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好人
Ⅰ 别用道德绑架我是什么意思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别用道德绑架我”就是指不要以道德的名义不切实际要求、胁迫或攻击我并左右我的行为。
道德绑架的两种界定:
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上触碰了道德底线,违背了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种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让正义发光。
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没有违背法律,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应该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谴责。
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他的出发点无论对错,代表的都是正义的大多数,所以,一般个体在正面反驳时比较困难,只能默认、忍气吞声,进而失去辩解的机会和期望。
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和强制性质。
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
如果有人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点转移,比如把道德绑架者、事件的纠结之处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上,以减少矛盾的激化程度,降低人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
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对待道德绑架和恶意攻击,你要学会说no,最好是当场严词拒绝,然后绝地反击,拿犀利的语言和事实的铁证暴击对方。
当场戳穿对方的那点伎俩,让他不攻自破的同时,还能使其感到无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给点教训,不然他的欺软怕硬的性格就会冒出)。
有些情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单线问题,答案只有是与否,这时候可以尝试条件限制法。就是在是与否之外加上限定条件,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
具体做法是:我不马上回答,先给这个问题限制一些条件,满足为是,不满足为否,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目的是为了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Ⅱ 有一种善良叫道德绑架,竟肆无忌惮发表自己的评论
我们常常会看见或者经历着这样的一种情况,当你在与人起争执时,总会有那么几个老好人,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跳出来的,张口闭口都是在劝你大度一些、不要跟别人太计较。哪怕是你才是真正蒙受委屈的那个人,这几个老好人也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告诉你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道德绑架的行为当然是不对的,有句老话说的好: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道德绑架之所以被称为"绑架",就是因为它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她们却偏偏选择了最笨的一种。作者救助了小猫咪,就已经说明了这个作者为人还是比较善良的,但是他对猫咪了解不多,所以就用了错误的投喂方式。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这个作者,而不是一昧的指责抨击。如果正义不曾发声,那么善良就会成为好人的枷锁。
Ⅲ 如何谴责总是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进行道德绑架的老好人
1.首先我们本身如果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然后有些情况下本身我们就是爱莫能助的,那我们就根本不需要在意那些道德绑架的老好人说的话,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嘴强王者,只知道去说别人,可是自己却从不付出行动,所以我们就坚持自己的正确道德准则。
2.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的人大多数是本身没有能力,然后又心存羡慕嫉妒之情,就会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强迫他们去让座,这些人本身就是闲着没事干的,所以说我们不需要在意,我们坚持自己的正确做事原则即可。
Ⅳ 道德绑架的产生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用道德绑架行为的事情 1)传统上是一个集体就是一切,个人毫无价值的社会,因此道德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2)社会矛盾过于尖锐,因此不管用什么方式总要杀人才对。
3)封闭性较好,全人类观无法进入,不存在对2的制约。
4)网络的群体极化作用外加无孔不入的党委层级结构把1的作用推到目前能够想象的极致
问题二:所谓的道德绑架是怎么回事 道德绑架行为要不得。道德可以提倡,但不必“绑架”。理由:1、以道德绑架的方搜仿式迫使某人就范,动机崇高,但手段错误,每每尴尬收场。因为有的行为虽然与道德伦理格格不入,但他并没有给其他人造成威胁。2、在民主的潮流中,多元共存成为人们较容易接受的存在原则。即便在今天的中国,多元共存已经成为普遍的事实,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宽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道德绑架: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问题三: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 比如寡妇改嫁,从前被认为不好,所谓好女不嫁二夫,还为所谓守贞不再嫁者树贞节牌坊。实际上这是从习俗的观念的道德的威压角度,对寡妇权利的剥夺,直至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逼成死人才算了事。 再比如,一个人收养了弃婴,将其抚养成人,然后觉得你...
问题四槐亩:用马哲原理谈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的实质: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者众人做或者不做某些行为,冠以“美德”与“义务”等字眼,并且有社会舆论作为后盾的强迫行为!马克思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正确揭示了道德绑架在当前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表明了道德绑架问题不同与一般道德问题,其自存在着特殊性。
道德绑架出现的原因所在:
1、道德绑架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供需关系失衡,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问题。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上层建筑的状态都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从社会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因此我们的上层建筑表现出不够的适应性。贫富差距、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矛盾一定的激化都是上层建筑其侧面的反应。
2、心理因素作为内因通过外因起到了作用。人们内心都存在着一世明纤些固有的道德思想,在一些事物上或多或少有着不是很积极的看法,因此在道德绑架中这些人们容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最大化的 *** 了人们消极看法的增长,当到达一定值时,于是人们心中的怒气无从发泄,那些无辜的优势人物就往往成了攻击对象,人们也能够借此来寻求一种假象的心理平衡。整体借此带动部份,内因借此带动外因,让我们看到人们在道德评判是内心是混乱的,心理因素战胜理性取的主导地位。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自古以来重视道德的作用,在教育中,学生们被灌输的就是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准则。正是这种教育模式,人们的道德认知能力是固化的。当发现有人没有做他们认为理所应当属于道德范畴必然的事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愤怒,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然而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大多数道德绑架事件并不存在一定要实行的必然行为,而是人们在主观上强加了自己个人的意愿。在这种行为背后表现的确实群体社会意识的低下与幼稚。
道德绑架的预防措施:
1、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是要改革现行的经济制度,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切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稳步有序的向前进,弘扬十三五精神,继续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加快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从个人层面出发,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我们要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问题五:“道德”和“道德绑架”的区别 受害者有罪论更多的表达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而道德绑架则更多是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普遍认知。
受害者有罪论是一个值得批判的论调。
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最先研究这个现象的心理学家)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正常人又常常会遇到身边的人、报纸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遭受不幸。这样的事虽然很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于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因此,网络上也好、闲谈中也好,常常会出现怪罪受害人的情况(例如:“你之所以被 *** ,是因为你长得漂亮,穿的少大晚上还光着大腿上街”)。这种想法或归因方式,很可能是偏激的、缺乏正义感的、不人道的、政治不正确的,但它对我们自己的内心起到了安慰作用: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他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大多数人也保持着乐观,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脉络,而不会被某些(有原因的)意外打击致死。最后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公正世界假设虽然可以自我安慰,也可以解释一些事情的一部分原因,但这种倾向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谴责 *** 受害者“长得漂亮”、“穿得少”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他们没有犯法,长相和穿着也是人家的自由,而犯罪者的邪恶行为才是悲剧发生的主因。公正世界假设有时候可以当作一部分解释,但永远不要忽略事情的主因和重点。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问题六:为什么什么叫做道德绑架? 前不久,中国男孩洪战辉作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接受了记者李小萌的专访。洪战辉在节目中重点谈了自己成名后的烦恼。其中,最让洪战辉迷惑不解的是,自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后,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近150场报告,而这些报告全部是免费的。洪战辉说他想过要收出场费,可是又不敢收。
洪战辉为什么想要收出场费呢?按他自己的话说,他觉得一个人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所回报,他出去做报告,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是在给别人做一种精神上、能力上、心理上的培训,这种劳动应该得到一定的报酬。可是,他为什么又不敢收呢?他说如果收了出场费,一定会引起人们的非议,觉得作为精神偶像和道德楷模,根本就不应该计较经济上的利益。平常有人也时刻提醒洪战辉: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洪战辉听从了这些人的劝告,以所谓的责任感做着无数的义务劳动。当然,为了不让自己太吃亏,不被他人不恰当地利用,对有些采访和邀请,洪战辉已经开始学会了拒绝和回避。
洪战辉的烦恼是其他众多道德偶像精神世界的缩影。它带给了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树立什么样的的道德偶像?一个被社会推崇为道德偶像的人,究竟该如何做一个主体的人?特别是在社会商业规则和公众道德诉求面前,道德偶像们该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
问题七:素质教育相对之前年代有了大大提升,为何网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 由于现代生活越来越便捷自由的网络,造就了人们开放的思想和言论,有些人压抑的情绪无处宣泄,看到不顺眼的东西就理所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去批判,也有些认识为了刷存在感,他们自己本身也不一定做到那么完美。做好自己,不危害别人的利益,这都无可厚非。
问题八:‘道德绑架是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法是,制定一个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迫使他人遵循这个标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道德和思想的绑架模式。统治者利用道德绑架思想,从而控制行为。
满意请采纳
问题九:关于“道德绑架”一篇议论文 未有法治之前――别让道德绑架法律
今年五月,山西省繁峙县副检察长穆新成被 *** ,其资产大约有两亿元。
打倒了一个贪官,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当地却有很多人力挺副检察长穆新成,仅仅是因为他的贪污款中有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
乍一看,穆的做法确实勉强可算得上是半个好人,虽然受贿,但他做“慈善”。实在也算的上是贪官中的极品。
但是,在我看来,与其说穆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倒不如说是那本不属于自己的钱给自己弄个好名声。要说的难听点,叫“又当 *** 又立牌坊”这样的一个人却能得到当地相当一部分人的称赞,这是为什么?
中国呼唤法治社会也有一阵子了,为什么仍然无法真正建立呢?穆新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抛开幕的道德问题不谈,也不管穆受贿是否是为了当地人民,穆收受巨额贿赂的客观事实确实存在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受贿判刑,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当地一些人看来,只是因为穆的“良心”尚未泯灭,不仅受贿之事可以容忍,还“得竖拇指”。
我对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背后的社会环境无话可说。就算穆受贿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就算他良心发现到拿赃款做公益,在道德和法律面前,你选择什么?
不错,道德很美丽,道德也更让人引起共鸣,比起冷冰冰的法律起来,道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但当道德与法律冲突时每个人都应该力挺法律。因为只有法律才是社会唯一可精确量度的准绳,只有法律才能维持社会最基本的运行。
然而,一些人在做出现实选择时却被道德吸引。于是有了力挺穆的人。如果仅仅是因为穆所做的那些“善事”,就网开一面,让道德绑架法律的话,那就将是一个穆新成落马而千千万万个穆新成将会屹立于中国的 *** 部门。此先例一开,葬送的将是 *** 的公信力,法律的尊严以及中国法制建设的前途。
鲁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提到,在未有天才之前,应有产生天才的国民。
现在我想说,在拥有法制社会之前,应有容纳他成长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让道德等绑架了法律。
问题十:如何对待道德绑架 你好
把持自己的心
坚持自己的准则
就行了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