是一种舆论强制.
人类产生之初,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人的生产和生存能力非常低下,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人是一种非常弱小的动物,靠单个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生存.于是,人类被迫结成一个个群体,以集体之力共同对抗自然之力.社会、人际关系由此产生.但是,人类最初不得已而建立的的这种社会关系却相当紊乱,集体之力难于有序发挥,社会活动也不能正常进行.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人类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逐渐意识到,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于一种崭新的手段——管理.在各种社会活动的管理中,最先形成的是具有政治性质的权力管理.虽然,政治具有其他管理形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但它并不是全面而广泛的管理,只是一种外在的管理形式,靠它并不能解决人们所有行为的规范问题.于是,不同于政治的另外一种行为规范也随之产生,人们称之为德治.从此以后,政治与德治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管理社会活动最有效的两大手段.
所以说,道德和政治一样,是以社会更好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以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规范.换言之,道德是人类通过限制自身利益换得社会利益的保障并最终实现自身利益和幸福的特殊行为规范.即,个人、社会的需要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最大利益净余额”的道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需要.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同一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冲突,但在不同的条件下总会有冲突的发生.如:道德要求人应该诚实,但在小偷面前你必须得放弃诚实而选择撒谎.所以说,当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冲突时,我们只能诉诸于“最大利益净余额”的原则.即,行为的利害相减后其余额如果是利,就是正价值,就是我们应该要选择的行为.反之,就是负价值,就是我们应该要放弃的行为.正如象棋比赛中,当车与帅同处险境时,人们通常都会选择“舍车保帅”的招数.
(二)当利益相一致时,我们需要“不损害一人地增进每个人利益”的道德
孟子曰:“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损害一人地增进每个人利益”是道德的终极目标.当利益一致时,道德终极目标自然就具备了完全实现的可能.但是,其目标得以实现是以不能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为前提.在这样的原则要求下,只要你损害了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即使你保全了多数人的利益,都是不应该、不道德的.由此可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提法是否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终极的道德目标?我们现存的道德规范距离终极的道德目标还有多远?如何才能构建起有效塑造全体社会成员高尚品德的道德规范?如何才能攻克各种道德规范总是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的难题?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投身于道德文明的建设,共同迎接文明道德的明天!

B. 人类的道德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2)人类是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C. 人类道德么

老鼠数量是人的9倍,所以当然用老鼠了

D.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4)人类是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的认识论内容在不断加深。道德也是一种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道德在识别社会关系、提供关于人的生活价值和人生目的的客观知识方面,越来越成为有效的、敏感的工具。

“有尊严的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地反思。长期以来,那些与道德相关的社会偏见、无知盲从在不断地被打破。这一切都是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的结果。

道德调节的手段在不断完善。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以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作为调节机制的。改革开放以来,扬善抑恶的道德调节手段在不断增加和丰富。传媒的参与,互联网、微博的发展把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历史证明,当一个社会在全民层面上感受到诸如“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的困惑时,这不仅表明这个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受到的严重挑战,而且也表明它在精神上的忧患与觉醒。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履行某种道德义务,而是在自觉地提出和探索更崇高的道德目的,越来越成为追求高尚的道德价值、创造良好的道德关系的主体,这正是道德调节方法在逐步完善的表征。

个人道德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在不断丰富。个人的道德意识是人们的道德关系赖以健全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导人们实现道德行为选择,进行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左”的路线的否定,人们在逐步摆脱“行政本位”的束缚、僵化教条的桎梏甚至对“金钱至上”的依从。当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主体。

个人完善的道德动力、道德需要在提升和拓展。这一切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聚在个人道德世界中的体现,它成为道德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指出,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正在矛盾中发展,在困境中前进。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的解放和人的精神完善化产生良好影响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学认识“道德困境”和道德进步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E. 让你们人类知道什么是道德下

个人以为复刘鑫根本原因在于自私、怯制懦!具有这两个特征的人,最容易出现纵容恶徒甚至招惹一些祸端的事情,然后因为自己的无能必然导致周围亲朋被伤害,平素里这样的人只是造成的损害不那么明显罢了。往往社会上的一些舆论导向把它们归于“弱者”一类,用“善良”的名义去原谅和包容,其实却失去了基本的公正和公平对待。这两个特征标签是会被所有人厌弃,尤其自身也不够勇敢的人会更加讨厌它!包括它们自己,所以它们就更不敢出头承担......

F.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内史过程与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G. 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是指什么品质

道德品质是没有界限的,只有依靠个人的信仰而做的才是道德的基本标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道德标准,做好自己的标准就可以了。不对任何人有标准,才能达到最高的标准。

H.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1、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首先是人的自身利益的自觉。无论如何,在一个社会中,行善总比作恶好,当个好人总是比做个坏人更受人尊敬。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一般遵循当下的道德规范行事。人正是通过在社会中的道德体验逐渐认识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并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具有个人特色的道德观往往是符合当下大潮流的道德观的,这便于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2、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其次是基于传统和法律。经过长时间确立的传统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的行为,这些传统和法律激励人们要有道德,那些不道德的人往往会遭受传统的批判甚至法律的制裁,这一正一反的道德刺激,形成或修正了人的道德认识,反过来又成为传统和法律的延续者。

3、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其实是人的共同需要。根据生活经验和一般理智来考察人性,我们不难发现,人都有许多共同的需要、欲望和目的等。比如,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和谐、家庭和睦,我们追求自由、幸福,我们乐于享受爱和友情、亲情。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须确立和遵守某些道德原则(底线),使我们免于恐惧、孤独,免于被欺骗、被管制、被残害。

4、说到底,我们学会合乎道德地生活,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周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什么比这各有意义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唯有我们行为的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8)人类是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是个社会性概念,它是有别于法律的用以处理人与人、人与其他存在物关系的方式,它用是非、好坏、善恶等概念作出判断。基于此,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关键就在于人是社会性的,人需要协调处理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协调处理的前提就是要作出判断,是是,是非?是好,是坏?是善,是恶?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参考资料:网络-道德

I.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我们知道,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社会进步是必然发生的。

那么,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呢?归纳起来主要是,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因此,社会的进步,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消灭了贫穷,贫富差距不大,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较高的提升,享受住房、免费医疗、生育、教育、就业等诸多社会福利,幸福指数高。

二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健全、先进,能够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三是法制健全,法治代替仁治,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社会生活健全,没有欺诈、拐骗、腐败、贿赂、以强欺弱等丑恶行为。

四是社会国民整体文化文明素质较高,社会风尚和谐阳光,秩序井然;人心善良,乐于助人。

五是环境优美,天空蔚蓝,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热点内容
劳动法户籍歧视 发布:2025-07-01 23:53:02 浏览:249
重复起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1 23:45:07 浏览:667
欠钱去法院起诉 发布:2025-07-01 23:36:30 浏览:470
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发布:2025-07-01 23:35:37 浏览:442
最早法官法 发布:2025-07-01 23:35:33 浏览:958
民事诉讼法上的行为保全 发布:2025-07-01 23:34:54 浏览:813
山东员额法官 发布:2025-07-01 23:30:22 浏览:881
崂山法院院长 发布:2025-07-01 23:28:20 浏览:130
校园道德漫画图片 发布:2025-07-01 23:28:19 浏览:230
小规模厂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1 23:18:34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