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善惡

道德经善惡

发布时间: 2021-12-30 22:44:42

『壹』 道家的超善恶论是指超越善恶么具体是指什么

这个问题属于管理学中管理哲学的部分,是哲学上的概念,还是中国管理哲学的部分。
首先,这个问题是人性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有很多人性假设,比如孔孟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韩非的自为人性论,当然也有道家的超善恶人性论。
其次,所谓超善恶论意思是人既不是性善,也不是性恶,而是自然无为。道家认为,人性是禀自然而产生的,“性者,生之质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道德经》就是讲道和德两个字的,德者,得也;德是得于道的,德其实就是性。
道和德两个字含义比较深,推荐参照阅读《道德经》第一章和第三十八章,以及韩非子的《解老》前面的一部分,这样就会理解的深一点。
再者,关于人性假设的各种观点,可以参照一下管理学原理的相关书籍,比如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社会文化人、复杂人等各种观点。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看一下《中国管理哲学导论》这本书,或者相关书籍。

『贰』 善恶,是非,得失,净秽,这是从心所认识的世界,真正的道,不思善,不思恶,不

我们活在世间受到了教育是惯性的 就是用我们固有思维来判断所谓的好坏善恶 二元境界中 在菩萨佛祖的境界里是大慈悲大包容大和谐 假如你要开悟 先要放下固有的知解 融入自然可以是春夏秋冬 可以是花月凉风雪 存在都是合理的蟑螂鼠蚊子苍蝇 觉者是无善亦无恶慈悲容天下 放下吧放下皆得解脱

『叁』 论语中关于善恶和道德的句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之初性本善。

『肆』 《道德经》为什么能被称为百经之首

因为道德经回答了世界起源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大量阐释,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制度。道德经在开篇就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其字面意思就是天地是产生一切万物的根源。而天地上的一切都有着因果关系,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种概念。虽说道德经在解释世界起源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是中明确表述了善恶观念的起源,还有善恶矛盾体的互相转化,以及世间真善美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伍』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意思就是,自然状态下本来无美丑,无善恶。

老子说的是【道】的境界,道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如父母般崇高,如婴孩般天真。所以不分善恶,是有这样的特定范围的。比如在父母看来,孩子再恶劣,终究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的恶而减少对她们的爱! 反过来,对孩子而言,天下也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再恶劣,也应该去尽心孝敬。 这是老子的意思。 站在【道】的高度,天下一家,众人都是至亲,彼此之间不应该因为善恶而生疏,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毛病有缺点,有丑陋恶劣的一面。只有不分善恶,无视人的缺点,才能达到真正的天下和谐的境界——天下一体。
孔子说的礼是【人】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亲密,彼此之间常常是对立的。所以需要礼来规范约束。而且圣人教导的其实也是出于道,就是叫世人做好自己。诸如“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己及人”等其实都是【道】的无限延伸,所以都叫【道理】!人的世界最终要归到【道】的境界,所以有了大道——【大学之道】,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是无(限)的存在,是止于【一】,所以没有礼(即律法)限制,也就没有了善恶之分别。
而儒家圣人说的是众人世界,是二人以上的集体,必须有礼(律法)来约束。
这是鄙人的理解,望理解!

『陆』 道教中有没有关于善恶的定义谢谢

道教,崇敬的是道和德,经书注重道与德的阐说
道教,对道德的重视,早在太上显化之时就已奠定,老子就是以道德二篇来垂教的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
《道教义枢》以《道德义》为明宗第一义
《玄纲论》则是以“道德”为道教纲

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以道为核心

“道”是生化宇宙万物,造化之根
“道”是神明之本,三元化为三清
“道”是虚无为体、清静为宗、无为不争
“道”是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

.

『柒』 求老子的关于评价善恶的句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不善斯不善已。正复为奇,善复为恶,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为要妙。

『捌』 《太上感应篇》中太上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道德经》中老子曰:“天地不仁

哪有矛盾?基本无关嘛!前者说因果自造,自负自责。后者只是言天地大道的大极,万物与其而言都很渺小

『玖』 《道德经》为何要讲“美丑不分、善恶不辨”

老子在道德经所说的“美丑不分,善恶不辨”表面看起来是美与丑,善于恶的比较,所形成的是一种矛盾的关系。但是在其中却蕴含着老子的大智慧。

第二,老子人性价值的大智慧。善与恶都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这两种品质的划分也有一定的标准。然而,在对于人性标准划分的背后隐藏的更是人们心中的偏差。人们会更加的追求善良的品质而摒弃人性中恶的部分。然而在事物的发展中万事万物都是处在平衡的一种状态,如果刻意的去追求善的话,必然会对所处的平衡状态产生一定的破坏。当人们心中对善与恶没有了明显的划分之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情。而不是刻意而为之的追求某些东西,在这种状况下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达到更加平衡的一种状态。所以老子提出了“善恶不辨”的这种观点。

『拾』 道德经中关于道德善恶的字句

道德经不谈善恶
谈自然
所以道德经里面的善和善恶的善不是一个意思
道德经里面的恶,也是读 [wù]

热点内容
法院传票规定 发布:2025-05-06 09:05:35 浏览:307
太原市法律援助机构 发布:2025-05-06 09:03:31 浏览:669
山东三小条例实施 发布:2025-05-06 09:01:56 浏览:465
电子厂有按劳动法不要健康证的吗 发布:2025-05-06 08:57:26 浏览:751
攀枝花市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6 08:46:17 浏览:722
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征文 发布:2025-05-06 08:45:15 浏览:596
经济法总论或称经济法基础理论 发布:2025-05-06 08:41:25 浏览:896
皮城执法官皮肤鉴赏 发布:2025-05-06 08:29:01 浏览:397
2018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 发布:2025-05-06 08:28:59 浏览:948
民办学校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06 08:19:00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