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督察立法
Ⅰ 土地督察和土地督查,有什么区别
土地督察是指对土地问题的监督与察看,可以是职业或职务,也可以是一次临时行为.土地督查就是监督检查喽,只能是一次临时行为.
Ⅱ 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人多地少,而长期以来土地利用粗放浪费,违法违规占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耕地保护制度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等在地方得到贯彻落实,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应运而生。
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提出:“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2006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印发,批准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及9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建立和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是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土地管理重大决策,落实世界上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行政权力与责任体系的改革创新;是提高土地管理行政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国土资源管理实用手册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以来,土地督察机构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严格履行土地督察职责,始终做18亿亩耕地红线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坚强守护者,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忠实护航者,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和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积极促进者,为严格土地管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Ⅲ 怎么看待《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的
8月11日,经第22次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印发。国土资源部党组向各省级、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党委)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法治国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敢于担当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意见包括五方面内容,共二十一条。在总体要求方面,意见提出了法治国土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意见提出,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贯彻到全过程,把依法行政和加强监督作为重点,使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完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方面,意见从严守立法原则、完善立法程序、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做好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坚持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就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意见就完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等提出了要求。意见表示,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的修改,推进国家土地督察、不动产统一登记、土地利用规划等重点法规规章的制定。
在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和监督方面,意见从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加强国家土地督察、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就规范审批,意见提出,要及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制定国土资源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和负面清单。就执法工作,意见就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立案标准、建立健全执法程序、推行公示制度、完善效果评价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建立全过程记录制度、完善执法司法衔接机制等提出了要求。
在健全普法教育和依法维权机制方面,意见从加强教育培训、开展普法宣传、健全依法维权和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将每年的12月作为国土资源法治宣教月。
在加强法治国土建设的领导方面,意见提出,党组(党委)负总责,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将法治国土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确定合理权重。
Ⅳ 现行国家土地督察业务体系是怎样的
现行国家土地督察业务体系由核心督察业务及其技术支撑方式两部分组成。
核心督察业务包括例行督察、审核督察、专项督察。
国土资源管理实用手册
技术支撑方式包括调查研究、观测点分析、在线土地督察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实用手册
Ⅳ 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的职责是什么
(1)研究拟订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规划、工作制度、具体办法和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完善国家土地督察体制、制度的研究,拟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3)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家土地督察局的工作,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4)负责对国家土地督察局上报的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5)负责土地违法违规责令限期整改的相关工作。
(6)负责土地督察工作重要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上报等相关工作,加强与国家土地执法监察局的日常联系、情况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7)组织国家土地督察局开展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建议,促进调研成果的应用和转让。
(8)协调国家督察局及其工作人员的派驻工作,负责国家土地督察局及其工作人员的派驻协调、联系和服务等具体管理工作。
(9)开展国家土地督察队伍建设工作,协助人事部门考核和管理国家土地督察局工作人员。
(10)承办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交办的其他事项。
Ⅵ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法定职责是什么
(1)监督检查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
(2)监督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执法情况,核查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监督检查土地管理审批事项和土地管理法定职责履行情况。
(3)监督检查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要求情况。
(4)开展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建议。
Ⅶ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如何设置督察区域怎样划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规定,国家土地督察行政编制360名,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1名,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兼任;兼职副总督察1名,由国土资源部1名副部长兼任;专职副总督察(副部长级)1名,司局级领导职数67名。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正局级)。由国土资源部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正局级,每个国家土地督察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和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司局级)若干名。
派驻地方的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的督察范围如下:
Ⅷ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规定,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在坚持“不改变、不取代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管理职权”;“不直接查处案件。对发现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由国家土地总督察按照有关规定通报监察部等部门依法处理”的原则下,行使调查权、审核权、纠正权、建议权。
Ⅸ 土地督察的职能
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监督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执法情况 ,核查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监督检查土地管理审批事项和土地管理法定职责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要求情况;开展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建议;承办国土资源部及国家土地总督察交办的其他事项。
按照2010年三定方案,国家土地督察的职责描述为:
国务院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授权国家土地总督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监督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国家土地总督察对国务院负责。委托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
Ⅹ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和国土资源部“三定方案”,国务院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授权国家土地总督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监督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国家土地总督察对国务院负责。
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正局级),其主要职责是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承担责令限期整改的具体工作,组织调查研究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建议等。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代表国家土地总督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监督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执法情况,核查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监督检查土地管理审批事项和土地管理法定职责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要求情况;开展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建议;承办国土资源部及国家土地总督察交办的其他事项。
相关链接
根据工作需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可以适时向其督察范围内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派出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巡视与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