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马克思看来道德产生的

马克思看来道德产生的

发布时间: 2021-12-20 10:39:42

①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道德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最主要的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③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其产生有多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为人们共同生活及专其行为的属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3)马克思看来道德产生的扩展阅读:

道德形成相关发展:

1、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2、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3、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④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

道德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⑤ 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回。

(答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⑥ 标题马克思认为道德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三点

⑦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对道德是怎么解释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专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属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7)马克思看来道德产生的扩展阅读: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⑧ 马克思如何揭示道德起源

马克思认为:
道德是人所特有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劳动是道德版起源的基础。
(权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社会关系首先是一种劳动关系,是劳动活动推动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劳动把本来孤立的个体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关系。这就是最初的社会关系。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利益,而且也意识到他人和整体的存在和利益,道德才会产生。
(3)劳动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建立起了比较经常而固定的各种社会关系,并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包括道德意识在内的各种意识。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相互交往复杂了。产生了 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与之相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从道德意识上约束人的行为,调整各种利益矛盾,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性。日久天长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就是最初的道德准则。

⑨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1、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于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这一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二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⑩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抄,道德产生袭的条件:

  1.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

劳动不仅创造了道德产生的必要性,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因为劳动不仅带 来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带来了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使人们产生了对自己的全面意识和 全 面发展的要求。尽管这种意识和要求在最初很不完善,还没有成为道德的主要动力和基本内 容,但它一旦形成,就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道德发生中的积极的肯定的动因,推动着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人们通过劳动不仅满足生存需要,而且在劳动中体验到人的本质、人的 力量,萌发出对前景的想像和展望,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使人将处理好自己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全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手段。于是,道德不仅成了社会和谐、发 展的保证,而且也成了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可或缺的追求。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243条规定6 发布:2025-05-11 02:20:41 浏览:45
法院人说法院 发布:2025-05-11 02:19:16 浏览:201
教育法规看法 发布:2025-05-11 02:19:15 浏览:615
道德重要词 发布:2025-05-11 01:50:15 浏览:144
若言律师 发布:2025-05-11 01:45:44 浏览:440
知识和道德 发布:2025-05-11 01:40:11 浏览:794
直接损失合同法 发布:2025-05-11 01:40:09 浏览:154
璧山特别法院 发布:2025-05-11 01:40:08 浏览:541
速度道德强森 发布:2025-05-11 01:38:43 浏览:321
民事诉讼法性考册答案 发布:2025-05-11 01:28:34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