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街历史

道德街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1-30 15:32:37

1. "道德"这个词最早是哪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版初权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1)道德街历史扩展阅读

道德的近义词:德行、品德

一、德行

读音:[ dé xing ]

释义:道德和品行。

出处: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读音:[ pǐn dé ]

释义:品质道德。

出处: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2. 五教道德院的历史沿革

1923年4月,省城中心慈会会长陈福龄等人以“近日人心不古,道德沧落”为由,提倡儒、释、道三家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归一”,以“专以教救灾恤难,讲演道德,异民众之大同”为宗旨,发起成立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筹建时陈福龄等9人自筹经费,并出版《聚奎卜乘》、《挽世道德金针》等书。不久,五教道德院在天增胡同建成,陈福龄任院长、黄海楼、于驷华任副院长,冷懋生任总经理。同年10月,刻院在其临街房子内设粥场,每日施发小米粥救济贫民。
1928年4月,刻院成立记念日,社会名流许兰洲、于驷兴等举办发“中兴道德,重立统系”为宗旨的记念活动,在龙沙公园后胡同设立五教道德的慈善机关。8月,刻院颁印《卜奎道院坛训录》,由此五教道德院亦被称为“卜奎道院”。同年,刻院筹集数十车皮粮食赴山东灾区救济灾民。为此山东赈务督办颁给五教道德院“利益群众”的匾额。翌年5月,河南千余难民涌入齐齐哈尔,五教道院将难民全部送回河南。当年其属收客所收客贫民500人。
1925年,该院翻印《楞严王经》、《三教圣经》,重刊《金刚经句解》。1928年4月,在该院成立纪念日时,许兰洲、于驷兴等举办了以“中兴道德,重立统系”为宗旨的纪念活动。同时,在龙沙公园后胡同设立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的外部慈善机关,即“世界红十字会龙江分会”,做救济难民等慈善事宜8个月,该院颁印了《卜奎道院训录》,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也因此被称为“卜奎道院”。
当年,冷懋生、五佐臣等押运该院筹集的数十火车皮粮食赴山东灾区,救济灾民。为此,山东赈务督办颁发给卜奎道院“利益群生”的匾额。
1930年,继任院长于驷华逝去,黄海楼继任院长,出版了《聚奎卜乘》一书,后又出版《挽世道德》一书。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兴隆街永合胡同19号建成一座新院,新院为三进式青砖瓦木结构,分为统院、宣院、坛院、经院、战院、画院、凌虚格(分为男女)、藏经楼、院门等十一部分。该院山门砖雕龙飞凤舞,椽檐精雕彩绘,脊兽翘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内拱门之上悬挂“宗教汇源”匾额。二门四大明柱,飞檐角下钟铃吊悬,两侧砌筑青砖花墙。正殿为楼,门外挂有“本院施粥”招牌,内设粥棚,实施慈善,济民。五教道德院,取儒、释、道、基、回五教归一之义,成为省城内一处导人向善的慈善机构。1935年,该院募集19万余元资金为创建大乘寺奠定了基础。
齐齐哈尔市解放后,五教道德院解散,此处曾改为初级师范学校、市行政干部学校。后来成为居民住宅,因鲜族人居多,俗称朝鲜大院。院舍改做民宅,有建筑6栋,正房2栋,厢房4栋,总建筑面积为1067.92平方米,其中主房为2层建筑。
2002年,这一带拆迁改造,市政府决定保护此地,准备修缮原古建筑。现该院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在历史的进程中,是作为维系人心的规则而存在的。而规则意味着“统内一”和“稳定”。容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什么样的事物能够长盛不衰,没有什么事物会永远处于低潮,变化是恒定的。然而人类作为一种惰性动物或者说是惯性动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追求“稳定”。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才能够拥有高效率和强大的力量,这样人类能够在混乱无序、杀机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道德”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的“秩序”作用有点类似于社会契约,有利于处于高位的统治者进行统治,所以被每一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强化。

4. 道德的历史典故

道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ào dé
基本释义:
1.一种社会意识形态;2.合乎道德的。
详细解回释:答
1.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2.社会意识形态之一;3.老子《道德经》的省称;4.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5. 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大了,简单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思想道德就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受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至于发展规律,自然是趋于,理性全面和更高尚。

6. 道德的历史演变

道德起源于实践,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的道德也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阶级道德的类型。

封建社会的道德,在奴隶制崩溃的废墟上建立了封建制度,产生了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二种阶级道德类型――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及其对立面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这个过程也是资产阶级阶级道德战胜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过程。

资产阶级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观点出发,直接诉诸利己主义的原则。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表现在道德意识上,就是猎取财富,追求权力的无穷无尽的欲望。

(6)道德街历史扩展阅读: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

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7. 我国历史上道德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来中国古代是分开来讲自的。道字最原始的意义是表示道路或街道,引申开来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德两个字连用是在战国之前、春秋末期。始见于《管子·君得》篇:“道德定而民有轨也”,以后庄子、荀子也把道德连用,《荀子·劝学》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道德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兼指人的道德行为,思想品质和修养境界,具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的含义。

8. 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渊源是什么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尧、舜、禹、周公是道德的楷模。孔子《六经》,汉朝为《五经》,孔子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儒家《五经》发展为《十三经》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儒家学说是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9. 道德会的历史

听说过 万国道德会 但不一定是九三学社 的前身 下面供参考
1918年,在江钟秀积极活动下,于济南南门星宿庙创立万国道德会筹备总处,邀请军政商学各界二百人参加商讨,深受山西督军阎锡山等欢迎。阎锡山致函各省军政长官支持,于是有奉天(今辽宁)、两湖(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新疆、江苏、陕西、浙江、吉林等16省军政长官纷纷复函赞同。1921年8月在山东泰安岱庙召开“万国道德会”成立大会,推荐“衍圣公”孔德成为会长,康有为、田步蟾为副会长;江钟秀为监理,总理会务。美国基督教牧师、上海尚贤堂创办人李佳白为名誉会长,同该会有密切往来。同年8月北京政府准其立案。“万国道德会”是以一批修学圣贤文化的人和军政要人为主的组织。该会主张融合儒、释、道、耶、回等五大宗教,教化人类,最终达到“世界大同”。1926年,江钟秀病故。江钟秀次子江希张,字慕渠,幼年时被呼为“神童”,亦为万国道德会创办人。万国道德会后设总会于北平,在全国各地设分会三四百处,会员逾数十万人。

10. 道德历史演变是什么

道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规律是什么?答:
道德的历史演变
1、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始的群体主义是氏族社会人们全部道德生活的基础.血缘氏族意识是这时的道德关系的基础.这种道德意识反映在道德关系上,就是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劳动,互助合作和自由平等,并造成了一系列优良的道德品质,如正直,无私,诚实,刚毅,勇敢,顽强等等,其中特别是勇敢,顽强更为突出.但原始氏族社会的道德有其局限性,表现在:第一,直观性.第二,狭隘性.第三,外在性.原始道德状况及其局限性,原始社会生活状况。
2、奴隶社会道德
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的道德也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阶级道德的类型.
春秋牺尊殷墟,我国奴隶社会的典型标志.奴隶社会的道德状况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奴隶社会中社会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因此,保障这种人身隶属关系,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就成为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在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中,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男尊女卑,对奴隶主国家绝对忠诚等等,占着主要的地位,它们具体地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原则.在奴隶社会,尽管由于奴隶主垄断了精神生产的一切条件,历史文献中很少看到关于奴隶道德的记载,但是,意大利的俗语:"有多少奴隶,就有多少敌人."却深刻地表明反对奴隶主的暴虐,野蛮统治,争取做人的地位,是奴隶阶级的道德原则.
3、封建社会道德
在奴隶制崩溃的废墟上建立了封建制度,产生了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二种阶级道德类型――封建社会的道德.
明清皇家陵,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范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分五等,衣分五色,自天子而至庶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以宗法等级关系为纽带的"金字塔".等级特权,等级依附是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主要社会关系.一切封建道德观念都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忠君,孝亲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和最主要的规范.
农民阶级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农民的道德不仅通过对封建社会所通行的道德规范作出自己的解释而表现出来,而且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封建社会道德状况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及其对立面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终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这个过程也是资产阶级阶级道德战胜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过程.资产阶级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观点出发,直接诉诸利己主义的原则.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表现在道德意识上,就是猎取财富,追求权力的无穷无尽的欲望.它被公开宣布为是指引人们活动和一切联系的最高目的和最后动力.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关系.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奉行的道德规范.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原则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霍布斯语).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道德发展的动力
道德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热点内容
经济法证券法记忆要点 发布:2025-05-22 19:45:34 浏览:451
用人单位触犯劳动法 发布:2025-05-22 19:44:11 浏览:120
百度法官 发布:2025-05-22 19:39:11 浏览:276
账务混乱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19:38:12 浏览:637
贵阳刑事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 发布:2025-05-22 19:36:39 浏览:106
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 发布:2025-05-22 19:26:41 浏览:518
劳动法中带薪病假的规定 发布:2025-05-22 19:16:02 浏览:839
民事诉讼法课程报告 发布:2025-05-22 19:12:29 浏览:805
上海劳动法关于丧假 发布:2025-05-22 19:02:37 浏览:311
法院云庭审 发布:2025-05-22 19:02:35 浏览: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