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1-04 09:43:09

Ⅰ 关于中《道德经》河上公给的注释的一些问题

两者来都不矛盾,无形源的道是根本,因为它可以生化万物,所以它就要有变化一切的可能,所以必须无形无相,从而加以别的规定才会定形下来。为本的东西如果是有既定形象,那么就被老子认为是有,而有生于无。

老子是在宇宙观的层面说有欲和无欲,无欲时人与自然合一,可以感受到变化的妙处。而限于有欲,纵然可以观察到表象,但是从个人修养角度来说,欲望会导致沉溺于欲望中不可自拔,忘却了自然无欲的根本,终而导致亡身,所以河上公注的针对角度是人的自身养身,老子是说人与天地自然的变化相通或相违。

楼主sorry,我的见解不一定对,我所阅读的版本注解欲乃是欲求,不知解释为“实有”从何而来,因为原文说二者同出于心,如果解释为实有出于心的话,似乎和老子哲学不符。中国哲学里面只有欲望出于心的传统,心却不是存在的根源。有疑问可以继续提问,相互切磋。
再补充一个,该段有两种断句法,一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二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帛书本”欲“字后面有”也“字,故应该第二种读法为是。仅供参考哦

Ⅱ 评价韩非子/河上公/王弼注《道德经》

韩非子《解老》、《喻老》是借老子的话来支撑他的思想观点,版没有尊重老子《权道德经》的本意来解释。王弼注《道德经》是按他的玄学思想来玄化了《道德经》,即把《道德经》神化、复杂化、更加难懂了,本来,直接读《道德经》原文,还能读懂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看了王弼的注解,你可能这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却减少了,总之,帮助少阻碍大;2000多年来,采用王弼注解的最多,而受他阻碍的也最多,许多明显不合情理的解释也跟着照样解释,比如《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恒)道”,跟着王弼说(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道不可说;什么样永恒的道不可道不可说,只有我们没有搞清楚的永恒道不可说,凡是搞清楚了的永恒道都可说;如果硬要说老子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说,这也是睁着眼说瞎话嘛,老子明明对它进行了很描写描述嘛!

Ⅲ 吕祖注道德经与河上公注道德经是一回事吗

1923年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 但各写了一篇散文 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而吕祖跟河上公都读了《道德经》 但各写了一份注解 都叫《道德经解》

Ⅳ 《老子道德经》,谁解释得最好

欲家SCT :你好。
西汉【河上公注视道德经】。又称《河上公道德经章句》。最为经典。

Ⅳ 谁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释最佳

《老子》第一抄章的解读袭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解读
由于限制可以更改,所以命题也可以更改。因为无限连续是宇宙的本原状态;有限连续是物体的共同性质。万物都是有限连续体,有限连续体都是通过限制连续而产生的。所以回到没有任何欲望的入静状态时,会有一种缥缈无定的感觉,再将注意力集中于某处时,又会觉得很清晰实在。这样集中注意力于一点而不断移动,就会产生出一种非常玄妙的感觉。

Ⅵ 河上公 道德经章句

道德眞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汉专文帝属时,陕州隐者河上公注。按唐陆德明《老子道德经音义》谓:“河上公为章句四卷,文帝徵之不至,自至河上责之,河上公乃跃身空中,文帝改容谢之,於是授汉文以《老子章句》四篇”。一说出於东汉。
河上公,西汉道家学者。姓名不详。在河滨结草为庐,因号“河上丈人”。精研黄老业,以《老子》教授。葛洪《神仙传》载,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好《老子》,有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遣使问之。答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自至庵责问,乃踊身空中。帝稽首谢,於是授以素书道经章句,谓“熟研之,所疑皆了,余注经一千七百馀年以来,凡传三人,连子四矣”。言毕失其所在。《隋书•经籍志》著录曾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此注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题名。

Ⅶ 河上公此人

河上公的最主要贡献是为老子的《道德经》作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回至有几位皇帝都为答其作注,但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由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

Ⅷ 道德经河上公:夫唯世人之无知者,是我德之暗,不见於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这段话怎么理解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Ⅸ 求翻译河上公《道德经》第八章注解

你好。
易性第八
上善复若水。制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
处众人之所恶,
【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
故几于道。
【水性几于道同。】
居善地,
【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
心善渊,
【水深空虚,渊深清明。】
与善仁,
【万物得水以生。】
【与,虚不与盈也。】
言善信,
【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
【无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
【能方能圆,曲直随形。】
动善时。
【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
夫唯不争,
【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
故无尤。
【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注:【 】内为河上公之译文。

Ⅹ 老子 道德经

通行本是三国魏王弼注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是东汉版本,不能只看时间早晚,王弼是对先秦文化非常有研究的学者,我主张以通行本为准。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多如牛毛。

热点内容
劳动法实训自我评价 发布:2025-05-03 05:11:14 浏览:856
法院内设机构 发布:2025-05-03 04:58:23 浏览:861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发布:2025-05-03 04:55:30 浏览:709
国安立法投票 发布:2025-05-03 04:53:51 浏览:842
中国法治政府 发布:2025-05-03 04:50:45 浏览:327
劳动法开除赔偿标准 发布:2025-05-03 04:50:06 浏览:179
赠与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3 04:50:06 浏览:457
香港行政立法司法 发布:2025-05-03 04:49:58 浏览:970
吉大的法律硕士好吗 发布:2025-05-03 04:37:12 浏览:335
中西民法 发布:2025-05-03 04:36:29 浏览: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