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如何狡辩民主法治

如何狡辩民主法治

发布时间: 2021-12-30 18:20:59

① 如何加快我国民主法治的建设进程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 在一个逐步实现民主、法治的国家如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跪求解。。

我国宪法制度对言论自由规定的不足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自由,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律及国际公约中均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以保护。我国宪法也不例外。然而,我国尽管对言论自由作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但目前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并未获得很好的保护,言论自由的现状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我国的宪法表述似存在下列不足:

(1)规定过于简单,界定不够明确。有关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则必须具有明确性。一般宪法在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规定时总是分作两种情况:一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为公民的基本自由。公民的生命、健康、私有财产等一般归入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公民的言论、表述、出版、迁徙自由等一般归入公民的基本自由。这种情况不仅在我国宪法中得到体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宪法中也有所体现[6]。那些归于基本自由项目之下的各项自由,如出版自由,通常不受民法的保护,其外延和内涵也不像民事权利那么明确;相反,那些归于基本权利项目之下的多项权利,一般都受到民法的保护,其外延和内涵在民法里都有明确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赔偿案件,但是很难发现有关侵害表达自由的民事赔偿案件。这似乎从经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有关言论自由的规定还不够明确。

(2)缺乏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性规定。有些国家的宪法在赋予公民以言论自由权的同时,还规定了相应的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权的措施。如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为了实现高标准地保护和促进表达自由和信息自由,欧洲条约成员国同意以下标准:对于信息传递过程的参与者,媒体的内容或其他传送和散发信息行为,政府应当避免审查或任何形式的武断控制、限制。与此相比,我国宪法仅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而对于言论自由权的保障措施宪法并未涉及,这当然也不利于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3) 缺乏对言论自由行使的具体限制性规定。如前所述,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其行使不得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对行使言论自由所进行的限制都必须是事先由法律规定了的,而且这种限制在一个民主社会是为了服从于一个更高的利益的需要。各国宪法及国际公约中大多在规定公民言论自由后紧接着有相应的限制性规定。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宣布:“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权利的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得受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只应由法律规定并为下列所必需……”然而我国宪法对言论自由行使的限制没有作出专门规定,而是适用宪法对于言论自由行使的统一限制。这种限制的规定有些过于宽泛,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将给予司法机关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在遇到言论自由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时,容易缺乏操作标准而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造成伤害。

完善对言论自由立法之对策

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必须具有明确性。规制的目的、程序、限制的范围和标准都应当是明确的。这是言论自由的一般保障原则所要求的。我国宪法尽管已经将言论自由权列为法定权利,但对于言论自由权的规定过于简单、概括。因此完善宪法制度对言论自由的有关规定是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基本举措。

(1)应当完善宪法条文的表述。我们必须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的范围、种类和限度。

(2)除宪法制度的完善外,在具体法律制度中也应注意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尽管言论自由权作为一项基本自由与大多数基本自由一样,可能不易在具体法律中再行作出具体规定,譬如,很难在刑法或民法中规定如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但是,可以完善具体法律中与言论自由有关的条文,以间接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只要是未涉及煽动他人以暴力的方法作为达成变革之手段,均受到言论自由的保障。

③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应当加强民主内政治方面的公容民意识教育,从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入手,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一是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公民的法制教育,核心是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法制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二是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通过加强公民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

三是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④ 在民主法治社会如何做一个好公民

应该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懂得咋样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行为智斗,要善于斗争,向人们学传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再要积极参加民主选举,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政治权利。更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⑤ 民主是法治健全的基石正方论据,并对反方提出几个问题

民主
一、事实论据

白居易体恤民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吉鸿昌爱民故事
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对危害人民的事和人都极为痛恨。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宽恕。他有一个亲侄儿叫吉南星,在乡下为非作歹,为了掩盖奸情他竟用砒霜毒死人家全家七条人命,被当地县衙收押。吉鸿昌的祖母出于私情,强行保释。县衙碍于吉鸿昌声望权势,拖延不决。后来吉鸿昌得知真情后,立即实际情况信责问县官:“我当师长,他杀人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全村、全县的人吗?”并让副官赶到县城,将吉南星当众执行枪决,为民伸冤报仇。
1929年7月,吉鸿昌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有人奉承他,在他一张大照片上写了八个字:“官运鸿昌,光辉祖宗”。吉鸿昌看罢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训斥那人道:“你把我吉某当成什么人!我吉鸿昌把民从当父母,一民为民众谋福利,高官、厚禄、金钱、地位算了屁!”
爱民英雄徐洪刚
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在探亲归队途经四川筠连县时,有歹徒在车上抢劫和调戏妇女,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4名歹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14刀,肠子从刀口中流出,但仍用双手死抑着一名歹徒的腿。他热爱人民,不顾个人安危,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热爱人民的英雄颂歌。
萨克雷助贫为乐
威廉. 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杰出作家。他同情穷人,真诚助人。每当听到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便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里,写明:“每服一粒,以应急需”的服法,并附上一封化名、假名或没有寄信人姓名地址的信,叫人送去。这样,他就感到很高兴。

屠格涅夫救女仆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反对母亲卖掉年轻女仆路莎,认为这里野蛮行为。他把路莎藏了起来。购买路莎的女地主,控告屠格涅夫煽动家奴“造反”。县警察局长召集了一些所谓“通达事理”的人,每人拿一根木棍,由这位局长率领,到屠格涅夫家抢人。屠格涅夫拿起枪跪到门前台阶上。枪口对着恶棍们,厉声喝道:“再向前一步我就开枪!”恶棍们退散了,路莎终于被救下。

(二)理论论据

1、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
2、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
4、人民的声音是强大的力量。[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
5、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的。邹韬奋《国家至上与民主自由》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8、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传》
9、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
10、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11、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古希腊] 赫西奥德《工作与时日》
12、人民之声——真理之声。土耳其谚语
13、你要与人民亲近,就得倾听他们在说什么。蒙古谚语
14、立国基础,就是万众一心。孙中山
15、失众心,足以亡。汉.刘向《说苑.敬慎》
16、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煊 《读书录》
17、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8、吉凶与民同患。《易经.系辞上》
19、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20、你可以长时间愚弄一部分人民,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愚弄全体人民,但是你不可能长时间愚弄全体人民。[美] 林肯,引自麦克卢尔《林肯的谈话和故事》
21、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俄] 别林斯基
22、若是在前进中脱离了人民,你将进入黑夜:人民的直觉是上帝的指点,永远指向真正的利益。[美] 爱默生《处世之道:力量》
23、长太息以掩涕兮,误用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
2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5、鱼离不开水,官离不开民。中国谚语
25、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在家卖豆腐。中国谚语
27、究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8、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唐.齐已《君子行》
29、但愿苍生惧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30、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三国志》
31、圣人不利已,忧济在元元。唐.陈子昂《感遇》

⑥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民族事务治理方面在法治轨道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人大要民主科学立法、依法立法,民主立法,为民族事务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3.政府对民族事务治理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4.依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⑦ 联系实际如何树立正确法治思维方式

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应版当加强民主政治方面权的公民意识教育,从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入手,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一是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公民的法制教育,核心是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法制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二是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通过加强公民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

三是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热点内容
法院传票规定 发布:2025-05-06 09:05:35 浏览:307
太原市法律援助机构 发布:2025-05-06 09:03:31 浏览:669
山东三小条例实施 发布:2025-05-06 09:01:56 浏览:465
电子厂有按劳动法不要健康证的吗 发布:2025-05-06 08:57:26 浏览:751
攀枝花市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6 08:46:17 浏览:722
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征文 发布:2025-05-06 08:45:15 浏览:596
经济法总论或称经济法基础理论 发布:2025-05-06 08:41:25 浏览:896
皮城执法官皮肤鉴赏 发布:2025-05-06 08:29:01 浏览:397
2018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 发布:2025-05-06 08:28:59 浏览:948
民办学校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06 08:19:00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