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的原则

法治的原则

发布时间: 2020-12-25 12:23:58

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法治原则一般包复括:
1.
宪法制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
司法独立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Ⅱ 法治原则主要有哪些内容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内依法进行管理的一容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与法治对立的主要是人治。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权威的都是法治,而法律权威屈从于个人权威的则是人治,法治和人治绝不可能结合起来的。法治一词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的法律存在,它是要创造一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也就是说,法的权威高于人的权威,由法律支配权力才是法治的根本。

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是我国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国法治的特有优势。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全面依法治国也难以实现;不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就会失去政治和社会基础;不推进依法治国,党就难以对国家实现有效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失去基本保障。

2、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公权力与促使公权力机关积极有效履职有机统一

我国法治强调公权力执掌者必须合法、积极、有效履职尽责,确保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祉,不得消极无为。同时,又强化制约和监督,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做到控权和促进积极履职双管齐下,防止权力滥用与预防庸政、懒政、怠政同时发力,从而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到实处。

3、坚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价值有机统一

我国法治强调自由与平等、秩序的有机统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和遵守宪法法律,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党和政府不断创造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充分保障宪法法律所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种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机统一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从而实现执政党依法执政、公权力机关依法行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

(3)法治的原则扩展阅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路径。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载体,已经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必须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不断完善发展。

Ⅳ 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一立法就等于间接把党视为超越于宪法甚至独立在宪法之外的最高权威。党领导依法治国的理念使得我国依法治国的本质不再是纯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从于党治的人治。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而我党历来都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一份子,“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思想就相当于党把自己视为人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际上就等于坚持了党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领导依法治国实际上强调的是党靠党规党纪依宪治国,而党规党纪又严于宪法法律。作为人民一份子的党员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党员,他们在党规党纪或宪法法律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的。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自律作用。这一提法着重强调了法律治理的规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却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调控作用及其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问题。政治调控、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种调整机制,三者都不应偏废。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国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从法治理念和模式服从于政治体制构架体系要求这一角度来分析,这是对的。一般说来,政治体制构架体系决定了与之相应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这里回避不了两个核心问题:到底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构架体系先进还是外国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后?到底是外国的政治体制构架体系先进还是我国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后?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根本体现。“从实际出发”绝不能成为任何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做法的借口。

Ⅳ 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法律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立法法第八十四条也明确规定,没有特别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Ⅵ 法治原则的历史由来

现代意义的法治始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自古希腊。古希腊人把尊重法律和自由并论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城邦生活的和谐(“善”)的两个基本政治准则,主张自由就是人只受法律约束,法律比人还要有权力。

毕达格拉斯最早提出“人治不如法治”之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代表作《政治学》中明确主张:法律是有道德的文明的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导致城邦“善”的一个条件。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法治的基本要素在于“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有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他认为法治优越于人治,他说:“凡是不凭感情治事的统治者总是比凭感情治事的人们优良,法律正是没有感情的。”

因此,“谁说应该由法律来遂行其统治,这就有如说,惟独神祇和理智可以行使统治;至于谁说应该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是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对西方法治传统产生过久远深刻的影响。

罗马人的法治观直接导源于希腊文明,他们不善于思辩,但却精于行动,辉煌的罗马法成为罗马人高耸的纪念碑。西塞罗所谓的“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成为一句不朽的名言。


(6)法治的原则扩展阅读

原则的适用

第一,合理借鉴人类在建构和发展法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

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法治固然要体现国别性、时代性和阶级性,但它更应体现人类在追求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智能,因此对那些后法治化的国家来说,如何充分吸取先法治化的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第二,重视习惯规则。

现代法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环境是:国家与社会日益混同,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与私法界限

法治原则逐渐模糊,与条文法相对应的“活法”(living law)和"内部规则"(inner law)逐渐复活。这就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和审视立法者的"制法"理性。

马克思认为: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则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真正的法律规则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现,系统地创造一整套法律规则的任务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现代国家在法治化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也把民主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这是因为民主在满足社会的合法性诉求,体现正义和公平,制约国家权力和促进公民参与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民主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她既可指一种制度形态和政体形态,又可表征公民享受的权利和自由,还可指一种多数表决为基础的程序操作机制。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民主并不代表一种绝对的善,她既可发挥正向度的作用,也可发挥副向度的作用。

Ⅶ 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法不溯来及既往,应公源开明确;

2、法律应相对稳定;

3、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

4、保障司法独立;

5、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

6、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

7、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

8、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

法治原则法的道德基础时,也提出了法治的八项原则。一般认为富勒尽管关注法的道德性,但他主张的法治原则"并不是道德性质的",而实际上不过还是一种形式法治。

(7)法治的原则扩展阅读

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在于:法律至上,即在一国范围内,居于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权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别是宪法和基本法律。

普遍守法,即一国中的各类社会主体必须普遍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所有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武装力量、社会组织、党派、团体、法人、公民都必须依照法律活动,合法地行为;国家护法,即国家必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国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来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特别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守法。

Ⅷ 什么是法治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严格的法治,首先应该建立对行政权的严格控制制度,要求依法行政,因为行政权代表公权力,行使的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单方面性 控权的有效办法是权力分立和以权制权,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立和制约 在法治国家中,对公权力的三大制约方式为道德制约、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但最终表现为法律对权力的控制。这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 2、权利保障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终极性的价值目标,对国家权力的限制目的就是保障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首先法律的适用上平等,即执法和司法上平等②要求在立法上平等分配各种社会资源③尊重社会多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除偏见 权利和义务相一致:①确认和保障主体的权利和自由是法治的根本目的②权利和义务又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对国家权力而言,在资源分配上要平等分配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主体而言,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和社会的相应权利,不能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 3、权利保障原则与社会自由原则 权利保障原则 权利的保障制度开始形成于法律对权利的宣告,即法律宣告了公民的权利,同时限制了国家的权力,权利宣告就是法律在告知权力有多大限度 权利宣告是权利制度的第一性机制;其次依次为:权利侵害的预防机制、侵害发生时的救济机制,以及公民个人获得权利遇到障碍时的国家帮助机制。这四种机制的统一,构成实效的权利保障制度。 社会自由原则 权利制度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社会自由原则。 在法律上,权利与自由的关系是种属关系,而在法治上,权利与自由代表不同价值,实定化的权利只有一个来源,即法律规定;而自由不局限于法律,法不禁止即自由,自由的范围大于权利。 自由对待国家是排拒的,自由要求国家把限制减到最低限度,这便是社会自由原则。此原则有以下含义:①自由只受法律限制②自由不仅存在于法律之中,还存在于法律之外,法不禁止即自由③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指的是受法律保护的自由,而不是法律范围的自由。 法治对于自由的价值表现为以法束缚权力以防权力对自由干涉和限制,保障自由实现 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原则 现在的权力责任,除由滥权及怠权所产生的责任外,还有满足公民权利请求的责任和由管理而带来的保证责任。 国家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论哪种权力主体只要启动了权力,就应预设责任于其运动之后,以使权责成为不可分的整体和使国家任何一个权力主体都无法逃避其责任 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原则 法治意味着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义务的相对化,就是指在义务的种类确定后,公民承担任何一类义务都有法律的定量,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需要两条法治原则,即法律不得溯及既往和法定义务需具有明确性 法治条件下义务:①为实现国家和公共利益而需承担的基本义务②与自己权利相伴的对应义务③自愿承担的义务 ④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 ⑤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

记得采纳啊

Ⅸ 法治原则的内容

中国的法治原则的具体内容有:(1)在序言中郑重宣告中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政党、团体、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总纲中明文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3)在国家机构中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和个人的干涉。
拉兹提出的法治八项原则:(1)法不溯及既往,应公开明确;(2)法律应相对稳定;(3)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4)保障司法独立;(5)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6)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7)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8)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提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主要有:(1)法律目前人人平等;(2)未经审判不为罪,法律不得溯及既往;(3)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所未列举的权利应为人民保留;(4)国家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所未授予的职权;(5)司法独立;(7)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任何法律、法令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8)国家机关之间应严格实行分权。

热点内容
湖北十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6 09:29:49 浏览:79
白城市司法局 发布:2025-05-06 09:28:36 浏览:341
法院传票规定 发布:2025-05-06 09:05:35 浏览:307
太原市法律援助机构 发布:2025-05-06 09:03:31 浏览:669
山东三小条例实施 发布:2025-05-06 09:01:56 浏览:465
电子厂有按劳动法不要健康证的吗 发布:2025-05-06 08:57:26 浏览:751
攀枝花市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6 08:46:17 浏览:722
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征文 发布:2025-05-06 08:45:15 浏览:596
经济法总论或称经济法基础理论 发布:2025-05-06 08:41:25 浏览:896
皮城执法官皮肤鉴赏 发布:2025-05-06 08:29:01 浏览: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