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谈法治
『壹』 日本是法治国家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没有强拆(宪法有效);没有城管(人权有效);公务员敢受贿或不干活直接丢饭碗(政专治有效);警察受人民属尊敬(警察队伍清廉);视频网站不能想播什么就播什么(版权法有效);爸爸是谁不管用(人民行驶选举权);儿童受教育率几乎100%(义务教育覆盖全面而严格);风俗业发达(表达自由,笑)。
『贰』 日本是人治社会还是法制社会跟中国比谁更好
我建议你去腾讯网看一篇文章,《你以为日本是什么样》,读完你就明白,日本的法制化程度远在中国之上,这个国家是亚洲地区民主转型最成功的,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样子
『叁』 急!以日本民法典制定过程为例,谈谈你对法制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本国法制传统与外来法律之间的关系,500字
二、 日本民法典制定的过程
(一)“旧民法”的制定与“法典论争”
明治6年(1873年),日本政府在司法省设民法编纂课,于明治9年(1876年)着手起草民法,到明治11年(1878年)完成初稿。明治12年(1879年)又聘请法国专家来日委以民法起草工作。明治13年(1880年)在司法省设民法编纂局,加紧起草工作。民法编纂局一度划归外务省,后来又归司法省,由法国专家负责财产法部分,另由日本人负责亲属法部分,最后在明治21年(1888年)完成草案。所完成的民法草案称为旧民法典。旧民法典中相当于现行民法典前三编(总则、物权、债权)的部分由博瓦所钠德起草,而亲属法和继承法部分由日本法学家负责起草。从具体内容来看,尽管旧民法典的基本框架仍然遵循法国民法典,但与法国民法典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将租赁权规定为物权;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第一买主尽管没有登记也可以对抗第二买主等。[4]
日本就旧民法典的实施展开了断行派与延期派的论争。当时的论争不仅限于法律方面,而且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涉及到立国的根本问题。法典论争的核心是关于亲属法的,尤其集中在家制一点。在论争中,最能刺激国民感情的是穗积八束的论文《民法出而忠孝亡》。他声称,旧民法典破坏了日本亲族制度中固有的“醇风美俗”,会给日本国体造成不良影响。结果,帝国议会于1892年通过《民法典及商法典延期实行法律案》。[5]就这样,一部充满近代色彩的民法典夭折了。法典论争表面上争论的是民法典,但其实质上是日本固有的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思想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这次法典论争是这个冲突达到巅峰的表现。为了调和这个冲突,日本不得不对旧民法典进行修改。
(二)“新民法”的制定
新民法即现行民法,旧民法施行延期后,日本政府着手重新起草民法。明治26年(1893年),设置法典调查会,以伊藤博文为总裁、西园寺公望为副总裁,以穗积陈重、富井政章、梅谦次郎三人为起草委员,另以数十人为委员。这次起草,在维持日本旧有习俗、特别是家族制度的原则下,特别参照当时的德国民法第一草案进行,于1895年完成总则编、物权编和债权编,次年这三编在议会通过,于当年4月27日公布。亲属编与继承编于1898年通过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法例》与《民法施行法》)。全部民法于1898年7月16日施行。这是日本的“新民法”,又被称为“明治民法”。这部民法一直施行到现在。其中亲属编与继承编在二次大战后经过了重大修改。
四、 日本民法典对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启示
从上面对日本民法典的制定与发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是以移植摄取、注重实效与兼收并蓄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由于日本缺乏民事法律的传统,面对西方列强的要求,只有向西方国家特别是拥有相对完备的资本主义法律体系和成熟的立法技术的英、法、德等国家学习经验,借鉴成果,移植摄取,兼收并蓄,只有制定与西方主要国家相一致的法律制度,才能实现政治上的愿望;而旧民法典流产的教训则使得新民法典在起草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日本国内的实际,对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继承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制度以求内容的实效性,新民法典编纂委员会在审议的过程中还就具体问题作了大量的习惯调查,尽量使相关规定符合日本的风土人俗和国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日本民法典作为亚洲第一部民法典,无疑以其思想意义和历史上的扩散力而占有着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开创亚洲近代法史的伟大法典。处于21世纪今天的当代中国,学习、研究与借鉴日本民法典是必要的,它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关于“西方化”和“本土化”
本来“西方化”和“本土化”的争论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只不过近些年又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而这次争论又恰在酝酿和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一百年来,中国学习西方民法,或者称之为中国民法的近代化,效果又怎样?很多法理、法史的学者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继受西方先进的近现代法文化、法规则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必须注意植根于中国本土社会的法文化、法规则是基础。这里的基础主要是指本土社会中包括的中国传统法文化、法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社会现实新创造的法文化和具体制度。我国现在制定民法典就是把上述这些因素中的优胜之处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从民法的现代化出发,我们要找到“西方化”和“本土化”方面的一个结合点,中国传统的及现实中好的东西要保留,但对糟粕也要勇于剔除;对西方的经验,我们要借鉴,但也要有所取舍。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民法中有关基本原理和交易规则等应该与国际接轨,而亲属、继承等方面的制度应该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正如谢怀栻先生所言,“不论哪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的。因而在继受外国法时,辨别自己的特点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机械地、盲目地照搬外国的法律,当然不一定好;强调甚至借口自己的特点而拒绝接受先进的外国法律,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在借鉴外国法时,强调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应该的。
(二)、关于继承与创新
这里所说继承的含义,包括对中国传统的和近代的民法理念和制度的继承,特别是继承中国近代以来法制改革和建设的经验,也包括对各国民事立法经验的借鉴和吸收。所以,在内容上,我国未来的民法典需要继承的内容很多。而对于创新来说,内容相对于继承可能要少一些。但是我们的着眼点、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理想是创新,因为社会是进步的,我们的民法也应该是随之发展的。两个世纪前的法国民法典,一个世纪前的德国民法典,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而且我们也一直在学。如今,我们制定21世纪的民法典,还必须往前看,往前走,不能仅局限于停留在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出色内容上,而要立足于时代的变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我们要跟上它们的步伐就应该有所创新而且必须有所创新。创新必须以社会的进步和民法的发展为契机,必须以中国的实际为基点,符合中国发展为着眼点。就像日本,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民法典也在不断地增、删、改,并且根据需要制定了许多单行法规,来弥补民法典的不足。虽然我们知道一样新事物被人们认可与接受是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也许会很长,但是新事物毕竟是新事物,它的优点是无法被抹灭的,它最终会被人们接受。所以,我们未来的民法典应该有自己的创新,而且我们的创新是依据时代精神和本国国情的创新!
『肆』 日本近代法制的 启示
一、明治维新前日本法制的概况
1、日本奴隶制国家适应的法,是一种固有的以不成文的命令和习惯为表现形式的氏族法。
2、“大化改新”废除奴隶制后,日本制定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3、1192年,日本进入武家统治时期,律令的作用不断衰落,统治社会的是武家法典。主要有《贞永式目》、《公事方御定书》。
4、日本封建法律制度主要来自中国唐是明律,受中国封建法律影响很大。
二、日本近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日本近代法制形成的经过;草创时期、确立时期。《泰西主义》与日本近代法制的西方化。日本六法的体系与原则属于大陆法系模式,深受法、德法典的影响,但具有不同于法国法而更接近于德国法的特点。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决定日本近代法制叉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这在宪法民法、刑法中表现尤为明显。日本近代法制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促进“三大政策”的实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第二节 日本帝国宪法
一、帝国宪法的制定及其基本特点
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与经过。
宪法的特点:出于政治上便宜行李的考虑,带有大纲目的性质;大量抄袭普鲁上宪法,较少独创性;“臣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很大限制。
二、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
以君主立宪政体为外衣的天皇专制制度。天皇独揽大权,内阁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议会的立法权与监督权极为有限。军部在国家机构中处于超内阁的特殊地位。军部脱离内阁独立行使军权,直接隶属于天皇,形成所谓“二重内阁”。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是一部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宪法。
第三节 日本民法典
一、民法典的制定
1890年旧民法典的公布,因其内容过于法国化,未能付诸实施。1989年颁行新民法典,主要以德国民法典草案为蓝本,兼采法国民法典的法理,给合日本的实际编纂而成。
二、民法典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总则、物权、债编虽然也有明显维护封建关系的规范,但贯穿着资产阶级民法原则,总的说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亲属、继承编深受封建父权家长制的影响,把日本固有的“家”制度、家督”继承等保留下来,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资本主义的财产法与封建主义的身份法相结合,是日本民法典的最大特点。
第四节 日本刑法典
一、刑法典的制定
1880年公布由法国人起草的刑法典,因其不适合日本国情,曾多次提出修改草案。1907年颁行按德国刑法典编制的新刑法典。
二、刑法典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总则中关于刑法一般原则的规定。
分则中关于罪名与刑罚的规定。
刑法典的特点:基本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刑法原则,又保留着若干封建残余(如规定侵犯皇室罪、杀害尊亲属加重处刑等);既反映古典刑法学派的报应刑思想,又带有社会刑法学派目的刑理论的印记。
第五节 日本诉讼法典
一、诉讼法典的制定
1880年治罪法的公布。
1890年,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裁判法的颁行。
二、诉讼制度的特点
1、法院分为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两个体系相适应,诉讼也分为普通诉讼与行政诉讼两个系统。
2、刑事诉讼中的公诉采取国家追诉主义,民事诉讼贯穿当事人进行主义,法院不干涉的原则。
3、刑事诉讼中公诉把预审作为公判前的必经程序,民事诉讼则强调和解。
4、法院得依职权调查证据,一切证据都由法官按“自由心证”进行判断。
『伍』 日本近代法治的改革与变迁,论述
我知道1889年,有个大日本帝国宪法
『陆』 无论怎么说,日本也是文明法治国家了
中国人现在所有的梦想,日本几十年前就实现了:法治国家,廉洁政府,制造强国,货币国际化,主要国家免签,世界一流大学,看病不难,上学不难,买房不难,食品安全,健康长寿,环境优美.....
『柒』 为什么国人总说日本法制好
放屁~美国大兵在日本祸害多少日本少女,日本人惩处了哪个?
就这还法制好,连版强奸杀人犯都无权抓捕只能眼权睁睁看着美军把罪犯送回美国的悲剧国家
中国建国时有大把的日本人,起码几百万留在中国,这才多少年,人家心里认为自己是日本人,不是中国人。
不然你以为哪来这么多脑残哈日的,给日本洗清战争罪行的,年年跑去日本爆买的
『捌』 日本是法治国家吗
现在是法治国家,现在日本已经是民主国家了,总统是选举出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统都受法律约束,虽然还有天皇,但天皇的作用并不大,只是扮演当今流行的精神领袖的角色。
『玖』 日本有什么脸面高谈"规则"和"法治
日本是法制国家,国内治安是出名的
『拾』 日本国如何走上法治之路的又是怎样走的
明治维新。学习西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