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百科
A.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抄选择习惯。
在中国,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美德是一种修养或习惯。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它的定义,即一个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类,好的选择是它的区别。
道德属于伦理范畴。它的主题是人类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类的幸福。道德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或逻辑规律。这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规律。这是由于与道德规律相对应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人怀疑道德规律的存在。
(1)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源于欲望,而不是理性。理性只能分辨是非,但不会引起任何活动。相反,欲望可以引起活动,但不能区分是非。欲望可以从属于理性,也可以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了好的选择,而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了糟糕的选择。道德就在于这样的选择,所以道德源于欲望与理性的统一。
再者,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它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自爱好,痛苦来自仇恨。爱一件事的人能给他幸福,所以道德也能使他幸福。因此,道德和幸福不一定都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B. “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道德”的含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道德
【拼音】dào dé
【出处】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例子】那些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趁火打劫哄抬物价的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为遭到大家的谴责和唾骂。
【近义词】品格、品质、人格、品行、品德、德行、人品
(2)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道德近义词
1、品德
【拼音】pǐn dé
【解释】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出处】明·释今无《寿江若海》:“名誉高缙绅,品德洁清修。
名声好的官宦,注重修养和品质道德。
【例子】乔治·华盛顿总统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宣称,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如果没有品德就无法管理自身和充分行使他们的自由权。
2、品格
【拼音】pǐn gé
【解释】品性;性格。也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物品的质量、规格等。
【出处】唐韩愈《画记》:“至河阳 ,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到了河阳,与几位客人一起讨论画作的质量和风格,因为出色大家都喜欢看。
【例子】公道正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认的一个人处人、处事应当秉持的基本立场,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切优秀品格的起点和终点。
C.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拓展资料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D.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权、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4)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道德”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E.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5)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F.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6)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
第二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执行党的决议率先垂范,完成党的任务身先士卒,不落在群众后面。
G.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对待恐惧时,有三种选择,鲁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这种选择就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两种选择就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所以说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一次良好选择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还要多加一个限定,即养成习惯。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7)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
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H.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8)道德百科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
I. 什么是道德
【禅院网络】道德
道是上帝的意识,上帝的灵,是宇宙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护宇宙有序运行的法力,是真理,是客观规律和法则。
德是建立在对道认识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中圣人和贤哲具备的内在品质,是维护人类社会沿着理性、祥和、健康、快乐道路前进的动力,是贤人追求的修养和品质。
道德就是维护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法力和动力,就是符合自然规律和法则的人崇高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道涵括了宇宙中的一切奥妙,德概括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和最高尚最完美的品质。道德包括了上帝、神佛、仙圣和谐一体的所有内涵和外延。
追求道德是贤人的品质,追求道,就是追求上帝,追求永恒的生命;追求德,就是追求圣人,追求完美的人生。
若一个人的言论行为符合自然规律和法则,且言论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大自然有益,就说明这个人有道德,道德品质好。反之,若一个人的言论行为不符合自然规律和法则,且言论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大自然造成伤害,就说明这个人缺乏道德,道德品质差。
人类实际上一直过着不道德的生活
如何才能获得一个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人生呢?
这就要从道德下手,什么是道德?维护如来本性的行为方式就叫道德,违背如来本性的行为方式就叫不道德。具体点讲,能使人生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说教、行为、生活方式符合道德,妨碍或阻挡人生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说教、行为、生活方式都不符合道德。
纵观人类的历史和现状,人们实际上一直过着不道德的生活,家庭、国家、宗教、政党的存在是不道德的,尤其婚姻家庭和国家的存在,是极不道德的,因为婚姻家庭和国家妨碍和阻挡着人们过上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人生。可以这么说,凡是维护和歌颂婚姻家庭和国家的说教、理论、宪法、法律、行为、方式都是不道德的。
既然不道德,我们就必须逃离婚姻家庭和国家,逃离宗教组织和政党组织。
当今社会,谁具备了道德?
道德非圣人不能具备,当今社会谁敢说“我具备了道德”?如果有人说“我正在认识道德,正在追求道德”,此人已经了不起了,已经超凡脱俗了,已经进入了贤人的行列,可以归入“可雕”范围,他已经激动得彻夜难眠,心潮澎湃了。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对道德理解最深刻的人是老子,《道德经》对道和德进行了概括和简要的阐释,要认识道德,最好从理解《道德经》开始。
经常上网浏览,读了许多官员专家、教授学者、大师名人的文章,其中论及道德的话语令人感觉十分有趣,就像听学龄前儿童在谈论量子力学,观赏蒙着眼睛的人在迷宫中转圈那样,感到非常可爱、滑稽、有趣、逗人。
无神论者心理发育天生有缺陷,“一阴一阳谓之道”,可他们只阳不阴,只要半个世界,《庄子》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夏天生,夏天死的小昆虫永远不知道自然界还有春天、秋天和冬天,无神论者永远不清楚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个反物质世界,所以,无神论者永远也具备不了道德。
那么,是不是说有神论者就可以认识道德、具备道德呢?有神论者若不具备德,不在德上下功夫,很容易变成鬼怪,比无神论者更可怕,祸害起人类社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神论者只能对人的肉体和思想实施恐怖控制,而成了鬼怪的有神论者将会对人的灵体和精神实施恐怖控制,所以更可怕。
人类要想进入一个美好的时代,最好是所有政党和宗教都逐渐消失,由圣人来实施教化,由贤人们去管理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凡俗人对圣人有一种天生的偏见,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腑”,爱钱的人总认为他人讲道德无非也是为了钱,爱名的人总认为他人讲道德无非是为了出名,爱权的人总认为他人讲道德无非就是为了掌权。
一群羊总怀疑牧羊人心怀叵测:“这个牧羊人总拿着鞭子在威胁我们,总让我们聚在一起,不让我们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到庄稼地里去饱餐一顿,到河对岸去吃个痛快,这家伙肯定想当我们的头羊,想当羊王。”
大家想想,牧羊人愿意变成一只羊,去当羊群的王吗?
当年许多人想使耶稣当以色列的王,耶稣当了吗?躲之惟恐不及啊!
释迦牟尼是王子,只要雄心勃勃,有希望能“一统江湖”,可他想吗?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当王。
凡俗人揣摩圣人之心,就象井底之蛙恻度大海蛟龙行为,可以理解,只不过太荒唐。
什么人能具备道德?
现存世界上的宗教界人士和政党成员恐怕难以具备道德,只要深入到任何一个宗教组织或政党组织内,我们就会发现,都在那里惟我独尊,都说自己的教义或者学说是唯一正确的,他人的都是“歪理邪说”,为了控制教徒或党员,也怕自己有缺陷的教义或学说暴露出破绽,总“循循善诱”教徒和党员除了本门说教外不要去接触“异端邪说”,如此脆弱、如此不堪质疑和打击,久而久之,一点“免疫力”都没有,怎能具备道德?
还有一批人,就是“正统”的维护者,他们就像手不离经典,嘴不离经典的法利赛人或是中国历朝历代老皇帝门下维护“祖训”的老癫董,张口闭口全是“经典”和“祖训”,只要哪儿闻着点新思想、新事物的气息,就会气急败坏地议论一番、攻击一番,俨然像个道德的维护者,真理的掌握者,不竭尽花岗岩脑袋中的化石智慧把新思想、新事物打翻在地,他们就会寝食不安、七窍生烟。这类人无法具备道德。
不能认为老癫董都是已达耄耋之年的人,一些连《圣经》的皮毛都没有弄清楚的年轻人,时不时地摘录出一两句《圣经》中的话语,装出一副基督维护者的样子或是《圣经》博学者的架势对新思想和新事物也能指东道西、嘲三骂四,这类人离道德远矣。
纯粹的自然科学者或是纯粹的社会学者也难以具备道德,因为他们的思维已成定势,要让他们反常思维,只能让太阳从西边出来,假如我说“人体的疾病或是遇到的灾难全是由于自身心理和精神反物质结构的不完美导致的”,他们会接受吗?不要说探索,让他们想象都不可能。
至于普通大众,一辈子只要能把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吃穿住行问题解决好了,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探索物质和反物质世界的时间、空间、生命的庞大体系知识,所以,也难以具备道德。
那么,谁能具备道德?
答:生命禅院的禅院草们有希望具备道德。
自吹自擂,狂妄是吧?
一切的宗教教义和政党学说在生命禅院面前会显得苍白无力,生命禅院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系统,总在变易中不易,不易中变易,它毫无界限,包容一切宗教和政党及个人的道德成分,不拒绝来自任何方面的智慧成果,它不为哪个宗教,或政党,或组织,或个人,或阶层,或阶级,或民族,或国家服务,而为整个宇宙体系的生命服务,生命禅院的禅院草不具备道德,难道其他人士会具备道德?说来听听。
将来,若说我们不了解莎士比亚,不了解玛雅文化,不了解《古兰经》和佛经、不了解相对论,不了解科学种田等等,都不会贻笑大方,但若说不了解生命禅院,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落伍了,僵化了,腐朽了,趋向木乃伊了。
不久的将来,一大批生命禅院的禅院草会“羽化出茧”,当他们一旦从沉睡的思维状态下醒过神来,一个个就象鲲鹏展翅那样,翱翔海宇,挥斥八极,向人类展示顶天立地、才华横溢的风采,一个个将具备道德品质,向人类展现美好的未来。
道德,惟生命禅院禅院草将具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我指出下列不道德的现象,这些现象没有了,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