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论道德阅读

论道德阅读

发布时间: 2021-11-30 16:01:17

道德500字论文

谈思想品德课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这一核心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当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启发诱导去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转化,完成内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才能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品德素质。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这一核心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而且是优良品德素质和行为的示范者。他决定着课程的思想方向,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言行、教学态度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下面,就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几点认识:
一、精心备课,编好教案
在所有各科教案中,思品课备课是最难的,要求也最高。因为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意志品德和行为习惯。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以上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首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表现、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同时,又要做到"目中有人",注意针对性。其次,还要选择社会各个方面与教学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既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能够感染学生,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第三,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如何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及成长规律,考虑怎样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讲究设计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第九册《少数服从多数》一课,备课时,教师紧紧抓住"在集体中有事要大家商量,意见不统一时,要少数服从多数"的教学要点,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学校大队部号召中队开展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活动形式不限。五年四中队长在组织队委讨论时,有五名委员同意搞校内义务劳动,一名委员和中队长同意搞一个"发展中的安达"的社会调查。多数队委觉得热爱家乡要从热爱学校做起,中队长则认为搞社会调查更有意义。两种意见争执不休,该怎么办呢?设计这样的讨论题基于两点考虑:第一,针对小学部分干部不愿听取大家意见,独断专行的共性问题,在教学中讨论此题,会使他们的思想受到触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讨论中会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在集体中有事要大家商量的道理,增强集体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达到思想上的共识。由于教者在备课时注意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善于启发,引导明理
所谓明理,就是在教学中要观点明确,说理明白,清楚。这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接受主题教育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课文内容人手,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人手,用课文中的生动故事去感染学生,或用课文中的观点去教育学生,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抓明理这个重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观点,使学生形成明确的道德认识,并在懂得道理、感知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把道德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使学生入情入理。同时,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悟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观点来。
如:在教学第九册《应该为她的进步而高兴》一课时,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把刘英忌妒别人产生的苦恼和改正错误后为王芹的进步而高兴的真情实感讲述出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同时,借助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对"刘英为什么不理王芹"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什么是忌妒?忌妒有什么危害?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刘英不改正忌妒王芹的缺点会怎么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知道忌妒是消极心理。它是一种腐蚀剂,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良好道德关系,而且往往会使人做出损人利己、破坏别人声誉等不道德的行为。也懂得了忌妒别人最终害人害己的规律。同时成功地引导学生悟出了"不忌妒别人是一种美德"的道理。
三、积极导行,指导实践
思品课,不仅要"晓知",而且还要"导行"。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出发点和

归宿。因此,启发明理,深化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行为动机,通过指导让学生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标准对行为的是与非、美与丑进行分析判断,并逐步把道德知识、道德概念、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确定学生的行为要求时,即要考虑大纲、教材的共性,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一刀切。同时,从行为要求的确定、指导的方式、反馈的形式等方面,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有利于把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有利于把"知"与"行"统一起来。
如:教学第十册《要积极进取》一课,在学生反复阅读讨论,初步明理,教师引导学生深刻挖掘道理的基础上,首先向学生提出你有什么志向,你打算怎样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去努力"的问题。并结合青年数学家张广厚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典型事例充分讨论,为"导行"做好铺垫。接着,教师又例举了这样一事例:三年级一同学,入学时参加了学校书法小组,参加两次比赛没有获得名次,又去改练滑冰,后来又觉得太辛苦,又去练电子琴,三年改变了三次志向,结果什么也没练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两个事例的对比,懂得了立下志向,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付出艰辛劳动,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从现在做起,为祖国而学,为人民而学"志向的树立。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四、坚持疏导,实现转化.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缺乏经验,他们的道德理想,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往往是多元的而不是单元的。因此,引导学生取得带有普遍性的稳定的道德评价,实现转化则是思品课教师的根本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

发扬民主,贯彻疏导方针,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认识。对学生思想上的反复或暂时想不通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盛气凌人,防止出现以教育者自居,"我说你服,我打你的强制手段。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对待问题,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在教育中得到疏导。 如:教学第五册《宽厚待人是一种美德》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有人存心和我作对,我坚决不让"这个问题,最后全部统一在"如果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谅解谦让他人,真诚宽厚待人,就不会有人和我们存心作对,也必然会得到大多数同学的信任和尊重。反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矛更加激化,会越闹越僵的。只有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集体才会团结有力量,才会充满友爱"的认识上来。
当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恰恰相反,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又要通过启发诱导去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转化,完成内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才能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小学各册思品课本》 《学生思想教育与探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思品教参》
《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② 论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崇尚道德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百家争鸣,道德为大,皇家百姓,道德为首。可见,道德早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
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首先要将诚信。比如,学校一再强调,借钱及还。这,就是要求有诚信。借钱事小,还之为大,这不仅仅是诚信的问题,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从小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才能有所作为。
满招损,谦受益
中国并不缺故作谦虚的君子,缺的是锐意进取、狂澜突进的勇士.也不缺圆滑世故、明哲保身的交际家,缺的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实干家.。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谦虚学习,还要去展示自己。我校刚举行的艺术节,就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故作谦虚,只能慢慢的滋生内心的骄傲自负。谦虚,也是道德的一部分,也是发展国家的一部分。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同学间相处,要宽容,不仅要以礼相待,还要宽容互助,对别人要宽容厚道,善于推功揽过,平等待人,这会有利于同学间关系的进一步友好发展。但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解剖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严于律己,才能将我们的思想进一步的提升。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需要我们一生都要不断学习的。

③ 《道德情操论》适合哪个年龄段阅读

拥有自主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与年龄无

④ 求《论道德的谱系》.txt,谁有的帮下.

亲爱的楼主大人,您好!(*^__^*) 嘻嘻

这里是您需要的资源网盘下载地址:
http://pan..com/s/1yzyly

请点击进入链接下回载!!答!!!!

如有疑问可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最大动力!祝阅读愉快!!!

——来自【一朝风月绕指柔】→【凡空1114】

⑤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阅读答案快点我急用

1. 勤劳勇敢 排比

2. 略(视所举人物及事迹的简述给分)

3. 培养是优化的前提(或优化要以培养为前提等)

4. 经受挫折和困境的磨练,有利于优化自己的道德品质(大意对即可)

5. 要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加强道德品质自我修养必须自尊自重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要从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中汲取养份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第<7>段论述的在挫折、困境中磨炼,是社会实践一个方面(第<7>段是在第<6>段论述基础上深化)(文字上不必拘泥)

⑥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阅读答案 1.读完本文,你觉得你应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第⑤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人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而环境决定人的成长·性格·品质,道德也在其中慢慢形成,每个人的道德观只可能相似,不可能完全相同,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若要说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我会怎样提高修养·遵守道德那些都是虚的,毕竟世界在不停的变化当中,人在下一秒说不定就会把曾经的承诺弃之脑后,我只能说我只有坚守本我而已。

⑦ 公德 阅读

1、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⑧ 怎样理解 阅读是最好的德育教育

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因为它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起着导向、动力的作用。在新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下,我们应当多方面地尝试德育工作的改革,寻找能够有效地深入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觉悟并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途径,从而抓好德育,落实素质教育。就目前的德育状况来讲,我们所缺的不是目标,也不是理论,而是有效的方法和扎实的行动,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探索一种新方法--阅读教育,而且比较频繁地开展此项活动,觉得深受学生欢迎,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不失为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一种好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可以熏陶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具备了,对说教式教育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而阅读则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我们的阅读教育正是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借鉴了阅读活动的独特功效,把阅读应用于德育工作之中。当然,我们所谈的阅读教育不同于一般性的阅读活动,不是随意地把报刊杂志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借以丰富头脑,而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从多种报刊杂志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既能扣住教育目标,又具极强感染力、可读性强、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最优秀的作品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生感情上受到震动,思想上得到启发教育,觉悟就会有提高。德育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身上得到内化,渐渐地学生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这种教育影响深远,恒久可靠。这种教育方式实质是一种自我教育,它是从根本上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德育工作有多开端的规律,知情意行都可作先锋,阅读教育是借助优秀的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
阅读教育最关键的一环是选材,古今中外世上的好文章浩如烟海,但最符合我们用作阅读教育素材的文章却不多。选材工作需要教育者广泛阅读报刊,时刻带着一种“找宝”的功利目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诸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品位较高的文摘杂志,从中探“宝”,这些杂志中的文章都是选了又选的,篇篇堪为精品,但有些是适合中学生读的,有些不一定适合,有些教育主题突出,有些则主题不甚明朗,有些适合作教育素材,但大多数作为阅读教育的典范读物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从大量文章中艰苦地寻找那最好的读物。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选材者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同时要充分了解中学生思想心理状态,了解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情趣,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育素材。

⑨ 谈谈你对《道德经》读书活动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 字数800字以上

英国学者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知识的方法。而莘莘学子一心苦读,谈及读书,酸甜苦辣便会顿时涌上心头。
读书自是“苦”字当头,古时即有“十年寒窗苦”之说。除了头悬梁锥刺股者,更有凿壁偷光、映书以观者。读书虽有些苦,却也其乐无穷。读一本好书,或为之乐而开怀一笑,或为之悲而感慨万分,细细品味,真是妙不可言。读文学历史如此,学数理化亦然。每逢难题,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经学友稍加点拨恍然大悟,顿感快乐无比。学术之精湛、学友之情谊,让人不禁对读书更为钟爱。
读书的时间因个性、习惯等而不同,有人喜欢沐浴朝露清风早读,有人乐于在午后或落日余晖中感受读书之趣,而我认为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夜读。夜深人静,灯火阑珊,面对窗外点点繁星,扭亮桌上的台灯,手捧一本好书,轻轻翻动,实乃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一杯热茶在手,心便融入了那份淡雅的香气之中,进入了奇妙的书之世界,任由思绪在时空里徜徉,尽情分享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书,是一片夜空,让我的梦自由飞翔。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若读书。读书同心境有关,这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我一直以为雨天是读书的佳日。雨天读书,心无旁骛;倚窗而坐,摒弃一切杂念,捧读一本好书,在茶香与雨声中,感悟别样恬静的人生。

热点内容
法官选来 发布:2025-05-22 20:33:26 浏览:274
怎么选经济法毕业论文 发布:2025-05-22 20:24:02 浏览:603
公司法人股权私下转让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20:12 浏览:901
施工合同补充条款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01:53 浏览:572
经济法证券法记忆要点 发布:2025-05-22 19:45:34 浏览:451
用人单位触犯劳动法 发布:2025-05-22 19:44:11 浏览:120
百度法官 发布:2025-05-22 19:39:11 浏览:276
账务混乱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19:38:12 浏览:637
贵阳刑事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 发布:2025-05-22 19:36:39 浏览:106
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 发布:2025-05-22 19:26:41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