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道德经
⑴ 观音山上观山水 道德经中道经常
还不够标准!不仅平仄有瑕疵,词性也不对,形式格律出了问题,基本上不用看内容了。不过这一幅对联是比较靠近的了!我还是从专业的角度帮您初步诊断一下吧!
上联征对:观音山上观山水
——这是广东省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扩大景区影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广东楹联学会联合主办的征联活动,悬赏价7万起,目前已修定为70万元整。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参加应对的2000多人、5000多个下联中,据主办方评审,仍未有达到主办方征联要求满意的应征下联。主办方决定征集对句将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出现满意的对句为止。
要想了解这上联怎么对,就要普及一下对联的知识。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体,拥有严谨的格律,用现代话来理解,至少具备六大基本要素,即:①字数相等,②内容相关,③词性相当,④结构相称,⑤节奏相应,⑥平仄相谐,以这幅对联为例,列举如下:
观音山上观山水
①字数相等:7字,故下联也要七个字;
②内容相关。不仅仅是描述的内容,而且对联还特别限定了必须是广东省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的景点,那么就更要命了!范围更狭窄了!我们姑且当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观音山上观山水”,可以理解为A、我们爬上东莞市的观音山上去观看风水;B观音菩萨在观音山上观看风水,那么下联就要跟这句对联的意思有所关联。
③词性相同+④结构相称:上联是:名词(观音山:地名)+方位词(上)+动词(观)+名词(山水),下联也必须是这样的结构,同时“观”字在这里既是名词(观音)又是动词(观山水),一词多性,且“山水”又是个并列词语(山和水是并行的词语,那么下联也要这样的结构!
⑤节奏相应。上联是:3+1+1+2(“观音山+上+观+山水”)=4+3(“观音山上”+“观山水”)结构,那么下联也必须是一模一样的。
⑥平仄相谐。所谓的平仄,是指汉语发音的音调,古音分两大类五音调,其中用现代汉语的音调来描述,即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属于平声字,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和入声(古音(现代普通话话没有了,仅存于地方语言内,如粤语等)属于仄声字。对联的规律是上联的平仄要和下联的平仄恰恰想法,且无特殊语言的前提下,最后一字是仄声字的为上联,最后一字是平声字的是下联,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下联的平仄推出来: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囗囗囗囗囗囗囗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外,平仄还有“窄对”(平仄一字不能错)和“宽对”(简单而言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姑且将其列为“宽对”好了,那么下联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必须是仄、平、仄,这样下联的平仄就应该是:
下联:
平仄:囗仄囗仄囗仄平
其次,对联的九大禁忌也要熟悉,不然写了错句,行家一看就会知道你的底细: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这个我就不赘述了。
——然后我们依据这六大元素来评点您的对联,您的第一个词“道德”虽是动宾词组但不是人名,就对不上上联第一个词“观音”(“观音”既是人名又是动宾词组),但“观音山”对“道德经”还是词性蛮工整的,平仄略逊!而且第二字“德”应该是仄声字(实际上“德”是入声字,若是对联依照“古声旧韵”还是对得上的,“今声新韵”就对不上,此处待商榷)!您的第六字“德”应该是仄声字(此处商榷原因同上)!
以上几个错误属于基本错误,所以您这幅对联从内容及格律而言,能够入围,但肯定不会获奖!
⑵ 梦到观音菩萨和我说有关道德经的事,而且告诉我“道,自在”的大道理
表示你心肠好,会得到观音的庇佑
⑶ 道德经和佛家有冲突吗
没有冲突,只有区别。
两家都讲修身养性,高的道德标准(例如舍己为人),去回除各种欲望,回归自然与本答性。
例如,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说:万法归一。世界上,天底下,人世间,有一种“道”,从这个“道”产生出儒、道、墨、法、杂、纵横……等等学说(法)。而万法归一,归一到何处呢,其实就归一到派生出万法的那个“道”。
就是说,无论哪家哪派,修到最最境界,其实是归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结果是一样的,儒家把那个结果叫贤者、君子、圣人,道家称为至人、真人,佛家则叫佛、菩萨。
所以你看古往今来,圣人的境界都差不多。
区别在于,修的方法不同,修的目的不同。
修的方法比较高深复杂,我不修也讲不明白,需要研究道家和佛家经典才能明白。
道家是今生今日,修长寿长生。佛家是修来世。这是目的的不同。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国学大师(那时不这么称呼,现在看起来应该算国学大师)提出儒释道三教合一,因为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是合一的,几乎是无差别的。
⑷ 佛教徒可以看道德经吗
佛教徒只要“依止”信奉,佛经所说是最高真理!其余的各个学派的理论都可以研习。比如你考上清华北大了,难道就不可以拜访别的学校的教授了吗?你只要知道清华北大(佛教)的学术是最好的,最究竟的。这并不是说别的学校的理论没有可取之处,可以同修共进,取长补短。佛法是最究竟解脱之法。
以下是分享一位师兄给我解答过的,我的问题的答案(潜川师兄)
以“爬山”为例。首先我们先确认“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这是肯定不会改变的。于是有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对其他两人的做法,跟自己的体验,或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或否定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登上山顶”这个事实的实现已成为“客观事实”,但是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主观经验”。在《金刚经》里,佛陀曾说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讲的就是A、B、C相互争执的本相,也就是说,宗教的本质原本都一样,但是却因为创始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发现者”)本身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成长环境、领悟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造成了差异(这就是为何宗教会彼此抵制、排斥的根本所在了)。因此,所有的宗教的核心就是“明白或洞悉宇宙真相”,完成生命的终极关怀。
⑸ 关于孔子老子是菩萨化身
想知道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以及佛是如何入世间度化众生的(可参考:净空法师主讲的《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网上可找到)。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作种种化身类像,随类应化众生”……
不信佛者以我执我见,难以理解为何佛祖禁止占卜而占卜之术依然存在,就连现代的很多寺院里也有掷签筒。但只要多看看佛经,就会明白佛法不是死的,而是灵活多变、深入生活的,任何人不论他有无信仰、是否信仰其它宗教,他都能从佛法里汲取到营养。佛菩萨大慈大悲广度众生,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法法可成就,佛度众生也是随其根性不同而以不同的方法度化。有人不信人可成佛,佛便教他如何做人,以免他因作恶太多来生人身不保而堕入三恶道(可参考:儒家思想,《弟子规》里面圣贤的教育全做到来生可保住人身);有人相信人可通过修行成仙,佛便教他如何修行可以来生生到天道(可参考:道家思想,《太上感应篇》、《俞净意遇灶神记》等)……而有心学佛之人,儒家思想的《弟子规》与道家思想的《太上感应篇》也是入佛门的基础。佛说的六道轮回里面,人道和阿修罗道、天道属于三善道,做人虽苦,堕三恶道当畜生、饿鬼、地狱众生却更是苦不可言,所以不信佛的人,佛菩萨也尽力挽救他,使他来生仍得善生。
佛法讲究三世因果,三世者,并非仅指前生、今生、来生,而指过去世(无始劫以来的生生世世)、现在这一世、未来(未来无休无止)。
佛经上有记载,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慈悲示现度化众生已经有八千次。华藏世界,重重无尽;过去、未来无休无止;空间也是多维的;微尘里面尚且有世界。而佛也并非只有释迦牟尼佛这一尊,而是从无始劫来修行成佛的多到不可计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尊佛的教化区,而在浩翰的宇宙中,有着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有着无数尊佛在度化众生。就连释迦牟尼佛之后至今,仍有很多尊佛来到我们这个世间度化众生,唐代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公认的阿弥陀佛化身,到现在佛教界仍将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当作阿弥陀佛的佛诞日。
就连现代的科学家也已经不得不开始承认有外星人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09e7a80100ngtw.html 外星球智慧生灵给中国人的信),那种认为老子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甚至比释迦牟尼还要早这种观点只着眼于眼下、只着眼于人类的历史而撇开佛经不看是无法理解为何孔子与老子是佛菩萨化身的。
⑹ 学佛人能不能读《道德经》
菩萨何故求于因抄论。袭为知因论诸过罪故。为破外道恶邪论故。
为弘方便调众生故。为欲分别如来语义世语义故。是故菩萨求于因论。
若菩萨不读不诵菩萨法藏。一向读诵声闻经律,得罪。
不犯者。若不闻知有菩萨藏。若菩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者,得罪。
不犯者。若为论议,破于邪见。若(学)二分佛经,一分外书。(无罪)
何以故?为知外典是虚妄法,佛法真实故。为知世事故。不为世人所轻慢故。
⑺ 佛有说孔子,老子是菩萨化身吗
净空法师---所有宗教创始人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儒道的创始人当然是佛菩萨的化身
有些学佛的同学非常执著,我们今天提倡《弟子规》,「那是儒家的东西,我们怎么可以学它的?《感应篇》那是道教的,我们怎么能学它的?」这些人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虽然对佛很尊重,对其他宗教很排斥,错了,其他宗教也是佛,同一个自性生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我们要问,儒是在心外还是在心内?我们心外有儒吗?心外有道吗?心外道它从哪来的?它要不是自性变的,它从哪来的?难道有两个自性、三个自性吗?哪有这种道理?自性只有一个,一体生的,你要排斥,你错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早年我在日本访问,日本有个老和尚,他也很喜欢我,我去看他的时候老和尚一百岁,那一年我去看他的,他走的时候是一百零三岁,走了好几年,中村康隆。他告诉我,他说「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你说他会排斥别的宗教吗?肯定不会!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离开之后,他的徒弟告诉我,桥本,现在他是方丈。桥本告诉我,「净空法师,我们老和尚一生没说过这个话,怎么今天跟你见面说出这个话?所有宗教创始人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儒道的创始人当然是佛菩萨的化身,也包括日本的神道教,所以是一不是二。性相常然,这句话的意思很深。
⑻ 孔子、老子的确是大菩萨化身。且不说佛门中高僧大德之论断,请看: 《佛祖统纪》云:“清净法行经云。
凡事要依照经文原文为标准 自己不能推论 没有事实依据不行
但 我说过 世间一切善法 皆为佛法
⑼ 佛教和道教中的那么多菩萨,罗汉,佛,神,鬼怪等等都是经文里有据可考的吗
所谓“空”是指的“性空”,“有”是“缘起”。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从两个方面去讲的:依着“性空”说“缘起”;依着“缘起”说“性空”。无非就是这两种。但是这两种可以演变出千万种,无量种。 我国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就有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性空”的意思。
楼主所述的“菩萨,罗汉,佛,神,鬼怪等,这些都是其表象。之所以现化这个相,是因为他们的业力不同,他们所造作的不同。 但是佛说了,一切众生,虽然这个表象是不同的,但是,凡是有情众生,都有如来本体,如来本体是什么?就是觉悟的本性! 一旦 这个觉悟的本性,不觉了,迷了,被外物、被境界所牵引了,有了分别,爱憎,人我,那么好,就开始造业了,造业就有六道轮回了,有六道轮回就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就这六道。佛菩萨是出三界的圣人,他们不受六道,他们觉悟了,不再受三界内的“分段生死”了。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偶像存在,是不是后人造出来的”,您所谓的这个偶像是指什么?偶像的本意是:木偶,或泥偶所塑成的像。我们现在 在各个教派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像,无非都是“偶像”,对于佛家来讲,佛像只是一种象征,那是佛菩萨现化的,非常庄严殊胜,那是给人们看的,有人看到后,照着那个样子,塑造了其形象,就是我们现在 在寺院里所看见的样子。然而佛菩萨的法身,注意,是法身,却是无形无相,遍复无量大千世界的。 这个法身就是根本身,是不是只有佛菩萨才有? 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什么不显现?我们凡夫自己的烦恼遮障。就像楼主说的鬼怪,他的烦恼就遮障着他,就是现这个身,我们人的烦恼遮障着我们人,就显现这个人身,没办法,自己还不知道,那就这样,不能出离,人道好好呆着吧,想出离?学佛法,教你怎么出离。
我想我这些话也只能说给有缘人了吧,对于您的问题大体解释就是这样的,如果还有想深入了解,我们私下再交流也可。阿弥陀佛!
⑽ 《圣经》和《道德经》哪本更有智慧
杨柳观音和白衣观音哪个更慈悲?
带来这些经著 的人很多就是佛菩萨,以不同身相内以及各种语容言和表述妙法度化有缘人在不同的土地上。他们在天上不分彼此,现在也可以看到人间的人们为了他们谁盛谁弱在讨论,他们会什么感受?他们都是希望人间的人向善,忏悔,开悟,干净,以后可以去往更高的道。
人们可以好好读一读自己有缘的经著,找个适合发法门和师父好好修,人生一晃几十年,没有时间讨论,都是好的,一门精进,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