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A. 试论述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机关的体系及其的划分
1、行政立法主体:行政立法活动是由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进行的,根据宪法、组织法以及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的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2、行政立法权限:行政立法权限是指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权限范围,即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可以就哪些事项作出立法性的规定。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立法权必须严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即凡是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其他规范无权规定,否则构成违法。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保留以下事项的立法权: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其中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与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属于法律绝对保留事项。
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有以下三个方面:(1)执行具体法律规定事项。(2)实施宪法规定职权事项,即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事项,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决定先制定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即国务院各部门规章制定的依据是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并且只能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地方规章可以规定的事项是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以及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是指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在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法规、规章不能同宪法相抵触;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较大市的人民政府的规章。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B. 从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两方面阐述我国立法体制关系图
全立体观和行政机关两方面阐述我国立法体制的关系图,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问题,请一定要找一个相关的部门去阐述
C.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属于: A.立法体制 B.司法体制 C.行政体制 D.财政体制
C.行政体制
D. 按我国立法体制,(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税收全国性行政法规
国务院,行政法规应该有最高的行政机关制定
E. 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包含的法律规范有哪些
行政法律体系包含的法律规范有不少,凡是规范和约束行政管理方面专的法律法规,都属属于行政法律法规,无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举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诉讼法
行政强制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监察法
行政法规:
征用土地公告办法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F. 请问政府审计模式中,哪种独立性最强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独立体制三种中哪个独立性最强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政府审计机构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建立的审计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行政模式
在行政模式下,国家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审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其根据政府所赋予的职责权限执行审计业务,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泰国、瑞典、巴基斯坦、芬兰、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目前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实施的国家审计也是行政审计模式,即政府审计机构是设立在国务院及各级政府之下,由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直接领导的。审计署是我国最高的国家审计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向其汇报工作。
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机构虽然独立性较弱,但由于其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便于更好的组织与协调审计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职能,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审计机关往往兼负其他行政监督职能,审计监督具有广泛性和直接性,但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司法模式
司法模式是指国家最高审计机构隶属于司法部门,具有司法性质,拥有最终判决权。此模式下的审计机构一般以审计法院的形式存在,其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也参照司法机关的模式,设有法庭、法官和检察官,享有司法地位,有权对违反规定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罚,使得审计机关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种模式在西欧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应用得较为普遍,如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摩洛哥、巴西、葡萄牙等。
这种模式的审计机关属于司法系列,审计部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独立性也较强,有效保证了政府审计机构的稳定性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到业务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较适用于中小国家。
三、立法模式
立法模式是指国家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直接在议会或国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执行审计业务,完全独立于政府,负责向议会或国会报告工作,这种审计模式最早产生于英国,目前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得最为普遍,如英国、美国、埃及、以色列等。
立法模式的审计机构由于隶属于立法部门,不受行政管理当局的干涉,因而能独立行使监督权,独立性较强,审计范围广,审计职能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需要强有力的立法机构体系和完善的立法程序,才能发挥作用。
四、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是指国家最高审计机关不隶属于任何权力部门,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部门之外,单独形成国家政权的一个分支,按法律赋予的职权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直接对法律负责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形式上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实质上更侧重于服务立法部门。目前实行这一模式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荷兰、菲律宾、孟加拉、丹麦等国。
由于独立模式的审计机构只对法律负责,审计机构可以不受任何干涉地履行职责,因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极强,能够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判断,为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建议。国家审计机构自成体系,地位独立,虽然同时向立法和行政部门提供服务,但更侧重于立法部门,具有较强的宏观服务职能。
本人也是学审计的,呵呵
G. 我国审计体制该选哪个
1、审计体制分类
按照政府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有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和独立型四种审计体制。
在立法型审计体制下,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立法部门,即各国的议会或国会,直接对议会负责,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实行立法型审计体制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立法机构体系与立法程序,能够保证其立法型审计体制职能发挥。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的政府审计体制属于立法型。
在司法型审计体制下,政府审计机构拥有司法权,政府审计人员具有司法地位,即政府审计法制化,享有司法权力。有些国家还在审计机构内部设置审计法庭,直接对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进行审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种模式相对于立法模式而言,更侧重于审查和追究当事人的财务责任,而不注重于向议会提供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主要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
在行政型审计体制下,政府审计机构从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其独立性不如立法型和司法型体制强,独立地位往往在宪法或有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政府财政经济工作的检查之中。目前采用这种审计体制的国家为数不多,中国、巴基斯坦与泰国具有代表性。
在独立型审计体制下,政府审计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机构,独立于政府、议会和法院之外,单独形成国家政权的一个分支。同立法型审计体制一样,这种体制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宏观服务职能。主要有德国、日本、韩国等。
2、我国的理论界对审计体制的观点
通过与国外经验相比,对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工作范围、结果处理等问题的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我国的政府审计属于政府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界对现有审计体制提出不同的改革意见,并逐渐形成了“立法论”、“升格论”、“垂直论”和“独立论”等几种观点。
在这些观点中,“立法论”是主流的改革观点,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广泛重视和讨论,而且目前关于支持或反对审计制度改革的争论大多集中或围绕在这个观点上。
3、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审计体制的关系
与理论界高涨的呼声相比,审计实务界对审计体制的变革却没有如此高的热情。在现有的审计体制下,审计机关克服重重困难,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取得的成效非常突出。但我国政府审计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起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有些是由审计环境造成的,如受制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改革措施等影响,受制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有些是审计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将审计机关归属立法机关人大,有它的积极意义,如便于保证人大对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及时掌握,保证对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有效监督,加强人大自身对预决算的监督职能。
但是这需要有一定前提,即监督预算成为政府审计主要任务,而在预算管理中立法机关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目前审计机关承担了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党、政府、群众关心的重要工作。变动审计体制,不仅涉及到修改宪法,更会造成关键问题未解决,又引发新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直接向议会负责的审计机关,在审计制度建立之初也是行政审计体制,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变革需要一个过程。在改革进入到关键阶段时期,更需要党和政府支持和领导。因此,行政型体制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解决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对政府审计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从优化政府审计环境入手,改革措施的整体推进等方面来进行解决。
H. 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
A |
I. 按照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立法主体有哪些
(全国人民代抄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一定的立法权)
J. 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建设有何借鉴意思
美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世界的顶端。同样他的体制发展也为后来资本主义版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构权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上述问题主要是对美国政治体的机构关系了解。行政、立法、司法是三个独立的部门,这有利于促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为维护各方的利益,三方不停的协商,促成了社会法律的完善。
而中国的法律是一个主体——宪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地方性和区域性法律,而其他的与法相关的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执行法律,不涉及法律的制定更改。这样做是不利于中国法制完整性的实现。
制定法律实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事件之后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譬如,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这段时间也出台了不少法规性的策略。
还有就是修改法律的事,那是在收集大量的民意调查后,经过一些相关的机构专门研究政治经法的发展后实施对法律的修改,并将具体修改内容报告相关部门,经全国人大批准后施行。
二者的区别就是 众人思考共谋发展与一人之天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