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发布时间: 2021-12-01 00:25:18

❶ 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回重要标志。依法治答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真实意义与成熟形态的依法治国,即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虽然依法治国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古已有之,作为一种治国手段也曾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个别地方个别时期部分地实行过,但由于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具备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条件,因此,当时的思想家们不能对其作出全面的、深层次的科学分析,当时实行的所谓依法治国也往往不过是专制与人治的陪衬而已。滥用权力、野蛮擅断、枉法裁判,在生产力和文化不发达的奴隶制与封建制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那种不发达社会的内在痼疾

❷ 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容和具体任务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五、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六、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❸ 依法治国的战略布署

根据《决定》原文概括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战略思路,包括战略起点、战略目标、战略价值、战略指导、战略道路、战略格局、战略手段、战略依托、战略保证九个方面。根据总体战略思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六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战略部署。

❹ 简答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有哪些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全会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作为推进依法治国首要任务提出,体现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根本法的地位,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当前,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抓住以宪法为核心这个关键,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会明确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六大特征,即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全会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等。这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无疑为推进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也是法治的生命线。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发挥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民众的法律观念是法治建设的基础,需要通过向全民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机制等具体内容和措施。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一方面,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对公权力的约束,通过法治确保社会自治。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即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完善了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提出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等制度。这就为今后提升法治工作队伍职业能力素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作风建设,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忠诚可靠、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治工作队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并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这就明确了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四大职责,并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❺ 十八大以来中央实行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等战略部署的认识与理解

■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目标方向一致、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姊妹篇。
■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造条件。
■ 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改革沿着法治轨道有序推进,及时巩固、发展改革成果,可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公正司法,让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获得应有的法律保障;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改革在良好的法治氛围中推进。

❻ 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论文500字

没题目的吗,

❼ 在党做出依法治国全面战略部署中什么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并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6个方面提出重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深刻领会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

❽ 如何理解"全国依法治国"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1、“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稳与改的张力,保持质与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论;
3、让改革和法治互相助力,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以改革魄力完善法治,需要缜密的辩证法;
4、让经济与生态价值合流,在量化的标准中体现出人的尺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自然达成社会财富的累积,这是深刻的发展观;
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包蕴着宽阔的历史视野、睿智的哲学判断。

热点内容
法官选来 发布:2025-05-22 20:33:26 浏览:274
怎么选经济法毕业论文 发布:2025-05-22 20:24:02 浏览:603
公司法人股权私下转让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20:12 浏览:901
施工合同补充条款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01:53 浏览:572
经济法证券法记忆要点 发布:2025-05-22 19:45:34 浏览:451
用人单位触犯劳动法 发布:2025-05-22 19:44:11 浏览:120
百度法官 发布:2025-05-22 19:39:11 浏览:276
账务混乱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19:38:12 浏览:637
贵阳刑事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 发布:2025-05-22 19:36:39 浏览:106
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 发布:2025-05-22 19:26:41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