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发展趋势

道德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22-01-01 18:05:22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

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1)道德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每五年循环一次的发展过程。在第一阶段岁~5岁)中,儿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态度。在以后的第二阶段(5岁~10岁)、第三阶段(1()岁~1 6岁)中,儿童只是进一步发展第一阶段已经形成的基本道德态度,使它们更为精细和完善。

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公正被看作是与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要求在逻辑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决断,这些原则是抽象的、伦理的,如金箴(基督)、绝对命令(康德的)等。

它们不是像圣经上的“十诫”那样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这些实质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则,人的权利的公平和对等原则,尊重全人类每个人的尊严的原则。

㈡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内史过程与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㈢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人的的道德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们现在的许多中国人,对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认人不能无道德,另一方面又认为道德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不太大。能给灾区捐些款、公交车上能给老人孕妇让个座,就证明自己已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了,自己是个讲道德的人。

这样想、这样做,当然没有错,只不过跟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还差了一大截。

中国人说: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应该所走之路,此之谓“人道”。人道从天道而来。德,得也,由于所走人生道路正确而于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讲道德,人类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长治久安,从而个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才会有个人自由,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故讲道德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国人视道德为人生第一要务,欲望、财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备了起码的道德修养,才无愧于“人”之称号,故中国人说“做人难”,一辈子都要努力做人。我们现代人都认为欲望的满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务,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来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这和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大相径庭。

如三国第一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自己却清苦终生。其高风亮节为一般人所不及,故历代中国人瞻仰不尽。今天我们提起此人,仍然发自内心的敬佩不已 。可见,道德来自于人之内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绝非外力强加。若诸葛亮当时凭借权势作威作福,以欲望满足为第一事,谁还会敬仰他呢?

许多人认为他人有难,自己能伸出援手,这才是讲道德。实际上讲道德并不需任何外在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亲,孝敬父母,爱护妻子,教育子女,这就是讲道德;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这就是讲道德;生活中,与人言而有信,为人谋而尽忠,这就是讲道德。可见,道德是人人可为之事,只需要尽己本分而已。就这么简单。

问题是,当代社会中的许多人,连自己的本分也不愿尽不想尽。做了丈夫,仍然只顾自己在外面吃喝玩乐,不顾爱人,不顾家庭;做妻子的,动辄威胁离婚,甚至红杏出墙,还美其名曰寻找真爱;做官的不为民服务,做教师的误人子弟,做医生的草菅人命,做警察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认为道德是可有可无之人生末事,欲望享受才是人生头等大事,可人人都没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从何而来呢?

进一步说,道德才是真享受,欲望满足离享受还隔了一层。你是企业家,你办好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当你看到成千上万员工因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乐业时,你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是教师,当你真正是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参加工作时,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你最大的快乐,你会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沉,自己有多么重要。欲望满足只是动物性本能,道德修养才是人类所独具的。只有在此处,才将人类与动物区分了开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岂不令人深思?

㈣ 为什么说人类道德发展说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 ,这句话是对的。内

这是大学《思想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知识点。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或者叫作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是千古不变的。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4)道德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人类道德的发展的进步主要表现为: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有其客观要求,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㈤ 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版;道德发展的总权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5)道德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对这一发展的具体过程.不同学者看法各异。其中非阶段论者(如哈茨霍恩和M.A.梅)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是情境性的,没有发展阶段可言。阶段论者(如,格塞尔、弗洛伊德、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则认为,儿童或个体的道德发展与其心理发展的其他方面一样存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格塞尔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每五年循环一次的发展过程。

在第一阶段岁~5岁)中,儿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态度。在以后的第二阶段(5岁~10岁)、第三阶段(1()岁~1 6岁)中,儿童只是进一步发展第一阶段已经形成的基本道德态度,使它们更为精细和完善。

㈥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6)道德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道德的认识论内容在不断加深。道德也是一种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道德在识别社会关系、提供关于人的生活价值和人生目的的客观知识方面,越来越成为有效的、敏感的工具。

“有尊严的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地反思。长期以来,那些与道德相关的社会偏见、无知盲从在不断地被打破。这一切都是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的结果。

道德调节的手段在不断完善。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以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作为调节机制的。改革开放以来,扬善抑恶的道德调节手段在不断增加和丰富。传媒的参与,互联网、微博的发展把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历史证明,当一个社会在全民层面上感受到诸如“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的困惑时,这不仅表明这个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受到的严重挑战,而且也表明它在精神上的忧患与觉醒。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履行某种道德义务,而是在自觉地提出和探索更崇高的道德目的,越来越成为追求高尚的道德价值、创造良好的道德关系的主体,这正是道德调节方法在逐步完善的表征。

个人道德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在不断丰富。个人的道德意识是人们的道德关系赖以健全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导人们实现道德行为选择,进行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左”的路线的否定,人们在逐步摆脱“行政本位”的束缚、僵化教条的桎梏甚至对“金钱至上”的依从。当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主体。

个人完善的道德动力、道德需要在提升和拓展。这一切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聚在个人道德世界中的体现,它成为道德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指出,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正在矛盾中发展,在困境中前进。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的解放和人的精神完善化产生良好影响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学认识“道德困境”和道德进步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㈦ 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的发展规律:

A、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C、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道德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个体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和准则,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既受到个体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成熟和认知、情绪发展,特别是其从事的交往和道德活动的制约。

(7)道德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人际关系和谐协调的或(愿做一个)“好孩子”的定向阶段。好的行为就是帮助别人、使别人愉快、受他人赞许的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遵从一种老看法,就是遵从大多数人的或是“惯常如此的”行为。

㈧ 道德发展可以概括哪一种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㈨ 人类道德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

本阶段儿童采纳的是自我中心的观点,不考虑他人利益或认识行为者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区别,更不能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依据物质后果来裁判其行动。把自己观点和权威者观点相混同。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一种具体的个人主义观点。他能把自己、权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和观点相区别。认识到规则是可变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行事。所以对是相对的,个人只有通过等量的公平交换来满足各自需要,整合各种冲突。

阶段三: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

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与他人发生关系中的个人观。他意识到人所共同享有的情感、协议和期望高于一般的利益、按"金箴"即从动机和感情来评定行为,希望维持和谐的关系,但没有普遍性的"制度"。

阶段四: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

本阶段的人的人际关系已与社会观点相分化。它采纳制度观,根据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来确定角色、规则和人际关系,强调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否则就内疚。

阶段五: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

本阶段的人采纳了一种超前的社会观,认为如法律不适社会,可以通过协商来改造,往往从人类价值上判断是非,但又力图通过契约来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处于遵守法律同维护自由和生命价值的矛盾冲突之中。

阶段六: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

本阶段的人建立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这是任何懂得德性本质、懂得尊重人是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基本道德前提的理性者所采纳的观点。

热点内容
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相冲突 发布:2025-05-05 15:34:33 浏览:538
2017年司法局法律顾问制度 发布:2025-05-05 15:29:20 浏览:953
规章制度背诵诀窍 发布:2025-05-05 15:26:25 浏览:976
龙岗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5 15:25:47 浏览:195
女的出轨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5 15:10:32 浏览:35
依法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监督 发布:2025-05-05 15:08:17 浏览:250
新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 发布:2025-05-05 15:07:38 浏览:781
环境有没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5 15:07:38 浏览:755
代客操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5 15:07:31 浏览:693
避嫌条例 发布:2025-05-05 15:06:33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