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延展

道德的延展

发布时间: 2021-11-30 16:05:43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

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1)道德的延展扩展阅读: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每五年循环一次的发展过程。在第一阶段岁~5岁)中,儿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态度。在以后的第二阶段(5岁~10岁)、第三阶段(1()岁~1 6岁)中,儿童只是进一步发展第一阶段已经形成的基本道德态度,使它们更为精细和完善。

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公正被看作是与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要求在逻辑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决断,这些原则是抽象的、伦理的,如金箴(基督)、绝对命令(康德的)等。

它们不是像圣经上的“十诫”那样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这些实质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则,人的权利的公平和对等原则,尊重全人类每个人的尊严的原则。

⑵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内史过程与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⑶ 有用即是真理的道德延伸

“有用即是真理”向道德领域的延伸就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有用即是善”、“善必然是有用的”。对于社会行为类事物善与恶的判断也存在两个标准:价值论标准与认识论标准,其中,价值论标准就是指该社会行为类事物是否能够产生正向价值,认识论标准就是指该社会行为类事物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一般情况下,价值论标准与认识论标准是完全同一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当价值论标准与认识标准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价值论标准将作为善与恶判断的最终标准,认识论标准必然服从于价值论标准。也就是说,社会将采用是否“有用”来判断一切社会行为类事物的善与恶。
1、对于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道德判断。
从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来判断,武则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女人最忌讳的恶事她都做了。相反,慈喜却是相对“品行端庄”的“好人”。然而,历史的道德判断结论却截然相反。武则天与慈喜都作为政治人物,其基本职责(或价值特性)就是国家的安定与社会的发展,武则天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发展和繁荣,慈喜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因此历史对于她们的道德判断,将根据价值论标准(是否“有用”)而不是根据当时的道德规范,结论是:武则天是善的,而慈喜是恶的。这是因为:武则天对社会有益,所以她是善的;慈喜对社会有害,所以她是恶的。
2、对于公众人物及社会现象的道德判断。
对于婚外情等社会现象的道德判断在根本上取决于它的价值效应,而不主要取决于它与道德规范的冲突程度。在封建社会,社会与家庭的联系非常密切,政治、经济与文化无不带有强烈的家庭色彩,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婚外情由于可能会威胁到家庭的稳定进而给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必然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和残酷惩处,因而被确定为严重的“恶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越来越远离家庭的范围,越来越脱离家庭关系的影响,婚姻或家庭的解体对于配偶、子女、父母以及亲朋好友的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于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作用也会越来越小,人们对婚外恋越来越表现出宽容和谅解,逐渐被确定为“个人生活小节”。
总之,善总是“有用的”。如果有一种“善”没有用,要么这种“善”就必然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偶然的和个别的现象;如果有一种“善”从整体意义上、长远意义上、必然意义上和普遍意义上确实没有用,那么,这种“善”必然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上的恶。

⑷ 道德发展6个阶段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1. 服从与惩罚定向;2. 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3. 人际和谐与一致 ,即好孩子定向;4.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即法律与秩序定向)和后习俗水平(5. 社会契约定向;6. 普遍伦理原则 即 原则与良心定向)。 ,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 也宣称逻辑与道德发展贯穿各建构的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经验重于道德环境。
下面是具体资料网址,这里因为字数有限就简略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⑸ 急求那句什么“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么,是什么节目里面的,急求!

这一切的背后是良心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出处:

出自中内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个节目,叫做《道德观察》!

(5)道德的延展扩展阅读:

《道德观察》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每天于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钟。为了给观众搭建一个展示个性观点、探讨道德观念的平台,突出体现栏目的“观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栏目组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对象,讲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观众的现身说法,还有嘉宾的平民视角参与,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针引线,节目流畅而又有节奏。

⑹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那段句子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这句话出自中央十二内套以前容的一个目,叫做《道德观察》,主持人是路一鸣(现在接班撒贝宁主持今日说法了)。

《道德观察》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每集20分钟。

(6)道德的延展扩展阅读

《道德观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系统、全面、深入报道中国道德生态的电视栏目;是中国第一个日播的道德栏目。

《道德观察》作为中国唯一一档全国平台播出的道德类全日播栏目,直击种种道德事件。

一方面对可歌可泣的高尚行为进行讴歌,在感动中激发每个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另一方面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在震撼中让每个人用思考完成心灵的净化,已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观察

⑺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什么意思

道德的沦丧是指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性的扭曲是指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严重失常。

1、联系:人性的扭曲包括了道德的沦丧,道德的沦丧是人性扭曲的严重表现。

2、区别:有些人性的扭曲不涉及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就不是道德的沦丧。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出自中央电视台12套社会与法频道的节目《道德观察》,这个节目播放的是一些关于伦理、道德、法理的案例讨论,主持人路一鸣在播报开场白和过场的时候说过这句话,后来便被一些网友用来搞笑和调侃。

(7)道德的延展扩展阅读

《道德观察》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每天于21:39在CCTV-12播出,每集20分钟。为了给观众搭建一个展示个性观点、探讨道德观念的平台,突出体现栏目的“观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栏目组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对象,讲述各自的道德故事。

既有观众的现身说法,还有嘉宾的平民视角参与,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针引线,节目流畅而又有节奏。

《道德观察》作为中国惟一一档全国平台播出的道德类全日播栏目,直击种种道德事件,一方面对可歌可泣的高尚行为进行讴歌,在感动中激发每个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另一方面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在震撼中让每个人用思考完成心灵的净化,已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

⑻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人物贡献

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丰富与深化

皮亚杰采取系统的历史法,并吸收神经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逻辑学、数理逻辑、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础上,特别是把认识论和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将心理学成果引进认识论之中,提出活动中介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和认识活动中的双向建构论,这些都揭示了认知形成的辩证运动规律,丰富原有认识论的内容,改变整个认识论的结构和体系,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

引导了认识论发展方向

皮亚杰借助反省抽象和自我调节阐明认识无限发展的内在根据,这是关于认知微观运行机制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它突破近代认识论仅仅研究认识结构和认识内容的共时性转换的缺陷,把传统认识论对认识的静态分析拓深为动态研究,使具体认识活动中认知结构-功能的共时性转换,被纳入到认知结构-功能演进的历时性建构框架,从而抓住系统思维的立体网络特征,实现对认识发展过程的多维度的审察,使认识发展规律获得更加全面的阐释。

这些研究成果的意义是重大的。可以说,当今没有一个关于认知发展研究不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或参考框架的。

⑼ 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的发展规律:

A、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C、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道德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个体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和准则,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既受到个体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成熟和认知、情绪发展,特别是其从事的交往和道德活动的制约。

(9)道德的延展扩展阅读: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人际关系和谐协调的或(愿做一个)“好孩子”的定向阶段。好的行为就是帮助别人、使别人愉快、受他人赞许的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遵从一种老看法,就是遵从大多数人的或是“惯常如此的”行为。

热点内容
怎么选经济法毕业论文 发布:2025-05-22 20:24:02 浏览:603
公司法人股权私下转让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20:12 浏览:901
施工合同补充条款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01:53 浏览:572
经济法证券法记忆要点 发布:2025-05-22 19:45:34 浏览:451
用人单位触犯劳动法 发布:2025-05-22 19:44:11 浏览:120
百度法官 发布:2025-05-22 19:39:11 浏览:276
账务混乱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19:38:12 浏览:637
贵阳刑事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 发布:2025-05-22 19:36:39 浏览:106
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 发布:2025-05-22 19:26:41 浏览:518
劳动法中带薪病假的规定 发布:2025-05-22 19:16:02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