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

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

发布时间: 2021-12-11 15:23:00

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 A反向思维 B相反相成 C祸福相依 D道法自然

反 通假字 通 “返”

所以,选 B C

❷ 请问大家对于《道德经》都有什么见解

与西方神经病患者症状一样的道德经,离开易经一无是处。这种二流智慧在西方人形兽面前就是宝贝。‘’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的方法论才是无价的。

❸ 对道德经的感悟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成功。

《道德经》“德”的部分,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 ,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 。“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如同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

❹ 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所流传下来的思想沿用至今,其中有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就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属于道的运动,而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就如我们生活一样,要学会谦逊,以“反者”来思考自己的路是否正确,并且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去行动,去遵循道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活得自在,活得洒脱。老子的这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主要还是向我们揭示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

❺ 谈谈你对《道德经》的理解,体会。

《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但学术界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

❻ 道德经中道和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 我们觉得《道德经》很难懂,是因为这种用文言文写的哲学书,真可以算是阅读界的拦路虎,谁看谁懵圈。

    可是杨宗纬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学会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因为《洋葱》的歌词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道德经”,你会发现,你会讶异,这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嗯,那我们就来试着剥剥看吧!

❼ 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在《道德来经》中,自 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BC)    A. 祸福相依     B. 相反相成     C. 反向思维     D. 道法自然

❽ 道德经反映了老子什么思想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
老子道德经永恒意义。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编辑本段

❾ 关于道德经的理解和感悟,谁解释的最透彻

清之前,《道德经来》版本有源103种。迄今,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东汉末期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1969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两个抄本(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现代,萧天石先生的《道德经圣解》偏重于道教修炼,被誉为近代第一注家;冯海涛先生的《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一书,则着眼于人们的寻常日用,经文前后文印证,以老解老。

热点内容
大撤销条例 发布:2025-05-17 23:30:43 浏览:763
2017年行政诉讼法 发布:2025-05-17 23:16:52 浏览:257
国内顶尖律师 发布:2025-05-17 23:15:29 浏览:1
盐津县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5-17 22:56:12 浏览:87
快递运输条例 发布:2025-05-17 22:49:36 浏览:95
工伤保险条例工资 发布:2025-05-17 22:46:08 浏览:281
湖南三湘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17 22:42:22 浏览:242
刘琬琳律师 发布:2025-05-17 22:42:06 浏览:66
劳动法期末考试辨析题 发布:2025-05-17 22:35:41 浏览:32
法治的主题手抄报内容 发布:2025-05-17 22:34:06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