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提倡

道德经提倡

发布时间: 2021-12-21 18:11:26

❶ 老子提倡的“道是什么”

老子用自已独特的见解,为我们解化宇宙苍生。道,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阴,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从空虚无形的道首先生出浑沌混一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和气,再由和气派生出世界万物。天地万物皆为阴阳二气冲和而生,所以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便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

与道相对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老子把“道”看作神秘的世界本源,因此反对人们学习具体的知识,被各种纷纭复杂的外部现象所迷惑。他主张人们去直接体认隐藏在不断变化的事物背后的道理和法则。体认的方法是闭目塞听,绝圣弃知,“涤除玄览”,致虚守静。即闭塞感官与外部事物的接触,放弃主观成见,使内心清静无欲,达到与虚静自然之产完全相合的“玄同”境界。这样才能体悟万物皆根源与道,并最终复归于道的真理。在老子的思想中还包含着某些辩证法的因素。他看到美丑、善恶、祸福、有无、难易、高下等矛盾对立方面互相依存的关系,并且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物极必反,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但是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运动,循环往复,最终仍然复归于静止不变的道。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道德经:道德经说提倡柔弱不争,那么考试要不要考高分难道考得越差反而越好吗

也不是这个意思,柔而不争不是一味的不争,那就是躲避了,是为自己懒惰找的借口,这里讲的是不要和别人对比,一味的对比竞争。你只要正常按照你平时的水平考试就好,就是说你是考给自己的而不是为了和别人比。

❸ 为什么现在《道德经》不被教科书提倡,原因是什么

道德经是一本经典的国学书籍,也是一本集道家思想之大成的经典。无论是在当代企业还是国家治理中,很多人都在使用道德经中的方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道德经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的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义。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道德经不能像孔子的论语一样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学习呢。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3.缺乏能够教授道德经的老师

虽然说很多人都在学习道德经,但是没多少能领会道德经的精髓。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人比较浮躁,不能专心的修行和思考。道德经本来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需要你在经历世事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思考其中的道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道德经无法得到推广的原因,没有好的老师,自然也教不出好的学生来。与其让一知半解的人教,还不如不学。国学的流传,全靠世人自觉学习了。

❹ 《道德经》秉持哪三种精神,是可以积攒人品的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对国人的精神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由道家思想所衍生出的道教文化,一度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讲个实在的例子,我们现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未知事情的时候,都会说一句“顺其自然”。而且,很多迈入中老年的朋友,也喜欢追求宁静恬淡的生活旋律。这些心理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不敢为天下先,还可以认为就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自己,而是要在平静中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和阅历。就像最近网上传的那句话一样,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不满,不要一味的去指责,而是要用你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如果长夜漫漫,我们就是那唯一的火光!

事实上,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说起来很是容易,但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却需要时刻注意。这三宝,既是道家思想的三宝,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三宝,只有能够始终秉持住这三种精神,才能够真正做到安身立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❺ 读了老子的《道德经》,终于明白老子为什么提倡做人要

【原文】
柔之胜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❻ 道德经所倡导的无为主要阐述了什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
为什么为道要日损呢?这要从“道”的意义来说明,老子所言的道,是形而上的宇宙本体,其性本空,出生有无高下等等相对而立的一切法一切物,但不是任何物任何法,无”无“,无”无无“。残留一法仍是内容的范畴,属于道用,不是道体本身。所以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为语言文字,阐述和命名这种行为的本身只是”道“的一点产物,无法描述出全无之道体,所以为了让后人能亲证大道,指出了见道修行的捷径---减法,减去所有能被减的元素,最后剩下来的那个东西就是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的功能都离不开大道的作用。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之所以日用而不知,是因为被道用的庞杂内容所绑架,失去了清净圆满的自性。世间一切技艺和知识都需要用加法,日积月累才能小有所成,正是这种小成障碍了我们见道的机会,所有有言:道隐于小成。
管窥之见,望有帮助。

❼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道德经》

四、为何中国的大门一般都有两扇?

因为如果只有一扇的话,做的太大,小孩子推不动,做的太小,东西又放不进去。两扇门也寓意着一阴一阳,中国人讲一就是二,讲二就是一,一个门由两扇组成,阳跟阴是门的两扇,代表《易经》,《易经》有两扇门,一个阴一个阳。

五、为何儒释道三教要合一?

因为儒家给我们讲的是求生的道,叫作生存之道,即求生、惜生。如果我们完全照儒家行事,就会很辛苦,时时警惕,处处小心,一点错都不行,实在太累。道教告诉我们要保生、贵生,它说求生是不错的,但是用身体去换取,是不对的,所以要保生,并要视生命如宝贵的宝物,不要怠慢它,珍惜它。因此,道教在养生方面,世界第一。佛教即不叫你保生,也不叫你求生,而是叫你乐生、乐死,修来世,轻身体,现世的躯体就是臭皮囊。所以,先人叫三教合一是在思想上为人类着想,这就叫作同,即《道德经》中的一句“同,谓之玄”。明明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玄妙之所在。

《道德经》中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讲完的,而简单一本书,一千人读有一千种读后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有时候也许不能参透其中的最简单的智慧,所以,拾人牙慧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况且,还是拾圣人的牙慧,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大家多看看《道德经》,学习其中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处世之道,学以致用,就算不能一步登天,也许还能修得正道,成就一番事业,实现最初的理想。福生无量。

文章由道山不老编辑整理

❽ 《道德经》中老子提倡无欲无求,这不是与人的本性和生存相反吗,

老子提倡的无欲无求是只内心中的无欲无求 凡事不能强求 而现在生活中是现实的社会给专逼出来的属 你想想 现在的经济社会 如果真的做到无欲无求 除非到达那种能满足自己所需要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不然现实中永远做不到 你今天都没钱开饭了 你能无欲无求的过下去吗 所以老子所提倡的只是理想当中的,是一种精神。

❾ 老子提倡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精神《道德经》中的名言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夫道者

热点内容
怎样和法官 发布:2025-05-10 11:07:42 浏览:58
大律师剧照 发布:2025-05-10 10:53:45 浏览:880
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费 发布:2025-05-10 10:37:58 浏览:869
温江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10 10:31:55 浏览:687
微信骂人立法 发布:2025-05-10 10:17:37 浏览:180
四川省名木古树保护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0 10:16:53 浏览:974
出借证书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10:15:57 浏览:762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发布:2025-05-10 09:34:35 浏览:269
新婚姻法婚后继承的财产如何分配 发布:2025-05-10 09:34:29 浏览:187
笑刑刑法美女 发布:2025-05-10 09:28:06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