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伦理道德法

伦理道德法

发布时间: 2023-12-10 02:39:59

❶ 伦理道德是什么

作者:乐观的悲观者
链接:https://zhuanlan.hu.com/p/793726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1 伦理与道德(Ethic and Morality)

这决不是我们平常讨论的一件小事,而是事关‘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大事。
——苏格拉底

(柏拉图,《王制》,352D)

伦理学旨在澄清人们应当如何生活的尝试孙乱毁,这里有趣的是,它跳过了前阶段的认识:什么是生活。而直接讨论第二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我想,这或许和“道德”(morality)一词的由来有关。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刻意区分所谓伦理(ethic)与道德,然而在古代,它们的指向并不相同。伦理(ethic)源于希腊文ethos,它的意思是人的品质、人格;而道德(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ralis,它的意思是风俗。这样看来,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论达到某种陪判对道德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了一个地方的风俗),这种对道德的最初认识是不存在歧义的。但我们却很则备难通过细致的观察产生对一个人品质的一致认识,必须要依靠某个更高的标准。

因此,“道德”一词首先回答了“什么是生活?”这个问题,继而我们才能关注伦理一词所代表的“我们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在后来漫长的发展中,“什么是生活?”的回答逐渐让位给社会学或人类学,因此道德与伦理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

1.2 价值(Value)与规范性(normativity )

那么为什么 我们 对“什么是生活?”(单纯描述生活的样态)很难出现歧义,而对“我们该如何生活?”(什么是好的生活)却很难产生统一的认识呢?

这就引入了 道德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价值。我们会发现,分歧的本质来自于对“好”的不同认识,“好”本身必然存在着一些无法被描述性语言所穷尽的内容,这个内容一般被称为“规范性”(normativity )。正是规范性,使得我们的哲学思考由理论理性(我能知道什么)过渡到实践理性(我该如何行动)领域,伦理学因为与自然科学在这方面的本质区别,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要不我还是不要加图片了。。。

接下来,需要被处理的概念是“价值”(Value)。很容易推理出来的是,“规范性”代表了我们的价值判断,自然的,价值也就成为了道德的起源。正是由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某些事物,会以一种只属于人类的方式去看待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而对价值的判断又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价值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道德判断。

这样看来,我们很容易将道德的起源归结到价值上。而对于价值的不同理解,也就成为了各种伦理学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3善与正当(Good and Right)

当我们试图知道,被称之为价值的东西在世间的具体形态时。就涉及到了伦理学的下一个基本概念:善(good)。对于善,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倾向于将“善”理解为某种现实的、客观的事物,如欲望 的满足,可感的快乐。

比如: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汽水,感到很爽。这瓶汽水因为满足了我的欲望,所以就是善的。这时的善可以被理解为 goodness。

另一种理解 则认为作为goodness的善太过于肤浅了,他们更倾向于将“善”理解为脱离一般经验的幸福(well-being),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的满足、长远的快乐等。

比如,现在努力挣钱虽然痛苦,但是却可以带来未来的快乐,因此现在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痛苦是善的。

虽然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论倾向,但无论对善持有何种理解,它总是承认善是有价值的。那么,面对价值,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就进入了下一个概念——正当。

一般来说,人类对于价值,会持有两种 :促进或是敬重。对于价值的促进是指,一旦认识到价值的存在,我们就应该努力的提升它们。而另一种则是关于“敬重价值”的学说。它要求对于某个事物具有价值这一事实的恰当回应方式不应是力求尽可能多的创造它,而应当是敬重它。敬重价值的理由在于,我们再促进价值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有限性,很可能适得其反或者产生一些不可接受的后果,对他人造成损害。

比如:假设父母看到了孩子具有学习围棋的天赋,并且认可这种天赋是一种价值。然后他们遵循促进价值的态度,尽可能的促进孩子学习围棋。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愿望是 成为一名厨师,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他并不能感受到快乐。这样,我们很难说对价值的促进是好的。

出于对 价值的敬重,由各种善的概念中分化出一种特殊的善——正当。正当要求我们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这样,前面所说的关于“规范性”的争论,就可以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得到解决。我们可以悬置我们对价值的不同理解,然后规定一套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模式”,要求所有人即使持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也 必须遵守这套模式 。

比如:当看到希特勒落水这一事实时,A和B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判断,A认为放任他淹死是道德的,这有助于促进人类的价值;B认为应该拯救他,然后让他接受法律的审判,这才有利于促进人类的价值。可以看到,A和B的争论或许无法快速的被解决,这时候他们就可以诉诸一种“正当”的程序去解决这个问题——假设他们都默认至少应该递一个游泳圈吧——那么,即使B满心厌恶,也要去履行这个行为。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说正当派生于善,是因为所谓“正当”只不过是去除了有关“善”的具体内容,而并没有排除”善“本身。一个不存在善的正当是人类无法理解的。如果认为对于价值的合理态度是促进,我们会赞同用善去定义正当。如果认为对于价值的合理态度是敬重,我们则倾向于设计一套独立的规范,将正当优先于善之前。


总结:这里只列举了三组概念,这些有助于初步了解 道德哲学研究的基本术语,关心的 旨趣。当然也可能比较枯燥。。。。。。。好吧,或许枯燥是由于我的原因。

如果对道德、规范性、正当有了基本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基本结论有:

①伦理学 的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人们的道德判断(对价值的理解)。

②当道德判断(价值)冲突时,我们至少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

③伦理学的研究领域 是关联于自然科学(社会学或者物理学),但又有所不同的领域。

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什么

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❸ 请论述伦理、道德与法律三者的关系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局部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生作用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是由法院适用的,由国家强力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从他们联系看:第一,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它们是社会最重要的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第三,道德是法律形成的条件:在关于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价值观中,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拥有共同的基础。换句话说,法律秩序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它必须达到被认为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的最低限度。任何法律都是以道德的价值秩序为基础。第四,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第五,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六,道德是法的目标。 上述告诉我们,道德与法律从本质都是一种行为规范,都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同时两者在性质、产生条件、功能、作用机制和目标等方面都存在内在的联系。道德与法律的这种关系就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必然联系,道德与法律的这种必然的内在联系集中体现在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法律教育目标都在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行为原则、规范。所以从本质上看,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都是行为原则与规范的教育。

❹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伦理和道德的含义基本相同,都与行为准则有关,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茄裂燃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源皮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颤虚

❺ 什么叫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内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容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❻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论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具体内容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有诸多的道德规范;有丰富的践履道德规范的德行;有如何实现道德社会的道德教育思想;有中国文化独到的修身之道;以及道德名言、理论等等。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尚书•尧典》中就有“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表述。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有“礼”、“德”、“孝”等文字,说明商代就已制定有体系性道德规范,出现了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的提法。

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 他从自己的政治理念出发形成他全面系统的道德思想。他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将“孝”、“悌”、“礼”、“信”等德目置于其下,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道德学说。

商代“六德”察绝就提出了知、仁、圣、义、忠、和六个规范;孔子伦理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仁”、“孝”、“悌”、“忠”、“信”等;《管子•牧民》中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政治伦理的规范;战国时期,孟子上继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四德说,并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原则。董仲舒根据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出“三纲”《春秋繁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举贤良对策》说。宋元时期 ,人们在管子的礼义廉耻上,配以孝悌忠信,就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

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卷本《规范卷》中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或州选取了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它们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这些衫没蔽道德规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纲目,道德规范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道德文明上的智慧和贡献,当然,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又具体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成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有效工具。所以,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既要继承也要批判。

❼ 道德、伦理、法律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道德不是法律,法律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道德与法律都具有时代特征,现今的法律就是对道德的进一步规范,也就是说现在的法律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义性与狭义性的关系,伦理主要指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道德规范,而道德是整个社会中的人都应该懂得的行为规范,针对于任何人来讲。法律与伦理的关系如同道德与伦理的关系,法律是对道德与伦理的维护:即法律包含道德,道德包含伦理,伦理影响道德,道德影响法律。 在这里需要言明一点:道德不是法律,是因为每个时代的法律不一定容纳上一个时代的法律,而是取找补短,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扬弃,而上一时代的法律由于它对人们的影响而转化为道德,这种道德就是人们常常挂于口头的道德,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很容易让很多人进入误区。

热点内容
专升本民法重点 发布:2024-07-27 18:38:02 浏览:854
法学发言 发布:2024-07-27 18:28:52 浏览:817
电视大学法学专科 发布:2024-07-27 18:27:29 浏览:403
刑事诉讼法ppt百度网盘 发布:2024-07-27 17:04:07 浏览:918
19年中级经济法第一批试题 发布:2024-07-27 14:30:07 浏览:535
水库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查 发布:2024-07-27 14:25:54 浏览:818
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位阶是什么 发布:2024-07-27 12:56:15 浏览:119
与律师结婚 发布:2024-07-27 12:05:51 浏览:153
司法业务用房标准 发布:2024-07-27 11:01:27 浏览:437
园林工程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发布:2024-07-27 10:26:14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