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迈入法学

迈入法学

发布时间: 2021-12-21 14:29:03

㈠ 如果想进入政治界学习法学系好还是哲学系好

我本人是北大哲学系的,哲学系里面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逻辑、美学等等。以后本科出来的话一部分考公务员,一部分进新闻出版、报社等,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以后从事公文写作好处挺大的,一般听说你是学马哲的,都会认为你的政治素养很高。当然,除非学到博士,最后都会面临公务员考试,不同的是在考上后的前途的差异。
法律系的话,本科出来挺难找与法律有关的工作的,考公务员的也比较多。但是,现在美国的政客很多是学法律出身的,谁知道几十年后中国不是这样呢?
另外,学法律比较辛苦,哲学比较轻松。

㈡ 法学毕业生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途径

要看做什么岗位,做律师,你应该先过司法考试,如做文员,内勤,只要律师所需要,高中学历就可以做。

㈢ 法学大学个人小结怎么写

法学生的大学四年

相信多数刚接触到法学知识的法学新生,对法律都会产生一种崇拜感,但是面临法学学科内纷繁复杂部门法内容,很多同学又会感到困惑。

于是,几乎每一个法学生都会面临新奇感与迷茫感之间的矛盾、自豪感与畏惧感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即将走完大学四年的应届毕业生,本着回馈师弟师妹的初衷,和大家分享一些随想。

(一)大一的新鲜
大一期间,大多数学生还在法学殿堂的门外徘徊,于是《西窗法雨》、《木退正义》等入门书籍成为我们一窥法学世界的主要渠道,那个时候,我们时而因掌握了与一个法律规定而欣喜,时而因听不懂课上艰难生涩的法学理论而彷徨。

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对法科学习的迷茫感、对师兄师姐的崇拜感以及突然自由的喜悦感…种种感受交织成我们的大一生活。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中渐渐迈入法学的大门,带着迷茫与新奇,探索者自己的法学之路。

(二)大二的选择
然而,就在我们好不容易开始习惯自由而慵懒的大学生活时,我们又遇到了大二的分叉口,学生工作?文艺体育?游戏电影?科研比赛?读书科研?于是我们更加迷茫——我们不仅要处理如何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大学方向的选择问题。以往养老三个月,拼命三十天的生活被打乱了节奏。有的同学选择了游走学生会之中,有的同学选择了读书科研打比赛,也有同学选择继续游戏电影娱乐人生。

我们开始反思、开始思考,我们似乎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基本方向,考研?保研?出国?刷证?实习?但是这些方向又是那么模糊,模糊我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它实现。按部就班的惯性让我们有种错觉:嗯,大学才刚开始,我还有很多时间去想。

(三)大三的迷茫
转眼之间,大二即将过去,经过法理、宪法、民法商法诉讼法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我们似乎已经掌握了法学学习的内在核心,顺利步入了法学之门。

我们不断体验着用书本知识处理一些简单纠纷的成就感。尽管,我们学习上的迷茫感降低了,但是对如何走未来的路确更加迷茫。

突然有一天,我们或被师兄师姐点拨,或因家人刺激,又或被身边同学的理论功底刺激到时,我们慌了,是真的慌了。到了大三,我们开始不得不为自己划分队伍时,我们又发现怎么什么都那么难?说好的高考考完就自由了呢?

就业党的焦虑:法务还是律师?能不能当法师?北京还是上海?怎么去深圳?高起薪中发展还是中起薪高发展?年薪八万太少怎么办?诉讼律师还是非诉律师?非诉?证券律师和资产律师?投行券商赚大钱?啥?还要有注会、雅思?

考研党的焦虑:考研专业的选择?考研院校的选择?考研和法考之间怎么安排?那些专业以后好就业?公检法律都需要什么学历?

出国党的焦虑:社会经历和学习成绩怎么兼顾?科研项目和期末复习怎么平衡?怎么准备top15?雅思小分怎么刷高?纽约bar?老流氓和JD怎么取舍?

保研党的焦虑:我的排名能不能保研?保研和法考能不能兼得?夏令营和九月推免怎么定位?四六级和科研经历怎么才算够?保研该怎么复习?

(四)大四的焦虑
总之,不管我们把自己划为什么党,到了大四学年,大家都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使那些已成为过来人的师兄师姐,也只能送给我们一句模糊又看似那么有道理的话“不预则废”。但是,“什么是越早?”是刚刚开始享受大学时光的大一?还是仍处于试探性了解阶段的大二?又或是已经相对成熟的大三?说这句话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摸索过来的。这种经历风雨洗涤后的感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收集能力与培养阅读习惯之间的联系
也许你会问,有没有什么是在我迷茫时或者说准备做出抉择前,最适合作为过渡期工作的事情呢。我认为是阅读。

可能你会一脸苦闷——“每个人都说要多读书,我早就听腻了,你在这里等着我?”

对于这句话,我表示深刻的理解,因为我也是这样,从小没有养成习惯,加上高中三年的理科学习使我对“阅读”两个字充满恐惧。

大一时让我看《道德情操论》、《民法思维》无异于逼我上梁山,我宁愿看一些碎片性的东西,或者有趣的小故事如《西窗法雨》来打发时间。

但是,为什么大学四年之后的我,却要强调阅读了呢?

1.首先,我们说的阅读,首先不全是又厚又大经典著作。比如《道德情操论》、《政府论》、《大学》、《论语》,又或者是王泽鉴的“天龙八部”、“太皇太后”。其实,读者文摘这类青年杂志也是阅读,微信上比较有深度的公共号文章也是阅读。

只不过,对于大厚本的阅读我们能够系统的了解一件事物、或者一个理论。而零散的阅读一般不能帮助我们构建某一知识的体系内容。零散的内容比较具象,适合初学期培养兴趣;系统的书籍比较抽象,适合适应期建立体系。

2.阅读为什么是迷茫时最好的选择?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工作交流时,你需要广博的法学知识和社科知识让你与众不同,同样是一个背景的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学生,能够更有机会接触核心案件;升学面试时,你需要缜密的思维、体系化的知识帮助你临场不惧,敢于自信的说出观点,让老师提前认准你;出国时,面试官需要了解你的社会经历,知识广度,从而判断你是否具备在国外进行法律研究或者法学研究的学科基础;与亲友交流时,深刻的应对和巧妙地引用各种典故(梗)能够缓解气氛,间接减少他们认为社科专业都是光说不干的大喇叭的偏执观点。

3.从控制未来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而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有效决策——所以,我们认为阅读能够开拓视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我们对阅读的认知,碎片化的阅读冲击了习惯传统书本阅读的读书人的价值观。因此,就产生了有关抵制碎片化阅读,提倡阅读纸质书籍的论证。可是,争论毕竟是争论,他们的逻辑前提是一个已经习惯读书,习惯读书,有自己良好读书习惯的人如何选择读书方式。以及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理想路径。他们没有考虑到,在实际情况中读书困难户总是占多数,一味强调碎片化阅读的负面价值,可能让我们这些阅读困难户陷入想阅读时手足无措的困境。

所以,我这里说的阅读首先囊括了一切实质是在信息收集的过程。无论是漫无目的的看经典,还是有针对性的拔经验贴。我这里所说的阅读和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唯一的区别在于,传统阅读更注重阅读过程的体会,它追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承认自身体会出的感悟比别人通过书本、口述出的感悟要深刻的多,这是客观规律。

对于真正的读书困难户而言,我们何尝不能先通过碎片化阅读开阔视野,寻找潜在兴趣点,建立起自己的决策参考的信息网。

写作寄语

在我大学四年的成长路上,从学生会中各种软件、礼仪的手把手教学;到辅导员老师给各类锻炼的机会;从师兄师姐对升学方面的指导;到任课老师深刻的思想引导和职业规划尽管有时候我会很反感、很讨厌,会吐槽。

但是,我的大学终究是我的大学,我最终还是认识到了大学的意义。

也体悟到一个事实:在大学里,我们处在多方的羽翼之下,为什么说大学是象牙塔,因为在这里我们看见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各方展示的最好的一面。大学给我们塑造了一颗玻璃心,但我们总要去学会打破这个玻璃心,然后再学会重塑它。所谓破而后立,意正在此。

大学是个小社会,墙外是个大社会,只要我们能怀着一个不失偏颇的本心,那么无论是大社会还是小社会都不再是阻碍,而是能在我们陶瓷心上铺满景秀山河的墨砚。

㈣ 如何进入香港大学法学院

你好,我是港大法学院的学生.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1.香港大学的法学硕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P.C.LL(法学专业资格证书,同硕士学位,Postgraate Certificate of Laws),这个必须有香港或者英联邦地区法学学士学位才能申请,因为它是一种职业训练,一般读了的人都会去做律师或者大律师. 另外一种学位是LL.M.(法学硕士),申请读这个课程原则上要求本科法学学位,因为它是一种学术型的拓展课程. 如果你本科不是法学学位,建议在你的大学里双修一个法学学士学位(它不一定要求你是英美法地区的法学学位,也不一定非要在港大读,在内地读也可以的),才能申请.

2.可以以transfer(转校生)或international student的名义申请,可能需要提供语言成绩或者SAT之类,总之如果申请到港大读法学学士,他们基本是不会考虑你已经取得的管理学学位,而纯粹从你的高中毕业的基础和其他辅助性的申请材料来考虑你是否能够被录取.我严重不建议你做这个选择.

㈤ 申请转法学专业的理由

如果你想要抄申请转法学专袭业,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你单纯想要在毕业后从事律师行业或者司法行业,那么选择J.D学位即可,这类学位拿到学位证书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在学习第二年开始你就可以进行自主选课。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从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㈥ 如今,法学专业就业形势如何进入检察院、法院有什么前提若考上研究生又会怎样

法学、英语等是教育部列出的就业很困难的红色警告专业;进司法机构、检察院至少得硕士或有很硬的后台,否则想都别想;普通院校的法学研究生是没法进去的,一般得中国人大、中国政法、北大等法学强校(至少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这类)的硕士;还得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前提

㈦ 考了307分,能进入法学专业复试吗,有没有希望通过研招国家线

第一个角度,历年的法学专业研招分数线。我们以2016年到2019年法学专业的研招国家线为例,来进行分析。从2016年到2019年,法学专业学术学位类A类考生的国家线,分别为:325、310、315、320,B类考生的国家线,分别为:305、300,305、310。同样是在2016年到2019年,法学专业的专业学位类A类考生,国家线分别为:315、310、315、320,B类考生为:305、300、305、310。



第3个角度,考虑2020年研招扩招的影响。2020年研究生扩招,有人觉得,在扩张的形势下,国家线的分值,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这种情况,通常来说,其实是有可能成立的。但是,如果你考虑到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因此,虽然说扩招会增加名额,但是,考生的人数本身也多了,能不能因为扩招而降低分数线,现在还很难说。而且,即便降低分数,是降低几分呢?如果降低5分,假如你报考的是一区的招生单位,同样可能性不大。如果降低5分的前提下,报考二期的招生单位,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㈧ 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法院

  1.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

  2.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版研究内容权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3. 就现在而言,法院大部分招书记员,要通过各省的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一般要求法学本科学历,但是一些法院还要求通过司法考试或者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当地的招生简章。

  4. 之后,进入法院后,还要通过司法考试,参加各省高院组织的1年预备法官培训,领取培训结业证书。

  5. 如果法律工作经验满2年自己年龄又满23周岁的话,法院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报请任命助理审判员,等省高院批文下来了,那个法院就可以任命助理审判员了,助审就能成为法官了。

㈨ 要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需要在高中选修哪一门课程

要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学习,在高中阶段选修科目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以外,必须选择政治学。其次选择历史科目也是有助于在高考报考高校的时候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选择。

热点内容
滨州市司法局 发布:2025-05-10 11:10:29 浏览:783
怎样和法官 发布:2025-05-10 11:07:42 浏览:58
大律师剧照 发布:2025-05-10 10:53:45 浏览:880
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费 发布:2025-05-10 10:37:58 浏览:869
温江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10 10:31:55 浏览:687
微信骂人立法 发布:2025-05-10 10:17:37 浏览:180
四川省名木古树保护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0 10:16:53 浏览:974
出借证书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10:15:57 浏览:762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发布:2025-05-10 09:34:35 浏览:269
新婚姻法婚后继承的财产如何分配 发布:2025-05-10 09:34:29 浏览: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