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既要靠
1. 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维持
主要框架:
正方一:维持社会安定当然要靠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先决条件,没有道德则没有法律,道德是每一个人本性中最重要的因素,道德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力也最大最根本,所以我方认为维持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
反方一:正如正方所说维持社会安定要靠道德和法律,讲道德是对社会中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遇到不讲道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光靠道德怎么能够解决不讲道德的情况,没有法律如何杜绝影响社会安定的犯罪案件的发生?没有法律的制裁和威慑,社会将永不安定,永远处于混乱动荡之中,所以我方认为维持社会安定主要得靠法律。
正方二:社会的安定主要靠道德来维系,法律的制裁和威慑作用乃是道德的根本要求,是道德维系社会安定的辅助手段而已,没有道德哪来的法律?法律从制定到使用任何一个环节都脱离不开道德的约束,道德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反方二:法律的制定和使用明显表明道德对社会的影响力尚没有达到维系社会安定的目的,而法律应时而生,对社会的安定起到的最明显最主要的作用,如果道德能够起到制裁和威慑犯罪的作用还要法律干嘛?法律之所以为法律就不是道德能够起到的作用相代替的,我们都知道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治理社会,谁听说过要用道德来治国治家?
正方三:法律是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看得见的手,而道德则是那只看不见的手。事物我们看得见摸得到,而其中的规律规则我们却看不见摸不到,这规律规则就是看不见的手,是上帝之手,这看不见的手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法律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制定和运用正是在道德这只看不见得手的指挥和作用下才得以让我们看见,说到底法律乃是道德的具体表现,是道德在指挥操纵法律的运作,维持社会的安定最终依靠的还是道德。
反方三:法律的产生起源于圣经十条诫命,正是因为人类不能遵守道德的要求,所以才要用诫命用法律来规范人类的行为。道德作为人类不能遵守的准则已经不足以起到维持安定社会的作用,这才有了法律,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法律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不遵守道德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守法律却会影响社会安定从而引起法律的严厉制裁,可见维持社会安定主要依靠的是法律。
正方四:德国思想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件事使我越来越感到害怕:第一是当我抬头看见满天的繁星,第二是低头发现我心里有一个我自己——良心。不法的事情之所以使人们的切齿痛恨、怒不可遏,正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律的真实反映。法律的制裁正是人们通过道德律对不法之事做出现实的反应,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是法律的原则、是法律的根本,是人们维系社会安定的基石。
反方四: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统一,是一种规范、规则、常规、模范、秩序,《吕氏春秋》中说“治国无法则乱”。国家的稳定繁荣、社会的安定进步要靠法律来治理,社会的公平正义要依靠法律来实现,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所以社会安定主要依靠法律来维持。
2.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的什么来维持
我觉得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3. 道德主要依靠什么来发挥作用
道德主要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来发挥作用。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3)道德既要靠扩展阅读: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
4. 社会铁序的维护,既要靠法律,也要靠道德,请结合当前中国的司法实际, 谈谈道德在社会铁序维护中的优点。
第一,德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是全体人民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以此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保证社会的社会健康发展.众观历史,统治者在立法时总是努力把一个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挑选出来,通过立法的程序上升为法律,道德不仅仅是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规范也是由道德规范转化而来的.因此,法律就是具有强制性道德.
第二,何为德治?德治包括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必须是有道德的人,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重视道德威,羞耻心,才能从内心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
第三,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宣传与规范.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工整守法的自觉.法的创始人猛德斯鸠曾经说过:”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道德.”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将出现有法不可依,执法无法严;失去了道德的支撑,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失去了道德的支撑,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徒有虚名.
5.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确立社会主版义权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
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道德既要靠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的核心。
6. 辩论赛 环保要靠法律还是道德 的辩词
说实在的,你这一方不好设计辩论思路。你们的思路建议绕开效果和可行性,重点放在人是一种有道德的动物这个层面去论述。还有,建议重点放在反驳上。
7.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的什么来维持的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来维持是不现实的,其实道德的本质就是活在这个世上约束人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人们都会有一个面子,不会去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8. 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怎么打辩论啊我是正方(道德),该从哪几点入手啊
您好!我是学法律的,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从道德上说,我学得靠法律,也许帮不上你的忙,不好意思。道德这个词拢统、宽泛。是人们内心的价值判断,主观色彩很重,很难评判孰是孰非。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大家针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依道德去评价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道德在人们的心里,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道德败坏或品德高尚,往往是依他的行为为参照。既然道德的好坏是靠外在行为来表见,那么一个人做了错事只靠道德上的遣责去惩罚他显然是不足够的,这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法律,关注的是主体的行为,对于违法行为,法律会惩罚你,让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同时也接受了这种道德非难性评价。从中获得反醒,历经心灵的救赎。这才是法律最终的目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靠法律解毒问题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不偏私。构建和谐社会,是需要社会安定、繁荣、秩序、高效。很明显只有有法律的统筹安排才能使一个个目标最终实现。法律是为其提供保障的最直接的手段。法律是对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最必要的保护。
9. 规范人的行为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
规范人的行为,主要还是靠法律。
因一旦缺少了强制性、规范性,人们会发现采取超越规矩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而没有受到处罚,会让更多人进行效仿,从而引起全社会秩序的混乱。
儒家倡导了几千年的道德修养、不断进行道德说教 ,历史已证明是不成功的。宗教也有进行道德方面修养的要求,但到现在还存在宗教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好恶、价值判断,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标准或原则,由于行为规范是建立在维护社会秩序理念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全体成员具有引导、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9)道德既要靠扩展阅读: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却没有强制力或强制力相对很弱。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并能反复适用的,而行为规范则带有局限性,针对的往往是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个人。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为规范,行为规范的效力则相差很多。二者在结构上也不同,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行为规范一般只有假定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