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家的丘浚

法学家的丘浚

发布时间: 2021-02-07 22:33:30

⑴ “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

法是什么,法律本质是什么问题,是法律理论、法理学的迷津。“争论日复一日,没完没了”(勒内),反而使人如堕迷雾中,不辩方向。当然,它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作为法学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是法学最核心的最普遍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涉及法律运作、法律实践的方向、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
第一节 法的本质
一、法的词义
关于中文法字的来源,古代曾有神兽决狱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部落联盟生息在黄河流域。该部落联盟首领舜委任皋陶为司法官。皋陶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该神兽名廌,又名獬豸。《异物志》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汉代王充《论衡?是应》说:“鹿者,一角之羊也,情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此兽似羊非羊,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也有人说它同麒麟想象。它的头上长着一支独角,锋利无比,故又俗称独角兽。獬豸有分别罪与非罪的本能,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见人争斗时,用它的一只角向无理、有罪的一方触去,是非曲直,立见分晓。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神明裁判。——所谓神明裁判,就是借助于神的力量和方式来考验考察当事人,以确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无罪的原始审判方式。神明裁判使诉讼裁决及其形式披上神圣的外衣,使人诚心信服。
中文法字,在西周金文中写作“灋”,与其它汉字一样,是一个绝妙的意象丰富的象形文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氵,平坦之如水,一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一说将人犯置于水面凛去。廌(音),神兽。《说文解字》说:“解廌,兽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象形从豸者。凡廌之属,皆从廌。”《后汉书?舆服志》说:“獬豸神羊,能别曲直。”在这里,廌为图腾动物,一角之圣兽,代表正直、正义、公正,或说是正义之神(性直恶曲),具有审判功能、职能,能为人分清是非曲直、对错,助狱为验。去,“人相违也”。去即对不公正行为的惩罚。一说判决把人驱逐出去,从原来的部落、氏族中驱逐出去,于水上凛去(古代之流刑),或交由神明判决,由神兽“触不直者去之。”由此可知,(1)法是一种判断是非曲直、惩治邪恶的(行为)规范,是正义的、公平的。(2)法律是一种活动,是当人们相互间发生争执无法解决时,由廌公平裁判的一种审判活动;是当人们的行为不端、不公正时,由圣兽行使处罚的惩罚活动。(3)法律的产生、实施离不开廌这一圣兽,它是社会权威力量的代名词,是社会强制力的代表,没有圣兽作为切实保障机制,法律没有神圣性,无法发挥出它的功能、威力。
在古代文献中,称法为刑,法与刑通用。如夏朝之禹刑、商朝之汤刑、周朝之吕刑,春秋战国时期有刑书、刑鼎、竹刑。魏相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改刑为法。“刑,常也,法也。”“法,刑也。”这里的刑,原为

⑵ 开创我国比较法学研究先河的是明代思想家是谁

丘浚《大学衍义补》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个章节,宋洛闽诸儒特为表彰,渐独立为回书,南宋真答德秀征引经训,参证史事,旁采先儒之论,复以己意发明之,撰《大学衍义》。仿真德秀原书体例,“采辑五经诸史百氏之言,补其阙略,以为治国平天下之要。立为十二目,曰正朝廷,曰正百官,曰固邦本,曰制国用,曰明礼乐,曰秩祭祀,曰崇教化,曰备规制,曰慎刑宪,曰严武备,曰柔远方,曰成功化。又于各目之中,分为条件,凡一百十有九,共为书一百六十卷。补前书一卷,目录三卷,总一百六十四卷,名之曰《大学衍义补》,所以补德秀前书之阙也。”
以其书所衍之义大而简,于是在补阙时侧重实际政事,丘浚指出了两书之关系……

⑶ 理学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理学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1、视封建三纲五常为天理,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信条。国家和法都是理的体现,法者,天下之理,违背三纲五常的名教就是违背天理,就要受到惩罚。阻碍了法律变革。
2、主张德礼政刑相为始终。德礼和政刑都是天理的产物,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政刑必须以德礼为指导,德礼的贯彻必须以政刑为保证。冲击德主刑辅法律思想。
3、主张人治优于法治。为政必有规矩,君主自律重于法律,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
4、以严为本,而以宽寄之。强调王道与霸道交替使用,肯定刑罚的作用,在刑罚的执行上,一改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以严为本,严格限制赎刑,重罪决不可赦,精选治狱之官。
一理学
(1)、理学的概念及产生
又称“道学”,是对形成于宋代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学术思想的总称。
宋明时期的部分儒家认为“天即是理”,“理”为万物之本、宇宙之本,世上万物皆由“理”所派生。由于宋明理学融合了佛教哲学和道家学说,又以阐发义理、兼谈性命为其主要内容,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理学”。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已衰败的封建制度寻求一条生路。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是朱熹。
(2)、理学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评价
(一)基本内容
1.视封建“三纲五常”为“天理”
2.主张德礼政刑“相为始终”
3.主张人治优于法治
4.“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执法思想
(二)特点
1.使传统儒家思想在理论上更缜密和思辩,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2.使宋明时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及其立法、司法实践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三)评价
1.标志着儒家思想体现的进一步完善,理学成了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导致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
2.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大学衍义补》中的法律思想
《大学衍义补》是明代政治家、思想家丘浚根据宋人真德秀《大学衍义》、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所作。《大学衍义补》是对汉以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一次系统、全面总结。他开创了中国古代比较法学研究的先例。丘浚及其《大学衍义补》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法律起源、法律目的、“礼乐刑政”四者辨证关系、立法原则、司法原则、犯罪的根源、慎刑恤狱、原情定罪的刑罚理论等。

⑷ 谁有往年的《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试题啊

2005年7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_自考真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时期,使神权法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思想命题是( )
A.天命无常 B.致天之罚
C.以德配天 D.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 )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嫡长继承制 D.君权神授制
3.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当时反对最为激烈的是晋国的( )
A.韩非 B.邓析
C.公孙侨 D.叔向
4.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 )
A.礼 B.仁
C.政 D.德
5.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天志 B.尚贤
C.功利 D.兼爱
6.下列各项,不属于道家法律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道法自然
C.提倡人定法 D.绝圣弃智
7.法家将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为( )
A.法 B.术
C.势 D.道
8.东汉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清算和批判谶纬神学的思想家是( )
A.仲长统 B.刘秀
C.王充 D.董仲舒
9.最早提出“礼法名教和君臣制度是一切祸乱的根源”的魏晋玄学家是( )
A.阮籍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
10.在唐代,集中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论的思想家是( )
A.韩愈 B.白居易
C.魏征 D.柳宗元
11.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
12.在丘浚看来,“明刑弼教”是刑罚的( )
A.一般价值 B.普通价值
C.特殊价值 D.根本价值
13.张居正提出“圣王杀以止杀,刑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因此宽容犯罪是( )
A.王者之政 B.圣王之仁
C.姑息之爱 D.明刑弼教
14.元朝初年的立法指导原则是耶律楚材起草的( )
A.《大扎撒》和《便宜十八事》 B.《陈时务十策》和《大扎撒》
C.《元史刑法志》和《大扎撒》 D.《便宜十八事》和《陈时务十策》
15.“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与下列先秦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正好是相对( )
A.管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6.提出“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
17.魏源抵御西文列强侵略的思想是( )
A.民主议政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更法,改图 D.广收人才
18.“天下为天下之天下”的主张出自( )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曾国藩 D.魏源
19.太平天国最具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原道救世歌》
C.《资政新篇》 D.《十款天条》
20.在张之洞看来,经术中之“最著者”是( )
A.禁止刑讯 B.亲亲之义、男女之别
C.改良监狱 D.刑罚平,结民心
21.“戊戌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求强求富 B.改革旧律
C.共和革命 D.救亡图存
22.“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说法直接体现的法律顾问思想是( )
A.君主立宪 B.民主政治
C.三权分立 D.变法维新
23.在康有为看来,“人之犯罪致刑皆有其由”,而使人犯罪致刑的根源正是( )
A.大同 B.苦道
C.欲 D.私
24.《大同书》中提出致刑措、达大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 )
A.设议院 B.开国会
C.去九界 D.行立宪
25.在梁启超的观点中,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部分不同 D.部分相同
26.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完成后,触发了哪两派之间的激烈斗争?( )
A.改良派与礼教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礼教派与法理派 D.洋务派与法理派
27.在建立君主立宪 、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的问题是建立( )
A.代议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28.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张之洞 D.沈家本
29.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哪两大问题?( )
A.土地和人力 B.资本和土地
C.人力和物力 D.资本和物力
30.章太炎系统阐述他对代议制的意见的文章是( )
A.《革命之道德》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代议然否论》 D.《与马良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有( )
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友友
E.尊尊
32.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包括( )
A.义 B.信
C.耻 D.廉
E.礼
33.金世宗慎刑思想的内容包括( )
A.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
B.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
C.确立君主最高权威
D.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
E.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待
34.在王夫之的思想中,“三代久安长治”的主要法度包括( )
A.封建 B.郡县 C.井田
D.肉刑 E.君仁
35.在清末礼法之争中,沈家本为反驳礼教派,主要写了下列哪几篇文章?( )
A.《陈修订大旨折》 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
C.《答戴尚书书》 D.《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之区别》
E.《法学盛衰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令顺民心
37.惟仁者宜在高位
38.三纲五常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巨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4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
43.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45.试述沈家本的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及其意义。
http://www.stsj86.com/zikaoshitishijuan/falv/6199.htm

热点内容
胡佩兰与道德 发布:2025-07-02 09:07:38 浏览:432
监狱律师会见规定 发布:2025-07-02 09:00:24 浏览:386
法院临时财务 发布:2025-07-02 08:42:44 浏览:300
十四岁之前不用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2 08:15:37 浏览:595
华宇法院 发布:2025-07-02 08:15:29 浏览:997
听法律知识讲座有感 发布:2025-07-02 08:08:59 浏览:97
2014一级建造师法规教材电子版 发布:2025-07-02 08:05:40 浏览:391
规章与法规内容区别 发布:2025-07-02 08:04:11 浏览:798
lol皮城执法官叫 发布:2025-07-02 08:02:52 浏览:641
道德经智 发布:2025-07-02 07:58:28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