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耻与道德

耻与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04 03:02:25

A. 八荣八耻与传统美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特征,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告知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易赅,寓意深刻,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它就象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它还象一位法官,考问着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良知;它更象一股清风,净化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我们应该承认,现实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有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美丑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社会风气。我认为,在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动荡,人们的价值标准出现偏离和迷茫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是太及时,太有必要了。希望中央尽快在全民中,特别在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

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每个人都应具有最基本的荣辱观。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它不仅需要得到自我的确认,更需要社会的认同,荣是社会给的,辱也是社会给的。党中央应大力宣传和倡响“八荣八耻”,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让大家知道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知道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让“八荣八耻”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

其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八荣八耻”作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只停留在这八句话上是不行的,还必须针对每一条标准,从法律制度上加以规范。一方面制定严厉制裁“八耻”行为的相关法规,加大对腐败、不诚信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另一方面应出台一套鼓励和褒奖“八荣”的相关政策,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从制度上保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八荣八耻”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成为社会大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第三,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转变社会风气,舆论是导向,领导是示范。当前,老百姓最在意的是,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能否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真起作用;能否促进政府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公众服务机构的办事效率;能否使官员们更守官德,公务员更讲职业道德,领导们更遵纪守法,执法人员更严以律己。这些最能影响公德意识的普及。因此,要让社会风气好起来,各级干部和政府机关的示范作用是最关键的。如果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带头恪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有一个大的好转。

“八荣八耻”唤醒的是人的良知,彰显的是道德自律的力量,倡导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要活得有尊严,就得自觉做到“八荣八耻”,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

B. 性与道德的问题

不会原谅他

这是道德 人品的问题

只要是正常的男人或版女人都应该有正常的反应
正常的女人无法接受权
正常的男人更无法接受
从人的心理来说

不排除非常的关系 如果是这样一定会原谅他
因为还有比性更重要的东西 吸引双方
回答你的问题:
无法接受 一次都会让感情受到巨大的伤害
更不要说N次 早就分手
绝不会在要他
1.首先他不是真的爱我
2.他的人品 道德极其卑劣 不值得拥有一个垃圾
3.他太脏了
4.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还值得相信吗
5.把自己降低到畜生的行列 谁会和畜生在一起生活

经典一句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C. 道德观跟八荣八耻的关系是什么

“八荣八耻”是荣辱观,是人民明是非,知荣辱的一个标准!道德观包括了是非观、荣辱观等方面的东西。但范畴大于后者,总体感觉国家是想把社会搞好,只是中国的情况特殊,很多好东西也都形式化了。

D. 什么叫知与耻

知与耻就是知道羞耻。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感到惭愧和羞耻,就永远不会有自尊。知耻指有羞恶之心。《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E. 法与道德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专评价人们属行为的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所以提问者的问题“法与道德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应选择正确。

F. 道德感和羞耻心从何而来

1、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例如对符合道德行为准则的行为,即会产生满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内心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愤怒、厌恶、羞愧等内心体验。这类内心体验就是道德感。
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为:(1)直觉的道德情绪经验,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它是通过人的想象发生作用的一种情感;(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绪体验,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识到道德要求为中介的情感。

2、羞耻心
从心理学上说,羞耻心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和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产生羞耻心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
公开的情境会强化羞耻感,所以减少羞耻心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让自己远离他人。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减少羞耻感。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G. 道德仁义礼智信耻是什么意思

引用一篇

为避免被恶人利用来阻碍道行,故不贴出处。

失道而后德(4)
四、皮与毛:道德仁义的亲密关系

“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这四句,《老子》帛书和通行本都没有每句“而后”后面的“失”字,笔者是根据韩非

子在其“解老篇”中的引文补订的。差了这4个“失”字,这四句的意思离原意就已是“失之千里”了。

坊间众多注家将这四句串解为:大道丧失以后才有德行,德行丧失以后才有仁爱,仁爱丧失以后才有正义,正义丧失以后才有礼节。通行本《老子》里,河上公对此有注云: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爱现也;言仁衰而分义明也;言义衰而施礼聘,行玉帛。这就是对着讹脱的文字想当然了。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老子并不反对仁义礼,而且讲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讲的就是德以道生,道以德彰。德和道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相互抵牾的表述:“大道丧失之后才有德行,德行丧失之后才有仁爱……”。

当然,道、德、仁、义、礼,有其环环相扣的紧密关系。按韩非子的说法就是:“道者,德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德,就是道的功效;功效有一定的实际内容,而实际内容带有一定的思想光彩;仁,就是德的光彩。光彩有一定的色泽,可色泽也反映出一定的事情;义,就是关于仁的事情。办事有一定的礼节,而礼节也有一定的规章;礼,就是义的规章制度。

所以,老子说,失去了道以后,也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以后,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以后,也就失去了义;失去了义以后,也就失去了礼。

有个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大意讲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我们可以以此类推:道是德的“皮”,德是仁的“皮”,仁是义的“皮”,义是礼的“皮”。道都没有了,德往哪里依附呢?德没有了,仁往哪里依附呢?仁没有了,义往哪里依附呢?义没有了,礼往哪里依附呢?

“夫失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通行本这一句作“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非常不好理解。一般的人都把它视为下一句“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对文。但很难解释清楚。“前识者”与“礼”不成对应,“道之华”与“忠信之泊”也不成对应。按坊间的翻译,“礼是内心忠诚淡薄的表现,也是祸乱的开端”,这与我们惯常对“礼”的定义、印象是很有偏差的。“礼者,所以貌情也。”“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如果硬要将礼解释成“内心忠诚淡薄的表现”,那这样的礼,只能是虚伪的礼。

笔者在清人魏源的《老子本义》一书中查到此句的一个注解。魏源引汪仲伊云:“夫”字单以虚词发端,老子无此句法。上下篇但云“夫唯”,不单云“夫”也。“夫”乃“失”之误。“失礼者”四句,与“前识”句对文见义,于上文“失仁”、“失义”,亦意脉相通。魏源感叹道,“汪君言是也”。

发现“夫”为“失”的误植后,此句语义就豁然开朗了。失去了礼以后,忠和信就日以衰薄了。成为祸乱的开端。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上一句语义搞清楚了,这一句也就好解释了。“前识者”并非众多注家所言的“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而是前面所言的“失德”、“失仁”、“失义”、“失礼”,这些都是失去了道之实(朴实),处道之华(浮华),也是愚昧的开端。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有人说“大丈夫”之“大”,在此谓其智之大也。笔者认为,大丈夫一语,应是老子的有感而发,做人要厚道啊。老子云:智慧很高的人,立身于淳厚而不立身于轻薄,立身于朴实而不立身于浮华。这样的高人懂得舍去那轻薄和浮华,拥抱这淳厚与朴实。

当然,这样的高人也就是上德之人,可以臻至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样的高人,对于吾辈而言,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实在是高啊。

H. “知耻”为何能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做人的基本道德的呢

我觉得这就是个人最起码的底线了,因为只有知耻才会后勇,才会改正!

想想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小孩子打了一个人,问他为什么有什么原因不好说话解决的,偏偏要动手,然后他说就是为了好玩!你说这样不对,但是他不会听你的。然后一直这样,这样岂不是没有救了,以后想杀人就行动了?

I. 有人骂你没有道德和羞耻怎么办

到时候开庭上面问你,就把听到对方说'你要不动手打他,他就打你,然後全家都会有事'这些直说无仿..

J. 《耻辱感与道德感》张炜 读后感200字!求

《耻辱感与道德感》张炜 读后感
正我们平时说:一个人讲什么很重要,做什么就更加重要。因为如果只有漂亮话,做的事情却让人鄙视,那就更糟糕了。有了权力却没有一点理想,只想不劳而获,那就等于选择了一种最下贱的职业。人在相应的位置上,总得有一点点公益心和事业心,就是说做些对社会和民众有利的事情。如果风气被彻底败坏,那么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会被普及和灌输一种信念:赚钱或做官。结果只能是无数人在这条小

热点内容
杭州市劳动法委员会 发布:2025-05-03 21:30:02 浏览:423
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若干 发布:2025-05-03 21:25:49 浏览:114
道德教育有关作文 发布:2025-05-03 21:23:37 浏览:973
侵害公平交易权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3 21:21:45 浏览:420
哪种方法治好梅毒 发布:2025-05-03 21:18:43 浏览:521
大学刑法课新版52章 发布:2025-05-03 21:15:45 浏览:914
信仿条例要点解答 发布:2025-05-03 21:15:41 浏览:107
职业道德的说法是 发布:2025-05-03 21:10:51 浏览:675
重庆志豪律师 发布:2025-05-03 21:08:03 浏览:837
甘肃省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试题 发布:2025-05-03 20:59:52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