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探道德之义

探道德之义

发布时间: 2021-12-02 23:13:13

1.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和顺⑴于道德⑵而理 ⑶于义⑷,穷理⑸尽⑹性⑺以⑻至⑼于命⑽。出自于《易经·说卦》
大意为:《易经》和协顺从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而其条理都是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深究其中的道理全面了解《易经》固有的特点就会认为《易经》叙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
注释:⑴“和顺”和协顺从。《论衡·异虚》:“吾闻为人子者,尽和顺于君。”
⑵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⑶ “理”条理(指文章的组织结构。)。《荀子•儒效》:“井井兮有其理也。”
⑷ “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⑸“穷理”深究事物的道理。《后汉书•胡广传》:“探颐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⑹ “尽”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⑺ “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⑻ “以”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⑼“至”来;去。《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⑽ “命”生活。唐韩愈《原人》:「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两间者谓之人。」

2. 道德两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什么

说文解字话“道德”

我们知道,汉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因此,当我们知道一个汉字的来龙去脉,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这个结构叫这个字的时候,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就会更深一步。比如“道、德”二字,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它们的本义呢?如果连其本义就说不清,哪还能正确理解它们那不断发展的引申义呢?看来,如果我们想下功夫研究一个字或词的意义,还真有必要从文字学的角度追根溯源一番。那就让我们先从“道”与“德”二字谈起吧!
“道 dào”,即道路。现今供车马通行之路都可以称为道路。然而,古代的“道 ”则指有别于小路的大道。甲骨文的“道”字“从行从止”,用十字大路和一只脚来表示行走之路。金文的“道”字,演变为“从行从首”。这是说,“道 ”在此时,已指那种直通大路,很远之处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小篆的“道”字,承接第二款的金文,成为一个“从辵从首”的会意字,楷书缘此而写作“道”。

《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记载了商周时期交通大发展,远在千里之外的诸方国,已经融并在以商周王国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之中的情景。两周时期,为了使各地封建诸侯与王室保持密切联系,更为了适应兵车战争的特点,在全国修筑了“其平如砥,其直如矢”的“道”,即称之为“周行”、“周道”者。这就是“道”字构形发生演变的缘由。
“道”的本义为大路,即“康庄大道”。其词义,由道路的通达,又引申为方向、途径,如“志同道合”一词。由循行、通达之义,又引申为“道理”,即探究事理的原则、标准。又由道理、标准引申出“道德”之义。又引申指主张及方法,如“门道、医道、道行”等;又转指述说,如“道谢、一语道破”等。
“道”又指“道家”,乃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又指“道教”,乃东汉末年张道陵所立,奉老聃(dán)为教主。

“德dé”,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德”字中的“ ”形符号,表示道路;“

”则表示用眼睛直视前望。两形会意,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金文的“德”字在“直”下又添加了一个“心”的象形图案,强调了不仅要按目光直视,走通行大路的准则去“行”,而且必须这样去“想”。小篆秉承金文,楷书缘此写作“德”。
“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开以及去行、去想四层意义。从“德”字的构形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不去想、不去做那些走小路、抄近路的投机行为。
“德”用作动词,则指恩惠,如《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现代汉语中,则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
“道”和“德”的引申义不止以上这些。比如,“道”的引申义还有:
(1)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曰道。如《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2)仁义礼乐称为道。如《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善事、美德曰道。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有德行者曰道。如《论语·颜渊》“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5)施行、实施曰道。如《荀子·议兵》“必道吾所明,勿道吾所疑。”
(6)僧侣曰道。如《南史·梁武帝纪》“道俗五万余人”。
“德”的引申义还有:
(1)善道曰德。如《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2)万物之本性曰德。如天有好生之德,又如《大戴礼记·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也。”
(3)品行曰德。如《易经·乾卦》“君子进德修业”。
(4)指有道德的贤明之人。如《书经·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5)感恩、感激曰德。如《豫让吞炭》“但人心素德赵氏,不忍判离”。
(6)福曰德。如《礼记·哀公问》“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7)教化、善教曰德。如《礼记·内则》“降德于众兆民”。
(8)德目曰德。如三德、四德、七德。
(9)心意曰德。如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10)四时旺气曰德。如《礼记·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通过以上对“道”与“德”字形结构所作的溯源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字是紧密相连的。《中庸》云: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提醒我们不要只顾埋头奔走,走累了要停下来,走不通的时候,也要停下,回头看看自己走得对不对,有没有越来越偏离?要随时校正方向,不可偏离正道。“德”就是要我们一心一意顺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该行的道路。又提示我们,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随时警策自己要谨慎地沿正道而行。
人生就是一条道路。如何把握方向顺利走好这条道路,是每个人终生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踏上这条康庄大道。因为,光明的人生大道,它需要智慧的学习与努力实践,才能走得上。

附言:

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汉字。我们现今能见到的最早汉字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的主体符号约有300余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目前人们能识读的甲骨文有1500字左右。接着有了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3700多字。到了秦汉时代的小篆,约有8700多字。

转自: 浪花里的歌.........
http://blog.sina.com.cn/friend000000

3. 论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加自己的观点)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用来辨别是非曲直的标准 本质就是让大家不要做坏事 这样社会才会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 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4. 到底如何理解道德和正义

道德和正义:社会正义也是手段,同样的,也分为道德和法律两种,在法律上的正义,是共查,是基本手段,道德上的正义,是自查,是辅助手段。

1、正义是人作为社会产物在一定历史时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4、法律的确定和稳定性,以及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性,法律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与援助救济性等。

(4)探道德之义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不同的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基督教伦理学家则认为,肉体应当归顺于灵魂就是正义。整体看来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公平即是正义。简单来说是同样的人同样对待。

2、法律与正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正义对法律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义作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作为区别良法恶法的标准,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动力。同时,法律也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手段,正义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暴力。

5. 道德修养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提高自身修养做到“十要十不要”

1.要诚信,不要虚诳。2.要礼义,不要粗俗。3.要谦和,不要自大。4.要敬业,不要享乐。5.要乐群,不要离众。6.要责任,不要推诿。
7.要创新,不要守旧。8.要兼听,不要偏信。9.要宽容,不要小气。10.要自律,不要放任。其用意,主要是想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境界,讨论道德范畴中的价值体现,通俗地说,就是如何做人做事。

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如何做到诚信?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关注细节。2004年行风评议,银川市教育系统行政为倒数第三,窗口(学校)为倒数第二,为什么?有没有诚信的问题?我看是有的,而且很大。当然还有公正和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多从主观方面找问题,少从客观方面找理由。从主观方面找问题,可以增加主动性和责任心,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从客观方面找理由,其结果是推诿扯皮,粉饰己过,有害于事业的发展。不少老百姓不信任我们,就是我们有些人、有些部门、有些学校不讲诚信。违规收费,就是最大的不诚信。收费标准很明确,大家都知道,你不按大家都知道的标准去收费,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牺牲大团体、老百姓的利益,就是欺骗对方,就是不讲诚信。我们教育孩子要诚信,自己却在诚信上出了问题。学生、家长和社会怎么能满意?比如订教辅资料,标价20元,我们收学生20元,表面上是讲诚信的;其实,我们给书商的是15元钱,另外5块钱蒸发了!老百姓能满意吗?个别教师课堂上该讲的不讲,留在家教时讲,能不是一种欺骗行为吗?行风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从诚信上抓起。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目的是提高党员的素质,提高素质,也要从讲诚信做起。

礼义礼义是良好品格的外显,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人家来机关办事,我们主动问好,让座,态度和蔼,就是礼义。同事之间互相问好,打招呼,就是礼义。接听电话,向对方问好,报上自己的部门、姓名,就是礼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大家彼此相处感到高兴、舒服,也是一种和谐。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讲礼义,就增加了和谐社会的分量,就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这一点上讲,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谦和谦和就是做人处世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自高自大。大海之所以能吸纳百川之水,具有蓬勃不息的生命,是因为处在下位的缘故。做人做事也是同理。要把握度,要中和,要讲中庸。“中庸”绝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中庸是合理地把握规律,掌握度,是一种处世为人的哲学。人谦则事和。要做成事,人一定要谦和。傲气十足,看起来不可一世,其实迟早要坏事,害人害己。

敬业敬业就是从职业的基本要求出发,敬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不因自己的行为而辱没这个职业。勤勤恳恳、淡泊名利、耕耘为先就是敬业的核心。有的同志思想方法不正确,片面强调自己要获得多少等等,其本质是没有搞懂付出即获得的道理。

敬业还是一种正确的权利观。我们的权利从哪里来?是人民的权利让渡出来的,这就形成了公权。来自人民的权利自然要为人民服务。

敬业还是一种精神、态度,是抓住细节,全力执行的实在行动。

乐群乐群是一种人文素质,有适宜的人际交往,能善处各种人,尤其是能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交流、相处,并能同这些人一起为完成目标而工作。乐群的基础是诚信,没有诚信,乐群就有可能变成虚伪和油滑,甚至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乐群还是一种相信群众、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的观念和行为。

忧民所忧,乐民所乐,是乐群的真谛。

责任责任就是对人、对所做的事情用心、尽力,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耍奸溜猾。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上好的人品,是诚信的扩大和表现,是一个人的人格。我们愿意与有人格魅力的人相处,最根本的是这个人有责任感,是一个可依赖的人,是一个可委以重任的人。

责任是理想、信念的果实。当人具有希望和信念的时候,理性才是有效的。理想和信念变为现实的东西就是责任。不讲理想,是不可能有责任的;不讲责任,更不可能有信念。共产党员必须要讲责任、理想和信念。

创新创新就是敢为先,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创新是知识、思维、能力达到一定层次后的爆发。要创新首先要在学问、思维和能力三个方面做积淀的准备,要“学而时习之”。

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让思想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这时,我们对创新就会有全新的理解。一个完全没有受到教育、贫穷的母亲、妻子或主妇,有没有创造性?花很少的钱,而家总让人感到那么温馨,膳食是盛宴,家里的窗帘、台布、玻璃器皿的布置充满了情趣。你今天处理文件的效率比原来高了,有没有创造和创新?我们今天制定的政策老百姓满意了,我们接到了表扬信、表扬电话,这就表明我们的工作有了创新。创新绝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我们这些人做出重大科技发明的可能性很小,但小发明、小创新是完全做得到的。每个普遍的人都在工作中有小创新,日积月累就是最大的创新。

兼听兼听就是多听、多了解,不轻易下结论,尤其对人,这也是一种责任。作为领导一定要有这个修养。要做到兼听,首先要心正。心正了,做人做事就有了根基,才可以成事。其次,要和群众多交流,多深入实际。我们提倡这样一个口号:“到学校中去,到学生中去,到教师中去。”

宽容宽容就是要有气度,要有风范,不要小肚鸡肠,我们立身处世就要懂得容忍。心平,则气和;气和,则人和、事和。

自律自律就是讲诚信、礼义、谦和、敬业、乐群、责任、创新、兼听、宽容,“唯贤德方能服人”,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儒家一个重要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叫“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6. 道,德,仁,义,礼,法(说的是什么)

其实早在鲁迅之前两千年,庄门后学就已反复预言,颠倒淆乱价值序列,必将导致“人与人相食”。

《老子》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五十七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鲁迅《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老聃阐明的道家价值序列“道德仁义”,意为“道↘德↘仁↘义”。鲁迅批判的儒家价值序列“仁义道德”,意为“仁义=道德”。

价值序列不同,个体的人生取向,群体的制度建构,也就迥然不同。

道家认为,“道”生万物,万物之“德”,无不得之于道,所以“道”是第一价值,“德”是第二价值。唯有天赋真德,才有先天的终极依据。“仁”、“义”、“礼”、“法”都是后天的、人为的次要价值,没有先天的终极依据。因此以“仁义礼法”之名,行悖“道”、丧“德”之实,就有价值障碍,也有制度防范。天下万物,包括人类,甚至圣人、圣君,都不可能尽知“天道”,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替天行道”。自居“替天行道”,就是“代大匠斫”(《老子》七十四章)。

儒家把第三价值“仁”拔高为第一价值,把第四价值“义”拔高为第二价值,而把第一价值“道”降为第三价值,把第二价值“德”降为第四价值。认为“仁义”即“道德”,“不仁义”即“不道德”,抽空了“道”、“德”的独立价值,取消了“道”、“德”的至高价值。儒家祖师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把第五价值“礼”也拔高为第一价值,认为符合“礼”即符合“仁义道德”,违背“礼”即违背“仁义道德”。于是君主以“仁义礼”之名,行悖“道”、丧“德”之实,就不再有价值障碍,也不再有制度防范。儒家“王道”,幻想“替天行道”的“仁义”圣君一出,就能天下大治。实际情形却永远是《老子》预言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儒家并未拔高第六价值“法”,而以“仁义礼”贬抑“法”。然而儒家分支法家以“法”贬抑“仁义礼”,而把“法”拔高为第一价值,认为“王法=天道”,符合“王法”即符合“天道”,同样抽空了“道”、“德”的独立价值,取消了“道”、“德”的至高价值。于是君主以“王法”之名,行违背“天道”之实,就不再有价值障碍,也不再有制度防范。法家“霸道”,幻想“代大匠斫”的“王法”圣君一出

7. 道德的古今异义

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 虚报 今义: 增加) 4.玉帛 (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 为革命事业献身 ) 5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6 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 7 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

8. 探道德之旨以明夫周孔之绪什么意思

探道德之旨,以明夫周孔之绪,意思是:探寻道德的要旨,用来领悟周孔学说的思想。
句子出自胡敬方的故事。胡敬方,宋隆兴分宁人。官临江路签判。元兵至,率众死守,屡拒战,诱之不肯降。

9. 古代典籍里道德之德的意思是什么

德,由多个字组成,第一字是”人们“,“
彳 ”叫双人旁,代表“人们”,其意是有许多人;第二字是”十“字,其意是人们在“十”字路口汇合;第三个字是“四”字,其意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第四个字是“一”,其意是形成统一的意见或看法;第五个字是“心”,其意是人们用心想事。这五个字联起来讲,其意思是:人们从四面作方赶来,汇聚在一起探讨问题,谈出心中的想法而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或看法。由此,德的意思是:就是人们的认识“心得”、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或从别人那里知识里“取得”的知识和方法,德就是“心得“、”获得“或”取得“的意思,“德”由”得”演变而来。

热点内容
小语种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21 18:09:54 浏览:772
金华法官离职 发布:2025-05-21 18:09:21 浏览:890
瑞达钟秀勇民法 发布:2025-05-21 18:06:16 浏览:435
司法考试商法复习时间 发布:2025-05-21 18:06:13 浏览:716
鹤壁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21 18:04:54 浏览:861
薛城律师 发布:2025-05-21 17:42:52 浏览:188
法治讯息 发布:2025-05-21 17:40:25 浏览:60
司法考试名称 发布:2025-05-21 17:26:18 浏览:173
福州请律师多少钱 发布:2025-05-21 17:18:11 浏览:84
法律咨询方案范例 发布:2025-05-21 17:17:57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