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道德指谁
1. 满嘴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
仁义道德
发音 rén yì dào dé
释义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仁义回:仁爱和正义答。现在多用于贬义。
成语典故
出处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鲁迅《狂人日记》3:"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这里指吃人的封建礼教)
示例 你说凡是一口~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2. 狂人日记中的仁义道德比喻什么吃人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的思想主题是对整个封建文化的揭露和批判,而封建文化的本质就是“吃人”,对于这“吃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也就是两种“吃人”。
首先,可从人道主义的层面去理解,“吃人”就是对人肉体的残害以至消灭。这里又有三个小点:
1 政治统治中的惨无人道的刑罚和屠杀。比如,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第三节),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第十节)。这种“吃法”今天也还没有绝迹,如,刑事逼供,乱拳将小偷打伤致残致死等。
2 日常生活中的愚昧无知的野蛮行径。比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人肉可以煎吃”(第五节),“易子而食”(第五节)人肉人血治痨病(第十节)。这种“吃法”现在有了“进步”,比如,倒卖死刑犯的器官,殡仪馆中有人偷割死人肉做包子买等。
3 在特别情境中的愚忠愚孝的行为。比如,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第十节),
“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请他吃,才算好人”(第十一节)。这样的“吃法”,现在有了“崇高”的包装,诸如,带病工作,轻伤不下火线,为什么敢于牺牲生命等,涌现了带病扛沙包的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青少年的好榜样赖宁……
这种“吃人”就是对人的生命没有起码的敬畏,践踏着人的生命的无上的价值,模糊了人类的社会与动物世界的界限,这种野蛮的行径是对中华所谓的文明古国的无情讽刺。
其次,从自由主义的层面去理解,“吃人”就是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践踏,这主要是指精神的“吃人”,这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灭个人独立的思想,用一元化的观点意识“统一”大家的思想,使中国人失去的思考能力,只好人云亦云,形成集体无意识,愚昧无知,不会讲理。比如第八节写到一个“年纪二十左右”的应该是学问的人,在无法掩饰“吃人”真相时却把“从来如此”作为“吃人”的正当理由,遭到“狂人”反诘时,却说“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这种“从来如此”的从“历史传统”寻找“执政”合理性资源的做法和“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的话语霸权的流氓作风,似乎在今天社会中还远没绝迹啊!
二 是消灭人与人的感情,用所谓的“忠”“孝”将人的感情格式化,使中国人失去对同类的基本同情,甚至只能在别人的痛苦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变得健忘,麻木不仁。这也是我们民族苦难的深层原因所在。作品第三节写的是一般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给绅士掌过罪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的脸色,全没有昨天那么怕,也没有那么凶。”你看,健忘了“被吃”痛苦的中国人,面对更弱小者,现出的“吃人”相一点也不比先前的“吃人”者慈善多少,即便同胞的“大哥”“母亲”,也照样“吃”妹妹女儿的“肉”,乡情,友情、亲情统统“牺牲”掉了。现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样的忠告,表现着中国人身处“被吃”的恐惧中孤独,同时一个个“献爱心”活动的做秀,又一次次使社会诚信资源流失,而我们原本就很稀缺的同情心也变得越来越麻木,以致面对别人的不幸我们首先就会怀疑其的真实性,几乎感受不到同类在不幸中的苦痛。
展开剩余86%
0
3. “仁、义、道、德”分别是谁提出的
孔子对仁义道德做出自己的阐释而已,并不时说别人就不懂仁义道德,老子道德经也说道德,墨子的墨经也说仁义道德。这东西不是电灯泡那样的发明,是谁发明就说谁,仁义道德,自古即有,没什么提出不提出的。
4.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仁义道德 发音 rén yì dào dé 释义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仁义:仁爱和正义。
5. 有一句话是关于鲁迅的,什么 满纸 仁义道德 却看出“吃人”什么的。求完整的
完整的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出自鲁迅《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5)仁义道德指谁扩展阅读:
《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在中国“五四运动”结束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6.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复道德规范。仁义制:仁爱和正义。
7. 仁义道德是指什么动物
8.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仁义道德[rén yì dào dé]
【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自】:唐·韩愈回《原道》:“后之答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示例】:你说凡是一口~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9. 最愚蠢的仁义道德是谁评价宋襄公的
就是老毛啊。
"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92页)
《宋襄公论》等作文,立论新颖,气势磅礴,文笔独特,用的“康梁体”。教员加以圈点,批给同学“传观”。谭永春先生赞赏《宋襄公论》:“毛润之的文章不仅思想前进,文笔泼辣,而且立意高远,见解精辟,令人折服。”他破例打了105分,批语为:“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毛泽东经常从藏书阁借阅历史、地理方面的书。贺南纲先生很是欣赏,便买了《了凡纲鉴》一书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