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人性

道德经人性

发布时间: 2021-12-24 18:46:39

⑴ 《道德经》为什么要灭绝人性和“自

灭绝人性????
需提出例证,否则此种莫须有的指控,毫无意义!

⑵ 人性善,国家昌盛,人心恶国家不幸,所以要好好看看道德经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⑶ 我想证明 老子是人性 本恶论

我认为老子道德经的观点不是“人性本恶论”,而恰恰相反,是“人性本善论”。
1.善者不多 多者不善 。是说善者不多积累财富,多积累财富的就不是善者。这句话也表明了老子对善者的定义。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句话是说得道者不要以智治国。所谓智,指的是技巧、心智之类。人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他们心智多。人性本是善的,只是心智多了,就不善了,所以的确不能提倡以心智治国。统治者心智多,老百姓的心智也会多,则国家就难治了。
3.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从表面上是将百姓视为刍狗,其实不是。这句话的本意是圣人不要干预老百姓的生活,应当让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老百姓本来就是符合道的,不需要治理,也能有条不紊,如果干涉百姓生活,反而让他们失去道,那么就不好治理了。
从上所说,并没有一点说到“人性本恶”,反而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来就是符合大道的,本来就是善的,无需治理,更不能以智术治理。

⑷ 《道德经》中说,人性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最大的悲哀是做龌龊之事,行仁义之言。很多人在暗地里做的都是最肮脏和卑鄙的事情,但是却在表面装得满嘴的仁义道德。这样两面的人生实在让人悲哀。

⑸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道德经》

四、为何中国的大门一般都有两扇?

因为如果只有一扇的话,做的太大,小孩子推不动,做的太小,东西又放不进去。两扇门也寓意着一阴一阳,中国人讲一就是二,讲二就是一,一个门由两扇组成,阳跟阴是门的两扇,代表《易经》,《易经》有两扇门,一个阴一个阳。

五、为何儒释道三教要合一?

因为儒家给我们讲的是求生的道,叫作生存之道,即求生、惜生。如果我们完全照儒家行事,就会很辛苦,时时警惕,处处小心,一点错都不行,实在太累。道教告诉我们要保生、贵生,它说求生是不错的,但是用身体去换取,是不对的,所以要保生,并要视生命如宝贵的宝物,不要怠慢它,珍惜它。因此,道教在养生方面,世界第一。佛教即不叫你保生,也不叫你求生,而是叫你乐生、乐死,修来世,轻身体,现世的躯体就是臭皮囊。所以,先人叫三教合一是在思想上为人类着想,这就叫作同,即《道德经》中的一句“同,谓之玄”。明明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玄妙之所在。

《道德经》中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讲完的,而简单一本书,一千人读有一千种读后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有时候也许不能参透其中的最简单的智慧,所以,拾人牙慧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况且,还是拾圣人的牙慧,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大家多看看《道德经》,学习其中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处世之道,学以致用,就算不能一步登天,也许还能修得正道,成就一番事业,实现最初的理想。福生无量。

文章由道山不老编辑整理

⑹ 《道德经》中的仁义是怎样的仁义

本章主写老子关于仁义的思想,主要从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来论述其思想的精髓。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本章中老子所言从人性本和大道来论述,何为人性本和大道?

孔子的言论中有很多关于约束自身的言论: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等关于规范自身的言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并有很多言论来提高人们认识“仁义”。从人们正面来论述接近“大道”

那么老子本章中的言论是作何解释呢?

老子言人们本就是“大道”

人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及意识,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及行为准则,随着智慧的开启,人们忘记自己的由来,偏离大道。

偏离大道后,人们就发布一些政令,规则来约束社会这个大家庭。

为什么现在社会来提倡仁义丶孝慈等呢?因为社会缺乏仁义丶孝慈。

人有了欲望与智慧的时候,就会应用自己的智慧去达到自己的欲望。

释义

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

智巧出现了,才会有虚伪狡诈。

家庭不和时,才会显出孝慈。

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看管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这些情况呢?大家认为如果碰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做呢?

⑺ 老子《道德经》中是怎样批判人性的

论述的时候,分别考察,楚简本(“楚简老子”)、帛书老子甲本(“帛书老子甲本”)、帛书老子乙本(“帛书老子乙本”)、和通行本(“道德经全文”)。
这四个本子,从网上,按照引号里的关键字,可以搜到,并能下载,我下载到的,也就是主要用于比较的是,是台湾人做的,pdf文件。
我还有一个英文版,译者是James Legge。

我把"道德经",称之为,"德道论",本文题目,还是称为"道德经"。

这几个本子,我的总结如下:
1. 楚简本,德道论的雏形,用了当时楚国的文字,是一个官方版本,主要是“道论”。
2. 帛书老子甲本,德道论的成型。
3. 帛书老子乙本,德道论的民间版本。
4. 通行本,把德道论的成型,德篇放在后,道篇放在前,成为道德论,后称为“道德经”。

我认为,整个德道论,有三个阶段:
1. 楚简本阶段,是一个政论的本子,主要在官方流传,主要讲“道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1)阶级论
2)民性论
3) 人性论
2. 德论阶段,加入了“德论”,我认为,原因有二:
1) 道论里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2)受到了流行的“礼学”的冲击
3. “道论”的丰富阶段,主要是,加入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1) 其中的“道”,对应于德道论雏形阶段的“道”。
2) 其中的“名”,既对应德道论雏形阶段的“名”,也是受到流行的“礼学”/“名学”冲击的结果。

我认为,楚简本已经在社会上流传,流传到了楚地,用了楚国当时的文字而已。楚简本,是“德道论”的雏形,更是“道德论”的雏形,楚简本,包含了德道论的初始内容。

后来流传的“道德经”,我认为:
1) 保留了道德经雏形的时候的顺序
2) 抹杀了道德经发展的顺序
结果1),我认为,可以理解。
结果2),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德道论是几个人的合作本子,并且一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流传的结果,变成了“道德经”,变成了一种教,原来的样子,不是这个样子,既不是一种教,也没有一个神(作者)。

还有一个最最戏剧的结果,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结果很感兴趣。步骤如下:
1)找一个人,读帛书老子乙本。(我没有试过,只是自己尝试读)
2) 看帛书老子甲本
3) 体会一下来自古代的声音

⑻ 那一句道德经可以表达人性虚伪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人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⑼ 论语道德经和人性的弱点哪个更值得读

你可以先看人性的弱点,因为是现代白话比较好懂,如果仔细看完联系身边实际,受益匪浅,之后再看论语,再看道德经。

⑽ 《道德经》道出人性欲望:内心清净满足,才能生活自在,你觉得呢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泽光书院 计划用81天时间,对《道德经》中的81章,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道德经》。

热点内容
有趣的婚姻法知识问答题 发布:2025-05-08 17:25:42 浏览:56
税务鉴证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8 17:13:00 浏览:43
黑山律师 发布:2025-05-08 16:57:28 浏览:934
法规核查 发布:2025-05-08 16:56:22 浏览:389
合同中代表人负责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08 16:51:15 浏览:173
道德情操论哪个版本 发布:2025-05-08 16:37:41 浏览:846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宣传 发布:2025-05-08 16:27:55 浏览:464
法院主体责任落实 发布:2025-05-08 16:22:50 浏览:43
段波民法百度云 发布:2025-05-08 16:22:48 浏览:946
十四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发布:2025-05-08 16:21:05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