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道德经洗脑
A. 传销有用道德经的吗
南校呢,他会用到一个道德经,因为这个人会刷新人们的观念,使人们呢,有更大的那个道德感
B. 每天晚上隔壁放道德经 我要被洗脑了
道德经博大精深,你没花钱就受到传统精典文化的洗礼,可喜可贺!
C. 被篡改的《道德经》,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隐藏着篡改《道德经》的人,顺应世事,想要讨好众人的用心。我们也都知道,《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经典作品,是老子亲手所书。但是你敢想象,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版《道德经》并不是老子所写的原版的《道德经》。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是简单的改动,虽然只是改变了几个字词,但是却与老子的意思相去甚远,直接篡改了老子原本要传达的意思。
被修改的版本,是为了顺应“主流思想”说要遵循古法来治理现世,要遵循“祖宗之法”,所以要推崇周礼,古代治理的方式不能改。但是老子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的意思是,要活学活用,用现代的方式来治理现世。因为古代制定出那一套理论的人,已经去世了,他并不了解现世,所以用他的那一套并不可行。总而言之,修改过的《道德经》似乎是更加适合那个时代主流思想的,而老子本身所写的《道德经》,所传达的思想是要比修改后的高明、先进很多的。
D. 老子的《道德经》被篡改了700处,原版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道德经》便是其中之一。
E. 国学经典《道德经》真的被蓄意篡改过吗
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道德经》肯定不是原版,至于是否被蓄意篡改,我内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容
《道德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老子当时留下《道德经》的时候,肯定不是以现今的简体字留下的吧?在当时,老子书写《道德经》的时候肯定使用古文,无论是用石鼓文,金文,战国文字,还是别的古文,我们肯定是不认识的,并且,在那个时代,也没有断句一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道德经》是王弼所翻译注释的,不说别的,大家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都知道,有时候一个单字在不同的文章里都会有不同的意义,何况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文字所代表的意义跟后世理解的可能大不相同,如果一个字理解错了,可能整篇就理解错了,再加上断句,就有不同的寓意。
就像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说是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也可以说的通?
至于是否出现过蓄意篡改的现象,也许会有那种为了私心而篡改的吧。毕竟《道德经》包含的内容太多。
F. 我今年20周岁。我喜欢读老子道德经好不好。我新上班同事说我被洗脑了。不知道道德经是什么。。。
为何不可以?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现在的文明就是这样来的。只能说说你的人他们的素质 人生观太过迂腐,没有正确对待人生观的理念,你大可不必管他们,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
G. 被篡改的道德经,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道德经》不是被人们刻意篡改,而是人们一直很难理解,这就导致一些人通过篡改(或回称之为重新答排序)来解读。目前,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道德经,直击管理核心》一书,基于普遍公认的《道德经》原本,发现《道德经》从签到后有着严谨的逻辑顺序,其中《道经》部分论述了体道悟道的四重境界,《德经》部分论述了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四大程序。这个逻辑结构有助于我们快速读懂《道德经》。
H. 这么多老人读道德经,还要开会道德经的会,开道德经是不是洗脑的那样
道德经里吓人的解释
任何一门学说,都有对有错,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狭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经、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难道都是对的吗?
但奇怪的是,如今很多人喜欢迷信自己崇拜的偶像,不许别人指出这些人的斑点不是,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道德经里说:“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车舟,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话,是不是消极的?是不是和孔子一样,也是为……之家服务的呢?而当时,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而对后人的各种解释,各种歪曲,各种利用,如果被老子、孔子看到后,又会如何呢?
将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解释为积极向上的很多。问题是,这些话怎么看也不像有积极的意思。
而我国古人为什么不能像西方人一样,好好说话,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非要让后人去猜呢?
我们今天对论语,对道德经的解释,就真的是作者创作时所想的吗?还是我们强加到他们身上的?
而道德经不说有一千个版本,也有八百。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后人一次次加工出来的。古人为何那么喜欢借助别人的嘴,塞进去自己的思想呢?其目的又是什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底啥意思
除了上善若水,我本人最喜欢道德经里这句话了。不是因为这句话高深莫测,而是读起来带劲,感觉很霸气,很顺嘴,这就是我的肤浅之处。
说实话,我没有从道德经里读出解释宇宙万物的规律,也没有从中读出悟道修行的法宝,更没有从中读出能通晓万物,大彻大悟的结果。所以,我才说我很肤浅。
在我眼里,这就是一本书,而且很难读。道德经我读了不下于300遍,在各大论坛上也看了各种对道德经的解释和讨论。
最后,反而被道友们彼此间的谩骂和争论弄得越来越迷糊了,直到今天我干脆就放弃了。
很多道友将这本书吹捧为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什么自然科学、军事、治国、修身、齐家、安天下,这本书里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如果真的这样,我想每个科学家和政治家也许都读过道德经吧,特别是西方那些科学家。
这就是一本书,过分解读和神化,反而会使原来宝贵的东西令人敬而远之。
对于道德经,我只能如此肤浅的认识了,不知道看过并喜欢道德经的您,对道德经又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呢?
I. 《道德经》为什么会被一些专家学者解读成阴谋论
老子被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名人学者在内,看成一个阴谋家,他们认为《道德经》是一部阴谋论著作。在他们看来,老子的后其身,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身先;老子的外其身,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身存;老子的谦和对人,不过是为了让人为自己所用。
按照他们的说法,《道德经》越看越让人毛骨悚然,自然无为的面具下,原来竟隐藏着极度自私自利的目的;慈眉善目的老子,原来不过是一个阴险到了极点的卑鄙小人。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诸葛亮不过一介平民百姓而已,不求闻达于诸侯,却能在民间拥有偌大的名声;只想保全性命于乱世,却能引来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任军师位高权重。这的确很难让那些一门心思投机钻营之辈想得通。
按照他们的理解:这些人太奸诈、太能装了。他们没有办法接受不求财而财自来、不求名而名满天下、不求权而众人拥戴这种成功模式。因为在他们的思维定式里,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什么也不求,就是不仁不义。
J.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真的被蓄意篡改过吗
《道德经》真的是老子所写吗,到底有没有被蓄意篡改呢?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曾经古老神秘的一本书,真正读进去,你会感觉奥妙无穷。
《道德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可贵的是,这样一本上古奇书,并没有多少生僻晦涩的古文字,整本书行文流畅,文字简练易懂,实属难得。
在《道德经》通行本风靡于世的同时,一种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那就是,有些人认为:现在通行本的《道德经》并非老子的原著,而是经过儒家蓄意篡改过的,甚至有人直接说现在通行的《道德经》就是一部伪经。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说《道德经》通行本确实存在篡改,那么老子的原著又是什么样的呢?
要揭开事实真相,首先要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说起。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也就是今河南鹿邑人。
很多人认为老子的身份是一个谜,因为曾经有三个被称为老子的人:老聃,老莱子,周朝的太史儋。
其实这三个是同一人。先说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老和李上古时期发音相同,所以,老聃有个别名就是李耳。
至于老莱子,笔者认为他就是老聃。《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莱子者,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养寿也。并且孔子也曾经专门请教过老莱子,从这些资料看,很可能老莱子就是老聃,而郭店简本的《道德经》,就是老子这一时期所写。因为是老子在楚国时期写的,当时民风淳朴,仁爱之风盛行,所以当时的老子是并不反对仁义的,这就是为什么郭店简本没有通行本对于仁义的激烈反对的言辞。
而周朝太史儋,就是出函谷关,写五千言的那个老子。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断,因为所有的史料,对老子生平记载很少,而且大多是《神仙传》一类神乎其神的传说。唯一靠谱一点的《史记》,也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并没有对老子的身份给个最终的说法。而且,当时老子出函谷关所写的五千言,是没有名字的,《道德经》这个名字是后人给起的。
所以,事实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郭店简本是老子也就是老莱子所写,五千言是老子也就是太史儋出函谷关所写。《道德经》并不是五千言,而是在五千言的基础上,后代道家学者整理而成,经马王堆的帛书本,发展到现在的通行本。
结论:《道德经》不存在蓄意篡改,它只是逐步完善。
《道德经》也不是伪经,无所谓篡改。《道德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包括很多的世界名人,政要,都对通行本《道德经》推崇备至,如果质疑通行本《道德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是假经,真当那些风云人物是傻子?
有人会说,我要的就是老子原著,怎么可以修改呢?
老子原著是介于甲骨文和大篆的文字,像虫子一样形态各异,有的字体已经缺失,如果不修订,你确定看的懂?既然修订过,肯定就已经和原著有所不同,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才会有版本的变化,可以说,现在的通行本就是最完美的,因为挑不出大毛病,而郭店简本,马王堆帛书,或多或少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既然《道德经》经过修改,那么是否是儒家所为,又是否蓄意呢?
肯定不是蓄意,因为动机不成立。说是儒家所为,郭店简本并没有针对儒家思想的言辞,而通行本是反对儒家仁义的,说儒家篡改,难道儒家神志不清,自己打自己?这显然说不通。
所以,有志于修道。或者对《道德经》以及道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再纠结于版本的不同和差异,也不要再疑心重重,不管哪一个版本,都是在阐述道法自然这个核心,核心没有变,也就不要纠结于只言片语的差异。
很多事,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变成谜一样的存在。如果我们在已经变成谜的事情上继续分辨执着,那就难免应了“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应该放下执念,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这就是道,有道之人,看什么都是道,又岂是些许文字的改变所能左右的呢?
《道德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那些义愤填膺,火冒三丈的指责《道德经》被蓄意篡改的朋友,我想送给你一句话:
其实《道德经》它就是一本书,不要把它看成神一样的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老子本人,一说出来就已经不是道,写出来更不是,被很多人传抄更改过就更加不是,《道德经》的意义就是给你一点启示,让你转变思想,转换思维,让你醒悟,学会变通,仅此而已。如果不能澄其心,遣其欲,学道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便老子原话原文写给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怎么学习《道德经》?怎样修道,悟道,证道?
很多人学习《道德经》,迷惑于众多的版本,不知道该从哪一个版本下手,我的建议是,以通行本为主,适当的可以参考下郭店简本和帛书本。
至于各家注解,可以参考,但不必盲从,包括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注解的也就那么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是一家之言。学《道德经》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并结合自身,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道德经》不是道,它只是给你指明方向,那么道究竟在哪里?
不用找了,道就在你自己身上,换言之,你自己就是道。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道法自然。
道是恒常的主宰,周行不殆。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就是说,道虽然化生万物,长养万物,但同时也藏于万物,一花一草,一尘一土皆有道。道的规律就是效法它自己,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有道之人,但是并不能得道,为什么?被后天的欲望杂念淫灭了自性。
如果可以放空欲望,放空杂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样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体会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的真空境界,真空生妙有,妙有就是见性,也就是道的境界。
那么在日常生活里面怎么修道呢?
很简单,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给出了方法: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什么意思呢?
为道日损,就是要你放下。放下什么?
放下欲望重重,放下自私犹豫,放下急功近利,从此不再瞻前顾后,行事不再颠三倒四,错误百出。
只要是妄念,你就放下。一样一样的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这就是损之又损。
损之又损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以至于无为。无为就是道。
有人会说,我无为了,是不是就一无所有了?当然不是,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凭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做到了无为,你的状态就是最正确的,你的行为就符合天道,符合本质规律,符合根本法则。你就能成事,你事成之后,应该得到的自然也就一样都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