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的意义

道德经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1-12-02 00:02:07

㈠ 《道德经》的社会意义

探讨《道德经》实用价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的学者专家们虽然各自对《道德经》有着不同的认知,但都认为只有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涵摄了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各方面,阐释了万物之源、治国之术、为政之道、为人之本、立世之则,通篇贯穿着“道法自然”、“大道和谐”和朴素的辩证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
下午的分主题论坛分别论述了《道德经》与和谐文化、与生态环保、与现代管理、与养生保健之间的渊源。
来自安徽大学的何光辉说,当前,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用功利主义的过度膨胀,人们往往强调工具、手段的合理性,看重的是物质利益的满足,长远利益受到忽视。因而,和谐文化的建设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催生了普遍的“人文困惑”。“看病难、看病贵、教育乱收费、住房价格过高”都属于“人文困惑”。
何光辉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均认为《道德经》可以很好的缓解此类问题。《道德经》向人们力陈过分追求“声色货利”所带来的危害,此有违社会“自然、无为、朴素”的和谐发展规律,并指出,唯有“知足”,方可长久;唯有“寡欲”,方能无咎。
反对以人为中心
http://news.ifeng.com/special/tao/genzong/200704/0424_1023_108231.shtml

㈡ 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古代思想家、先泰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认识论极具丰富的社会经验。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尤为喜欢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它教我认识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道可道,非常道。”“道”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并非人们平常所说的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玄妙、深奥、高远,空虚无形,但的确存在于广漠的空间,它发挥的作用无穷无尽,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大道似水。”“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能成为百川河流所汇聚的地方,是由于它处在低下的位置,故成百川之王。最普涌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以水喻“道”,使我们看到“道”的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弃涓流;它与世无争,淡泊功利;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塞于浩茫天地之间,可谓“大音若希”,“大象无形”,令人敬畏。

《道德经》劝人向善,导人守信。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是说善待别人就得到善良了,可以使人人向善;信任别人就得到诚信了,可以使人人守信。老子是讲他本人,也是在提醒人们善待他人,信任他人,他人也就会善待自己,信任自己。

老子还劝人拒绝世俗之喧嚣,守护淡泊之美好。《道德经》中反复出现“朴”字,如“见素抱朴”、“复归于朴”、“返朴归真”、“敦兮其若朴”。“朴”字的概念为纯真、素朴、自然。“婴儿”一词甚至也是“朴”之概念的解说。如:“复归于婴儿。”“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一个纯厚朴实、镇定持心、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应该以婴孩般单纯、无邪心境空明,宁静,质朴,少私寡欲,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不被宠幸、声色所诱惑,超凡脱俗,不为物累,过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

《道德经》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目,故去彼取此。”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叫人舌不知其味。圣人但求填饱肚子而绝不追求声色之娱,提出人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时下现代文明长足发展,但许多人心态扭曲,道德观、价值观严重倾斜。老子的教诲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有利于医治人心浮躁、动荡不安,仍具现实教育意义。漫长的时间流逝了,而(道德经)横跨历史时空流传至今,它教诲我们改变“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养心,谨慎,严肃,善事融和,旷达,洒脱,努力求真求善求美,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张成业)
(资料来源:《老人报》)

㈢ 《道德经》对我们平常人的生活工作有什么意义

象科学医学者样为人类科学出灭顶性灾难,在科学不出可行性方法解决时,不得已用中医药学解决,等病情被中医药学控制后,再用科学药就表现出科学药的救人之功,就有吹科学医学牛皮条件,也为事后全盘否认合格医学的科学条件。这就是美国兽与中国公知道德经的意义。现实是不用科学药的单中医药治疗效果绝对优于狗屁不是中西医结合。

㈣ 道德经人活着的意义

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有的人说是为了名,有的为了利,而有的人说不为名不为利,那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道德经》中曾这样写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也就是说水对于世间万物都有功之臣,但是却不争不斗,向低处流去,所以水性与道相同。那么人如果不争不斗,像水一样是否能够得道呢?

显然并不能,对于人来说,未得道之前,我们砍柴,了悟了之后,我们还是砍柴,只是知道得多了,了解多得多了,看清楚 的事情也多了,最后只剩下一份无欲无求的内心。

而这样的人生显然并不是大多数想要的。在余华的小说《活着》当中,我们看到了福贵在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一个个都死之后,他剩下了什么?或许最后的福贵他悟了,但也没悟。悟了说的是他看透了生死,没悟则是指他最后与牛在耕地时,还不停地喊着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名字,这是他放不下的。

而我们与福贵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因为不一样的人生才活得精彩。人是具有劣根性的,而也正是人的劣根性造就了世上少有的圣人。如果人人最终都了悟了,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大家一起找个茶馆,品味人生?

在老子不争不斗的世界观中,并不是指真的放下,而要取之有道,要有舍才有得。当我们的眼中只有名利的时候,会失去身边所拥有的,这是道的所在,也是道公平的所在。

正如很多人问你想要健康还是财富或是幸福,可是真正能够三样都得到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人是贪婪的,有一就想有二,但如果适可而止,那么幸福就是健康、健康就是财富。

而活着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怎样,而是过好每一天,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何不食肉糜。”而是在明知困难的条件,也不要沮丧,而是需要我们以同样美好的心情过好每一天。

试想整日愁眉与整日笑容,在不能快速改变当前条件的前提下,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

㈤ 学习道德经的意义

1. 学习《道德经》的好处

1)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作为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关键,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据《参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介绍,《道德经》是世界上除《圣经》外被译成文字种类最多的一本书籍),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1994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参观福建泉洲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时指出:“要多宣传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整理好、宣传好。”学习《道德经》,不但可以使我们对道家哲学和道家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道德经》是善人的哲学,学习《道德经》可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本专门提倡和指导人们修道修德,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可以说是善人的哲学。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道德经》处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正确理解、真正领会,并用其来检讨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言行、增强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思想更为纯洁、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3)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学习《道德经》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为人处世能力

《道德经》尽管只有短短数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涉及宇宙起源、天体运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为人处世、祸福进退、名利得失、胜败智谋、自然规律、学习工作、仁义礼仪、修道养生等众多方面。哲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学,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国安邦,军事家可以用它指挥战争,企业家可以用它指导经营管理,科学家可以从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艺术家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养料……《道德经》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当代人所接受,与现代科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将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处世能力,进而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㈥ 读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读道德经的好处:

1、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

2、全身放松,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紧张,这里不疼那里疼,难受得很。静下来背诵《道德经》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该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体自然健康了,红光满面,人越活越仙见。

3、增强记忆力:搞学习的学生(其他人也是这样),有时候记忆力不够用,数学公式背不得,外语单词记不清。这样的人如果坚持背诵《道德经》,思想一静下来,大脑清醒了,记忆力就增强。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为人处事很繁杂,天天要与人接触,要人家做事,别人不听话,就与别人争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如果静下来背诵《道德经》,心里就明白了遇事要处下、不争、顺其自然。

5、锻炼大脑:在反复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背里面的好句子,我就是这样。年轻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经》是很好的脑力运动,对提高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处。

(6)道德经的意义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㈦ 老子道德经的意义

你好,我来回答:
道可道,非常道。
注:上道为生天生地生万物的道,可道为言说,乃云生天生地生万物的道因无形无相,如果可用言语
说出来,即不是自然不变的真道。

名可名,非常名。
注:道本无形无相故不可名,如果可以名相者,即不是自然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注:没有名的那个东西,是在未有天地之前就有了,所以没有名的那个就在天地之前l。

有名万物之母。
注:无极由无名而有名而入太极,故强名曰道,道而后德此乃有名,此即造化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注:所以人要自然无欲清静,方能体合自然无为的妙道。

常有欲以观其徼。
注:有欲者动也,动者要出於自然之和,方能合乎真德之窍。

此两者。
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第一个两,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第二个两,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第三个两。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注:那三个两所包含之真义,名称虽然不同其实都是同样的玄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无朕兆无端倪谓之玄,云玄之至极至於不可言不可想,那个是
生生化化之原始门。

回答完毕,谢谢你的支持!

㈧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四十三章 科学与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日损:一天比一天减少。不断地学习研究外在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炼道德功,开发潜在的智慧,自我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意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自我意识完全符合了客观规律,自我也就取得了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 “为学”能够直接地给人类带来显而易见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现代教育的内容就属于“为学”的范畴。而老子的“为道”即道学则是现代教育还没有真正涉及到的内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厦,又是通向智慧大厦的道路。“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道学就是哲学,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传统哲学的课题是建立在单纯地对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的,而不像道学是建立在默修实践基础上的,这是传统哲学的最大弊端。也正是这一弊端,导致了哲学至今处于困境之中。我们知道,“道”首先是一种境界,而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进入的客观存在的忘我的、无形的心灵的境界。要想进入这一境界,只对概念作深入细致的逻辑分析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是要达到哲学的目的,获得大智大慧,非得进入这一境界不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在现象世界中摸索,是不会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学只有统一到老子的道学上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哲学。关于智慧,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说的神其实就是人的心灵。我们注意到,在《道德经》中,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属于自我,是显意识、个体意识。智,知于表面现象,形成于后天。用自我之智看问题,只能是以物观物。以物观物则流于主观片面;慧属于心灵,是潜意识、集体意识。慧,明于道,形成于先天,但需要后天之智去开启、凝聚。用心灵之慧看问题,则以道观物。以道观物则客观全面。未体道之人,灵受制于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于现象,慧明于大道,只有魂与灵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说,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并非完人,那么,道学就是指导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过渡的学问。超越自我,解放心灵,开发潜意识,使认识的主体由自我变为心灵,这就是道学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为大自然的真正强者。关于哲学的方法,传统哲学的方法是怀疑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学的方法是“损”。损就是破除自我主观意识,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破我执”。损是扬弃,扬弃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使主观反映客观。“损之又损”,就是否定之否定。损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端正意识、肯定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身健体的过程,因为,德是否正确,是依靠身体的健康状况来检验的,如果在练功实践过程中,身体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于出现自杀、杀人等现象,这就证明已经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损”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不过这里的认识是对自我的认识,实践也是自我的默修实践。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认识的客体,只有首先认识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认识世界。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必须通过默修实践所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去检验。正确的认识对练功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否则,就会给身体带来灾难。“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直至坐入道境,获得真正的解脱。一切学问必须一定于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学问。科学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解决现实的诸多实际问题。哲学则必须首先给我们带来身心健康。倘若一个哲学工作者,不能使身心健康,反而头痛感冒、大病小灾的不断,那么,智慧也就无从说起。

㈨ 老子道德经意义是什么

老子著书是出于他救人济世的慈爱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老子不是单纯的版继承我国古代大道的传统,权而是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吸取当时最高科学成就,把它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系统而完善的“道学”——大道科学。这是老子的伟大创造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以于至全人类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和完善。《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全书。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㈩ 《道德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道德经这本书,只有遇上对的人,志同道合,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得一而生

热点内容
民航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22 08:49:34 浏览:920
协警考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22 08:33:55 浏览:894
河南高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5-22 08:29:10 浏览:134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目录 发布:2025-05-22 08:27:43 浏览:980
经济法中的惩罚性措施 发布:2025-05-22 08:26:43 浏览:354
夜色镇执法官厉害 发布:2025-05-22 08:21:45 浏览:301
合同法没有支付对价 发布:2025-05-22 08:18:44 浏览:263
民法本质是什么 发布:2025-05-22 08:17:33 浏览:963
昆明五华法院官网 发布:2025-05-22 08:11:34 浏览:884
2020江西劳动法底薪 发布:2025-05-22 08:11:18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