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教育道德经

教育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1-12-21 22:23:13

『壹』 老子的教育名言有那些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道德经》)

『贰』 教育名言出处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叁』 如何在课堂中运用道德经的教育智慧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发火”。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肆』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教育道德经扩展阅读:

一、无为而治的适用范围

1、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

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

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2、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领域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

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二、世界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伍』 道德经对中国下一代的教育到底有多大意义

首先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和道德经。并且要尊重道德经。
我个人观点:在内物欲横流,容人心浮躁的时候。道德经的无为以无不为等等思想其实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我的有些朋友说《道德经》是教人学做傻瓜的一部书。
其实如果带着有色眼镜或者自己的“个人角度”来看,任何的经典都有可能成为糟粕。
然而有些人就是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就像有些学生不去好好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专门把心思用在老师的毛病上。结果什么都学不到。
《道德经》有这么一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有多少人喜欢去做“上士”,又有多少心甘情愿做“下士”呢?可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那么老子是在赞扬一种“上”还是“下”呢?

『陆』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意思是要符合客观规律。
其实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思想。

『柒』 由中华教育研会发明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由中华教育研会发明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一本书大约几十块
可以自己买哦
网络目前上传不了

『捌』 老子 关于 教育的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好像没几句,诶~)

『玖』 老子《道德经》里反映教育思想的句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热点内容
滨州市司法局 发布:2025-05-10 11:10:29 浏览:783
怎样和法官 发布:2025-05-10 11:07:42 浏览:58
大律师剧照 发布:2025-05-10 10:53:45 浏览:880
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费 发布:2025-05-10 10:37:58 浏览:869
温江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10 10:31:55 浏览:687
微信骂人立法 发布:2025-05-10 10:17:37 浏览:180
四川省名木古树保护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0 10:16:53 浏览:974
出借证书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10:15:57 浏览:762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发布:2025-05-10 09:34:35 浏览:269
新婚姻法婚后继承的财产如何分配 发布:2025-05-10 09:34:29 浏览: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