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权课件

立法权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9-04 23:45:35

立法的历史类型

立法的历史类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四种历史类型的法,与此相应,也产生了四种历史类型的立法。一、奴隶制立法 奴隶制立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历史类型的法,它的出现标志着立法的诞生。奴隶制立法以维护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为本质特征。奴隶制的立法权一般由君主独揽,因此,奴隶制国家在君主之外,大都无独立的立法机关和固定的立法程序。奴隶制法的体系简单,绝大多数是刑民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但有的国家在法典编纂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其立法技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例如古巴比伦,尤其是古罗马。二、封建制度立法 世界上许多国家封建制立法的历史都较长久。封建制立法的本质,集中表现为体现封建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封建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统治,维护封建主阶级的社会秩序,这因此决定了封建制立法是特权的立法,也是武力的立法。封建制立法制度比奴隶制立法制度复杂,一般说,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立法权由君主掌握;在分裂割据的国家,立法权则由割据势力分掌。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也都一般没有专门的立法机关和固定而严格的立法程序。由于封建制国家的情况复杂,封建制法的形式也颇为复杂。封建制法的体系经历了由分散到统一、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立法技术方面也积累了人类立法史上的许多经验。三、资本主义立法 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立法,是在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后才产生的。资本主义立法的本质和特征在于把资产阶级的共同意志上升为法,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对社会的统治。资本主义的立法制度是以民主形式出现的立法制度:议会成为主要立法机关;有固定的、严格的立法程序。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技术较之先前的立法技术也前进了一大步,无论是在法的形式、分类还是结构上,都有质的飞跃。四、社会主义立法 社会主义来临法体现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人民,因此,社会主义立法应当有固定的、严格的程序,应当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立法技术。 这是我的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但希望答题时勿抄,变为自己的东西吧

㈡ 初三思想品德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标志”类:
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
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标志——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0,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二、“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类: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三、“本质”、“实质”类: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正当防卫的实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竞争的实质又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又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四、“根本”类: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7.公民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8.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
9.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0.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2.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13.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括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1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因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15.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6.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没有动摇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的根本原因。
17.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五、基础
1.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3.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5.实现权利的基础——义务
6.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科学
7.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8.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六、核心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3.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 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5.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7.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核心。
8.“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的核心思想。
七、关键
1. 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少生
2. 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
3. 能否成才的关键——自己勤奋努力
4.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科技创新
5.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敢于和善于创新
6. 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科学技术的竞争
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八、目的、目标
1. 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改革的目的——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保证、保障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艰苦创业精神
3. 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宪法
十、原则
1.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2. 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十一、基本
1.我国最基本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5.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资源和环境
6.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7.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8.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9.我国资源状况的特点是: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1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1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4.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这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16.,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十二、主要矛盾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就全国而言,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也是它的经常性工作。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前进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8.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十四、重要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6.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7.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8.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10.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十五、决定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国家的性质,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4.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5.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他们做出的决定性选择,也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6.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生产力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因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8.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9.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1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集中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11.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首先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这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15.从根本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也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须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6.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7.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8.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19.一是我国的国情;二是“人世”后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三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四是我国在本世纪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我们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十六、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人口众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人口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质偏低。
4. 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没有动摇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的根本原因。
十七、前提
1.“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越慢。
3.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括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4.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5.我们在把握成才目标时,首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十八、必然
1.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他们做出的决定性选择,也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4.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生产力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5.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6.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九、必须
1.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50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绝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5.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集中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7.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8.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才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10.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十、趋势
1,正如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这种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二十一、总体
1,到200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900美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跨越。
2,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二十二、归根到底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看到,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㈢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思路怎么写

一、课标题: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人教版必修1)。

二、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从而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这是本节的核心所在。它虽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运用活动课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采用新闻发布会、小品、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一方面搜集相关课件制作资料(美国“白宫”、“国会”、“联邦法院”的外观图片,“尼克松水门事件”片段,“议会的辩论”图片等),力争再现历史,为学生创设历史学习情境。另一方面设计由新闻发布会→小品→辩论的教学流程,制作“板书结构”。

2.组织学习小组,要求人人参与。全班分成新闻发布会小组(记者与代表团)、小品小组(总统、国会参众院长、最高法院法官)、辩论小组等。指导各小组搜集资料,探究问题。要求各小组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展开。

(二)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并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由“课题组长”负责,各组员共同探究问题。①新闻发布会小组:记者与代表团进行提问设计并作答。②小品小组:编写台词,准备道具。③辩论小组:赞成与反对方分别从不同立场写辩词。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对“分权与制衡”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放映多媒体课件:美国“白宫”、“国会”、“联邦法院”的外观图片。

教师讲授:这就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权力中枢,它们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联邦政府。那么美国的联邦政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要了解这一问题,必须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因为它是建立联邦政府的依据。下面请参加制定了这部宪法的代表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1787年制宪会议新闻发布会

1.【设计思路】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提问的设计与解答中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等基本知识点。并完成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教学。

2.教师引导新闻发布会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①制宪会议简况如何?为何要制定《1787年宪法》?并简单介绍。

②美国为什么不借鉴大不列颠、法兰西、沙皇俄国等国的君主制,拥戴华盛顿先生为国王?或者采用君主立宪制?并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③民主共和制建立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为小品“吹牛—谁的官大”埋下伏笔。

④制宪会议产生了什么矛盾?为弗吉尼亚州议会的辩论埋下伏笔。

3.放映多媒体课件:“谢司起义”片段、板书结构

4.及时指正学生的知识性错误,对于疑难问题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究。

5.归纳总结:

①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简要评价。

②归纳本小段基础知识。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的理论来源是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的学说,主要内容是将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分权与制衡”是1787年宪法的最高原则。

问题①:本次会议于1787年5月25日到9月17日在费城召开。为了加强政府权力,制定了这部宪法。它由序言和正文组成。序言部分阐明了制定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分对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对其他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问题;规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问题。

问题②:因唯一适合当国王的华盛顿先生坚决反对当国王。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仅仅政体不一样。在英国,世袭的英王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的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极广泛的权利

问题③:是根据著名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的学说建立的。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实现宪政的最终目标!

问题④:主要有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间的权利斗争。大州和小州之间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国会代表的比例分配上。而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黑奴的问题上。

(二)小品“吹牛──谁的官大”

1.【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形式,突破本节重、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教师引导小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①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有哪些权力?

②三者之间又如何相互制约?(可结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受弹劾事件分析)

3.放映多媒体课件:“尼克松水门事件”片段、板书结构

4.及时指正学生的知识性错误,对于疑难问题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究。

5.归纳总结:

①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简要评价。

②归纳本小段基础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尤其美国总统的权力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故称为总统共和制。但三者的权力又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同时,中央与地方之间也构成制约和平衡的关系。

问题①: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总统也是负责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官员。能任命驻外大使、公使和领事,接见外国大使及公务人员。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签订行政协定。国会拥有立法权,宣战权属于国会。所有官员的任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也必须要由参议院批准。国会还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联邦法院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问题②:国会通过的法案,必须总统批准才能生效。联邦法院大法官也由总统提名。但国会可用2/3多数推翻总统对法案的否决。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包括总统、副总统在内的所有美国文官提出弹劾,然后交由参议院审判。而最高法院如果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又可宣布它们无效。

(三)弗吉尼亚州议会的辩论──“我为什么赞成(反对)它”

1.【设计思路】通过辩论形式,加深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

法的积极性与局限性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教师引导辩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①1787年宪法有什么积极性?

②1787年宪法又有何局限性?

3.放映多媒体课件:“议会的辩论”图片、板书结构

4.及时指正学生的知识性错误,对于疑难问题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究。

5.归纳总结:

①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简要评价。

②归纳本小段基础知识。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将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在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是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也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总之,它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当然,它也有局限性:允许黑人奴隶制的存在,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又剥夺了印第安人、黑人、妇女的选举权等等。
问题①: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宪法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用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代替过去的松散的联盟,不仅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且有利于保卫国家的安全。它还特别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程序,后人可以结合当代实际修改宪法。

问题②:它根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甚至还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使州权被削弱

(四)教师小结

独立战争胜利后,由于13州殖民地组成的松散的邦联无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分权与制衡”成为1787年宪法的最高原则。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据该宪法,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首任总统,并组成首届联邦政府。同年补充了10条关于保障人权修正案,以后又补充了多条修正案。美国1787年宪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

(五)探究习题

1.设计思路:通过研究性课题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的理解。并将知识延伸向课外,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达到治史的更高境界。

2.课题:《美国1787年宪法历次修正案调查实录》

方向1:历次修正案内容及出台的前因后果。

方向2:由历次修正案看美国的社会变迁。

方向3:美国历次修宪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

3.主要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形式搜集资料,展开研究性学习。并通过辩论、专题讲座、座谈会、展览等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八、板书设计

九、其它教法建议

运用“情景

热点内容
律师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09-07 20:07:47 浏览:890
高校法律服务中心章程 发布:2024-09-07 18:49:30 浏览:186
曲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4-09-07 18:44:08 浏览:926
罗杰法官 发布:2024-09-07 18:21:21 浏览:118
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 发布:2024-09-07 17:50:24 浏览:481
标书有无法律效力 发布:2024-09-07 17:33:03 浏览:20
法律立法投票 发布:2024-09-07 17:10:46 浏览:510
大学生行政法案例视频 发布:2024-09-07 17:05:39 浏览:649
刑事诉讼法关于不予立案告知 发布:2024-09-07 16:20:31 浏览:685
学准则守条例做表率 发布:2024-09-07 16:15:28 浏览:79