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明朝

道德与明朝

发布时间: 2022-01-07 16:29:43

A. 明朝王阳明关于道德与金钱的观点

关于道德,即 尽心知性,生安知行

B. 当初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 在明朝灭亡之后的下场如何

宋朝和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死的时候都是太监陪同的,那些满口仁义道德文官都跑去找新主子去了,历史有时候真的很讽刺。

主要依靠东林江的左三大家,钱谦益,大清礼部侍郎,吴伟业,大清国子监祭酒;龚鼎罪,大清礼部尚书他们自己作为老牌官僚抛弃了忠义廉耻心。他们自己作为老牌官僚抛弃了忠义廉耻心。吴伟业傲娇的表示在大清的当官中欺骗了人生,但实际上却心虚不能。龚鼎罪则无耻地背书了魏征归顺李二。魏征也归顺太宗

C. 为何大明朝能出海瑞这样的清官和道德完人,而且能被皇帝和官场接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党争最严重的朝代。某个人一旦进入了仕途,必然要站边选队,要么加入这个集团的阵营,要么加入另一个集团的阵营。通过互相帮助,让自己集团的带头大哥做大,同时自己也跟着分一杯羹。如果某个人在明朝当官,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从来不站边选队。那么这个人要么就是一生默默无闻,要么就算当了大官,也会被别人斗下去,不得善终。

不过,明朝却也出现了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海瑞。海瑞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清官,同时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清官。他在当官的过程中,从来不依附谁。不但不依附别人,并且对权宦之人还毫不客气。

D. 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频繁播出各类清宫剧,所以很多观众对于清朝的历史都十分的熟悉。但是很多人对于明朝的历史都比较陌生。明朝其实是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最为黑暗,统治最为残暴的朝代了,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三,明朝还有一项骇人听闻的传统,那就是吃人。根据史书记载,明朝从上至下,对于吃人一事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完全没有了伦理道德。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怪不得明朝被认为是史上最黑暗恐怖的朝代。

E. 明朝王守义道德哲学

你说错了 王守义是十三香,你想问的是王守仁吧,他主要是心学,知行合一是其中心的思想

F. 明朝“道德绑架”有多严重明神宗为躲“清官”,几十年不上朝吗

在明朝的那么多皇帝当中,被人诟病最深的当属明神宗朱翊钧了,从他身上开始了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就在他当政的万历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一手打下来的大明的辉煌就此陷落。

这个时间点很妙,因为明朝的很多著名人物都在这个时间点上交汇。这些人物就是明朝上上下下的力量和精神的代表,也是明朝的特殊政治社会的缩影。

在明朝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自皇帝到平民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绑架了。就连首辅张居正,本来可以留名青史,却遭遇"一朝倒台,万人口诛笔伐"。


还有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

G. 明朝亡于道德沦丧,你知道吗

明亡的原因,有人说亡于政治因素,殆政,皇帝不上朝;有人说亡于经济因素,什么三饷吖、什么通缩吖(缺乏白银)等等,都是以偏概全的片面之词;有人说军事不行,也很片面。

应该说,上述原因并不是亡国的必然条件。皇帝不上朝,不是有内阁吗?军饷、通缩的原因历史上都有过,未必导致亡国。军事也是扯淡,明朝时代已经有了火器,骑兵不行可以发展枪炮嘛,而且满清也不是靠实打实的军事征服而入主中原的,他靠的是运气而已,满清赶了一个巧劲儿占领了中国。

明朝是亡于流寇,而非外敌。这一点不搞清楚,就要闹笑话。

满清能入主中原,靠的是纯运气。这是基本常识。

唯一能挽救明朝的,不是哪个人,而是老天爷,关键是老天爷不待见明朝了,通俗点说,叫气数已尽。

如果没有流贼闹事,满清绝无入主中原之可能,满清靠的是一个‘巧’字,而不是实力。满清前两代皇帝的年号天命、天聪的,并不是瞎叫的。

当时明朝应该跟满清议和,这样历史将有限的改写。
明朝君臣当时之所以不议和,坚决主战,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正是这个沉重的历史包袱,压垮了明朝。
什么历史包袱?就是有宋一代由于不断跟辽金蒙古议和,最终亡国的这个惨痛历史教训。由于有了秦桧这样一个绝对的反面教材,因此没有人再敢于搞议和,因为那样很容易被攻击为秦桧第二。这是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

其实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的,有宋一代虽然有议和的主要特征并且最终亡于外敌,但不能说明议和是导致亡国的根本原因。议和可以作为一个手段、一个战术存在,这叫缓兵之计。明朝的错误在于,他们把议和作为亡国的原因而坚决摒弃了,事实上能屈能伸才是正确的战术手段,关键在于战略的正确,战略上以击败敌人为目标,就不怕为了赢取时间而暂时对于敌人的屈服。

宋朝不是亡于战术失误(议和),而是亡于战略失败,它没有想要战胜外敌的目标,它只是得过且过、苟延残喘罢了。

明朝吸取了有宋的教训,但可惜是错误的吸取,这导致明朝亡于流寇。事后看,明朝当时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对外议和,对内坚决镇压,而不是相反。

后来蒋介石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训,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这个策略事后看、从国民党的角度看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最终依然失败,说明关键还是在于气数、在于天意。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帝国的大厦之所以倾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军事、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思想’这样的根本性因素。

晚明的整个社会,充满了垂死纵欲的亡国之相,现代无耻而无知的叫兽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的那种社会思潮,其本质是帝国临死前的一次回光返照式的纵欲。

晚明时代,全社会道德崩溃,人人唯利是图,声色犬马一夜暴富是所有人的迷梦,当全社会沉浸在如此氛围里的时候,与其说这是人类社会,不如说是猪狗世界。

这样的社会,全民腐败!可谓烂透了,焉有不亡国之理?所以,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军事还是政治经济,都无法挽救一个道德崩溃、全民腐败的晚明帝国(以及民国),这才是明朝和民国亡国的根本原因。

全民腐败,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H. 为什么明朝用道德代替法制

明朝也是有法制的,但是他拿道德来辅佐法治,因为他们觉得法治的初衷也是为人好的,只有在对人好的法律才是好法,对人不好的法律是恶法

I. 明朝时期空谈性理而道德沦丧和腐败的学风是怎样形成的

当时朱熹等理来学家注自释的“四书”、“五经”,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读书人只有背熟《四书集注》,才能考取功名。至于理学家们身体力行的道德修养,由于其方法的烦琐和陈腐,逐渐被人们抛到脑后去了,从而形成了空谈性理而道德沦丧和腐败的学风,并由此而影响到社会风气的颓废与败坏,致使明王朝的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这个弊病使王守仁抛弃程朱理学而向陆九渊的心学靠拢,并大大地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王守仁的诸多观点与朱熹的观点大相径庭,朱熹将《大学》一书分为经传,并补写格物致知传;王守仁则认为原无经传可分,更无经传可补。

J. 宋朝明朝道德观念代表人物

宋朝,有朱熹、程颐和程灏,明朝有王阳明,李贽等人

热点内容
经营风险包括哪些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02:05:11 浏览:981
司法考试2016年改革 发布:2025-05-01 00:51:19 浏览:429
劳动法实习规定 发布:2025-05-01 00:05:48 浏览:168
法院合同法警 发布:2025-05-01 00:01:21 浏览:182
中国法官协会成员 发布:2025-04-30 23:32:23 浏览:141
法院办公室先进材料 发布:2025-04-30 23:26:23 浏览:272
环卫工人有劳动法吗 发布:2025-04-30 23:11:12 浏览:682
北大国际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4-30 23:10:58 浏览:137
司法局签名 发布:2025-04-30 22:23:56 浏览:124
街道机关规章制度总则 发布:2025-04-30 22:04:22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