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刘卫国
Ⅰ 大连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是什么样的一个专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是从事能源、动力等领域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海水淡化系统理论研究与工业技术开发、工业系统与设备节能理论研究与节能技术开发、高效制冷技术与设备开发、能源系统优化与用能诊断、能源动力设备中的热物理过程分析、能源审计评估规划等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现有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
本研究所由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4个二级学科组成,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在上述4个二级学科中均可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挂靠本研究所。
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面向我国能源发展主战场,承担着大量能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目前承担一批“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还承担一批教育部、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防、国际合作、企事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等。在新能源水合物的研究领域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MED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开展了高水平研究工作,完成我国首台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技术研发项目,实现我国在 MED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的重大突破;节能技术开发成果在国内外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的节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教师和研究生与国外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人员交流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相应部门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能源与环境工程硕士点是大连理工大学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强烈需求,在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基础上于2004年新成立的。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学院(院系代码请选010)。现有教师8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兼职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并计划继续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目前本专业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低温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节能研究实验室及计算机室。并挂靠大连理工大学天然气水和物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研究所、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所、新能源与节能中心、中日CDM研究中心及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的设立,跟踪世界能源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教育接轨,将为我国培养目前极为短缺但又急需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洁净能源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石油、天然气开采新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城市交通污染控制技术,经济、能源及环境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政策,清洁发展机制(CDM)等。
本专业中的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长期留学及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经历,对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具有深刻的了解,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预研,中船总国防预研重点项目,日本国经济产业省重大研究项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日本产业科学振兴财团等大型研究课题二十余项,以及大量横向科研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国际合作项目及地方政府研究课题与企业委托研究课题等二十余项。近十年来在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杂志上共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目前本专业仍保持着与国外大学及研究机关的良好合作,并有教师的不定期互访研究协议,研究生共同培养计划也已付诸实施。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宋永臣*,穆海林*,刘卫国、王大勇
注:标“*”者为博士生导师。
仅做参考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Ⅱ 《吉林教育》2009年第7期(三个版式)的目录
你好,吉林教育是旬刊,上中下三旬全年目录是36期,并不是每旬都有第7期目录,第7期目录是《吉林教育》4月份上旬的。以下是09年第7期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封面人物——蔡立新 131-132
2 从实际出发,搞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吴兴学; 1
3 钢琴教学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丁欣欣; 4
4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何小清; 5
5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与弘扬个性研究 张颂; 6+26
6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实用性原则的确立及其贯彻 程仁君; 7
7 论高职教师管理的内容与职能 彭友华; 8
8 课堂教学之浅见 任书霞;籍凤秋;王建雷; 9
9 论高校学生传统教育的缺失 丁娜妮; 10
10 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门海兰; 11
11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桂梅; 12
12 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王冰; 13
13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王晓宇; 14
14 心理学原理在高职生厌学现象干预中的应用 袁庆华; 15
15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和对策 闫炳文; 16
16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 郜进; 17
17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系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陈晔;孙忠梅; 18-19
18 谈高职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邵梅;刘学佳;靖宇; 20
19 浅谈如何搞好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质量 李淑霞; 21
20 卫校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教学初探 白剑霞; 22
21 法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 程旭; 23-24
22 用非平衡电桥测质量 韩春娟;芮法成; 25
2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 李静; 26-27
24 浅谈化工原理网络资源与课件制作 姜莉莉; 28+30
25 多媒体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田秀淑;王建雷;杨丹; 29
26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论语态转换的功能 谢文婷; 30-31
27 浅谈大学日语阅读教学 李泰先; 32
28 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吴晓玲; 33
29 形体与舞蹈基训 张友健; 34
30 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袁明煜; 35
31 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探讨 李学萍; 36+39
32 语料库的研究和应用 尹晟; 37-38
33 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马建新;张岳; 39-40
34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军事课教育 李胜强; 41-42
35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王文增;魏忠凤; 43-44
36 浅析广告创新的重要性 李海燕; 44-45
37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软环境的探讨 王春明; 46
38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赖流峰; 47
39 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标准的研究 陆亚敏; 48-49
40 浅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行教改 陈海燕; 50+57
41 夯实和谐社会之基——实现教育公平 张艳秋; 51
42 创合理情境 促有效学习 高幼珍; 52
43 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保证 邵纪遇; 53
44 语文课改新思考 蒋晓菊; 54
4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成效的关键 林秀平; 55
46 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董亚丽; 56
47 关注游戏细节,彰显有效本质 姚黎阳; 57-58
48 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唐业; 59+61
49 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一次探索 王亚梅; 60
50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再现教学中的应用 张辉; 61
51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宣田丰; 62+80
5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政治复习质量 樊延平; 63
53 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思考与探索 吴秀云; 64
54 新课改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马吉; 65
55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教学之探究 林爱村; 66
56 自主阅读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庞彩美; 67
57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王渊灏; 68
58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 魏培; 69
59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刘春玲; 70
60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史立新; 71
6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王丽林; 72
62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 何国尧; 73
63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方法及重要性 张立群; 74
64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杨永梅; 75
65 合情推理的几种常见形式 曹文华; 76
66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张书芳; 77
6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高凤娟; 78
68 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于文; 79
69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刘卫国;蒯平华; 80
70 探究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贺泽官; 81
71 浅谈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冯红霞; 82
72 浅谈学生地理思维习惯的培养 路翠兰; 83
73 体育说课案例 孙太霞;王国华; 84
74 展示政治知识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荣军; 85
75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李如意; 86
76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举措 时美丽; 87
77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标生物课程 孙靖棣; 88
78 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杨旭; 89
79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指向 朱宏军; 90
80 元认知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李丽; 91
81 试论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与衔接方法 袁琼; 92
82 创设情境运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之中 张玉顺; 93
83 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分级教学的应用 张忠辉; 94
84 中学美术教学的灵魂——发展与创新 张海静; 95
85 “参与型”教学的教学反思 李占宣; 96
86 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伍佑琼; 97-98
87 再教《泊船瓜洲》 钟艳珍; 98
88 有效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晨凌; 99
89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张艳春; 100
90 如何做好校内未上岗学生的管理工作 王燕;王冠楠; 101
91 如何加强班集体建设 李红莲;霍岩;朱莎; 102
92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赵吉玲; 103
93 高校贫困学生人本化管理体系微观研究 于瑾;刘金莲; 104-105
94 管理班级的秘诀 修凤英; 105-106
95 浅谈图书馆的柔性管理 张芳; 107
96 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智日生; 108
97 架起与后进生沟通的心桥 龙梅; 109
98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阚景珍; 110
99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庆洲; 111
100 大专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之我见 路晏伶; 112
10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张淑英; 113
102 浅议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及有关问题 朱颖华;长学制;林清诺; 114-115
103 思想品德教学联系实际的思考 汪吉银; 116
104 在实践中创新,在反馈中升华——创新教育小模式探索 陈志勇; 117
105 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盛奇峰; 118
106 提高中职学校礼仪课教学的实效性 李凤玉; 119
107 机械制图课中的有效教学 曹士军; 120
108 培养职高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杨胜; 121+118
109 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数控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曹海斌; 122-123
110 建立农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高章艳; 123
111 浅谈农村语文活动课 王升厚; 124
112 浅谈新课程高中语文文本剧的编演 征同俊; 125
113 当前教育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覃忠玻; 126
114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协调及配合 许耀增;邓芳华; 127
115 关注家庭教育中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胡珊; 128
116 中老年教师遭遇“90后”学生——浅谈当代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困惑和对策 吴希成; 129
117 发展中的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 130
Ⅲ 刘卫国的介绍
刘卫国,男,1988年——199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1995年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总工会工作,2000年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2001年起在职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小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