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定论

道德的定论

发布时间: 2025-05-10 08:13:04

❶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兼论武全先生对道德的见解有待商榷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录武全先生对道与德
的个人见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附:【耿阁:语】:
老子的“道”是什么?答曰:“老子之“道”就是“无之宇宙之无极”。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这是铁律定论。老子的“德”是什么?答曰:“德也者唯道是从”。“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曰:“答曰: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道德整体道德无间”之“整体无间无间整体”。“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长啥样德啥样之德长啥样道啥样”。(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趋向於无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达平衡是整个宇宙物质运动运行始终行为的并之是整个人类事物发展变化始终因果的总规律总道理总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谛·是其宇宙的法则·是其宇宙的实质·之是其宇宙的本质·是其宇宙的本来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对道的认识认知认为认定境界状态:
(一):“从来都是清晰无比的”。!!!!!
(二):“始终都是坚定不移的”。!!!!!
(三):“绝然都是斩钉截铁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断然都是精确至极的”。!!!!!
(六):“常然都是没有勉强的”。!!!!!
(七):“综然都是论欠彻悟的”。!!!!!
(八):“总然都是解老有误的”。!!!!!
(九):“定然都是圣言自谦的”。!!!!!
(十):“鉴然都是不能乱来的”。!!!!!
耿阁: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点16分。关于对老子先生对道的认知的问题,有史以来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世俗论道者们转了九百九十九个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个误解了老子先生数千年的那个什么总认为老子先生自谦式所说的那种:“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的话语的意思中总是倾向于误认为的老子先生是勉强曰道,也有的人认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谛是啥?也有人认为老子先生没有把道解释清楚等等的那些个怪诞不经的荒谬无际的甘愿自丑式的浅识陋知式的那种见识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实人家老子先对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圣道万事万物万情万理的所有的规律是啥是什么意思的道理都讲完了并都彻底的讲清楚讲透彻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写的《道德经》他还能不知道“道”是什么吗?他所说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谦自讥”式的自应反诘之语只不过是为了更贴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顺心更有序的论证自己的思想理论观点而已罢了。!他绝对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准精确到了无以复加的那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种层次层级的之其境界境态了”。!!!!!我耿阁所著写的:“文章三千诗万首”的千万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论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的有关问题的之其问题的”。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❷ 辩论赛,道德追求与金钱追求是否可以并行

辩词:
正一: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方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两者可以并行的阶段与过程。 首先,依照中国传统而言,孔夫子曾经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富而可求也,虽置鞭之士,吾亦为之”。明代王阳明先生曾经告诉我们:“众终日做买卖,义不在己为圣贤。”这就证明了金钱与道德是可以并行的。 其次,就西方思想而言, 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而幸福的来源基础就在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足。”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一书中也指出:“要达到自我实现,就要使得资本能与其传统伦理互相配合。” 再者,我方将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论证两者其实是可以并行的。第一、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之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个坚持”是立国之本,而两者的辨证统一都建构在所谓的经济建设这样的中心之下。这不正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同样重要的吗?第二、邓小平先生也说过:“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也不能有穷的所谓社会主义。”今天致福并不是罪过啊!综上所述,我方已成功地论证,今天不管在个人人生追求方面,或者是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方面,金钱与道德其实是可以并行的。如果说两者不能并行,那不就是诱导没金钱成不了事,没道德有金钱准会坏事嘛!因此,只有在金钱与道德可以并行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创建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也就是“全国上下皆经商,齐心合力创富强”。谢谢大家!

反一:谢谢主席!观众们,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要澄清的是,今天我在这里谈的不是金钱与道德能不能统一,也不是有金钱有道德能不能统一,我们要说的是“追求金钱与追求道德不能统一。首先我们来看看怎样理解这句话。”追求“就是极力的探求和寻求,“统一”就是一致的意思,“金钱”是货币是财富的象征,“道德”是一定的社会调整人与人、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欣慰规范的总和,它的表现形式是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尊重和维护。“金钱追求”就是把对财富的占有放在首位,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最大可能的敛聚财富。这显然不同于对方同学所说的物质文明的建设。“道德追求”就是对善、正义、公正、诚实的高尚境界的努力探求。这就不仅意味着对恶的、非正义的、偏私的和虚伪的追求金钱手段的屏弃,更意味着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作到最多的奉贤和最少的索取。这显然也不同于对方同学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样,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的矛盾不是显而易见吗?我们不是说遵守道德的人就不能获取金钱了,因为我们都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遵守道德的前提下以理智和体力合理地获取金钱,但是这种遵守和获取并不等于我们今天谈的追求,因为追求显然是一种更专一、更投入的状态。正是因为对金钱或道德的追求,意味着对另一种追求的放弃。所以大多数人都在遵循道德和获取金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才没有成为圣人或恶魔。世界上有许多拥有大量财富又乐善好施善助的人,那么是不是他们就找到了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的统一呢?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是大量获取财富,就不是最多的奉献,最少的获取。既然他们乐施善助,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所以,他们也是在获取金钱和道德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如果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那就在于他们用什么手段以什么样的心态获取金钱,也无从知道他们的善行义举是否完全为了发扬道德,所以我们不宜枉加评论。我方将从理论、事实、价值方面论证我方的观点,即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正二:大家好!对方辩友友好好象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当一个人遵守诚实信用的时候,他就是没有道德的。如果我在享有生活之乐的时候,我又在外面奉公守法地赚取金钱,请问如果把享有生活之乐摆在第一位的时候,金钱追求是不是就应该被抛弃呢?好的,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证“金钱与道德不能并行”是一种错误的概念。 第一,就金钱与道德的关系来说,如果只追求道德,没有金钱是穷的,是荒谬的。因此,如果追求道德,“人人求道德,人人饿肚皮”呀!这样的社会是乱的。所以说在对方的立论之下,社会必然是穷的、乱的。这里我要问对方辩友的是,难道我们的社会全部都是穷,全然都是乱吗? 第二,就实际的情况而言.如果金钱跟道德追真的不能并行追求,我就请问对方辩友,难道认真本着良心奉公守法追求金钱的人民都是不存在的吗? 最后,我们就中国大陆的现状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是整个中国的首要工作.如果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可以统一的话,我要问一问对方辩友,中国想要过度到道德完美经济富足的共产主义社会,岂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吗? 好了,我方已从金钱与道德的关系\时政的状况\中国的现状三个方面成功的证明了”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是一错误的思想.不论古代的货殖三贤到现今的优秀企业家;不论昔日的贩夫走卒到今天的市井小民;不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原则,还是社会主义天下的均富天下的思想概念,都一再告诉了我们金钱与道德是可以并行的。最后我想请各位摸摸自己的良心跟理性来问自己,如果我们以诚实信用、童叟无欺的、循规蹈矩的方法,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来赚取金钱的时候,有谁能够污蔑我们?我不能,相信各位也不能!谢谢大家!

反二:大家好!好象对方二辩听错了我方一辩的立场,我方并没有说赚钱的人没有道德,我们的立场只是:一个人不能同时追求金钱又追求道德.毛泽东同志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方要说:“追求道德使人进步,追求金钱使人落后。”下面我将从理论的层面来说明为什么道德追求与金钱追求不能统一。第一,早在18世纪,保守主义的创始人埃蒙博克以及其他学者就已经认为,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打乱了固有的稳定的社会秩序,摧毁了人们判断善恶的道德标准,取而代之的却是狂热的拜金主义以及利欲熏心的争夺与占有。第二,我们要看一看自由主义理论家的看法。市场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不能成为知道人类道德社会的基础。”他告诉我们:“财富常常是人欲与虚荣心的产物,而人类谋求财富的欲望常常是一发不可收,所以私欲的膨胀可以破坏社会的和谐,而且,会阻止人类道德的追求.”第三,激进主义理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金钱追求能带来道德沦丧.”瑞士经济学家基斯蒙地认为:“在残酷的自由竞争世界里,为所欲为的只是那些败坏一切社会纲纪,没有廉耻,没有原则,没有德行,没有实体心灵的空虚的金钱拐骗者,他们就是一个拐、一个诓,能拐就拐,能诓就诓啊!”第四,马克思更进一步揭示出金钱的追求与道德追求的内在矛盾.他说:“金钱是一种颠倒黑白的力量。它把坚贞变成背叛;把爱变成恨,把恨变成爱;把善行变成恶行,恶行变成善行;把主人变成奴隶,把奴隶变成主人;把愚蠢变成明智,把明智变成愚蠢。”从保守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激进主义,各学派的学者虽然对世界的看法大相径庭,但是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的对立关系却有惊人相似的观点。对方辩友在这些先哲们面前还要说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吗?谢谢大家!

正三:大家好!请大家仔细地想一想,如果我们今天奉公守法地去赚钱,我每天就是为了拼命奉公守法去赚钱,这个时候是不是对金钱道德并行的拼命追求?是不是将这个“追求”摆在第一位,难道它们是不能统一的吗?接下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给各位论证金钱和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 首先从理论的层面来看。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富兰克林早就说过:“只要行动合法,道德就是美德的结果和职业能力的表现。”近代的资本主义受到社会主义刺激之后已经开始致力于社会福利,社会公平增进了。这已经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单纯追求利润和剥削剩余价值,它反而比较接近社会主义讲求的平等和正义的主张。在资本主义,这样的命题是可以成立的。 再就实际来看。古代的范仲淹他“位崇禄厚设义田造福族人,以其所入济其所篓”。这难道不是一种追求并行的例子吗? 各位比我方还清楚,中国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除了以诚实信用受人肯定之外,更捐助了“希望工程”以及“亚运会”,对方辩友难道说她是“假仁假义”?难道说她是“沽名钓誉”吗? 第三点,从价值取向上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只有金钱没有道德是人吃人的社会,只有道德没有金钱是饿死人的社会。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究竟我们是要饿死,还是要去吃人呢? 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要如何建构这样的社会?最后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认识和透过金钱与道德的统一并行,才能满足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成功,人类的社会才得以绵延不绝……谢谢大家!

反三:大家好!对方辩友一再坚持“金钱和道德是可以并行的”,那你可能还没有听过这句顺口溜吧,叫做;“男人有钱必学坏,女人学坏必有钱”呐。下面我将从现实的层面上来再次论证我方观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 的矛盾其实自古早有定论。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为追求道德不惜放弃生命。假如真如对方辩友所说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而孟子又真的为追求真理而舍生取义,那他听了今天对方辩友的这番见解,一定是“死不瞑目”了。被唾弃了上千年的陈世美假如不是为了追求自己对金钱名利的无限欲望的话,假如不是一心想当驸马爷的话,那么他至少也可以回老家当个县太爷吧.但是,正是因为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根本上是不能统一的,所以他选择了荣华富贵,而抛弃了贤惠善良的秦香莲,结果不但掉了脑袋,落了碗那么大个疤,还背了一个千古骂名.再回到红尘滚滚物欲满流的现实中来吧.请问对方辩友,这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行贿受贿、偷税漏税层出不穷;抢劫盗窃、车匪路霸日见猖獗;卖淫行娼、走私贩毒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无所不在;见义不为、见难不助、见死不救、见暴不除时有发生。棉队如此一幅景象,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真的还要我们说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吗?眼下令北京市民气愤的事莫过于卖假药的了。人类发明药物原本是为了治病救人,但是,那些拜金者却靠卖假药来坑害无辜百姓,被人们视为职业杀人犯。其实这些人在台湾也不乏知音。比如一位台湾名医,他因为收受贿赂而锒铛入狱,真可谓“手术刀与红包齐飞,拜金狂与铁窗一色”呀!与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医德相比,难道对方辩友还要说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吗?以上事实无不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段名言。马克思说:“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有人为此铤而走险;假如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有人敢践踏道德和法律,甚至走上断头台”的呀。可对方辩友却盲目乐观地告诉我们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原本是可以统一的。假如人人都是如此盲目乐观的话,那么请问匡扶世风的重任将由谁来完成?宏扬道义的重担又将落在谁人的肩上呢?谢谢大家!

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孟子所说:“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那是指当二者一定发生冲突的时候,但是孟子并没有说“二者总是冲突,舍生取义者也”。对方辩友请教您第一个问题,请您告诉在座的各位,当您认为道德跟金钱不能并行的时候,你到底希望的社会是追求金钱的社会,还是追求道德的社会?请回答,谢谢!

反方: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又有金钱又有道德的礼乐之邦啊,我们在上面辩论的时候,不是已经告诉你们了吗?

正方:《论语•泰伯篇》告诉我们:“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邓小平文选》告诉我们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提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不正是有邦有道而富且贵的蓝图吗?

反方:对方还是说金钱与道德可以并行,但是没有听到极力追求金钱与极力追求道德却不能统一。对方三辩刚才不承认追求是极力追求,却说可以是拼命追求,如果我为了金钱,拼命追求,杀人放火,算不算也是追求道德呢?

正方:对方辩友,如果我为了追求金钱而拼了命去奉公守法赚钱的话,对方辩友,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是“并行”?

反方:耶酥说:“富人进天堂好比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西方的文化最伟大的流派都认为对金钱的追求与对道德的追求是不可以统一的,对方怎么认为啊?

正方:孔子曾经告诉我们:“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才,吾亦为之。”空子认为只要是符合义理,只要能够追求这样的财富,即使是作为一个卑贱的人,也要去做啊。对方辩友如何去面对这样的问题?

反方:孔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一个人可以同时做“君子”,又同时做“小人”呢?

正方:在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的时候,他是一个事实的判断,这“君子”指的上在上位的统治者。他告诉在上位的统治者既要追求道德,又不能够太过火地来追求金钱。换句话说,他这里指的君子应该是在上位的统治者,应该要金钱与道德的并行统一来治理人民使人民过上一个更好的生活啊!(所以对方辩友引用错误。)

反方:对方辩友,将追求金钱与按劳分配获得的生产资料混为一谈,按此逻辑通过不择手段牟取暴利的爆发户和一个按劳报酬的普通工人还有什么差别呢?

正方:对方辩友您不要忘记,社会上或许有这样的人存在,但社会上有更多奉公守法诚实纳税的人民,不然的话,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靠人民的税捐来维持他们自己国家的运作呢?

反方:我方早已承认,很多人在遵循道德情况下用合理的手段去获取金钱,这并不代表着一味地追求其中之一。

正方:遵循道德方式去追求金钱,这不就是一种并行吗?邓小平先生不就告诉我们说:如果只谈精神而不去谈论物质生活,这根本就是唯心论啊!

反方:对方辩友把立论的统一建立在辨证统一上面。对方辩友可能不知道,按照辨证法,善与恶也是辨证统一的,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善与恶也是统一的呢?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要各位相信金钱和道德在这个社会中是没有办法相互融合互相扬弃之后能有一个统一并行的局面吗?这样的社会怎样走向前进呢?对方辩友应该也知道,邓小平先生在回答美国记者麦克•华尔士的时候,他曾经说: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 那么在你们的立论之下,改革开放那不就是“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了吗?

反方:我们还把辩论从邓小平先生身上回到对方辩友身上吧!我很喜欢辅仁大学的校训“真、善、美、圣”,如果对方辩友真的认为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话,那你不介意我把辅仁大学的校训改成““真、善、美、圣”和“钱”吧!

正方:(对不起,对方辩友,辅仁大学校训是“圣、美、善、真”,你念反了。)对方辩友,接着进一步请教你的是……第二次问您,到底希望在您的社会当中人民去追求金钱还是追求道德?第二次请问您,请您正面告诉大家。

反方:刚才我们早已经说过,我们赞成所有的人用合乎道德手段获取金钱,对方把获取、得到等同于追求,那追求的专一性和主动性在哪里了呢?

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您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您今天希望大家能够奉公守法,能够遵循道德去追求金钱。那我再问您一次,如果一个人拼了命去奉公守法去追求金钱。这个时候两个目的是等状的,为什么那不叫“并行”,如果那不叫“并行”,那叫什么?请您告诉大家。

反方:追求金钱就是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我要读给对方两句话看是不是能够统一——“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和另外一句话“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追求金钱当中去”——是不是能够统一呢?

❸ 道德经是谁写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原名老聃,李耳,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他的主要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这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包含81章,分为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核心思想是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实践,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理念。

《道德经》最初并无《道德经》之称,仅以《老子》为名,其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但有学者根据郭店楚简的发现推断应在战国中前期。《道德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演变源于“道”,认为“道”是自然法则,永恒不变。它倡导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并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对立面的转化和“有无相生”的哲学理念。

此外,《道德经》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主张天道与人道的差异,批评社会不公,如“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关注。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易经》和《论语》并列为对中国影响最深的三大思想著作。

❹ 《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道本来无所谓动或者不动,反或者不反。但是我们毕竟是人,人是有主观、有立场的。所以我们现在,是站在 人的立场来做学问,而不是为学问而学问。中国人的学问都是为 人生而学问,为人要生活,为人要生存发展,为人的站天地而来 做学问,老子就站在人的立场来看自然。 我们都认为死就是生的反,但是会有人会讲,生是死的反, 会吗?大概不会吧?生就叫来,死就叫去,因为那是不同的空 间。所以我们一般人的正反,他有一个,大家不约而同的,共同的认知,死就是生的反,祸是福的反,无就是有的反,从生到死,从福到祸,从有到无,都是一个反字。

❺ 道德经阐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现在,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究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精神圭臬。
以上是重庆出版社书立方系列口袋书《老子》的前言,也可以作为《道德经》的读后感,我想以我个人观点修正几点内容:1,我对上文“视角独特”异议,应该说《老子》的思想已经摆脱了“视角束缚”,正所谓盲人摸象、各说异端,现代人很难理解和不能正确定论《老子》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视角的局限性所致。2,我对“大而言之”的观点做点补充,《老子》的宇宙观,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释我们现有的宇宙观,他甚至对星际探索、天外生命、克隆技术等前沿科学都有指导和启发作用。可以说它没有时代性,它可以随时间无限延长。3,它可以小到,分子生物学甚至更微观的科学领域,因为人类还没发现0.1飞米以下的物质结构是什么样子。

❻ 人们的道德境界可以划分为

你认为这世上有纯粹的善人和恶人吗?

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情况,对于善,就有不同的内涵与诠释。所以,善恶之争不可能有定论,也不一定要有定论。一个人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他是否自省、自律、自强;人类社会发展得是好是坏,关键也在于人类能否理性、节制、自律。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不奇怪,世上也没什么纯粹的善人和恶人。只要一个人不但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就是善;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生存,不让别人也生存,就是恶;如果一个人能为社会、为他人、为集体着想,遏制自己的私欲、贪欲,他就是有道德的人。善心、善言、善行,三者统一,就构成了完整的善。

至于人的道德修养,则有五种境界:圣人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君子界,利人无己;常人界,利人利己;小人界,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蠢人界,损人又害己。我们崇尚圣人,提倡做君子,至少做个常人,不能做小人,更不能当蠢人。我提倡的“大善铸心”,就是用圣人的善熏染常人的心,让常人的心一天天更柔软,一天天更博大,一天天更慈悲,然后变成君子之心,最后变成圣人之心。

现在很多人认为的善,还不是真正的善,因为它带有大量的偏见和局限。比如学科、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理念的局限,等等。在这么多局限下,善文化很难形成普世共识。而且,善文化目前宣扬的,多是一种小善的东西,没能上升到大善的层面。就是说,现在有很多善文化的传播者,仅仅在传播一种行为,没能让它发挥影响人心的作用。例如,他们大多停留在物质化的捐赠、支援、资助等行为上面,没形成大善,还停留在小善、中善的阶段。

那么,什么是小善,什么又是中善呢?小善是让人得到金钱、物质的帮助,它停留在物质层面;中善是授业、解惑,已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大善则是传播真理,传播为人之道,上升到灵魂和信仰的层面。

小善也很好,然而,小善的行为一旦中止,影响力和效果就会中止。比如,一个贫困生接受了两千元的援助,如果他不理解其中的意义,或许就会当成一种“劫富济贫”,不用白不用。那么,两千元一旦用完,这种帮助的效果就会消失,还可能产生副作用——那捐助者可能会被当成“冤大头”,一旦停止捐助,接受捐助者就有可能产生怨恨,甚至将其体现在行为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善带来的利益,有时反而会让人堕落。但大善不是这样。大善的作用,永远不会随着行为的中止而消失。

因为,大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人们一旦明白了这种精神和文化,善的基因就会永远扎根在他们心里,影响他们一辈子。而且,明白人会把善的光明传递给更多的人,一代一代传下去。

——《慧心》节选

作者:雪漠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热点内容
追究媒体造谣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13:42:45 浏览:984
民事律师实务 发布:2025-05-10 13:42:39 浏览:239
2016劳动法对停薪 发布:2025-05-10 13:37:11 浏览:890
海南法治厅 发布:2025-05-10 13:37:10 浏览:94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发布:2025-05-10 13:29:03 浏览:698
娄底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10 13:17:45 浏览:426
辽宁省大连市劳动法 发布:2025-05-10 13:11:56 浏览:626
2020年婚姻法登记 发布:2025-05-10 12:53:05 浏览:46
道德赖以 发布:2025-05-10 12:51:40 浏览:516
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内容 发布:2025-05-10 12:46:23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