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通过

道德的通过

发布时间: 2021-12-21 13:47:56

A. 道德是通过什么评价人的行为

通过自有的一种复“道制德评价体系”。(本句是答案;以下是解析。)

【评价不是目的——“德为接”——这才是目的】

这一体系有其固有的原则信条。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方能得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方能得信。——就是这两个字:善、信。这就是社会、关系根本原则。
真道德,除“善、信”外,没有第三个原则。“善、信”都是有标准可依的道德原则,是严格、实用的道德评价原则信条。——以保障私利为目迪的道德都是私德;不以真理为基础的道德都是伪道德。私德误事,伪道德误人!
私德和伪道德评价体系的原则信条的根本的、共同的特征是:完全主观化。长久以来,最常见的伪道德和私德原则信条就是:仁、义。将“善信”的原则附加上“礼”的要件而成为“仁义”,就如将公共财物辅以包装去出售一样的行径。

◎附录i 伪道德和私德的形成过程、作用方式如下:
Ⅰ 首先骈侈真理或者制造伪概念。
Ⅱ 其次使人相信假命题。
Ⅲ 再次以假、伪作为评价标准。
Ⅳ 最后达到主观訾誉之目迪。

B. 道德是通过什么来评价人的行为的

是通过道德舆论抄的褒扬与贬袭斥及传统习惯的力量 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人的行为的。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也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积极的强化。
通过道德评价使人们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帮助一起分析原因、动机,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通过舆论工具,扶扬正义和真善美,打击压制假恶丑,制约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C. 道德的详细解释

1.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①《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②《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③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④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3.老子《道德经》的省称。
①南朝 宋鲍照《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②唐杜甫《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③元倪瓒《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4.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①《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
②《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③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D. 联系社会生活,说说道德是通过那些方式来发挥作用的

作用方式:
(1)通过道德舆论的褒扬和贬斥来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联系各版种传媒手段和社会舆权论即可,社会舆论是流行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和议论)
(2)通过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比如孝敬老人什么的。)

传统习惯是一定社会、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习以为常的社会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方式。
(3)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见义勇为什么的)
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规范的正义性、正确性的认定以及对实现相应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E. 道德通过什么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您好!道德通过道德舆论的褒扬与贬斥、传统习惯的力量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谢谢阅读!

F. 道德通过什么来维系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G. 道德通过什么来维系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版价的原则规范、心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H. 道德是通过什么对一个人的品行发生极大的作用

通过自有的一种“道德评价体系”.(本句是答案;以下是解析.)
【评价不是目的——专“德为接”——这属才是目的】
这一体系有其固有的原则信条.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方能得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方能得信.——就是这两个字:善、信.这就是社会、关系根本原则.
真道德,除“善、信”外,没有第三个原则.“善、信”都是有标准可依的道德原则,是严格、实用的道德评价原则信条.——以保障私利为目迪的道德都是私德;不以真理为基础的道德都是伪道德.私德误事,伪道德误人!
私德和伪道德评价体系的原则信条的根本的、共同的特征是:完全主观化.长久以来,最常见的伪道德和私德原则信条就是:仁、义.将“善信”的原则附加上“礼”的要件而成为“仁义”,就如将公共财物辅以包装去出售一样的行径.
◎附录i 伪道德和私德的形成过程、作用方式如下:
Ⅰ 首先骈侈真理或者制造伪概念.
Ⅱ 其次使人相信假命题.
Ⅲ 再次以假、伪作为评价标准.
Ⅳ 最后达到主观訾誉之目迪.

I. 道德是通过什么来调节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使道德关系逐步由实有向应有过渡。道德的反映(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而道德的他功能则归附于这两大功能或交织于这两大功能之中。道德功能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道德所共同具有的属性。但是由于各社会和各阶级的道德所反映和维护的利益不同,其功能发挥社会效果也不同。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功能的发挥与政治、法律、文艺、宗教等其它社会因素功能的发挥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现在有种说法,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是从内心起到约束作用。违反了道德,往往是靠舆论的监督和公众的谴责来达到惩罚的目的。
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是从外在起到约束作用。违反了法律,往往是靠国家的强制力来达到惩罚的目的。
对于道德来说,是一个区域内生活的人组成社会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而法律是立法者以统治阶级的立场创立的。
法律所规定的方面远远少于道德规范的方面。但是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实施在现代社会很多地方比道德约束要强。

J. 道德的通俗解释

道德

dàodé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热点内容
大律师剧照 发布:2025-05-10 10:53:45 浏览:880
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费 发布:2025-05-10 10:37:58 浏览:869
温江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10 10:31:55 浏览:687
微信骂人立法 发布:2025-05-10 10:17:37 浏览:180
四川省名木古树保护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0 10:16:53 浏览:974
出借证书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10:15:57 浏览:762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发布:2025-05-10 09:34:35 浏览:269
新婚姻法婚后继承的财产如何分配 发布:2025-05-10 09:34:29 浏览:187
笑刑刑法美女 发布:2025-05-10 09:28:06 浏览:566
民法为准 发布:2025-05-10 09:23:04 浏览: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