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销售立法
1. 我国对电话销售名录的买卖有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吗
法规就是禁止买卖个人信息。当然执法情况要看各地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力情况,有松有紧,你可能买一次被盯上也可能买一辈子都安然无事,现实就这样了
2. 浙江省保险业务电话营销禁拨平台
我想一下这篇分析报道能说明问题。
国内并无具体法律条文对骚扰电话现象进行直接的认定约束
记者从多位律师处获悉,虽然《宪法》和《民法通则》中都有关于保障公民人身权益的条文,骚扰电话侵害了公民的健康权,干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属于违法行为,但目前国内并无具体法律条文对骚扰电话现象进行直接的认定约束,只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责任法》有相关的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指出,“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指出,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公民有不受他人影响的权利,在保证了自由权、宁居权与休息权的基础上才是真正保障了公民的身体权、生命权与健康权。然而,虽然骚扰电话对公民的健康权、休息权造成了损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很多困难,如被骚扰者往往很难取证、掌握骚扰者的真实身份等。
从监管层面看,工信部与当地的通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公安局网警支队是信息管理的三支主要力量。由于通信管理局只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地方监管部门的缺失导致了监管空白。从公安部门的角度看,骚扰电话必须达到治安处罚条例所规定的数量才能进行治安处罚,而一般一个商家对某个人的推销行为也就是一次两次,不大可能反复、频繁地推销,但大家都这么推销,就会对公众的生活造成困扰。
借鉴国外“别打我电话”项目或可减少骚扰电话
为了治理骚扰电话,200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启动了“别打我电话”项目。只要用户申请了“别打我电话”的注册服务,推销公司每违规拨打一个“别打我电话”列表中的电话,就将被罚款1.1万美元,同时还可能面临消费者诉讼。“别打我电话”项目为消费者是否接听营销电话提供了选择自主权。
在国内,2012年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推出了类似项目,开通了人身保险方面电话营销禁拨号码登记平台。北京地区消费者如果不愿接受保险电话销售,可以通过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网站登陆禁拨平台,登记个人号码申请禁止拨打。消费者在所选择的禁拨期限内,将不会接到所选择人身保险公司的营销电话。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除消费者申请外,保险公司定期上传的投诉电话营销滋扰的消费者电话号码等也包括在禁拨平台内。2014年1月,在人身保险的基础上,将车险也加入禁拨平台。“以前一天不知道要接多少个卖保险电话,自从加入禁拨平台后,耳根清净了不少”,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的常大姐说。
保险业禁拨平台的推广为避免营销电话骚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电话实名制的持续推行将有利于监管部门进行追踪、取证,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电话骚扰。
专家认为,从根本上说,应通过立法规定什么样的电话是骚扰电话、骚扰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这才有利于根治骚扰电话问题。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08日17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骚扰电话
呵呵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因为现在电话销售还没有具体立法 你的投诉是没有用的
我的处理方法是:
1,不去理他 看到这样的号码就挂断
2,把这样的号码设置成黑名单
3.你可以打电话过去狠狠的骂他们一顿
4. 呼叫中心电话销售这方面业务,国家有什么法律法规约束吗
法律我不确定,不过供应商被严格管理起来了,不让乱卖号码了,就是以后做电话销售的基本都是实名制了的,或者说出了诈骗问题,有可以被问责的人了。
5. 我国最近提出的关于电话营销方面的隐私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现在处于立法阶段,还没有具体实施。
现在只有美国的。
美国颁布新法规严格管理电话营销市场
2008年9月23日 10:56
[世华财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出台新规定严格管理电话营销市场,要求电话推销人员只能向确实有意接收此类信息的用户发送事先录制的推销电话。
据人民邮电报9月23日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 出台新规定,要求电话推销人员只能向确实有意接收此类信息的用户发送事先录制的推销电话,从而从根本上禁止随意的录音电话营销(robocall)行为。
据了解,FTC此前公布了《电话营销条例》草案以征求公众意见,在审查了1.4万多条反馈意见后,FTC对条例进行了修正。新条例作出的评论此篇文章 (0)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改变包括两个步骤:截止到2008年12月,要求录音营销电话必须包括一个自动按键或语音激活的选择退出功能;从2009年9月开始,在消费者没有签订书面协议同意接收此类信息的情况下,电话推销人员不得向他们拨打任何营销电话。
此前的政策允许电话营销人员向与他们有固定商业联系的消费者拨打录音推销电话,但是新条例予以禁止。不过,与卫生保健有关的电话以及允许向非盈利慈善组织的成员或有过捐赠行为之人拨打慈善筹款电话,仍然允许拨打。该条例也没有禁止政治选举中拨打的宣传电话。
6. 中国法律针对骚扰诈骗有哪些相关的法律信息
我想一下这篇分析报道能说明问题。
国内并无具体法律条文对骚扰电话现象进行直接的认定约束
记者从多位律师处获悉,虽然《宪法》和《民法通则》中都有关于保障公民人身权益的条文,骚扰电话侵害了公民的健康权,干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属于违法行为,但目前国内并无具体法律条文对骚扰电话现象进行直接的认定约束,只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责任法》有相关的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指出,“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指出,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公民有不受他人影响的权利,在保证了自由权、宁居权与休息权的基础上才是真正保障了公民的身体权、生命权与健康权。然而,虽然骚扰电话对公民的健康权、休息权造成了损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很多困难,如被骚扰者往往很难取证、掌握骚扰者的真实身份等。
从监管层面看,工信部与当地的通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公安局网警支队是信息管理的三支主要力量。由于通信管理局只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地方监管部门的缺失导致了监管空白。从公安部门的角度看,骚扰电话必须达到治安处罚条例所规定的数量才能进行治安处罚,而一般一个商家对某个人的推销行为也就是一次两次,不大可能反复、频繁地推销,但大家都这么推销,就会对公众的生活造成困扰。
借鉴国外“别打我电话”项目或可减少骚扰电话
为了治理骚扰电话,200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启动了“别打我电话”项目。只要用户申请了“别打我电话”的注册服务,推销公司每违规拨打一个“别打我电话”列表中的电话,就将被罚款1.1万美元,同时还可能面临消费者诉讼。“别打我电话”项目为消费者是否接听营销电话提供了选择自主权。
在国内,2012年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推出了类似项目,开通了人身保险方面电话营销禁拨号码登记平台。北京地区消费者如果不愿接受保险电话销售,可以通过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网站登陆禁拨平台,登记个人号码申请禁止拨打。消费者在所选择的禁拨期限内,将不会接到所选择人身保险公司的营销电话。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除消费者申请外,保险公司定期上传的投诉电话营销滋扰的消费者电话号码等也包括在禁拨平台内。2014年1月,在人身保险的基础上,将车险也加入禁拨平台。“以前一天不知道要接多少个卖保险电话,自从加入禁拨平台后,耳根清净了不少”,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的常大姐说。
保险业禁拨平台的推广为避免营销电话骚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电话实名制的持续推行将有利于监管部门进行追踪、取证,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电话骚扰。
专家认为,从根本上说,应通过立法规定什么样的电话是骚扰电话、骚扰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这才有利于根治骚扰电话问题。
《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08日17 版)
7. 请问电话销售有前途吗
没前途,别干。现在这种电话销售骗子太多了。人们都是听见销售直接切断通话,还销售个鬼。这种害人害己像害虫一样惹人讨厌的职业,迟早会被立法禁止
8. 听说十月一号电话销售不再有了,国家要立法了是吗
不可能,电话销售要是禁止了,中国经济要倒退10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