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64章

道德经64章

发布时间: 2025-07-02 00:11:51

① 銆婇亾寰风粡銆64绔 鍏跺畨鏄撴寔锛屽叾鏈鍏嗘槗璋

鍏跺畨鏄撴寔锛屽叾鏈鍏嗘槗璋嬨傚叾鑴嗘槗娉锛屽叾寰鏄撴暎銆備负涔嬩簬鏈鏈夛紝娌讳箣浜庢湭涔便傚悎鎶变箣鏈ㄧ敓浜庢鏈锛涗節灞備箣鍙拌捣浜庣疮鍦燂紱鍗冮噷涔嬭屽嬩簬瓒充笅銆備负鑰呰触涔嬶紝鎵ц呭け涔嬨傛槸浠ュ湥浜烘棤涓烘晠鏃犺触锛屾棤鎵ф晠鏃犲け銆傛皯涔嬩粠浜嬶紝闀夸簬鍑犳垚鑰岃触涔嬨傛厧缁堝傚嬪垯鏃犺触浜嬨傛槸浠ュ湥浜烘蹭笉娆诧紝涓嶈吹闅惧緱涔嬭揣锛涘︿笉瀛︼紝澶嶄紬浜轰箣鎵杩囷紝浠ヨ緟涓囩墿涔嬭嚜鐒讹紝鑰屼笉鏁涓恒

鍏跺畨鏄撴寔
骞冲父鐨勪簨鎯咃紝濡傛灉瑕佺户缁淇濇寔骞冲父鏄闈炲父闅剧殑銆

鍏舵湭鍏嗘槗璋
鈥滃北闆ㄦ叉潵椋庢弧妤尖濓紝澶忓ぉ闆烽洦瑕佹潵涔嬪墠锛岄珮妤间笂鐨勯庡厛鏉ワ紝鎺ョ潃灏辨槸闆ㄤ簡锛岄庡厛闆ㄨ屾潵锛岃繖鏄鈥滃厗澶粹濄
鈥滄湭鍏嗏濓紝灏辨槸褰撳厗澶翠竴鐐瑰奖瀛愰兘娌℃湁鏃讹紝涔熷氨鏄鈥滀竾鏈ㄦ棤澹扳濈殑鏃跺欍傚傛灉澶忓ぉ鐧诲北鎴栬呭湪閲庡栧仴琛岋紝蹇界劧纰板埌寰堥椃鐑鐨勫ぉ姘旓紝鏍戝彾瀛愬姩閮戒笉鍔锛岄偅瑕佹檽寰楋紝鍚庨潰椹涓婃潵鐨勬槸涓闃靛ぇ闆锛岃繖灏辨槸鈥滀竾鏈ㄦ棤澹扮煡闆ㄦ潵鈥濄

鍚堟姳涔嬫湪鐢熶簬姣鏈
鐢ㄤ袱棣栬瘲鏉ヨВ閲婏細
鍏朵竴锛
鑷灏戦綈鍩嬩簬灏忚崏锛 鑰屼粖娓愬嵈鍑鸿摤钂裤
涓栦汉涓嶈瘑鍑屼簯骞 锛岀洿鍒板噷浜戝嬮亾楂樸
鍏朵簩锛
闆ㄥ悗灞变腑钄撹崏鑽o紝娌挎邯婕璋峰彲鎬滅敓銆
瀵诲父宀傝棄鏍藉煿鍔涳紝 鑷寰楀ぉ鏈鸿嚜闀挎垚銆

鎱庣粓濡傚嬶紝鍒欐棤璐ヤ簨
浠讳綍鐨勬垚鍔熶笉瑕佹弧瓒筹紝姘歌繙淇濇寔寮濮嬬涓澶╅偅鏍风殑蹇冩儏锛屽垯姘歌繙娌℃湁澶辫触锛屾案杩滄槸杩涙ョ殑銆

②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64章——【 圣人就是大灾难之前的吹哨人 】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当局面稳定时就容易把控,当事情还没有转变时就容易规划和调整。

当事物脆弱时就容易断开,当事物细微时就容易消散。

做任何事前都要提前做好预案,在问题出现前就要及早预防、及时预判并解决。

很大的树,是从很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堆一堆的泥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迈出第一步以后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不懂以上道理的人)胡作非为将会导致失败,强行控制将会导致局面失控。

因此明白以上道理的圣人,就算无为、随缘也不会失败,不为了虚荣、攀比、要强、逞能而执着就不会受到损失。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最后关头、快要成功时遭受失败。如果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慎重,那么就不会失败了。

因此,明白天道的圣人的追求和常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比如圣人不会购买那些限量版的奢侈品(而是注重实用),圣人学的是常人不学的知识(圣人学的是圣贤书,普通人学的是技能书),这样圣人就不会被大众的错误观点带偏。圣人的主要目的是让万物顺应天道(教导人们顺应天道、顺势而为),而不是在不懂天道的情况下胡作非为。

解读

  圣人就是大灾难之前的吹哨人

老子是神的一员,神就是洞察了天道的神级外星人,比人懂得更多、认知更高,拥有比《易经》还高级的算法和公式,对事物的演化可以预测得更为长远和详细。关于事物的演化,要注意以下几个词: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系统中,微小的变化很可能会带动整个系统出现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一个极其细微的变化,一件看似极其不经意的小事,都可能影响很多事物的发展,引发很大的后果,往往会出现很坏的后果。有些后果是连神(神级外星人)也承担不起的,比如宇宙被毁灭。由于神知道各种违背天道的行为的具体后果,因此要尽量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绝对不能破坏宇宙规则、不违背宇宙天道。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指: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青苹草头上轻轻飞旋,最后会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巨浪从海上诞生,开始时从细小的波澜积聚,最后会发展为惊涛巨浪。

多米诺骨牌效应:指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比喻一件事情的变化会引起一连串相关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防微杜渐:指把不良事物消灭在萌芽状态,别等出大事了才想补救,为时已晚。

明白天道发展规律、能预知未来的圣人就是在最开始提醒人们注意以上现象的吹哨人,会提醒人们防微杜渐。

在黄帝制定的礼乐里有一条规定,讲治理天下就像牧马一样,只要把害群之马去除掉就可以了。在《创造宇宙说明书》中,害群之马就是坏人、害虫,是宇宙系统的病毒(人的意识的本质就是一段程序,病毒就是破坏性的程序),如果不早点重视的话,那么就会有连锁反应或蝴蝶效应,污染祸害整个人类世界和宇宙系统的稳定。

《道德经》经常教导人们在没有悟道(明白天道)前尽量无为(随缘、不攀比、不内卷、佛系生活)!要知道,在很多时候,由于认知太低,人们的“有为”是背离自然规律的、违反宇宙天道的,会产生蝴蝶效应引发宇宙系统崩溃。不明白这些道理,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妄为”或胡作非为,因此在明白天道之前尽量无为,能不做的尽量不做,则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出现不好的结果。悟道,明白天道设定和剧情以后,就有机缘大有可为了。

在宇宙层面,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掌握了宇宙的设定,也许只需修改宇宙的某个参数,就可以引发宇宙系统的崩溃(毁灭)。在宇宙(大我)看来,一切都是数据(信息),宇宙(大我)和小我(宇宙内的各种生命)一直在联通,如果监测到数据出现了异常,那么宇宙系统肯定会查找原因的,如果逆天行为的连锁反应对宇宙造成重大威胁,那么宇宙会亲自出手或派洞察天道的代理人出手,惩罚那些逆天之人。

由于人心变坏,逆天而为,人类会面临很多灾难,下面只是其中之一……

2021年2月,德国科学家发出新的警告称:“电磁灾难将来袭。地球磁场崩溃后,地球将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下,可能会发生世界末日。”德国基尔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福威尔教授强调:“许多科学家都怀疑似乎有什么东西要来了,或是会有一些灾难将发生,而且我们认为这些预测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因为实验表明地球的磁场正在减弱,将无法对宇宙辐射进行屏蔽,未经过滤的宇宙辐射会让全球气候产生涟漪,随后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球会有一系列极端的气候反应,暴雨来临,雷击会引起一波波野火,火龙卷肆虐。”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补充道:“电磁灾难将造成巨大的灾难,闪电风暴会来临,天空会变成深红色,极端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臭氧层。”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报道:目前在澳大利亚,一些比袋鼠大的动物正在渐渐消失,正是地球磁场的变化引起了这种状况。南澳博物馆的艾伦·库珀教授说,“如果灾难发生,那么人类将无路可走,现代人类和现代社会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灾难。宇宙辐射将摧毁电力网和卫星网络,人们将身处黑暗之中,连基本生存都成了难题。”

第二次人类文明就是毁于地球磁极转换引发的各种连锁反应(比如宇宙辐射和风灾等)。今天的人类文明是第五次人类文明。关于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的详细情况记录在《创造宇宙说明书》里。

③ 道德经解读: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64章:慎终如始,无败事之理
原文解读:
在《道德经》的第64章中,老子阐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他告诉我们,人们在接近成功时往往容易失败,因此,在事情结束时仍需保持谨慎,这样就不会有失败的事发生了。
老子提到,在局面安定时易于保持,未露端倪时易于策划。这说明在事物脆弱的时候,如同一根将要散落的木头,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混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他以植树、建台、行路为喻,说明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小处累积起来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老子倡导的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哲学。
然而,老子也警告说,过度干预和固执会导致失败。因此,圣人会遵循“无为”的原则,不强求,不固执,以顺应自然。
深入解析:
老子在第64章中深刻地洞察了人心。人们常在接近成功时忽视风险,因此“慎终如始”的教训至关重要。比如,对待一棵大树,如果在蚁穴刚出现时就进行防治,就可以避免最终的枯萎;对待一条长河,也需要关注微小的隐患,以防患于未然。
这一原则适用于个人职业发展、国家发展等各个领域。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避免临渴掘井,始终保持冷静和前瞻性,即使面对复杂局面,也能从容应对,避免失败。
老子的智慧还在于追求那些被忽视的事物,珍视那些看似平凡却能带来深远影响的事物,同时,学习并弥补他人的不足,顺应万物自然的规律,而非急于干预。
结语:
《道德经》第64章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中的智慧。让我们谨记,慎终如始,以谦逊和耐心面对每一步,才能在无为而治中收获成功。在“我读《道德经》”系列中,还有更多深刻的哲理等待我们探索,期待与您一起在经典中寻找人生真谛。

④ 道德经(6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

事情没露先兆时易于谋划。

脆弱时容易消解,

细微时容易散失。

处理问题当在没发生时,

治理国家当在没发生混乱时。

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

九层的高台,起于一堆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始于脚下第一步。

主观妄为会招致失败,强行作为会遭受损失。

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勉强作为也不会遭受损失。

人们做事情,往往功败垂成。

所以要善始善终,把最后当成开始时一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所以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珍贵的财物。

学习别人所不愿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失。

如此无为,以辅助万物的自然生长,而不敢干涉妄为。

注释

[1]泮:散,解。

[2]毫末:细小的萌芽。

[3]累土:堆土。

[4]执:把持,掌握。

[5]货:财物。

本章在上章的基础上,说明善始善终、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而要做到这些,就是要无为而治,只是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而绝不横加干涉妄为,破坏万物的自然生长。

正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所谓一触即发,不到时候,不会发生。无论是谋划事情,还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当在事情未发之时,这样才能做到临机而动,也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无论做人做事,只有善始善终,才会有所收获。否则,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甚至功败垂成,就得不偿失了。

人都爱犯自以为是的毛病,一些人总爱指手画脚,对别人横加干涉,以为自己是在帮助他人。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会讨好,也会打乱了人家的行为,扰乱了事情发展的规律,不仅得罪人,而且往往帮了倒忙。所以聪明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在必要时才适当“指点”一下,推动事情发展。

⑤ 道德经解读: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64章:慎终如始,无败事之理</


原文解读</


在《道德经》的智慧海洋中,第64章揭示了“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深刻道理。这里,老子以日常生活中的微妙现象,寓言般阐述了如何避免失败的艺术。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告诉我们,当局面稳定时,保持警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危机往往潜伏在平静之下。事物在脆弱时,如木之泮易,微小处易散,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接着,老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伟大的事物如何从小处累积而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告诫我们,无论是个人追求还是国家大业,都需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


然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强求和固执往往导致失败。因此,圣人之道在于“无为”,不妄为,不把持,以顺应自然,"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深入解析</


老子的教诲蕴含着对人心的洞察:人们往往在接近成功时放松警惕,因此“慎终如始”至关重要。这就像一棵大树,若在蚁穴初现时便加以防治,就可避免最终的枯萎;千里之堤,亦需关注微小的隐患,防微杜渐。


无论是个人的职场晋升,还是国家的长远发展,都需遵循这个原则。未雨绸缪,避免临渴掘井,始终保持冷静和前瞻性,即使面对复杂局面,也能从容应对,无败事之虑。


最后,老子的智慧超越了表面的教导,他提醒我们要追求别人忽视的,珍视那些看似平凡却能带来深远影响的事物,同时,学习并弥补他人的不足,顺应万物自然的规律,而非急于干预。


结语</


《道德经》的64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生活中的智慧。让我们谨记,慎终如始,以谦逊和耐心面对每一步,才能在无为而治中收获成功。在“我读《道德经》”系列中,还有更多深刻的哲理等待我们探索,期待与您一起在经典中寻找人生真谛。


⑥ 读《道德经》第64章收获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个人感悟

01.要做到“未雨绸缪”

老子把事物尚未发生变化之前的种种情况归纳为“安”、“兆”、“脆”、“微”四种,掌握了这四种情况,再结合老子指出的应对方法,就可以在事物尚未发生变化之前就谋划好应对措施,无声无息、不动声色地引导变化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种创造辉煌的大智慧表现。成功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为自己的未来准备好,练就本领,积累经验。

由此,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我们是不是在安逸的生活中,要走出“舒适区”,努力“磨牙”啊!

02.要重视基础,重视积累。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做事情要开好头,打好基础,再积累下去,求得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这几句话大家可能很熟悉吧?

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很多:是告诉我们打好基础,是告诉我们努力从今天开始,是告诉我们要一步一步积累下去吗?

03.做人做事不要张扬,要持重内敛,就是低调些,要谦虚谨慎,就是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因为不遵循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就会导致失败。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人,最终会失掉一切。

因此,我们要遵循规律行事,纳人善言不固执己见,争取像圣人那样什么也不会失去。

04.做事要善始善终,坚持不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有很多人做事情快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半途而废了,如果做事情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其重视程度仍然像刚开始那样,就不会失败了。

05.立足现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盲目跟风,脚踏实地,心怀坦荡。

人的个人情况不同,所以明智的人是不会产生不可能办到的非分之想的;是不会追求得不到的东西的。

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守住根本。

06.懂进退,重实践,依规律办事。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众人在实践的经验教训,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发现走错的路及时改掉而行!

⑦ 道德经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守微章第六十四【老子·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 有失败的事了。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评析】本章紧承前章,是对如何保持系统化工程的合意稳态的论述。老子认为系统在稳态时容易维持,异变在微弱时容易散失,所以,他认为要以预防先于治疗的原则来保证系统合意稳态的维持,并通过这种稳态的保持来求得工程目标的渐进实现。
这个对修身养生也是一样。对渐进的演变过程,老子既主张保持警惕以防微杜渐,加以利用以求事业的成功,又主张加以因顺以保持平稳的演变,并要求圣人充分发挥他的调节指向作用以保证事态的匀称自然发展。

⑧ 道德经【64】:守住始终,功德圆满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一、原文(通行本)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无欲,不贵难得之货。学无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护,没有出现征兆时容易谋划,脆弱时容易攻破,微小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尚未发生前就处理妥当,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做好准备。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泥土堆积而来;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有为就会失败,把持就会失去。圣人不妄自作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会失去。人们做事情往往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受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因此,圣人追求众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众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常犯的过错。使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而不会妄加干预。

三、拓展思考

本章接上一章继续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开篇从反面进行了论述。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因此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问题在萌芽状态时就要去着手解决,凡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很多人在快要成功时却遭受失败,究其原因是未做到“慎终如始”,开始时头脑冷静斗志昂扬,接近成功时容易因骄傲而丧失谨慎的态度,最终功亏一篑。也就是说早期有道,后期无道,最终功败垂成。

因此老子说,一个人若能慎终如始地坚守大道,则无败事。

事实上不光老子倡导“慎终如始”,孔子也强调“从一而终”。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

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曾参道:“这是什么意思?”

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行忠恕之道,从一而终。

另外,佛家也讲“始终”。《华严经》讲:“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原句晦涩难懂,解读之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儒释道均倡导“始终”,可见做到“慎终如始”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个人若能做到“从一而终”,既无败事,又功德圆满。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热点内容
公司法投资公司 发布:2025-07-02 05:28:28 浏览:332
新闻分析相关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02 05:27:41 浏览:761
微博刑法 发布:2025-07-02 05:27:41 浏览:575
司法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2025-07-02 05:18:24 浏览:601
新劳动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发布:2025-07-02 05:12:30 浏览:311
学生会部门基本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2 05:09:48 浏览:885
语文的教法学法 发布:2025-07-02 04:33:39 浏览:363
人民法院民间借贷纠纷 发布:2025-07-02 04:32:42 浏览:778
民法典通过的重要意义 发布:2025-07-02 04:27:44 浏览:288
吃空饷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02 04:21:57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