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权人行政法
❶ 行政法行政相关人有哪些 徐金桂
行政相关人要和行政相对人区别开来!!!
行政相关人分为三类,一受害人,二相邻权人,三公平竞争权人!
❷ 《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有哪些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行政诉讼的身份条件,在本质上是指起诉人与行政主体的行为或不作为或所争议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利害关系。我国法律、司法解释有关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主要有两条,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是《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若干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根据上述规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是“认为“;二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三是“合法权益”,而司法实践中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上。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起诉人与被诉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这种直接利益关系是基于具体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可见,利害关系的前提是有具体的法律关系。
“无利益则无诉权”是行政诉讼法的重要理念。对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能孤立地理解。《若干解释》第一条将“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排除在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之外,意味着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必定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从产生实际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解释为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这种实际影响,应当包括积极(不利)影响和消极(有利)影响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如果行政主体的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利影响,原告资格方可具备。
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和《若干解释》第十二条规定,起诉人必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行政法上的利害关系,否则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有事实根据”的要求不同,法院必须首先对起诉人有无主体资格予以严格审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是指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已经或将会产生实际影响。可见,这种利害关系必须是一种已经或者必将形成的关系,不能仅是事实上、不确实的,而必须是法律上、已经确定或者必将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❸ 行政法利害关系人是指哪些人
法律分析:行政法利害关系人是指相邻权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竞争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知识产权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契约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人格权、身份权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四十七条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❹ 请教一下,在初中政治里,如何区分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呢
刑事违法,是对社会有严重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成为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如违背民事合同,民事侵权等。行政违法,分为行政主体违法和行政相对人违法,前者主要指行政机关等违法行政,比如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后者主要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行为,比如你开车闯红灯。民事违法,行政违法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如工商登记干部吃拿卡要对申请符合颁发工商执行的刁难不发民事违法行为如堵住邻居的排水管道不让雨水从自家屋边流过违反相邻权刑事违法行为;如A偷B家现金5万元侵犯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民事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
❺ 在自己院子里面盖房子挡住邻居阳光 我们犯法吗 如果告到法院罚多钱
不犯法,建议多协调 。因为不论当事人这是不是属于违章建筑,当事人盖房影响到了邻居,侵犯了别人的相邻权,别人可以告当事人,让当事人拆除;如果当事人没有经过批准自己盖房,属于违章建筑,被发现时可以强拆当事人的。
法律分析
违法建设,是指在规划区范围以外建设,未经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违反建设审批规定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取得有关建设许可证的建设行为。违章建筑的处罚制度:违章建设行为主要违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建设许可方面的法律规定,是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要受到行政法负面评价并负行政法律责任的。对于违建人这一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指的是行政处罚。违章建筑的处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对待违章建设行为和违章建筑,对违章建筑采取何种措施、依法应怎样采取这些措施;二是指如何从社会本位和综合效益等角度设计制度,将违章建筑问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使违章建筑得到更好的利用,防止资源浪费。违法《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而修建的房屋或相关设施就属于违章建筑,按照规定违章建筑在经过认定之后,就要进行拆除,防止产生更大的危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六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❻ 行政法上的利害关系人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关于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上“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条款,对行政案件的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是否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正确理解应是:行政相对方所诉求的权益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该标准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行政相对方不只限于行政相对人,还应包括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例如,财产共有人、继承人、相邻权人、实际使用人等。
第二,对行政行为存在权益。即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享有合法权益。例如,规划部门将房屋所在地的土地重新进行了规划,并颁发了许可证,此时,因重新规划影响了原房屋所有权人对房屋的使用,因此,原房屋所有权人与该规划许可行为存在利害关系。
第三,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与行政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当事人权利所受到的减损是因行政行为造成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行政行为的出现,当事人的权利不会受到实际影响。
只有从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考量,才能判断当事人是否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❼ 2020法考客观题每日一练【行政法】-单项选择题【3.31】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司向规划局交纳了一定费用后获得了该局发放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刘某的房屋紧邻该许可规划用地,刘某认为建筑工程完成后将遮挡其房屋采光,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该许可决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二/47)
A.规划局发放许可证不得向某公司收取任何费用
B.因刘某不是该许可的利害关系人,规划局审查和决定发放许可证无需听取其意见
C.因刘某不是该许可的相对人,不具有原告资格
D.因建筑工程尚未建设,刘某权益受侵犯不具有现实性,不具有原告资格
参考答案
1.【考点】行政许可费用;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答案】A。解析:《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本题中的行政许可为规划许可,相关的法律为《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未明确规定发放规划许可证可以收取费用。A项正确,当选。
刘某属于该建筑的相邻权人,相邻权人属于利害关系人。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B项错误,不当选。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以及相应的不作为,或者行政机关就行政许可的变更、延续、撤回、注销、撤销等事项作出的有关具体行政行为及其相应的不作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本案中,刘某虽不是行政许可的相对人,但是利害关系人,刘某具有原告资格。C项错误,不当选。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只要行政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即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不要求实际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D项错误,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