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台湾法学博士

台湾法学博士

发布时间: 2021-12-20 19:28:05

A. 为什么美国法律专业读三年就是博士了

一般法学博士修读期最少为期三年,当中须包括修毕一定学分的指定课程,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ination)后,学生须撰写一篇博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院的认可后便能够获颁授该学院制度的法学博士学位。

Juris Doctor(J.D.)是美国法律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个学位,设立的目标是为有志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提供学术和职业的训练。

J.D.学业完成时间通常为三年(兼职修读一般需四年),申请者需要具备学士学历,但申请者的学士学历不需与法律有关,念文学或理工学士者皆可申请J.D.学位课程,一般不必写论文,修毕学分数即可获得J.D.的学位。在美国大多数州,法律学士学位是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为律师执照的先决条件。

拿到J.D.后,才能申请法学硕士班,日后取得法学硕士(LL.M.)的学位,接着才能申请法学博士班,写出论文并通过口试,取得法学博士(S.J.D.)学位。

(1)台湾法学博士扩展阅读:

由于美国的法学教育所提供的第一个基础学位名为“Juris Doctor(J.D.)”,而该学位并非博士学位但将之译成中文却又确实是“法学博士”的意思,因为曾为不少非英语系地区带来麻烦。

但由于多个语言中“法学博士”在该语言的社会中早已明确为“法学学科的博士学位”,因此不少遇上此问题的地方均另外再为J.D.定名。

然而在为J.D.定名以前,有不少地区或院校为明确区别J.D.与真正的法学博士学位,会以该学位的正式名称作硬性翻译,例如将S.J.D.定为“法律科学博士”(如上表),虽然从意义上上表所述之四种名称均为法学博士学位,但硬性翻译在不少地方均已约定俗成。

在中文中,不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均有过将J.D.与其他法学博士学位均译作“法学博士”的情况,为避免两者之混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曾经研究解决办法,现时,J.D.的官方中文译名为“法律博士”。

B. 我所在学校是台湾承认41所高校之一,想到台湾读研,台湾哪所大学法律系比较好同时又不是太难申请

大陆学生想赴台求学,共有以下管道:
1.高中生透过陆生联合招生委员会(简称陆联会)网站申请台湾本岛私立院校和外岛公立院校的本科(台湾本岛公立学校的本科尚未开放供陆生就读),户籍需符合八省市之一(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广东和2013年新增加的湖北、辽宁),且高考分数线至少在二本以上才有资格录取.

2.持有211院校在内的111所大学或台湾教育部所承认国外学校的学士、硕士学历,可报考台湾公立、私立学校的硕士班、博士班,需同时符合户籍在八省市的条件才可报考,与本科一样透过陆联会申请.目前户籍的限制为大陆官方所为,近日台湾已多开放70所211院校学历,因此未来可望大陆方面也开放更多省市可报考台湾院校.

台湾法律系较好的院校为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北大学、东吴大学、国立成功大学、辅仁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兴大学、东海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也有个规模较小的法律与政府研究所,相较其他院校而言这个专业只有硕博生,无本科生,所以才说规模小.


目前台湾已开放承认到111所211院校了,41所是之前承认的985院校,而身为985院校的学生,只推荐申请上述法学院校,其他在台湾的法学界较不知名.

申请难度最高的自然是2011-2013年申请人数分别为第一、第二的台大与政大.所以要法学好又不太难申请的绝对是国立台北大学和东吴大学,这两校最好的专业都是法律系,是台湾法学可并列在第三的院校.由於两校都是擅长文法商学,因此整体水平是不如台清交成政中央中山中兴中正这些知名的国立综合院校,所以申请人数相对而言少一些.


辅仁大学的法律学系也不错,但此校由於在大陆很知名,所以申请人数无论是招大陆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一直是私校之冠,去年录取人数比新竹交大还多.

最後附上2013台湾院校招收陆生硕博班预分发正取、正式分发录取统计
2013年大学校院招收大陸地区学生硕士班预分发正取统计:
台大114
政大64
清大58
成大52
辅仁41
交大38
中央24
中山20
台科17
台师15
中正13
淡江12
世新10
中兴9
北科9
中国文化8
铭传6
台北5
海洋5
东吴5
东海5
云科3
台南3
北艺3
台艺3
屏教大3
长庚3
逢甲3
佛光3
北市教2
东华2
静宜2
中华2
嘉义1
暨南国际1
竹教大1
实践1
宜兰1
南艺1
体大1
高餐1
金门1
朝阳1
南华1
环球1
法鼓佛教1
合计:575名

2013年大学校院招收大陸地区学生博士班预分发正取统计:
政大20
清大9
交大8
台大7
成大6
中山6
台师5
中正4
台科4
云科4
中央3
北科3
淡江3
东华2
辅仁2
东吴2
世新2
铭传2
虎尾2
亚洲2
昆山2
彰师1
暨南国际1
竹教大1
屏教大1
台艺1
长庚1
元智1
东海1
高第一1
大同1
中国文化1
义守1
朝阳1
佛光1
法鼓佛教1
合计:113名

2013年大学校院招收大陸地区学生硕士班正式分发录取统计:
台大107
政大61
清大52
成大47
辅仁39
交大37
中央24
中山19
台科15
台师13
中正13
世新10
北科9
淡江9
中国文化8
中兴5
台北5
东吴5
东海4
铭传4
海洋3
云科3
北艺3
台艺3
屏教大3
台南2
东华2
北市教2
长庚2
静宜2
中华2
佛光2
逢甲1
暨南国际1
竹教大1
宜兰1
南艺1
体大1
高餐1
金门1
元智1
实践1
朝阳1
南华1
法鼓佛教1
合计:528名

2013年大学校院招收大陸地区学生博士班正式分发录取统计:
政大19
清大9
交大7
台大7
成大5
中山5
台科4
台师4
中正4
云科4
北科3
淡江3
中央2
东华2
辅仁2
东吴2
世新2
铭传2
亚洲2
昆山2
台艺1
暨南国际1
竹教大1
屏教大1
长庚1
元智1
东海1
大同1
中国文化1
义守1
朝阳1
佛光1
法鼓佛教1
合计:103名

C. 国外哪些大学法学phd比较好

世界排名前50的法学院,美国有13个,分别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乔治城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康奈尔大学和杜克大学。加拿大有3个,分别为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其中耶鲁大学法学院最具有代表性。

耶鲁大学法学院

耶鲁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843年,被视为世界最顶尖的法学院。自1987年发布美国法学院排名以来,它一直名列全美第一。耶鲁法学院以小而精著称,师生比为1:7.5,为全美法学院最低。相对于哈佛和斯坦福的法学院,耶鲁法学院最为学术型,以法学理论为主,也是三所法学院中录取难度最大的。耶鲁法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精英教育,不单纯强调法学知识,培养了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精英。目前该学院最强的领域包括国际法、宪法、经济法以及法律历史。


欧洲篇

欧洲地区是法学院的另一个代表强区。其中,英国法学院的实力最强,在世界前50的法学院中,英国就有10个大学入榜,其中前三名分别为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德国排名最靠前的分别为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法学院,均为世界前50的顶尖高校。此外,荷兰的莱顿大学和法国的巴黎第一大学的法学院也是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之一,均位列世界前50名。

牛津大学法学院

牛津大学的法律专业已经有超过800年的历史,以独特的传统学徒式导师制度著称。牛津法学院目前QS世界排名第二。牛津法学院的博士教育一般为三年,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需要通过开题答辩,开题未成功者授予MPhil/Mst学位,一旦通过则正式成为博士的候选人。第二阶段为博士毕业的前一年会进行的中期检测,主要检测候选人是否有能力完成博士论文的内容。第三阶段为博士论文的最终答辩,通过者即获得博士学位。

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

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150年,是除了英国以外欧洲大陆最好的法学院,又称索邦法学院。法国是传统的法学强国,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的蓝本。许多国家的法律都以此借鉴,中国也是其中之一。其优势领域:商法和税务法

D. 如何去台读法学博士

貌似台湾的公立大学都不承认大陆学历,去了也上不了

E. 法学博士的美国法学博士简介

Juris Doctor(J.D.)是美国法律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个学位,设立的目标是为有志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提供学术和职业的训练。J.D.学业完成时间通常为三年(兼职修读一般需四年),申请者需要具备学士学历,但申请者的学士学历不需与法律有关,念文学或理工学士者皆可申请J.D.学位课程,一般不必写论文,修毕学分数即可获得J.D.的学位。在美国大多数州,法律学士学位是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为律师执照的先决条件。
拿到J.D.后,才能申请法学硕士班,日后取得法学硕士(LL.M.)的学位,接着才能申请法学博士班,写出论文并通过口试,取得法学博士(S.J.D.)学位。 由于美国的法学教育所提供的第一个基础学位名为“Juris Doctor(J.D.)”,而该学位并非博士学位但将之译成中文却又确实是“法学博士”的意思,因为曾为不少非英语系地区带来麻烦。但由于多个语言中“法学博士”在该语言的社会中早已明确为“法学学科的博士学位”,因此不少遇上此问题的地方均另外再为J.D.定名。然而在为J.D.定名以前,有不少地区或院校为明确区别J.D.与真正的法学博士学位,会以该学位的正式名称作硬性翻译,例如将S.J.D.定为“法律科学博士”(如上表),虽然从意义上上表所述之四种名称均为法学博士学位,但硬性翻译在不少地方均已约定俗成。
在中文中,不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均有过将J.D.与其他法学博士学位均译作“法学博士”的情况,为避免两者之混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曾经研究解决办法,现时,J.D.的官方中文译名为“法律博士”。 一般法学博士修读期最少为期三年,当中须包括修毕一定学分的指定课程,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ination)后,学生须撰写一篇博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院的认可后便能够获颁授该学院制度的法学博士学位。
在入学要求上,各院校规定不一,较常见的是要求申请人须拥有法学硕士学位或为法学硕士学位课程之应届毕业生。

F. 去台湾大学做博士后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第一、自己先找个单位挂靠,对岸大学发邀请函和日程表同时帮办入台证,拿着邀请函和日程表,和单位的一些证明去单位所在地的台办申请赴台批件。

第二、拿到批件去公安局办前往台湾通行证。

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简称台大,成立于1928年,是坐落于台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其前身为日本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台北帝国大学”,这是当时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国大学之一。1945年,台湾光复后,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1949年,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后,台大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成为了台湾教育部门资助经费最多的一所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著称,其教授、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莫大影响,校园亦为多次民主运动、学生运动的策源地。其大批毕业生担任了台湾各大行业的领军人物,其中就包括知名校友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

截至2013年12月,台湾大学校区分布于台北、宜兰、新竹、云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区,校地面积约3万4千公顷,占台湾总面积的百分之一;学生总人数达33000多人,其中大学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余人,专任教师2044人,兼任教师1911人。

截至2013年12月,台湾大学共有专任教师2044人,其中教授1127人、副教授473人、助理教授394人、讲师50人;兼任教师1911人,其中教授714人、副教授337人、助理教授365人、讲师495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当中有外籍教师248人。截至2014年12月,教师中共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7人、2014年台湾“教育部”国家讲座主持人2人、2013年台湾“总统”科学奖获得者3人、2013年重要学会会士201人。

在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7人):于靖、伍焜玉、周昌弘、周美吟、宋文薰、廖一久、曾永义、朱国瑞、朱时宜、林仁混、林荣耀、林秋荣、林长寿、杨泮池、江博明、沈哲鲲、王瑜、管中闵、罗铜壁、胡佛、胡正明、谢道时、贺曾朴、陈培哲、陈定信、陈永发。

台湾“教育部”国家讲座主持人(2014年2人):陈荣凯、庄立民

台湾“总统”科学奖获得者(2013年3人):彭旭明、卢志远、赖明诏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台湾大学共有105个研究所设有硕士班,94个研究所设有博士班。

重点研究领域

医学(基因体医学、磁振造影、兽医)、历史学、管理学、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凝态物理等)、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天文学、宇宙学、大气科学(台风预报、气候变迁)、地质学(台湾板块运动、地震预警)、政治学、生物科技、法学、心
理学(华人本土心理学)、电信工程、教育、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

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显示,台湾大学共有109个研究所,另设有国际级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研究中心7个、校级研究中心44个。

国际级研究中心(5个):

智慧机器人及自动化国际研究中心 、Intel-台大创新研究中心 、跨国顶尖癌症研究中心 、台湾欧洲联盟中心 、台大新能源中心

“国家级”研究中心(7个):

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台北办公室、“科技部”化学研究推动中心、“卫生福利部”暨国立台湾大学传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卫生福利部”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科技部”国立台湾大学贵重仪器中心

G. 法学博士生读多少年比较合适 求解

1-一般三年毕业,主要看毕业论文和相关科研成果的完成时间。
2-不同的同学,可能毕业的时间不同,但一般都是三年毕业。

H. 法律硕士与法律博士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吗

法律硕士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以教学、学术、实务多方面为指向,而法律硕士则是以致用、实务为指向。

官方认定
法律博士在法学院的学历阶梯中属于基础法律学位,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而由于法律博士中的“博士(Doctor)”在语言上的对应字义,关于法律博士是不是博士学位则存在较大争议。在学术惯例上,法律博士和其他专业学位一样,并不等同博士学位,这个惯例已于世界上多间大学以明文规定。在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对其法律博士课程的网页简介上便指出“法律博士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修课式硕士学位”。

在内地为避免混淆,其法律专业学位课程一律定名为“法律硕士(Juris Master)”;而在中国内地,法律博士的学历被认定为“相当于中国内地的法律硕士”。现时,在中国内地,只有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法学院(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开办的普通法法律学位是以“Juris Doctor”定名,但其中文名称依然沿用“法律硕士”。

在台湾,法律博士被认定为法律研究所学位。

在香港,法律博士在资历架构中属于第六级别,属“硕士、学士后文凭、学士后证书”之级别。

非官方认定
不少地方、机构对于法律博士的学历规格仍然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大致分为两种派别:

认为法律博士等同本科学位的派别:由于法律博士在法律学位的阶梯中处于基础位置,在进修或投考律师资格的地位上与法学士相若,因此有人认为法律博士与法学士的地位理应相等。

认为法律博士等同研究生学位的派别:由于法律博士的入学要求是本科毕业,因此纵使法律博士只是法律学位阶梯中的基础学位之一,但有人认为法律博士的地位应高于本科学历,属研究生学位。

I. 法律博士的法律博士学历地位

法律博士在法学院的学历阶梯中属于基础法律学位,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而由于法律博士中的“博士(Doctor)”在语言上的对应字义,关于法律博士是不是博士学位则存在较大争议。在学术惯例上,法律博士和其他专业学位一样,并不等同博士学位,这个惯例已于世界上多间大学以明文规定。在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对其法律博士课程的网页简介上便指出“法律博士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修课式硕士学位”。
在内地为避免混淆,其法律专业学位课程一律定名为“法律硕士(Juris Master)”;而在中国内地,法律博士的学历被认定为“相当于中国内地的法律硕士”。现时,在中国内地,只有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法学院(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开办的普通法法律学位是以“Juris Doctor”定名,但其中文名称依然沿用“法律硕士”。
在台湾,法律博士被认定为法律研究所学位。
在香港,法律博士在资历架构中属于第六级别,属“硕士、学士后文凭、学士后证书”之级别。 不少地方、机构对于法律博士的学历规格仍然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大致分为两种派别:
认为法律博士等同本科学位的派别:由于法律博士在法律学位的阶梯中处于基础位置,在进修或投考律师资格的地位上与法学士相若,因此有人认为法律博士与法学士的地位理应相等。
认为法律博士等同研究生学位的派别:由于法律博士的入学要求是本科毕业,因此纵使法律博士只是法律学位阶梯中的基础学位之一,但有人认为法律博士的地位应高于本科学历,属研究生学位。

J. 法学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绍!

1、江平:
中国著名法学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2、陈光中
浙江永嘉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2001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授予终身教授称号。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他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为培养法学高级人才,发展诉讼法学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改革和健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开展国内外诉讼法学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贺卫方
贺卫方无疑是中国当今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授。1993年6-7月美国密执安大学、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原副书记、原副校长(兼)王利明接任常务副校长。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曾担任职务: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合同法》起草委员会组长、《物权法》、《侵权法》、《民法通则》起草组核心成员。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起担任第四届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届特邀咨询员、公安部第二届特邀监督员,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2007年担任中央政治局《物权法》专题讲座主讲人。主要著作包括:独著:《民法》、《民法总论》、《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裁判的方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中国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编:《民商法论丛》、《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从书》等。

热点内容
周口沈丘法院 发布:2025-05-10 21:38:14 浏览:991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解读 发布:2025-05-10 21:35:58 浏览:169
广西民族大学法律硕士调剂 发布:2025-05-10 21:25:16 浏览:336
余凌云行政法讲义下载 发布:2025-05-10 21:10:07 浏览:382
法律讲堂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10 21:04:59 浏览:498
证券法和经济法基础 发布:2025-05-10 20:59:08 浏览:632
业务员飞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20:59:03 浏览:349
国家法院上班了吗 发布:2025-05-10 20:29:01 浏览:56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产生 发布:2025-05-10 20:24:20 浏览:441
税务政策法规承诺 发布:2025-05-10 20:18:38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